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市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激发经济活力,提振市场信心,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发展氛围,推动我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特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强化供给侧保障
(一)强化金融支持。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至2023年6月底,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新增10家线下首贷服务站,完善线上首贷服务专区,落实全省首贷户贷款贴息政策,出台细化政策措施。补充市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加大担保融资增信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融资担保企业针对餐饮、零售、住宿、旅游等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专属政策性担保和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降低担保费率。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应急资金、农业应急基金适用范围,降低企业“过桥”融资成本。扩大武汉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聚焦重点产业、科技型企业、优势项目开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对我市在沪深北交易所新上市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最高不超过800万元奖励;对在与中国证监会签署监管备忘录的国家或者地区新上市,且募集资金80%以上比例投放我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600万元;对上市公司、挂牌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对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银行间票据融资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国资委,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长江新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
(二)帮扶市场主体纾困解难。2023年,武汉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享受财政补助的创业创新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孵化机构对承租其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1月份租金、缓收2—4月份租金;因减免租金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业绩的,在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可。对受疫情影响未及时缴费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3年3月31日前实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并免收滞纳金。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其中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以及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超过前述金额的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给中小企业。全面推进“政采贷”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合同向银行“无担保、无抵押”线上融资。(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机关事务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城管执法委、市地方金融局,市文资办,武汉供电公司、市水务集团、市燃气热力集团,各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土地供给保障。加强产业用地供给,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在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深化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共享,企业免费享受评价成果。下调竞买保证金,新出让土地可按照不低于起始价的10%确定竞买保证金,允许银行出具保函代替竞买保证金。除竞买保证金之外的剩余土地出让价款,允许在1年内缴清,特殊项目可2年内缴清。(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四)支持稳岗就业创业。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且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可按照规定给予其单位缴费部分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可按照规定给予最长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创办小微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可按照规定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首次创业办理注册登记且符合经营时限和带动就业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照规定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五)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2023年,继续对购置符合规定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落实制造业企业缓缴税费政策,自2022年9月1日起,对已享受延缓缴纳税费50%的制造业中型企业和延缓缴纳税费100%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在其已缓缴税费的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延长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的补缴期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阶段性缓缴政策到期后,允许参保单位在2023年12月31日前采取分期或者逐月等方式予以补缴,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各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扩大有效需求
(六)提升消费市场热度。适时启动投放新一轮消费券。对限上餐饮企业春节期间(大年三十至初六)坚持开门营业的,按照经营面积分类给予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商)协会开展“跨年消费季”等“乐购武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按照活动实际投入金额的30%给予补贴,每家最高不超过25万元;对于承办市级以上重大消费促进活动且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按照活动实际投入金额的50%给予补贴,每家补贴资金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2023年一季度批零住餐行业规模居所在行业前二十位且同比增速达到10%(含)以上的限上企业,给予批发零售企业最高一次性奖励50万元、住宿餐饮企业最高一次性奖励15万元。抢抓全省促汽车消费专项政策延期机遇,支持武汉经开区、江夏区联合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开展购车补贴活动,活动时间延续至2023年3月31日。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汉举办首发首秀活动的,每家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贴。对在本市新开设、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首店,按照不同级别给予一次性奖励,每家最高不超过150万元。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对每新开一家直营或者加盟的品牌连锁便利店给予补贴支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七)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支持企业提高亩均投资强度,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差异化需求,精准实施混合用地出让、容积率提升、标准厂房分割转让、绿化率区域统筹等政策。对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使用银行贷款用于项目的车间厂房、园区基建、设备以及配套软硬件系统等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购置款),按照贷款利息的50%给予贴息,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最长贴息期限为3年,资金由市、区财政按照1:1的比例分担。全面落实民间资本准入平等待遇,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其他成员单位,各区人民政府)
(八)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实施外贸“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生的境外参展展位费、特装布展费、交通费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支持,对企业出口产品国际检测认证、品牌商标注册收购、境外广告等费用按照最高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支持。对经认定的省级以上跨境电商产业园、公共海外仓,在国家和省级支持基础上,市级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支持,每家支持资金最高分别不超过200万元、100万元;对达到跨境电子商务标杆园区标准的,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支持,每家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二手车出口企业建设国际营销体系、物流费用等成本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支持,每家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50万元。企业申报退税的出口业务,因无法收汇而取得出口信用保险赔款的,将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出口退税。(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支持困难行业发展
(九)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费,结合房价和新房库存情况动态调整住房限购范围。在我市住房限购区域购房的居民家庭可新增一个购房资格,在非限购区域拥有的住房不计入居民家庭购房资格认定套数,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限购区域购买首套住房的可实行购房资格“承诺办、容缺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在重点监管资金中增加“项目主体结构达到三分之二进度”拨付节点。优化调整新建商品房预售条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增加申请预售许可次数,预售许可最低规模不小于栋。在保证城市功能和品质的前提下,新出让住宅项目原则上不附带宗地范围以外的建设义务;宗地范围以内,因落实城市规划确需由竞得企业代建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等,除政策明确规定须无偿移交的以外,其他建成后原则上按照成本价进行有偿回购。(责任单位:市房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支持交通物流业发展。对列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对被认定为全国5A级、4A级物流企业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提升等级的企业,给予补差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新增规上公路货运企业,以及货物周转量排名靠前的公路货运企业,按照省级支持资金额度的20%予以配套奖励。出台天河机场国际客运航线奖励政策,对在汉恢复及新开国际客运航线的航空公司予以奖励,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重要远程(洲际)客运航线予以奖励。出台新一轮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航运航线补贴政策,对出海、联运、中转、上游等重点航运航线给予补贴。(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一)支持旅游、体育业引客入汉。面向市内外游客免费发放100万张以上旅游惠民券。对2023年上半年接待外省游客总数排名前十的收首道门票的A级景区进行奖励,每家奖励30万元。支持体育旅游发展,发放1000万元体育消费券,经评估认定为重大体育赛事的项目分级(国际性、全国性、省级)分别给予不少于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二)支持会展业振兴发展。对新落户我市会展企业,按照自注册之日起两年内首个超过500万元年度营业收入的3%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资金不超过50万元。对举办2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的消费展,按照举办规模给予10万元至4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举办1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的专业展,按照举办规模给予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举办6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大型展,奖励金额按照展览规模上浮5%—10%。对获得国际展览联盟(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机构认证的会展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展览项目首次取得UFI认证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在我市举办的经贸类、科技类会议及达到一定层级企业年会,住宿间夜数500个(含)以上予以奖励,并可以按照会议国际化程度、主办方层级上浮奖励金额,单届会议奖励金额不超过60万元。对引进展览的展馆,按照全年引展个数给予奖励,单个展馆当年奖励金额不超过30万元;对引进会议的酒店,按照参会人数给予奖励,单个会议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四、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十三)支持企业扩大经营。对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1亿元以上(含)且同比增长15%以上(含)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每同比增加1000万元,奖励2万元,单户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上年度无基数新进规企业只需满足营业收入增量条件);对2023年营业收入增量达到1亿元以上(含)且同比增长10%以上(含)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每同比增加1000万元,奖励1万元,单户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上年度无基数新进规企业只需满足营业收入增量条件);奖励资金由市、区财政按照1:1比例分担。对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前三十位且同比增速达到20%(含)以上的规上服务业企业,每户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通过免费诊断、设备补贴、示范奖励等方式,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发布一批应用场景创新重点任务,对揭榜后经考核认定实施成功的,按照项目总投入30%的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对我市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且年研发投入占年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5%及以上的软件企业,按照不超过企业年研发投入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推动企业研发政策应享尽享,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五)支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支持农业新业态发展,创新发展预制菜产业,引导农产品“出村进城”,认定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运营企业,支持农产品线上销售。对在头部电商平台开设线上旗舰店的品牌农产品企业,每个给予10万元补贴;对搭建品牌农产品原产地生产、分拣基地特色直播间的企业,每个给予不少于10万元补贴;对当年获得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企业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六)帮助企业松绑解压。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在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当缴纳的《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清单》内收费项目,自应缴之日起缓缴一个季度,不收滞纳金。开展“银税互动”服务,助力提高企业贷款获得率,压缩小微企业办理纳税信用修复时限。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区设置外摆。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畅通市场主体投诉、举报途径,依法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维权救济制度,组织法律服务机构提供咨询、公证、调解、仲裁等服务,指导化解合同履约、劳动用工等方面纠纷。持续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力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委、市民服务热线办公室、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各区人民政府)
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具体政策有明确执行期限的,从其规定。我市已出台现行有效的同类型政策,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你好,新年伊始,2023年“全力争经济”的号召
你好 新年伊始,2023年“全力争经济”的号召已然吹响,多地召开企业经营应用会,让大家看到各地“争经济”的意志。在新的一年里,在商业生活中。年初“打经济”,你打什么?怎么拼?这些“冲刺激活会”都有哪些高频词?什么标志?新华网思客推出系列节目,邀请智库专家解读。截至1月30日,广东、山东、河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甘肃、重庆、陕西等23个地方召开经济工作宣讲会。思科通过分析相关会议和政策文件的内容发现,“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营商环境”等已成为地方经济工作落实中的高频词,新政实力可见一斑。并发出抗击经济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高频词一: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省广东1月28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其作为“根本出路”。
同样在1月28日,重庆市召开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场景中统筹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
天津市召开应用经济工作会议时表示,要落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山东、甘肃、南京、大庆等地也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重点部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任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室教授高兴伟表示,高质量发展成为许多会议上的高频词,说明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探索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找到了质量有效提升与数量合理增长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招商联合会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各地对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普遍采取细化措施,提出明确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推进中央就业大会和区域节日庆祝活动,“两个会议”精神得到贯彻落实。
高频词2:增加消费
围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多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比如,山东提出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稳定就业促进收入增长解决“消费不起”问题,通过提高质量解决“消费不起”问题。强化引导,通过创设场景、改善环境等方式解决“难”问题。消费问题,有力促进消费信心,加快消费回暖。今年年初,许多国家出台了促进居民消费的专项计划。例如,《上海市提振信心扩大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计划》就明确了过去购买清洁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将奖励每辆车1元。万元财政补助。
在今年各地“打经济”的背景下,消费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董希淼认为,社会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
高兴伟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片海洋,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内需潜力远未枯竭。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
高频词三:投资
通过专注于投资,我们在许多地方加强了规划和组织。河南省“三轮”第七期工程大力启动。签约、开工、投产项目3325个,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福建、陕西、云南等地也在观摩大专项。新的一年,各地新旧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一批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为促进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必须充分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健表示,投资需求是内需的一部分,投资需求扩大,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就会增加。从长期来看,投资的扩大将导致经济中的产能增加,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涵认为,基础设施的加大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从今年各市采取的经济发展措施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并未减弱。各地都在行动促增长。扩大投资开工和大项目加速将起到积极的吸引力。
高频词四: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各地举办的经济活动会议的重点。对此,上海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发布了《上海市促进营商环境融合创新持续优化行动计划》,积极发出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加快发展。服务市场的各方。吉林、河北、湖北等地纷纷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董希淼认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保人口就业、保群众基本收入、保主体市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具有重大意义。意义。其中,根本问题是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并深化“放管服”等系列举措,破除隐形壁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苏健表示,着力打造大范围营商环境,特别是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坚定信心的重要标志。此外,我国已进入依靠科技进步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是营商环境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些会议和政策发出了什么信号?
一季度是全年整个经济的景气。多地召开经济工作应用会,发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是干活”的标语,强调定战略,努力“稳开门”它发出的标志也呼应了“文件号”的语气。1”的许多城市为经济而战。
汪涵观察到,开会落实经济工作,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表明各地在经济发展目标和速度上具有良性竞争优势。这种健康的竞争状态将对经济产生强烈影响。
董希淼表示,兔年一开始,多地就会召开多场“动员大会”。一是发出努力工作、发展经济的明确信号,表明稳经济方向不会改变,从而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提供经营保障。二是抢抓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机遇。2023年,不确定性更大。“招新大会”有利于克服“观望”心态和观望态度,激励和推动地方领导和各方以紧迫感和使命感促发展、稳增长。
25条政策措施,助力温州经济稳进提质
25条政策措施,助力温州经济稳进提质
日前,为全面贯彻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精神,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出台《温州市生态环境系统2023年度助推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政策措施》,推出要素保障、服务优化、环境治理三方面15条举措以及暖心助企“十件实事”,构建了“3+15+10”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组合拳”,为温州企业发展减轻负担、解除束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全力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
政策措施如下
一
突出要素保障,为助推三个“一号工程”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双赢共促,进一步减少企业发展的负担性政策和束缚性措施,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的要素保障与支持力度。
1.提升生态环境行政许可质效
2.推进碳排放影响评价与交易
3.优化排污权指标配置与流转
4.探索排污权交易操作数字化
5.发挥绿色金融导向增值作用
二
突出服务优化,为助推三个“一号工程”不断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在依法监管的同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服务水平,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技术可行、经济可行、管理可行的实用先进环保服务。
6.优化三线一单技术服务
7.规范小微危废收运服务
8.规范生态环境服务市场
9.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措施
10.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
三
突出环境治理,为助推三个“一号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增强民生福祉、助推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群众高品质生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11.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12.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13.强化工业园区综合整治
14.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
15.夯实环境治理数字底座
2023年暖心助企“十件实事”
一、服务重大项目环评审批
二、创新排污登记信息凭证
三、简化环保竣工验收程序
四、规范区域削减替代比例
五、降低排污交易竞价底价
六、建设 VOCs 治理“绿岛”
八、开展预警式助企帮扶行动
九、推广柔性执法管理模式
十、提供环保技术培训服务
新年伊始,2023年“全力打好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
新年伊始,2023年“全力打好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让大家看到各地在新的一年里“抓经济”的决心。年初“打经济”,你打什么?怎么拼?这些“创业动员会”都有哪些高频词?什么信号?新华网思科推出系列方案,邀请智库专家解读。截至1月30日,广东、山东、河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甘肃、重庆、陕西等23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思科通过梳理相关会议及政策文件内容发现,“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营商环境”等已成为地方经济工作部署中的高频词,显示出势头新年伊始,释放出打好经济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高频词一: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省广东1月28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其视为“根本出路”。
同样在1月28日,重庆市召开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场景中统筹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
天津市召开经济工作部署会议时提出,要扎实落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山东、甘肃、南京、大庆等地也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重点部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室教授高兴伟表示,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许多会议的高频词,这表明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找到了质量有效提升与数量合理增长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招商联合会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各地普遍对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域节前控股。“两会”精神得到落实。
高频词2:提振消费
围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多地相继提出对策。比如,山东提出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稳就业促进收入增长解决“消费不敢”问题,通过提质增效解决“消费不敢”问题。引导,通过场景营造、环境改善等方式解决“不便”问题。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消费回暖。今年年初,多地出台了促进居民消费的具体方案。例如,《上海市提振信心扩大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对今年6月底前购买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每辆给予1元优惠。万元的财政补贴。
在今年各地“打经济”的背景下,拉动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董希淼认为,社会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经济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
高兴伟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片海洋,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内需潜力还远未释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
高频词三:投资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多地加强规划布局。河南省“三个一批”第七期工程大力启动。签约、开工、投产项目3325个,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福建、陕西、云南等地也紧盯重大专项。新的一年,各地新旧基建齐头并进,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浮出水面。
推动经济运行平稳回升,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健表示,投资需求是内需的一部分。当投资需求扩大时,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就会增加。从长期看,投资扩张将带动经济产能增加,有利于经济长期增长。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涵认为,基建的加大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从目前地方政府对今年经济发展的部署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并未减弱。各地都在落实促增长措施。扩大投资开局火热,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将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高频词四: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各地召开的部署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对此,上海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上海市加强营商环境融合创新持续优化行动计划》,密集释放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服务市场参与者。吉林、河北、湖北等地就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作出部署。
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董希淼认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保居民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意义重大。其中,最根本的是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实施并深化“放管服”破除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苏健表示,多地着力营商环境建设,特别是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坚定信心的重要信号。此外,我国已进入依靠科技进步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是营商环境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些会议和政策发出了什么信号?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释放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是干活”的信号,强调要出台政策,着力“开门红”稳稳地开门”。其释放出的信号,也呼应了很多地方政府为经济而战的“一号文件”的基调。
汪涵注意到,开会部署经济工作,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表明各地在经济建设中呈现出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良性竞争态势。这种良性的竞争格局将对经济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
董希淼表示,兔年一开,多地就会召开多场“动员大会”。一是发出努力工作、发展经济的明确信号,表明稳经济方向不会改变,从而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给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吃一颗定心丸。二是抢抓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机遇。2023年,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开工动员会”有利于克服“观望”心态和观望情绪,督促和推动地方领导干部以紧迫感和使命感促发展稳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如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据报道,日前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8项重点工作中第二点就谈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足见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首先要提高国企竞争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企效率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给民企“安全感”,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此外,实质性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改革,投资领域特别是第三产业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改变金融资源过度偏向性投放等做法,都将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要把原来在试点地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广、深度推进,同时要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彻底拆除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弹簧门”“玻璃门”。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