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据法新社报道,乌克兰方面称,俄罗斯10日利用数十枚导弹对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发动了“大规模”袭击。乌方还称,有两枚导弹飞越了罗马尼亚领空,从而飞越了北约领空,但罗马尼亚对此予以否认。
俄罗斯10日利用数十枚导弹对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发动了“大规模”袭击
据报道,乌方称,俄罗斯军队10日发射了71枚导弹,其中61枚被击落。这些导弹包括Kh-101、Kh-555和“口径”巡航导弹,还有伊朗设计的“目击者”型无人机。
报道称,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人们听到了数声爆炸。基辅市长维塔利·克利奇科表示,在基辅上空,“10枚导弹被击落”,“没有人员伤亡”,但“电网遭到破坏”。
乌克兰能源部称,乌克兰六个地区的能源设施受到影响,扎波罗热(南部)、哈尔科夫(东北部)和赫梅利尼茨基(西部)的情况尤其“困难”。
泽连斯基与苏纳克
报道指出,俄罗斯这轮新的导弹攻击发生在泽连斯基访问欧洲之后,他在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敦促盟友提供远程导弹和战斗机。
报道称,罗马尼亚国防部声称“没有导弹”侵犯该国领空,这与乌克兰陆军负责人的说法相反。不过罗方表示,一枚导弹从距离罗马尼亚领土35公里处经过,因此派出了两架战斗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坚称“数枚导弹飞越了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领空”,称这是俄罗斯“对北约的挑战”。
摩尔多瓦外交部发布公报称,该部10日召见了俄罗斯大使,谴责对其领空的“不可接受的侵犯”。
美国方面10日表示,美国支持摩尔多瓦,但不认为摩尔多瓦或罗马尼亚受到“直接威胁”。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帕特尔对媒体说:“在现阶段,还没有迹象表明俄罗斯对摩尔多瓦或罗马尼亚构成直接军事威胁。”
帕特尔补充说:“更广泛来说,我们支持摩尔多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宪法保障的中立。”(编译/林晓轩、王雷)
延伸阅读:
媒体:北约只炸"北溪"不硬杠俄罗斯 背后有两个原因
有一点值得相信。
文 | 海上客
好端端的民用设备,竟然给炸了。谁炸的?就没下文了吗?
海叔要说的是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的情况。
2022年9月“北溪”管道被炸
在全球各路媒体关注了一段时间以后,“北溪”管道被炸之事逐渐距离人们的视野远了。诸如“欧洲暖冬不需要俄罗斯能源”之类议题浮现在西方媒体上。
其实,真是谁冷谁知道。
这两天,随着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出猛料——是美国主导炸毁了“北溪”管道,此事重回头条。
俄方自然大力抨击美西方;
1
西摩·赫什:美国是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 图:SCHEERPOST截屏
是不是“纯属捏造”?不妨看看赫什在其本人博客所发文章,罗列的炸毁“北溪”之大致脉络——
早在2021年12月,美方研判俄乌矛盾将升级,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主持召开一次会议,会上成立跨部门工作组成员,以应对俄即将“入侵”乌克兰。沙利文授意这一来自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央情报局、国务院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定破坏“北溪-1”“北溪-2”管道方案。
2022年3月,中情局人员与挪威情报部门和海军商量好实施破坏行动的具体方案,并决定向丹麦、瑞典通报行动计划,以免两国海军一线人员干扰行动。
2022年6月,北约“波罗的海行动”军演过程中,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了远程遥控炸弹。按照西摩·赫什文章所言,“《纽约时报》称这是一个‘谜’,但美国执行了一项秘密的海上行动一直至今”。
北约16国参加的“2022年度波罗的海行动”军演 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2年9月,挪威军机投下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破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
赫什还称,自己曾发邮件询问相关问题,希望美国有关方面对事件发表评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和中情局发言人索普均通过电子邮件回应他称,文章说法是“虚构的”“错误的”。
2月8日,沃森、索普果然在回应诸多媒体的电子邮件中也如此说。美国中情局和国务院发言人也给出了类似的回应,称赫什的文章所涉内容“子虚乌有”。
可毕竟赫什的文章涉及许多细节,究竟哪些内容是虚假的?哪些是子虚乌有的?难道“2022年度波罗的海行动”军演也是子虚乌有?难道美国在2021年12月研判俄会“入侵”乌克兰也是子虚乌有?
西摩·赫什 图:资料
从率先披露越战期间美军“希莱大屠杀”,到披露美军老兵患上“海湾战争综合征”,再到在《纽约客》杂志发表深度报道揭露美军虐囚……,赫什多年来的报道领域都是美军在对外战争中的种种丑闻。且这些丑闻事后哪一次被证明是捏造的了?今年已经86岁的这位知名记者,犯得着在“北溪”被炸事件调查方面去编造故事吗?显然不能够啊!
2
面对美国官方继续否认与“北溪”被炸有关,一些西方大媒体似乎在“保持沉默”。嗯,也许他们认为自己“有权保持沉默”。当然,也有诸如德国《北部信使报》《柏林信使报》等趋向于相信赫什的说法。
《北部信使报》回忆称,2022年2月,就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几周,拜登在讨论可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警告,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将不再有‘北溪-2’,我们将结束它”。该报还注意到,在“北溪”被炸以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扬”道——这事是巨大的机遇,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拜登、布林肯 图:资料
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于2023年1月在国会表示,她“对‘北溪’管道被摧毁成一块‘海底废金属’而感到满意”。
海叔也注意到,德国联邦总检察长弗兰克新近曾对外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北溪”被炸是俄罗斯干的。至于到底是谁干的,弗兰克就只能避而不谈了。
德国一副有苦说不出的样子,这不仅从“北溪”被炸事件上可以看出,更可以从美国要求其支援乌克兰“豹2”主战坦克方面可以看出。反正就是要德国不惜牺牲自身利益,要选边站队,要与俄罗斯划清界限。在此问题上,在北约内部,即便波兰等比德国后加入北约的国家,都跟在美国后面对德采取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势。
如此看来,俄乌冲突,削弱了俄乌双方,其实就是削弱了斯拉夫民族;削弱了欧洲,特别是德国这样的欧洲经济强国;美国则隔着大西洋得利,特别是其军工利益集团,大发战争财的时候又到了。
3
俄罗斯方面对于赫什的报道,自然是重视的。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直言,不会让“北溪”被炸事件无疾而终,俄方可能会采取法律或政治措施,“我们将推动进程,使我们能够进行调查,我们将竭尽全力使真相浮出水面”。
俄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表示,有关“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已公布事实,应当成为国际调查和追究美国总统拜登责任的基础。
可见,俄方恨不得称拜登为恐怖分子了。
2022年8月,克里米亚刻赤大桥被炸
若问海叔如何看待“北溪”被炸事件,其实与克里米亚刻赤大桥被炸有相似之处——
这都是采用非对称手段袭击对手或者潜在对手的民用设施。原因在于实施袭击的一方自认无法在传统战争手段上战胜对手,但又自认为必须赢得最终的胜利。
乌克兰方面通过特工人员袭击克里米亚刻赤大桥,当然很明显是这一手发挥。至于“北溪”之炸,动手者的综合实力肯定不是乌克兰能比的。无论是在并不靠近乌克兰的深海安放遥控炸弹之类,还是调动军机在波罗的海投射声呐,都不是现在的乌克兰能做到的。谁能做到?不言而喻。
但哪怕北约多国分头行动,是否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北约综合军事实力这么强,为什么不与俄罗斯硬杠,而要采取下三滥的炸毁“北溪”这一民用设施的办法。这当然有两个原因——
一是“北溪”不仅是俄罗斯的资产,也有德国股份。德国本身就是北约国家。北约采取军事手段对抗俄罗斯,必须各国统一行动吧?在德国与俄罗斯有“北溪”等诸多能源、经济合作的时候,统一对俄作战的时机未到。
二是北约对俄作战,几乎就要引爆核战争。核战争意味着什么?哪怕北约军事实力非常强,但常规战打到核战争,大家走向毁灭,是北约不愿意见到的。
有一点值得相信——
赫什揭露出“北溪”是谁炸的,之后一定还会有媒体、调查机构出手。这一点,在他之前调查美军越战暴行、伊拉克战争综合征、虐囚事件等事上都有证实。到时候如果事实清晰了,看美国方面怎么回应。毕竟,俄罗斯不是伊拉克……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突发事件
1998年6月1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表示,一旦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和平使命受挫,北约将动用军事手段。
1998年10月13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分阶段实施有限空中打击的“可行动命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此含义是北约16国已将对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交给北约欧洲盟军司令。
1998年12月1日,荷兰议会上院批准北约东扩议定书。至此,自加拿大于1998年2月4日第一个批准该议定书后,北约16国立法机构均已履行接纳波、匈、捷三国入约的法律手续。
1998年12月8~9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新战略。美国强调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活动、地区和种族冲突的威胁,北约新战略除坚持集体防御原则外,还应包括“捍卫共同利益”;北约对外军事干预只要符合联合国宪章,不一定非要安理会授权。法等西欧国家认为“共同利益”的解释弹性太大,强调“区外”干预不能无限度,北约对外干预不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德外长菲舍尔再次表示希北约逐步改变核威慑战略,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对德主张表示支持,但美、法、英坚决反对。与此同时,“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1998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外长许塞尔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举行了欧盟-北约首次会晤。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三国表示,加入北约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使自己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三国入约表示欢迎,并表示这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
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除美国、加拿大外,西欧13个盟国除希腊因自身利益不主张动武外全部参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挪威、葡葡牙10国直接参战,冰岛、卢森堡虽无空军,但也通过出资或提供机场等形式予以支持,奥地利、瑞士、瑞典等传统中立国也对北约行动表示支持。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空袭南联盟,指责这是公开的侵略行为,决定立即冻结同北约的关系,召回俄驻北约的军事代表,暂停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1999年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的袭击。同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表示,中国对这起事件感到十分震惊,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轰炸我使馆的野蛮行径,并要求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同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称,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纯属意外”,北约将对这一“灾难性的错误”进行调查。北约向死难者家属及中国政府表达“深深的歉意”,但北约不会因此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除非南联盟同意北约提出的停止轰炸的条件。
1999年5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1999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
20日,索拉纳发表声明称,由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
1999年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并发表公报称,北约的核力量将继续为“保卫和平、预防强权和各种形式的战争”服务。会议呼吁俄罗斯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并开始进行第三阶段谈判。
1999年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代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与西欧防务特性、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车臣局势等问题。北约对欧盟在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作出的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强调欧盟联合防务计划不应与北约背道而驰,而应促进大西洋两岸关系,要求欧盟对北约中的六个非欧盟成员国土耳其、挪威、冰岛、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一视同仁。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英国向乌军提供“风暴阴影”导弹
英国向乌军提供
“风暴阴影”导弹
2023年5月11日,根据Rybar等俄网自媒体的消息,乌军在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南北两翼、塞弗尔斯克方向、扎波罗热前线等发动了“大反攻”。而瓦格纳集群也宣称,乌军将防御T-0504公路和O-0506公路的俄南部军区1军、2军、3军等部向后逐退了几百米,“只有瓦格纳集群守住了阵地”。?
虽然Rybar等大V一个个小作文写得飞起,但俄国防部却表示,目前特别军事行动前线态势“整体正常”。南部军区1、2、3三个军更是一脸懵逼,尤其是顿涅茨克1军和卢甘斯克2军。
表示在阿特木斯克周边根本没有兵力存在,怎么可能出现被乌军反推几百米的事情,大概是瓦格纳集群碰瓷儿的老传统又犯了吧。
除了特别军事行动前线战况,北约集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又出现了新动向。
根据美国“Drive”网站“Warzone”板块报道,英国方面已经松口,决定对乌克兰空军提供一批“风暴阴影”(Scalp-EG)型空射巡航导弹,以协助乌军获得对俄罗斯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
英军还准备“全球招标”一些战术导弹,要求这些战术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300千米以上,性能类似于ATACMS(美国陆军战术导弹)。
Warzone网站的文章认为,这些由英国提供给乌克兰的远程打击武器,一方面将更好地协助乌克兰进行“大反攻”,另一方面将在客观上起到给美国方面“解套”的作用,也就是让乌克兰政府不再盯着美国讨要各种政治上比较敏感的纵深打击武器。
如何评价英国送给乌克兰的“Scalp-EG”型战术导弹,还有“全球招标”提供给乌克兰军队的战术导弹呢?
战术导弹对俄威胁:
先说后者,其实按照北约这么长时间里,在对乌军事援助的问题上时常出现的真真假假、有意佯动的情况。
很难说北约的这个所谓的“招标”,是真的刚开始招标,还是招标已经结束、东西已经提供给了乌克兰。 俄军通报过击落了乌军几枚“雷霆-2”型战术导弹。
该型战术导弹是乌军在迈丹颜色革命前后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术导弹,技术指标据说对标“伊斯坎德尔”,沙特也在其中出了一部分研发资金。但是导弹还没开始量产,仅有的一台原型车拉到沙特刚开始试验,俄乌冲突就爆发了,“雷霆-2”的研发厂也被俄军给扬了。
那么,原本理论上还在研制、成品很可能只有个位数的东西,在厂房和生产设备都已经损坏的情况之下,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战场上?而且还在不同的战线上发射了好几发,这就非常令人疑惑了……
北约其实已经秘密协助乌军生产了一部分“雷霆-2”,具体的生产有可能是在一些北约国家、尤其是具备战术导弹批产能力的北约国家进行的。这个东西相对于ATACMS,一方面它的性能确实不错,另一方面它在理论上说算乌克兰自己的东西,在政治上几乎没有风险。不排除北约对乌军援助的陆军战术导弹,是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曲线救国”的方式实施的。
“暴风阴影”的性能参数:
至于前者呢?“Scalp-EG”型空射巡航导弹的威胁还是不小的:
从技战术性能上来分析,该型战术导弹弹体长度5.1米,使用矩形弹体,宽度0.63米,高0.48米,发射质量大于1300千克,战斗部质量大于500千克。
安装有一部TRI-60-30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高空射程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常规射程在500千米左右,全程低空射程的话可以到250千米左右。整体技术性能和俄军使用的X-59M2型巡航导弹、美国空军装备的AGM-158系列巡航导弹相当。
在制导性能上,“Scalp-EG”使用了一个BAE system和泰利斯公司联合研制的环形激光陀螺INS/GPS捷联式制导组件,配备有地形匹配制导。在中段飞行时既可以接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据飞行,还可以进行地形高差比对进行制导,而进入末段导引阶段之后,“Scalp-EG”改用马可尼公司研制的红外成像导引设备。
导引头采用了320*256像素碲镉汞凝视焦平面阵列,工作频段3-5微米,末段成像工作时间大于700秒,末段制导头在中段飞行时配有整流罩,末段抛弃。这种联合制导模式,提高了“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
最后在战斗部性能上,“Scalp-EG”配备有英国皇家军械公司研制的聚能装药增强型战斗部。这种战斗部是一种串联式战斗部,可用于打击强固目标,使用时先用前驱装药在目标外壳上打出孔洞,再使用主装药摧毁目标内部结构,打击效率好于普通的杀爆战斗部或半穿甲战斗部等。
此外,“Scalp-EG”还可以携带集束战斗部,可用于打击对方的大兵团集结地,打击交通枢纽和物资堆放场,遂行战场布雷和反跑道作业,它的战斗部装药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在执行不同类型的任务时可以用于灵活更换,提高了型号通用性,增强了打击整体效能。?
“暴风阴影”对俄威胁:
从“Scalp-EG”型巡航导弹的打击效能来看,该型巡航导弹在被乌克兰空军使用时起码具备如下几个优势:
一是打击距离比较远。即使是使用低空弹道,也足以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目标,甚至对塔曼半岛,俄罗斯纵深的布良斯克州、库尔斯克州、别尔格罗德州等地形成威胁。如果使用高空弹道那打得更远,甚至可以打到莫斯科周边地区。
二是可用于威胁的目标多。比如俄军在一线设置的作战基地、铁路枢纽、油料仓库、俄空天军的一线机场等,都可以成为“Scalp-EG”的目标。何况该型巡航导弹还可以打击俄罗斯国内城市,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市区的民用目标等,给俄国造成威胁;
三是突防能力比较强。
“Scalp-EG”除了可以使用低空弹道以缩短警戒雷达的通视距离,还进行了低可探测性设计,进一步缩短了短波雷达的发现距离以降低地导系统的接战性能。因此在整体上来说,“Scalp-EG”巡航导弹在理论上的战术性能不错,足以对俄军形成较大的威胁。
俄军能否反制?
当然,“Scalp-EG”的相关性能,必须是有一整套作战系统在后方进行规划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这导弹不是随便用个适配器、挂在苏-27的机翼下方打出去就能完事的。
比如规划打击路线这个问题,就必须有电子侦察设备对俄军防空兵力布势进行充分侦察,弄清俄军边境地区的对空警戒雷达侦察配系,依据侦察结果规划最佳的导弹飞行和突防路线,避免导弹在飞行中遭到俄军警戒雷达捕捉和地导火力拦截。
又比如在打击目标的问题上,“Scalp-EG”要打击什么目标,在什么时间打,也必须得到侦察和态势感知系统的协同。
要遂行这些电子侦察和图像侦察作业,以乌克兰军队的能力是绝对没有可能完成的,必然得到北约的协助、甚至直接得到北约的目标指示才有可能完成。这也意味着北约会进一步介入俄乌军事冲突,直接为乌军进行任务规划和指示打击目标。
不过话说回来,此类工作之前北约就一直在做,现在给了“Scalp-EG”这种远程打击兵器,只是彻底不装了而已。
其实,从俄军反制的角度来说,“Scalp-EG”也并非完全无法拦截,你把它当做一个具备更强低可探测性能的图-141也就差不多了。
俄军在去年乌军试图使用无人机袭击恩格斯基地之后,明显加强了边境主要作战方向上的侦察雷达配系,此后乌军使用无人机越境的打击效率就大大下降了,这套侦察配系完全可以用于防御英国给的“Scalp-EG”。
但是,俄军估计能够在一些重要目标,比如特别军事行动指挥枢纽、一些重要的前线机场和屯兵点等维持较强的防空系统存在,部署一些“道尔-M1”或者“铠甲-S1”防空系统;但是在一些民用目标,比如油库、城市建成区、医院等,就无法维持这种防空系统的部署强度了。
乌军在弄到这些“Scalp-EG”之后,估计会先试着打一打俄军的目标。如果打不动的话,估计会继续发挥乌军的光荣传统,拿来胡乱打击俄罗斯境内的城市目标。
一方面维持公关热度,继续给乌克兰支持者们提供谈资,另一方面造成恐怖效应,试图让俄罗斯人起来反对俄罗斯政府,对此中国应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俄空天军苏-27撞掉美军MQ-9
俄空天军苏-27撞掉美军MQ-9收割者无人机,俄驻美大使发声!
2023年3月14日,俄罗斯苏-27战斗机撞到美国空军MQ-9“死神”的后螺旋桨后,迫使美军无人机降落在黑海,这也算是俄空天军“击落”了美国空军飞机了。吃了明亏的美国没想着直接报复,而是打起了口水仗。
美国白宫先开了第一嘴:白宫发言人表示无人机事件不安全、不专业、鲁莽。他们表示虽然还有类似其他拦截,但这一次尤为严重。并导致一架美国飞机被击落。
白宫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国务院将和俄罗斯同行对话,表达对这种不安全和不专业拦截的担忧。这话对俄罗斯人没啥用,北极熊也不是吓大的,说这种不疼不痒的话。
莫斯科则直截了当告诉华盛顿,要求美军飞机远离他们领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俄乌冲突以来,两个超级大国首次的“短兵相接”。而俄军的示威意味尤浓。华盛顿还表示,俄军不讲武德,还向他们的无人机倾倒燃料,然后另外一架就撞上去了,这是想烧死“死神”啊。
莫斯科否认了飞机相撞,而是表示飞机在“急剧机动”后坠毁。他们表示,这架无人机在关闭转发器后接近俄罗斯领空。俄罗斯“被迫”紧急出动战斗机反制。
3月25日早些时候,俄罗斯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在美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网站上发表声明称,美国无人机“蓄意和挑衅地”接近俄罗斯领空。安东诺夫表示:美国军队在我们边境附近采取的令人无法接受的行动令人担忧,我们很清楚侦察和攻击无人机的用途。而根据柯比的说法,美国无人机每天都会进行此类飞越。
他们(无人机)在千里之外的美国做什么?
答案很明显,他们收集的情报后来被基辅政权用来攻击我们的武装部队和领土。
安东诺夫反问道:例如,如果一架俄罗斯攻击无人机出现在纽约或旧金山附近,美国空军和海军将如何反应?我非常有信心,美国军方将以毫不妥协的方式行事,不会允许其领空或领海被侵犯。华盛顿已经向基辅提供了价值330亿美元的武器。想想这个数字!绝对清楚的是,是美国在引导局势蓄意升级,并引发直接武装冲突。
安东诺夫还强调:“保持沟通渠道畅通非常重要。俄罗斯不寻求对抗,主张务实合作,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一名美国空军官员说,两架俄罗斯战机拦截了这架从罗马尼亚起飞并在克里米亚西南国际空域飞行时达到25000英尺高度的MQ-9无人机。这位官员补充说,事发时无人机的转发器处于开启状态。
两架俄罗斯喷气式飞机在不少于30分钟的时间内从无人机上空飞过19次,并在最后三四次飞行中向无人机喷洒了一些喷气燃料。这架俄罗斯战斗机可能受损,但成功降落在其基地。可能是别尔贝克,俄罗斯空军第38战斗机部队驻扎在那里。
在乌克兰附近的国际空域,美国经常在不越过该国12英里领空的情况下进行载人和无人侦察飞行。这些飞行是更广泛的美国情报行动的一部分,目的是了解更多有关俄军动向。但是此次美军的行动也是给俄罗斯提了一个醒,反正无人机给你怼掉了,看接下来咋收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