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6套房加1个亿,硬抗十四年的上海钉子户,最终如愿以偿了吗?

“想让我同意拆迁,就拿来1个亿,少一个子都别想动我家里的一块砖。”名叫张新国的男人信心满满,就这样与开发商和政府喊起了话来。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有多嚣张,14年后就有多卑微。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贪得无厌。张新国以为自己拿捏住了政府与开发商的软肋,殊不知,自己的卑鄙行径竟成为了一场噩梦。


张新国

这是一场僵持了14年的“拆迁攻防战”,而张新国的最终下场,也给无数与他揣着同样心思的人,敲响了警钟。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张新国曾经为何如此嚣张?14年后又为何求着政府给自己的房子拆迁?故事有点长,还请大家耐心观看。

“成功人士”的小洋楼

说起如今的上海,除去它的繁华与经济,被人提起最多的,便是那令人望洋兴叹的高额房价。然而,在十多年前,上海的房价并不似现在这般,还是相对亲民的。

时间来到90年代,此时的上海市松江区,还是一户户的小平房。虽说都是平房,面积也都不算大,但是居民们的日子过得还算安逸。张新国便是这里的一处居民,比起邻居们,张新国还算是个“成功人士”。

张新国原本是上海市政建设公司的一名员工,因为其头脑灵光,自己偷偷做起了一些小买卖,所以经济状况比许多邻居都要好上一些。后来,小买卖做得风生水起的张新国,攒了一笔积蓄,他决定要翻建自己的房子。

彼时的上海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状态,在房屋建造和改建的制度上,大多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而张新国便利用着这些漏洞,开始盖起了他的小洋楼。


拆迁地区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说起来,若是自己经济状况不错的情况下,谁不想自己和家人住得更舒适一些呢?于是,张新国便在计划好了之后,大刀阔斧地改造起了自己的房子。

张新国想着,反正自己有钱,何不把房子建得更风光一些呢?张新国这样想着便也这样做了,一时间,张新国的家周围开始有了叮叮当当的声音,好不热闹。

邻居们都很羡慕他,毕竟,尽管能够吃饱穿暖,有能力翻修房子的人却不多。而张新国很享受周遭邻居们羡慕的目光,这让他觉得自己与这些老街坊,在本质上便是不同的。

张新国买下这里的时候,只花费了20多万元,若是放到如今,怕是在上海连一间洗手间都买不到。不过,当时的20万元称得上是一笔巨款,毕竟,大多数人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

这样的二层小楼在一众小平房里,其实已经十分显眼了,但是张新国却并不满足。于是,张新国又拿出了15万元,在原本二层小楼的基础上,又盖起了一层楼。

盖完了三层小洋楼,张新国又在房子的装修上下起了功夫来。本身自己的工作就是建筑相关的,再加上张新国本人也十分追赶潮流,于是便计划着将自己的小洋楼,装修成仿欧式的感觉。


三层小洋楼

这可不是一笔小费用,张新国前前后后花了10万块钱,才把小洋楼装成了自己满意的样子。由此可见,张新国的心里是十分在意自己的小洋楼的。

但是,张新国的面上却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在周围邻居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时,张新国总是状似谦虚的说着没什么,然后再有意无意的提起,自己为这幢小洋楼花了50万块钱。

这数字听起来似乎的确不算多,但是要知道,那是1996年,浦东市区的一套百平米的商品房,买下来也只需要30万元左右。而为了改造一幢平房前前后后花了50万,这是许多人都望尘莫及的。

张新国这种低调的炫耀十分奏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人人都会称张新国的家庭是“富裕家庭”。毕竟,三层高的小洋楼着实有些鹤立鸡群,谁看了都会觉得眼馋。

不过,这幢小洋楼里,可不是只住着张新国和他的爱人。岳父岳母、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十几口人都住在这里,若是房间不多一些,这么多人还真是难以住得下呢!

并且,张新国还十分有经济头脑,一楼被他当作商品房,租赁给了一位云南的杂货商。这样一来,家里的收入便又多了一份,算起来,张新国的“房屋改建工程”非但没有掏空他的积蓄,反倒为他解决了不少的实际问题。

但是,周围的邻居并不关注这些,他们只知道,自己家是绝对没有实力,去将平房改成三层高的小洋楼的。邻居越是恭维、羡慕,张新国便越是觉得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只有张新国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哪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般风光啊!随着儿子女儿家都生了孩子,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开始变得拥挤了起来。小孩子之间时常爆发些小摩擦,这幢小洋楼里也如同寻常人家一般,也是一地的鸡毛。

儿子和女儿也是不省心的,今天你家孩子打了我家孩子,明天他说话又含沙射影了。虽说没有什么大问题,却总是小吵不断,闹得一天安生日子也没有。

张新国受够了小辈们之间的隔三差五的争吵,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人多的地方争吵就多,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分家。但是,这家哪里是那么好分的。


小洋楼

若是想要分家,就要有四套房子,可是,别说此时的张新国已经退休,没了高额的收入,这幢小洋房也卖不出四套房子的价钱。就是没有退休,他的积蓄也不胜从前,是负担不起四个房子的费用的。

张新国心里烦躁,却也只能忍受着这样的生活。外人眼里,他依旧是个“成功人士”,在家里,他却是个想有一天安生日子都难的退休老人。

直到2003年,张新国才看到了希望。

好事变成烦心事

这一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市政建设的规划,上面显示着整个沪亭北路都被纳入了拆迁范围。张新国大喜过望,想吃冰就下雹子,这四套住房的问题,岂不是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了?

此时的张新国在心里默默给自己鼓起了掌,还是自己有远见啊!自己家的小洋楼,想要换上几套房子还不轻松?可是,很快张新国就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张新国利用自己当初的职务便利,向许多之前的同事们打听出了“一手资料”。根据收集来的信息,张新国很快地分析起了利弊来。“利”有多明显,这“弊”便有多明显。

首先来说说这“利”:张新国家占据了一个相当关键的位置,在政府规划中,他家的位置会被修成一条四车道的马路,而他家刚巧,就在主干道之上。

这样的地理位置,张新国自信当地政府是无法绕过去的,所以,他可以借着地理优势,对着政府和开发商“敲竹杠”。有人说,那张新国还有什么可犯愁的呢?这就要说到“弊”了。

这“弊”对于张新国来说,可是刀刀见血,条条致命。首先第一点便是关于拆迁补偿与住房面积的问题,当时的拆迁方案中,能够进行拆迁补偿的只有房屋宅基地证书上的面积。


宅基地使用证

而张新国家的第三层楼,是不在面积范围之内的。也就是说,若是张新国认可了这一方案,那么,当年为了盖这第三层花费的20万元,就等于是打了水漂,一文不值。

一心想要趁着这一东风,占上些许便宜的张新国,无论如何也是不认可这一规定的。他没有想过这几年中,这房子不止自己和家人居住,还租出去了一层收取租金,他只是想着自己当年的20万不能白花了。

而比起第二点规定,这一点还算是比较好接受的了。规定中指出,只有独生子女家庭才会受到额外补助,张新国家是一双儿女,这份红利,张新国无论如何是吃不到的。

若是大家都没有,张新国的心里还能平衡一些,偏偏独生子女的家庭都有,张新国便无端地开始怨恨了起来。但是,面对既成的事实,张新国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眼看着周围的邻居一户两户的,都签了字拿了钱搬离了这里,张新国却是打定了主意不达目的绝不签字。在他看来,自己若是此时签了字,可就是亏大了。

毕竟,那些没有自己家房子大,又比自己家人口少的邻居,都能得到6套动迁房的补偿。尽管面积大小会略有不同,但是6套房却还是让张新国实打实地眼红了起来。

自己家的三层小洋楼投入了那么多钱,面积又比其他人家都大,却也只能得到6套房左右的补偿,这笔“生意”是张新国左算右算的,都觉得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不行!必须要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才行!张新国憋着一口气,开始化身“拆迁赔偿专家”,反复地研究着当时的拆迁政策,但是政策制定得相当合理且严谨,一时之间竟让张新国找不到“空子”可钻。


小洋楼

但是,张新国怎么会轻易妥协放弃呢,别说,他还真就想出了“办法”来。首先,他跑去拆迁办“揭发”自己的邻居,质问办公人员,为什么这家儿子失踪多年,只是没注销户口,就能得到更多的补助?

还说,自己的女婿连个城市住房都没有,若是拆迁办能给这家人更多的补助,那也应该给自己家也有同样的待遇。尽管拆迁办的工作人员耐心解释,这一家领的是“独生子女补助”,张新国还是不依不饶。

不过,在铁打的规矩面前,张新国的百般纠缠,终究也就是痛快了一下嘴罢了。一次铩羽而归并没有让张新国泄气,他开始找更多的方法为自己谋取利益。

独生子女的问题无法解决,那就看一看宅基地上能不能“钻空子”吧!张新国在家里翻箱倒柜,还真就找出了些东西来。这是两份宅基地证书,张新国想着,这下该给我更多的补偿了吧!

可是,这一次他又失算了。其中一份宅基地证书将张新国折腾的不轻,那是岳父亲兄弟转让给岳父的,但是,这份1951年办理的宅基地证书上,却并没有当地土地局的公章。

没有公章的宅基地证书就是一张废纸。开发商不认可,也坚决不给张新国额外的补偿。于是,张新国开始为了宅基地证书合法化跑前跑后,一通折腾后,这公章还是没有盖上。

不过,张新国得到了一份原青浦县出具的证明,上面承认这个宅基地证书,就是所拆迁房子的宅基地证书。但是,开发商方面并不认可这一纸证明,张新国到底还是没能如愿。

这一下子,张新国彻底急了,怎么开发商就非得同自己过不去呢?是的,张新国认为自己并没有错,错的都是开发商和政府政策太不近人情了!

其实,尽管不如张新国的意,但是当时的拆迁补偿还是相对合理的。首先,张新国可以分到三处共计280平米的房子,其次,因为张新国儿子只有一个孩子,可以额外再分到一处120平米的住房。


道路上的小洋楼

当时的上海,房价已经不似当年了,而他们只需要以每平米4500元的价格,就可以得到这些房子。并且,这些钱不需要他们支付现金,可以直接从拆迁补偿款中抵扣。

但是,张新国却十分不满意,因为,一旦支付了购房的费用,自己的手里就只剩下70万元的拆迁补偿款了。说张新国是贪心不足一点也不夸张,50万不到的成本换到四套房和70万,怎么算也不像是张新国吃亏的样子。

张新国接受不了这“少得可怜”的补偿,铁了心的要与政府和开发商一较高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弄巧成拙一场空

为了能够达到目的,张新国开始自学起相关法律法规,还时常出现在各区的法庭,去旁听关于拆迁的案件,为自己以后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政府和开发商的“刁难”做准备。

张新国想着,这安置房的地理位置究竟最终定在哪里,还是一个未知数,若是安置在了一个极其偏僻的地方,自己岂不是吃了大亏?于是,张新国打定了主意,坚决不上政府和开发商的当。

张新国自诩英明,他的家人也表示同意他的看法。这话说起来或许有些太过于现实,但是张新国子女之所以同意张新国的想法,无外乎就是想自己的父亲在前面“冲锋陷阵”,自己好能多分些钱在手里。

毕竟,张新国的家里可不是什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的子女时常会因为钱财的问题吵到不可开交。似乎,当金钱站起来说话的时候,一切亲情都要靠边站。

有了家人的支持,张新国的底气更足了,他想着,自己可不是那些同意拆迁的傻子,自己一定会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拆迁补偿款。于是,张新国家里成了全区唯一一家,不同意拆迁的住户。

尽管各方面张新国一家都不占理,张新国还是表现的底气十足。而这一底气的来源,便是自己家的地理位置太过优越,张新国坚信政府无法饶过自己家,改到别处去修路。

张新国自觉拿捏住了政府和开发商的“命脉”,嚣张的表示没有1个亿,自己是坚决不会同意拆迁的。张新国甚至已经开始计划起,这1个亿到手了应该怎么花了。

那段时间张新国家中可谓是热闹非凡,无论是街道委员会还是开发商,三不五时的便会登门拜访,然后态度极好的给张新国分析利弊,劝张新国不要以为固执己见。

这一切在张新国看来,都是自己胜利的开端,他想着,政府和开发商的这样态度,就表示自己提出的要求也不是十分过分,只要自己坚持住不松口,他们一定拿自己没有办法。

张新国的态度越发嚣张,颇有一副若是我不好过,大家就谁都别好过的架势。张新国如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政府和开发商却没有那么多时间与他玩什么讨价还价的游戏。


网络图片 拆违现场

项目已经开启,每延误一天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若是满足了张新国的漫天要价,那么之前同意了拆迁的居民又会怎么想?更何况,张新国索要的金额,实在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太多。

若是其他人看着张新国的“钉子户”行为,最终的结果是如愿以偿,那么,是否会引起全国各地其他居心叵测的人去学习?如果“钉子户”越来越多,那么之后的拆迁改造工程又会是怎样一番艰难的光景?

于情于理,都绝对不能满足张新国的痴心妄想!于是,令张新国始料未及的一幕出现了,开发商竟然真的改变了修路规划,生生的把张新国家绕了过去!

简而言之就是,总体的修路计划不变,只是到了张新国家这里,会将原本的四车道改为两车道,将张新国家“夹”在了马路中间。这样一来,张新国家是否同意拆迁,便不再重要了。

这一年是2011年,项目正式开工,张新国的美梦也彻底落空。张新国家再一次成为了当地的“风景”,只是,不再是因为三层小洋楼的气派,而是因为他“钉子户”的故事,还有矗立在马路当中的碍眼。

没有人再去租他家的一楼做生意,一家人本就算不得富裕的生活,又少了一份经济来源。而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痛的,对于张新国一家人来说,住在这里便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施工进度不会因为张新国这家“钉子户”而放缓,每天清晨准时开工,各种机械的声音扰得人不得安宁,睡不上一个懒觉。不开窗户,屋里便是闷热难耐,开了窗户,便是扑面而来的灰尘。

老人受不了,孩子更受不了,当初一家人有多赞成张新国的主意,如今便有多后悔莫及。埋怨的声音一天比一天多,本就称不上和睦的家里,如今更是吵闹声不断。

若是想要出门,便要顶着漫天的灰尘,踩着泥泞的土地,别管是什么穿着,都会登时变得灰头土脸。而夜晚施工单位停止作业,四周便会变得极为安静,除了月光,周围便只有张新国一家的灯光。

好不容易熬到路修成了,更令人头痛的问题紧接着就来了。因为自己家挡在马路中间,所以行驶在这段路上的车辆,没有一次是不堵车的。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和司机毫不收敛的咒骂声,都让张新国一家无所适从。


张新国 视频截图

若是碰到了有车辆在这一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司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解决事故问题,而是使劲的砸开张新国的家门,劈头盖脸的质问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然后便是一顿咒骂。

而更为惊险的一次,则是一辆货车由于雨天路滑,直接冲进了张新国家的院子里。可以说,住在这里的每一天,对于张新国一家人来说,都是身心的双重煎熬。

隔三差五的被敲门咒骂,毫无征兆的停水停电,张新国的妻子痛苦的抱怨着,说自己家真不是人住的地方。想到从前的邻居早已住上了新房子,自己还在这里受苦,一家人都是悔不当初。

张新国的儿女没有了当初的坚定,带着孩子搬到了别处,眼看着一切算计都打了水漂,他们不想同父母、祖父母一同吃苦。而张新国也不是不想搬走,而是有关部门早已不似从前那般,三不五时地登门拜访。


张新国

2016年,时任九亭街道拆迁办主任陆辉,向张新国一家抛出了橄榄枝,而张新国也再没有了从前的坚定。直到2017年9月15日,张新国一家才终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搬离了这里。


张新国搬家

然而,他们所得到的拆迁补偿,还是当年的4套动迁房和70万补偿款。距离最初成为“钉子户”已经过去了14年,而张新国的固执坚持,最终还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