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当地时间周三(8日)表示,自己仍希望访问中国,但没有透露具体时间。
路透社上月报道称,两名消息人士曾告诉该媒体,美国财政部官员代表团计划在今年2月访问中国,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随后访华做准备。不过,路透社最新报道声称,该计划是在美国宣称发现“中国气球”之前,该事件也促使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取消了原定于上周展开的访华行程。
路透社最新报道称,耶伦8日对记者表示,加强与中国在经济领域上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我仍然希望能够访问中国,与经济领域的同行会面。但我没有任何具体的时间告诉你,我确实认为这取决于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决定),”她说。
美国财长耶伦
上周,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国领空,美方将此事炒作为“间谍活动”,并动用武力击落无人飞艇,这给亟待缓和的中美关系再添阴影。本月6日,多家美国媒体持续炒作此事,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借题发挥,称击落的中国飞艇“用于监视”,有意鼓噪“中国对美国本土构成安全威胁”。
6日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就中国飞艇误入事件表示,这次事件完全是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美国国防部也发表声明,这个气球,或者说飞艇,不会对地面人员构成军事和人身威胁。美方不顾中方的反复说明,执意动用武力明显反应过度,中方坚决反对。
关于如今的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始终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同时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此次飞艇误入美国领空完全是个意外偶发事件,但考验的是美方对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以及处理危机的方式。美方应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善管控分歧,避免误解误判、破坏彼此互信。
延伸阅读:
布林肯因中国气球推迟访华 连FBI前高官都看不下去了
气球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满分10分我给2分”。
就在美国的政客和舆论仍在疯狂炒作所谓“中国间谍气球”一事,一个比着一个对中国说狠话的时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知名主播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的节目却难得地承认了此事是美方在夸大事实、小题大做。
CNN发布视频
原来,在北京时间2月6日凌晨,CNN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显示扎卡里亚采访了一位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担任过要职的前官员。而这位名叫菲利普·马德(Philip Mudd)的前官员直言不讳地说,如果用满分10分来评价那个中国气球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他只会打2分。
马德在节目中说,如果中国方面真想监视和拍摄美国,他们大可以去谷歌地图上检索,如果中国想截获美国的通讯,他们完全可以使用卫星,但白宫和国会连日来一直在歪曲这个气球的事情,甚至还让国务卿布林肯因为这么一个气球就宣布推迟访华。
“别逗了”(”give me a break”),马德说。
视频截图
马德还指出,此事闹成这样,说明白宫和国会已经没有能力就这种“微不足道”的国家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而扎卡里亚也在采访中也相当客观地表示,尽管美国的政客们大呼小叫地宣称“中国在监视我们”,但美国“一直都在监视”中国,而且美国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间谍活动”。
另外,马德还在采访中吐槽说,中国方面很可能正在对此事进行评估——考虑是不是以后再搞出个气球这类事情,就可以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分散美方的注意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其实除了马德和扎卡里亚,一些研究中美关系的美国学者也认为美方此事上的处理非常糟糕。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的外交问题专家史文(Michael D.Swaine)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表示,美国国会对于气球一事的“歇斯底里”让人“感到尴尬”,这起事件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对中国的“歇斯底里”的产物。
媒体:国防部就美击落中国无人飞艇强硬发声 美方该细品
美方拍到的中国无人飞艇
直新闻:针对美方战机使用导弹击落中国无人飞艇一事,外交部、国防部周日先后发表了措辞颇为强硬的回应声明。这则声明中有哪些关键信息,传递了怎样的信号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流浪气球”事件以美军战机升空开火、中国无人飞艇坠海告终,但事件的余波却宛如涟漪般缓缓泛起。我留意到,在美方宣告击落后没多久,中国外交部就迅速发出了回应声明,开篇亮出了态度与辞令:强烈不满和抗议。在我看来,这则声明的信息量很大。
首先是对中国涉事飞行器的定性:是民用无人飞艇,无人飞艇所有权归属中方“有关企业”,绝不是美方谬称的所谓“间谍飞行器”。这意味着,作为民用航空器,这架中国无人飞艇受到《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保护,美方无权使用武力将其击落。
其次,中方经核查后已多次告知美方,该飞艇属民用性质,因不可抗力进入美国,完全是意外情况。也就是说哪怕美方基于《联合国宪章》出于捍卫领空主权的理由使用武力将其击落,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美方也必须事先慎重研判该飞行器是否造成实质性威胁。就连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也表示,该气球不会对地面人员构成军事和人身威胁。在此情况下,美方依然执意动用武力,明显反应过度,严重违反国际惯例。
再者,飞行器属于无自主动力浮空物,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受西风带影响严重偏离预定航线。在事实清楚以及中国外交部已向美方作出反馈的前提下,中方偏航飞行器在美国领空享有遇险进入权,绝不是所谓的“主动侵犯他国领土领空”。美方不仅没有依照《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对该航空器过航给予救助,还悍然使用武力将其击落,是对这则在美国芝加哥签署的国际法的公然践踏,是“美国反对美国”。
最后,涉事飞行器属于中国企业所有财产,其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中方将坚决维护有关企业的正当权益,同时保留作出进一步必要反应的权利。这是一句“敞口辞令”,痛斥美方行径,余音绕梁。国防部的措辞则更为强硬:我们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言下之意,美方尤其是军方确实该好好品一品了。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 资料图
直新闻:据中方释放的权威信息,该无人飞艇属于民用性质,用于气象等科研用途,类似的航空器是如何工作的?美方为何前后矛盾,先说“不构成军事和人身威胁”,后又改口称其为“间谍气球”并开火击落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这个问题点到了要害之处,也是美方最无法自圆其说的关键谬误。事实上,美国国家海洋与气象局(NOAA)早就对这架中国民用无人飞艇因大气环流变化导致偏航有过精准预判。NOAA下辖的“大气资源实验室”(ARL)发布的轨迹推测图中,该飞行器在掠过阿留申群岛向北极飘移的过程中向东偏航进入了美国阿拉斯加上空,并进一步向东南偏航经过加拿大。NOAA曾预测,该飞行器将于当地时间的2023年的2月1日凌晨5点经过美国蒙大拿州上空。
请注意,这是来自美国气象同行的官方认证,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方对该航空器民用性质的事先研判。要知道,连美国官方的科学机构都能对此飞行轨迹有着精准判断,更遑论强大的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但凡美国军方研判这个飞行器有半点恶意和潜在威胁,美军早就可以援引自卫权把它击落。美军在阿拉斯加也驻扎着装备F-22的战斗机联队,何必要等这个“流浪气球”都快飘离美国本土了才在东海岸上空将它击落?这个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充分暴露了美方在欺骗自己的民众,也在欺骗国际舆论。
事实上,探空气球在气象学界的地位几乎等同于听诊器在医学界的地位一样,是对高空大气环流进行气象观测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气球升空的过程中,它所搭载的科学仪器可以从低空到高空进行逐层扫描,将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通过无线电回传地面。部分远洋探空气球甚至能升到3万米的高空,借助中继通信卫星将数据回传远在千里之外的国内地面站,这是大国气象部门基本都掌握的“标配”。
NOAA发布的轨迹推测图
搞气象学研究的朋友都知道,气象雷达与军用雷达虽然都是雷达,但它的用途与机制不完全一样。人工降雨还得用高射炮呢,你能说搞气象科考是军事用途吗?美国公然将我们的气象探空气球说成是“间谍气球”,这太不专业、太违心了,打的是美国气象学界的脸。1998年8月,加拿大也有大型气象探空气球偏航飞到了俄罗斯领空。气象学界专门有一个研究方向叫作“高空气象探测气球空间漂移分析”,美国同行们一定明白我的意思吧?你们的政府在撒谎呢!
更何况,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大国之间相互探摸战略武器底牌,进行战略、战役、战术情报搜集的途径手段可太多了。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所属、装备“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第341导弹联队驻地在蒙大拿州的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我一个外行都能在谷歌地图上给你标出来,咱们犯不着放个气球过去一探究竟。
拜登 资料图
直新闻:在你看来美国方面为何会表露出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从“气球无害论”到“气球间谍论”,美国国内这几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特约评论员 吴蔚:尽管我不太喜欢用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为变量主因去剖析美国的外交政策取向,但这些年太多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美国两党恶斗的外溢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劫持了美国政府的外交取态。
针对此次“流浪气球”事件,我个人研判:这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新一轮恶斗,是一次典型带有政党色彩的舆论文宣战。一言以蔽之,共和党“指鹿为虎”,民主党“连夜挽尊”,是小事化大、无风起浪,本质上是一次“面对中国谁更强硬?”的朝野斗狠。秀给选民看,做给盟友看。
事实上已经有美国媒体嗅出不对劲的味道了。我们现在回看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早前的回应:没有迹象表明该航空器会对地面人员构成军事和人身安全威胁。正是这句基于专业、理性与常识的判断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系列质疑与声讨,跳出来骂街的正好是共和党的政客们以及他们所豢养的媒体们。特朗普毫不意外地出来蹭了一波流量,他吊高了眉毛施施然来了一句:换老子在白宫,肯定给丫打下来。
民主党人显然回过味来了,随着美国国内舆论逐渐完成所谓“间谍气球”的形象建构,共和党籍政客试图进行一轮所谓“民主党对华软弱、拜登布林肯之流通共”的议程设置,进而完成对美国民众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使用的是冷战时期麦卡锡主义的那一套话术体系。共和党人甚至希望民主党主导的美国现政府无动于衷,让这架飞艇化作“中国威胁论”的飞行横幅飘过整个美国上空。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当这架无人飞艇都快飞出美国领空进入大西洋公海之前,拜登抓住最后的“窗口”下令开火,这显然是“为了击落而击落”,粉饰为所谓“为了不让碎片落地损害美国民众”。
共和党“指鹿为虎”将拜登政府架在火上烤,民主党“连夜挽尊”感谢F-22飞行员“精湛一击”,这架无辜的偏航无人飞艇成为了美国朝野恶斗的靶子。
2021年底,网飞(Netflix)拍了一部政治讽喻电影名叫《不要抬头》( Don't Look Up)。生动描绘了面对陨石危机时美国的众生相:政客竞逐权力、媒体追逐流量、资本逐利而居,只有常识与理性被丢进了垃圾桶。现如今,一个迷路的气球让美国在现实世界中上演了一次《不要抬头》,常识与理性会不会随着气球的陨落一同坠入冰冷的大西洋里呢?
全世界都在审视。
求1943年中国所取得外交成就。
宋美龄1942-1943年访美:中国对美关系史上一次精彩的外交宣传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与此同时,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并对德国、意大利宣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发表,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不久,盟军成立了包括中国、印度支那、泰国等在内的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但是,美、英主张“先欧后亚”的战略,对中国战场并未足够重视。已经过五年半的抗战的中国损失惨重,国民政府的经济状况恶化。特别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国的抗战更加困难。美国对中国的援助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需要。 不仅如此,盟军的多次首脑高级会议均将中国领导人蒋介石排除在外,中国也未能参加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军火分配委员会。蒋介石对盟国忽视中国战场的态度十分不满,与美国派驻中国的军事代表史迪威矛盾重重。
为了缓和中美之间的矛盾,罗斯福总统派上次总统选举中的失败者——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访华。在威尔基的提议下,蒋介石于1942年11月派宋美龄出访美国,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重视亚洲战场,加强对中国抗日的援助。宋美龄的这次美国之行,时间长达7个月,足迹遍及美国诸多大城市,接触范围包括美国政界人士、社会名流、新闻媒体、普通公众等等。她在各地宣传中国的抗日业绩,呼吁美国加强对华援助。她成功地引导美国朝野重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推动美国政府加强对华援助。宋美龄以其地位、美貌、智慧和才华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宋美龄旋风”。宋美龄的这次访美在中国对美外交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外交活动不但影响了美国领导人,而且成功地引导了美国的民意,堪称各国对美外交之典范。
一、宋美龄1942-1943访美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1、 在宋美龄的美国之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几个美国人。
宋美龄1942-1943年访美的提议者、访美行程的主要制定者分别是美国人威尔基和卢斯。没有威尔基的提议,宋美龄的1942-1943访美难以成行;没有卢斯的精心安排,宋美龄的访美不会引发“宋美龄旋风”;而美国总统和夫人对宋美龄的高规格接待,使得宋美龄访美从一开始就颇为引人注目。威尔基、卢斯和罗斯福总统或是基于宗教信仰,或是基于政策主张,或是基于实际利益,都主张美国政府更加重视亚洲战场,并加强对中国的援助。他们是能够直接影响政府决策或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人物,均在宋美龄访美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之行的倡议者——威尔基
1942年秋天,威尔基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访问了中国。与蒋介石夫妇进行了一系列会谈之后,威尔基向他们建议,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下,要转变政府目前的对华政策,必须设法影响并且引导美国的公众舆论。与英国相比较,中国在美国的宣传显得相形见绌,因此,美国朝野不知道中国抗战的艰难、牺牲的巨大,更不了解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以及获得的援助太少等现状。 他竭力主张宋美龄访美,“我是多么坚决地相信,让我的同胞了解亚洲的问题和亚洲人民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从这个地区派出一个有智慧、有口才和有道义力量的人来进行帮助……”。他认为宋美龄必将成为“十全十美的大使”。
威尔基的极力倡导最终说服了蒋介石夫妇。不仅如此,威尔基回国后向美国公众报告了他的中国之行。当威尔基先生于1942年10月26日晚上通过美国所有的电台向美国人民广播他的报告时,听众之多是任何一个不担任公职的公民前所未有的。《纽约先驱论坛报》在翌日的报道表达了全美国的情绪,该报说:“ 威尔基先生宣传的是一个崇高的真理,既牵涉到美国在世界上的责任,也牵涉到美国在国内的责任。”
威尔基的报告引发了美国公众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为宋美龄访问美国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美国之行的高参——卢斯
卢斯是宋美龄访美能够大获成功的一个关键人物。宋美龄在美国的活动计划大都“是那位编剧大师卢斯制定的”。 卢斯的父亲是十九世纪后期来华的老传教士,他本人在中国度过了童年,因而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卢斯是20世纪美国新闻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创办了《时代》、《生活》等著名刊物,成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杂志出版公司——《时代》公司。 卢斯是共和党的重要人物,他主张美国实行“亚洲第一”的政策。卢斯多次访华,并且与宋氏家族建立了密切联系,“ 宋氏家族使出版商、《时代》杂志公司的卢斯佩服得五体投地。卢斯在他自己办的杂志上扩大了他们的名声……”。 在20世纪40年代,《时代》周刊对中国抗战的报道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许多美国人正是通过《时代》周刊了解了抗战中的中国,了解到宋美龄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女性。因此,当宋美龄在美国各地巡回演讲时,公众要去一睹其风采。
在宋美龄巡游演讲期间,卢斯利用个人影响在各大城市发动各界名流加入到欢迎宋美龄的活动之中,精心安排宋美龄与当地的政界人士、社会名流、新闻媒体和公众进行接触。卢斯利用自己控制的舆论工具,采用多种方式为宋美龄做宣传。不仅如此,卢斯还直接参与对华捐赠的工作:他帮助过去的传教士加赛德把八个援华慈善机构合并成为对华救济联合会,说服拉门德、保罗?霍夫曼、威尔基、塞尔兹尼克和其他一些知名人士同他一起担任对华救济联合会理事会的理事。卢斯本人捐献了六万美元,他还亲自向所有《时代》杂志的订阅者发出捐款的呼吁。
总统和第一夫人
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对宋美龄进行了高规格的接待。他们先后邀请宋美龄在白宫和私人住处海德公园小住,并分别陪同宋美龄出席国会演说和新闻发布会,这在美国接待外宾史上是破例的事情。宋美龄到达美国的第二天,罗斯福的夫人埃利诺就到医院探望,并把宋美龄视为子女般亲切款待。宋美龄展示了与美国总统和夫人的亲密的私人关系,这扩大了宋美龄访美的影响力,使得她的美国之行异常引人注目。
2、 游说美国国会议员。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行政分支的决策要获得国会的通过。如果宋美龄能够说服美国国会议员,那么她的求援行动就成功了一半。
宋美龄是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她的演说在美国朝野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她演说的主题是强调中美两国人民的历史友谊,控诉日军在中国的暴行,歌颂中国人民的抗日业绩,阐述正义战争必胜,呼吁美国朝野对中国抗战予以更有力的支援,以求世界和平。宋美龄虽为求援,但她不卑不亢,慷慨激昂,充满正气,深深打动了国会内外的听众。“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这句话在今天听来依然令人鼓舞。
罗斯福夫人称赞宋美龄的演说“不仅盛极一时,抑且举世无双”,“当我看到蒋夫人身着中国服装,沿着阶梯走向讲台,被四周站立的人群包围时,我不得不为她的成就而感到荣幸之至。当她演讲时,她俨然是一位斗士!”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勃罗姆说:“蒋夫人演讲时态度之优雅,揭示世界局势之透彻,运用英语之流利灵巧,不但使每一听众能了解其意义,且能与其抱取同一见解,莅美外宾之影响美国民众者,从无若蒋夫人之甚!”议员凡登堡被宋美龄的演说感动得流下眼泪,并说:“蒋夫人在参议院之即席演讲,为本人列席国会17年以来最佳之演讲词,预料国会必能实际援华,不徒以空言塞责。”
她的演说通过美国的四大广播网现场直播,各大报纸全文刊出,在美国公众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朝野人士纷纷写信向宋美龄致敬或邀请宋美龄去观光、演讲,每天收到信函多达三四千封。美国各界报刊杂志纷纷发表社论和评论,多达3000余篇。
3、多次召开记者招待会,利用新闻媒体造势。
在美国,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美国的大部分媒体都是商业机构,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媒体多少具有倾向性的报道能够影响公众的态度,进而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
宋美龄非常重视借美国的“无冕之王”为自己造势。在国会演讲的第二天,宋美龄与罗斯福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美国各报记者出席人数达173人,人数之多,实属空前。宋美龄每到一地,卢斯都安排她与新闻记者会谈或者召开记者招待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巡游演讲所产生的宣传效果。
宋美龄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可以与她在国会的演说相媲美,她的个人才能和对西方文化的深刻了解在众多记者面前发挥得淋漓尽致。
记者:舆论上对于援助中国,确无二致,但曾微闻有人说中国并未充分利用人力作战,夫人对此有何见解?
宋:吾人不能徒手作战,有若干配备,即用若干人力,吾人毫无空军掩护,便以抗战4年,所谓中国未充分利用人力一说,完全不值一驳。
记者:在华美国空军对于中国军民之影响如何?
宋:战事初期时,吾人只有飞机数百架,后随战事紧张与持久而逐渐丧失。…迨贵志愿空军来华,屡创日机,造成辉煌之战绩,…中国现所需要者为军火,其要点在如何可使得到飞机与汽油,贵国总统已经克服了许多困难,余意此一问题,还须请总统解答。
记者:夫人有无具体办法,使吾人对华援助可以迅速增加?
宋:顷间总统曾谓上帝许君等如何快,君等即如何快,余可补充一句:上帝助自助者。盖中国战士以血肉抵抗共同敌人,美国对华之援助,在中国观之,乃在尽其友情与盟义。”
一位专栏作家对这次记者招待会做了这样的评价:“总有一天,他们可能让海伦?海斯来扮演这个角色,但是她决不会比蒋夫人演得好。”
4、 直面美国公众——巡游演讲于美国各大城市。
美国公民一生要参加的选举几乎居于世界各国之首。他们手中的选票不仅能够决定选举中哪位候选人能够当选,还能够影响这位当选者在任期内的决策。联邦参议员的某个决定往往受制于家乡选民,众议员的决定更是要看他所在选区的选民的脸色行事。因此,美国的公众舆论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政府的决策,却往往能够对之产生相当大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宋美龄在美国七个大城市进行巡回演讲,与美国公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再一次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陈廷一的《宋氏三姊妹全传》一书中比较详尽地列出了宋美龄的行程安排:3月2日晚,纽约,宋美龄出席了在麦迪逊花园举行的有2万余人参加的市民欢迎会;3月22日,宋美龄出席芝加哥市2万余市民在大运动场举行的欢迎大会;3月25日,宋美龄出席旧金山市政厅的群众欢迎大会,并检阅了群众游行队伍;…4月4日,宋美龄参加了洛杉矶市民在好莱坞广场举行的盛大欢迎会。这是宋美龄访美以来听众最多、最为辉煌、最为热烈的一次欢迎会,是美国民众欢迎宋美龄的最高潮。
在这一系列演说中,宋美龄运用广博的中西文化知识、流利的英语,紧紧围绕国会演讲的主题,引发了美国公众对中国战场形势的普遍关注。不仅如此,所到之处,宋美龄就到当地华侨中发表演讲,向他们介绍国内抗战的主要情况,唤起了广大华侨的爱国热情。
顾维均在回忆录里记载:“他(孔令侃)说蒋夫人行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公众对远东战争感到关心,从而促使美国采取积极支援中国的政策。蒋夫人预料如果能唤起美国大众认识远东战区的重要性,他们可能受激发而给白宫施加压力。…孔说新近白宫曾派人到全国各处去收集群众对总统的反应。这些人回来报告说发现各地的人民,都对政府疏忽太平洋和远东战区的政策表示不满。”
二、宋美龄访美对中国抗战的作用。
宋美龄成功地利用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决策机制。她以其特殊的身份、出众的才华游说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缩短了国民政府与美国最高决策层之间的距离。她借助新闻媒体和巡回演说使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赢得了他们的同情和尊敬。“宋美龄旋风”使得美国朝野对加强对华援助事宜基本取得一致意见。
宋美龄离开美国回重庆时,罗斯福即致电给蒋介石称,在与蒋夫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后,他感到两国领导人有必要就亚洲的军事合作及战后一系列问题作认真商讨。 不久,罗斯福极力说服丘吉尔,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到1944年前后,中美两国在援华飞机数量,空运物质吨位和废除《排华法案》等问题的交涉上都有重大突破。1943年12月7日,美国正式废除《排华法案》,1944年上半年,美国援华空军飞机超过500架,下半年,通过“驼峰”的来华美援物质每月达到46600余吨。
随宋美龄回到中国的还有一笔笔或多或少的捐款。波士顿市市长赠给宋美龄一张支票,以救济中国难童;好莱坞各界向宋美龄捐献美金6千元;美国荣誉会南加省分会赠献美金1千元;… 在美国的华侨更是慷慨解囊。如波士顿华侨抗日救援会一次就捐赠法币30万元;芝加哥各侨团捐美金6万8千元,法币2万元;旧金山16人组成的募捐团一日捐得法币23万元;其余团体及个人捐美金2万余元,法币35万3千元;… 对华救济联合会收到的捐款总额在1942年底就达到了1700万美元。有些捐款来自象卢斯这样有才有势的人物,但也有一些捐款来自美国的小城镇。
宋美龄访美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抗战中的中国军民。《新华日报》评论,“她为国家为民族赢得了无限的光荣盛誉,使中国六年抗战,为世界和平和民主而奋斗的光辉战绩,在国际之间更加显著,国际地位因此高扬,外援因此广泛地开展,直接有助于中国的抗战,有助于中国与盟邦的相互了解。这些功绩,对抗战的帮助是不可计量的。”
自日本侵华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求外援以约束日本的行为。“九?一八事件”之后,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联;日本退出国联之后,国民政府又寄希望于《九国公约》和《非战公约》的主要签字国美国。国民政府试图依靠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来对付挑战东亚国际秩序的日本。然而,软弱无力的国联无法约束日本,美国无力也不愿单独对付日本。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这为国民政府争取外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中国已经坚持抗日达5年半之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盟国的援助对中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宋美龄的访美使国民政府一直追求的“外交救国”路线达到了成功的顶点。
三、对宋美龄个人作用的评价。
宋美龄长达7个月的访美活动使她几乎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人物。她被评为时代年度人物,而在过去的75年中,女性只有5次获得过这份殊荣。西格雷夫说过这样一段话:蒋宋美龄成了历史上最著名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影响了两代美国人,美国人多年来一直把她列为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10个妇女之一。她影响了美国领导人做出的决定,并通过这些决定影响全世界整整30年。
西格雷夫对宋美龄的评价难免有夸张之嫌,因为宋美龄访美之所以能有如此成果,还得益于其他的因素。首先,1943年上半年,中国战场被美国视为结束对日作战的最佳陆上基地。而且,罗斯福预计中国在抗日战争后能够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他将中国视为战后美国在亚洲的合作者。美国政府在当时实行“联华抗日”的政策。其次,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美国人民刚刚经受了战争的创伤。中国人民坚持抗战长达5年多之久,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牺牲精神,因而赢得了美国朝野的同情和尊敬。
尽管如此,宋美龄的个人作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忽视的。如果把宋美龄访美比作一场话剧,卢斯集编剧和导演的角色于一身,而宋美龄则是一个最出色的演员。在当时的中国,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宋美龄更好地担负起这个艰巨的使命。她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较之一般的外交官员有更大的活动能量。以争取美国飞机援助为例,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宋子文长期在美国活动,终不见成效,原因之一是“无法与罗斯福见面”,只得转请自己的小妹出面在白宫迳与总统交涉,这才获致具体结果。 她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在美国求学长达10年之久,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蒋夫人对东方可以代表西方,对西方可以代表东方,吾人能有蒋夫人其人,深信双方必能入弟兄手足,真诚合作,达到最后胜利”。 她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在由男性主导的政治舞台上游刃有余。
历史赋予了宋美龄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一个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宋美龄成功地把一个新的中国带给了西方世界,成为当时中西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呈现给外部世界的是一种可任人宰割的形象。宋美龄以她自己的崭新的风貌和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的大力宣传,改变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陈旧看法。
在中国抗日战争相当艰苦的时期,宋美龄成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一位特殊的代言人,卓有成效地在美国进行了一次外交宣传。在一些美国人的帮助下,她巧妙地利用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决策机制,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决策者,而且还成功地引导了美国的公众舆论。近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实行“以夷制夷”的弱国外交,苦求生存。宋美龄1942-1943年访美是中国第一次影响世界强国的内政,在我国对外关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外交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43年1月11日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废除在华治外法权
1943年1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时取消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订的议定书(即《辛丑条约》),该议定书及其附件给予英美两国的一切权利应予终止;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新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日趋明朗。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军在东、西方各主要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同盟国则由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的出现,战后世界安排问题逐步被提上同盟国的议事日程。虽然美、英、苏等国都从各自利益出发来规划战后世界的秩序,但有一点它们的认识却是相同的,即同盟国在战后应继续保持合作。在罗斯福看来,这种合作既要通过一个相应的国际组织,又要通过大国之间适当地划分势力范围。为此,罗斯福很想举行一个美、英、中、苏4大国首脑会议,与从未谋面的斯大林、蒋介石一起商讨有关战争和战后安排的问题。蒋介石非常欢迎罗斯福的提议,但斯大林因苏联并未处于对日战争状态,不愿参加讨论对日作战的会议,丘吉尔又反对中国过问欧洲事务,这样罗斯福最后决定,美、英、中3国首脑先举行会议,讨论远东问题,之后再举行美、英、苏3国首脑会议,以讨论欧洲及其他有关问题。
1943年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为3国首脑的会晤做准备。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认为,既然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会议的宣言自然是3国宣言,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为了维护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把中国包括在内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中国在战争中已经作为4大国之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3国将其当面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赫尔花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做说服莫洛托夫的工作。美国方面之所以坚持将中国作为原始签字国,首先是因为其承认和重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除此之外还同其对战后世界安排的构想有重要关系。
美国认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和削弱,社会主义苏联的力量与日剧增,将成为战后同美国争夺霸权的唯一强劲对手。为了维持战后美国在中国和远东的优势地位并同苏联抗衡,进一步削弱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在亚洲的势力范围,遏制可能东山再起的日本,美国需要一个稳定的、统一的、对其“友好”的中国。早在1943年3月,罗斯福在接见来访的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时就指出:未来的国际组织(即后来的联合国)应有3个机构:其一是所有联合国家都有代表参加的全体代表大会;其二是由4大国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这一机构将决定一切重大问题,并拥有和行使联合国警察的权力;其三则是处于上述两个机构之间的咨询委员会。罗斯福还特别强调,在4大国中除美、英、苏外,还应有中国,“中国既不会侵略,也不会成为帝国主义,而将成为抵消苏联有用的平衡力量”。9月,罗斯福在同其挚友、副国务卿韦尔斯的谈话中又指出:“远东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战后“美国的远东政策应以中美两国政府密切的工作关系为基础”。而蒋介石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不论战时还是战后,中国都愿意接受美国之领导。既是如此,赫尔的努力也就不难理解了。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中国作为原始签字国。10月27日,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外交部分别致电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授予其签字全权。
10月30日,中、美、英、苏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4国将遵照《联合国家宣言》采取联合行动,继续对法西斯轴心国的战争,直到其无条件投降。另外,宣言还明确宣布:4国将在尽快可行的日期内,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在新的国际组织成立之前,4国将彼此磋商,并在必要时与联合国家中其他国家磋商,以便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并已粗略地描绘出了未来国际组织的轮廓,从而迈出了创建联合国的关键一步。
4国宣言是继《联合国家宣言》后,中国第二次以大国身份与美、英、苏共同签署的有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它使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参与签署4国宣言,表明中国对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已正式承担义务,同时也就决定了中国将在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其后,中国一直以4大国之一的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并积极参与新的国际组织的创建工作,为联合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你对英国女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最深的印象是女王的彩虹套装和当年奥运会乘直升机从天而降,女王真的太酷了!
“她定义了一个时代”。R.I.P
96年穿搭不重样
在人们讨论英国女王“超长待机”的同时,经常会出现女王的五彩斑斓的套装,据说她在公开场合的穿搭从未重样,甚至穿过的好多衣服颜色一般人都叫不出名字。
据统计,仅在公开场合她就穿过10000多件服装,戴过5000多顶帽子……
她穿过的彩色套装被网友拼成彩虹。
据某杂志的统计,女王穿得最多的色彩是蓝色系,其次是印花裙装。再来体会一下女王的色彩魔法吧:
很多人追捧女王的穿衣搭配,为此,在她90岁生日那年,还精心选出女王的150套衣服举办了展览,这也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女王服饰展。
奥运会开幕式跳伞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86岁的女王与丹尼尔-克雷格扮演的007走出白金汉宫,登上了一架直升机,穿越伦敦多个地标建筑。当直升机飞到开幕式主会场“伦敦碗”上空时,舱门打开,“女王”潇洒地纵身跳下,让全球观众惊呼不已。
当然,年已86岁的英国女王是不可能完成这一高难动作的,那是一名替身。但是,这是一个多么酷的创意呀,这段表演也是很多人最难忘的英国女王印象吧。
今天,享年96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室去世,她在世期间见证了太多历史,也留下了很多传奇事件。最后再放一张女王年轻时的美照留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