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汪亮亮 黄佳琦

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总统莱希2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他2021年8月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15日上午,莱希到访北京大学,接受北大名誉教授称号并发表演讲。


伊朗总统莱希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图片来源:伊朗通讯社)

莱希在演讲中表示:“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政客难以承受中国和伊朗的崛起,经常设置障碍,造成我们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道路上花费巨资。我们不会接受这些障碍。我们会为建设区域一体化寻找新的途径,以保障我们的利益。”

莱希称赞北京和德黑兰的关系,他指出:将伊朗和中国两国联系在一起的是文明史,反对单边主义的共同立场、独立自主及否定独裁和支配。

据伊朗官方通讯社报道,莱希在演讲中呼吁独立国家反对美国全球霸权。

莱希表示,应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威胁的唯一办法就是站起来抵抗,“抵抗除了可以抵御危险,还可以将威胁转化为进步的机会,而从威胁中一味退缩则只会导致失败。”

在回答一名与会者关于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华盛顿对德黑兰施压的问题时,莱希指出,“美国的霸权行为不仅局限于这个国家的一个人或一场政治运动。”

他强调说:“这是美国政策的本质,因为我们目睹了过去几年美国的民主和共和统治者在世界不同地区实施这些政策。”

莱希指出,霸权政权出于对独立国家实力增强的恐惧,采取了伊朗威胁论和中国威胁论等手段,“毋庸置疑,未来的世界不会出现单边主义,多边主义将在全球蔓延,其征兆已慢慢出现。”

他邀请学者、知识分子和中国学生到伊朗旅游,亲身感受伊朗民族的伟大进步。

延伸阅读

伊朗总统访华 欧美媒体立刻投来"异样眼光"

执笔/刀剑笑

伊朗总统莱希13日启程飞往北京。

正式行程14日展开,莱希将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在“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基调下,他将出席两国元首会晤并见证两国代表团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



伊朗总统莱希 资料图

推动落实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被认为是此行重点。

不出意外,跟随他的专机一起起飞的还有美欧媒体的异样目光。

它们密切关注莱希的具体行程安排,揣测着在“伊朗与美国关系紧张”“美国正在推动对华脱钩”之际,莱希访华究竟带着什么目标?两个“非西方阵营的国家”合作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这种视角,显然把中伊合作的格局“看低了”。

01

伊朗总统莱希“将于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一家外媒昨天刚听到我外交部发布的消息时,说这有点“突然”。但实际上,伊方上周就已透露正在筹备这次访问,只是当时没有详述细节,只说“基于两国间现有的协议”。

莱希访华消息一公布,伊朗官方立即“补上”更多信息。

12日晚,伊朗总统办公室政治事务副主任贾姆希迪接受当地媒体采访,简要介绍莱希访华安排:同中国国家主席举行会谈,会见中国商界人士,与在华伊朗侨民会面,见证两国代表团签署合作文件……

同一天,伊通社也预告莱希大概行程,主要内容与总统办公室的“吹风”基本一致。

北京和德黑兰公布的消息中,都有伊朗总统这次是应中国国家主席邀请的内容。

伊方相关报道中还进一步提到一个背景信息:两国领导人上次会面是在去年9月,撒马尔罕上合组织峰会期间,当时中方就对伊朗总统发出了正式访问中国的邀请。

莱希总统访华“将具有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贾姆希迪受访时说。但他特别提到经济,说伊朗正与中国建立广泛的经济合作,“这些合作源自于伊中全面合作文件”。

这个“全面合作文件”,就是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



中伊两国签署文件 资料图

莱希这次访华一个重点目标因此变得更加清晰。“执行伊中全面合作协议的机制最初是在纸面上,现在即将得到执行,特别是在这次总统访问中”,贾姆希迪说到。

伊通社一条字数不多的简讯中,“中国是伊朗最大贸易伙伴”成为莱希访华的另一重要背景:

伊朗海关机构过去10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伊朗对华出口额为126亿美元,“中国一直是伊朗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同时从中国进口了价值高达127亿美元的商品。

法广等媒体注意到,莱希在去年撒马尔罕会晤中就呼吁加强两国经济关系,特别是在“石油和能源、运输、农业、贸易和投资”领域。而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被认为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一位伊朗问题学者也说,这份2021年3月签署并于去年1月正式启动的全面合作计划,确定了中伊两国广泛的合作内容。现在正值协议落实的起步阶段,伊朗总统这次来华可能带来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一些具体项目如何落实的具体建议。

02

莱希访华“预计将加深两个政治和经济伙伴之间的关系”。

美媒POLITICO网站12日的一篇报道坦率承认这一点,但在一个复杂的英语长句中,它又特意给这对伙伴赘上一个定语:

它们都“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国际事务的主导”。



媒体报道截图

延续着对中伊关系发展一直以来的歪曲和渲染,彭博社等其他不少美欧媒体也都投来异样目光:

从中伊面临的所谓“国际处境”出发,称两国“都与美国关系紧张”“同属非西方阵营”“都遭到西方国家围堵”,以此解释莱希三天对华访问为何引起西方世界“特殊关注”。

一场正常访问,到了美欧舆论口中成了目的简单的“抱团抗美”。

这种偏激结论,显然是美方鼓噪“阵营对抗”思维的惯性投射。

在去年11月下旬一篇文章中,纽约时报这样描述美伊关系现状:

美国“正面对一个与伊朗直接对抗的新的时代”。

报道援引几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说,在白宫,有关伊朗问题的国安会议很少讨论谈判策略,更多是在讨论如何破坏伊朗的核计划以及支持伊朗国内的反政府示威等。

当然,在华盛顿和主要美媒嘴里,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单方毁约,置欧洲多国以及中方等相关方的努力斡旋于不顾,拒绝回归外交对话途径,责任全都在德黑兰一方。



特朗普 资料图

正是在这样的对伊政策基调下,莱希访华被解读成了伊朗为应对美国长期严厉制裁而“寻求中国帮助”,与同样面临美国蛮横遏压和“脱钩断链”操弄的中国“结成统一战线”。

前面提到的那位伊朗问题学者不以为然:这把两国关系的格局“看低了”。

美欧一些人的意识形态执念,限制了它们对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认识,这位学者直言,“中伊关系远远超出这种狭隘论调”。

13日,伊朗总统莱希启程飞往北京之前,专门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预热文章。文中提到:

伊中“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长期合作”。双方持有共同或相似的立场。两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强调尊重所有国家的权利和利益。两国还一致强调,各国应共同为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国际公平、在世界上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而努力奋斗。

而在对伊关系阐述中,中方也一直强调“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伊关系”。

这决定了对伊关系始终是中国中东全方位外交的组成部分。但在浸染大国博弈思维的美国看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伊朗保持正常经贸和政治外交关系,反倒成了“反常”。

另一中东问题学者指出,不论强推对伊制裁还是蛮横对华遏压,都已经被证明是华盛顿护持霸权的恶劣招数。

与伊朗和其他更多中东国家加深合作,中方一直都在努力克服华盛顿的地缘政治算计和碰瓷,坚持帮助促进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预计北京的中东政策未来不会发生重大转变,“将继续关注经济关系而非军事关系,避免被拖入与华盛顿的大国游戏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

中俄和伊朗三国联合军演,剑指阿曼湾,意欲何为?

12月26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向媒体朋友们证实,2019年2月27日至30日,中国,俄罗斯以及伊朗海军,将于阿曼海海域进行联合海上军事演习。


这个消息一出,全球震动。这次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要知道此前伊朗已经被美国逼到了墙根。美国对伊朗实施了空前的经济制裁,伊朗国内哀鸿遍地。

雪上加霜的是在前一段时间由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袭击了沙特的石油设施。

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伊朗的授意与撑腰,胡塞武装应该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而且以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仇恨程度,以及伊朗的宗教狂热程度,这个事情伊朗人还真干的出来。

这就使得伊朗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美国进一步介入中东事务,美国向中东增派了部队,并且向沙特提供了多套导弹防御系统,整个中东地区微弱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实力的天平向美国沙特以色列倾斜的更厉害。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世界大国,在阿曼海和伊朗进行联合军演,意义就十分重大了。

美国的淫威之下,虽有不满,但是很多国家敢怒不敢言,但是像中国和俄罗斯这样,在关键时刻摆明车马,支持伊朗的少而又少,表明的中国和俄罗斯维护世界正义的决心,中东地区的力量天平再一次出现了变化。

这也是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霸权的反击的一种方式。

这次海上联合军演的时机选择得非常有意思。

就在上两个月,美国联合16个国家在相应区域进行了反海盗反恐的军事演习,美国人的这番举动可谓是意思非常的明确,就是对伊朗进一步进行施压,迫使伊朗做出妥协让步。可以说,美国人对伊朗采取了在经济上打压,在军事上威胁的两手牌。

伊朗如今的形式非常的恶劣,他陷入了空前的被动,在这个时候中国和俄罗斯毅然战得出来支持,力挺伊朗,对于伊朗政府信心,避免伊朗在美国重压之下崩溃,一方面是支持国际道义,主张正义。

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伊朗这个体量较大的国家,形成一个巨大的泥沼,让美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美国虽然依然很强,依然很有钱,但是毕竟精力有限,有限的精力都集中在了伊朗问题上,那么,特朗普政府对于其他方面的注意,势必就会下降,有伊朗,以及叙利亚这两个中东大国在前面吸引美国的火力,这更加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崛起。

同时通过这次军演,展现实力,叫板美国,减轻伊朗的压力,确保伊朗在美国重压之下不变形,崩溃。

这一点对于我国的石油安全有重大意义,伊朗在2018年度是我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我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高达150亿美元,保持伊朗的稳定,就能够一定程度减少我国对其他国家石油的依赖。

不仅如此,伊朗周边的霍尔木兹海峡是一个重要的石油通道,他就像一把钥匙,连通波斯湾与阿曼湾,这条航道上,全世界1/3的石油打那过。

为了保障石油安全,我国必须要保障霍尔木兹海峡的畅通,这也是我国这次参与三国海上军演的一个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这次我军西进阿曼湾进行演习,也可以视为我国加入中东地区的牌局的信号。我国也已经把触角伸进了中东,同时也对美国进行警告,伊朗背后站着人呢,不是你想惹就能惹的!

中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崛起的原因总结如下:

领域面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国土总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自然资源

中国蕴有很多天然资源,包括煤、石油与其他矿产。以中国的河流分布和山脉走势来看,中国应该有着发展水力发电的潜力,潜在可发掘水能是世界第一的.。

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温带气候,是拥有最多温带地区的国家。根据杰佛里·萨克斯(JeffreySachs)的报告,处于温带地区的国家有着较高的粮食产量,而且比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有着更低的疾病爆发机率,尤其是经由饮水与食物传染的地方性疾病。借着来自多余劳动力所产生的创造力,地理上的优势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表现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萨克斯认为温带气候使这些地区大多是高收入国家,而中国、俄罗斯与东欧各国之所以维持在中收入的水平,是因为这些国家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温带气候对于经济发展的助益,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所提出,较晚则出现在大卫·蓝迪斯(DavidLandes)所写的《国家富穷论》(TheWealthandPovertyofNations)中。

人口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口,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8日讯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而全球的人口总数为70亿,中国占其中的19%。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2016年1月1日以前只允许每个家庭有一个子女,这项政策在推进了经济起飞的同时也导致了老龄化、独生子女问题、人口比例失衡、工人慌等(参见负面评价)。中国青年人(15岁-24岁)受教育指数为98.9%。中国人口密度140人/平方公里处在全球中等水平,低于韩国491人/平方公里,高于美国30人/平方公里。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密度较高,多为300人/平方公里以上,西部则人口密度很低,多低于50人平方公里。参见黑河—腾冲线。

军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225万服役军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队和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但是,中国军事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相比还是比较落后。认识到解放军的缺点后,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地改善解放军的装备和现代化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计划用大大增加的军事开支来发展“蓝海海军”(Blue-waternavy)。

外交政治

中国作为5个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中国正在逐渐的增加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以和一向控制国际舞台的西方国家抗衡。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实行的无意识形态外交,这种外交政策给中国在未来寻求外交帮助和与其他国家结盟留下了余地。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跟以前相比大大增加。东亚影响-中国大陆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经济的增长给与了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巨大影响力。中国同时在朝鲜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领域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非洲影响

自1960和70年代,中国政府就大力推动发展和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国的主要目的有赢得非洲国家在国际上的支持,在非洲大陆推广中国式的共产主义和与非洲国家上的贸易往来。冷战以后,中国在非洲的目的就改为了贸易,投资和能源。在2012年,中国在北京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共有49个非洲国家的领袖出席了这次论坛,再次显示出中国在非洲的巨大影响力。

中亚影响

跟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能源问题。中国的石油公司已经在哈萨克斯坦的油田投资,中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政府正准备建设一条从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中国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以投资了水力发电计划。上海合作组织也在中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领域上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学者相信,中国除了要和邻国搞好关系外,还要考虑边境安全的问题,因为边境安全是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中东影响

中东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它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而且,中东地区的大部分人口都反对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看准了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以提供外交保障来换取中东国家向中国输送石油。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进口国,居美国之后。中国政府现正尝试将中国进口的能源多样化,中国一半的石油来自中东,因为中东各国开始向西方国家以外寻找输送国,所以中国就成为他们的首选。中国在过去一直和中东国家在战略方面上合作,大多数中东地区的先进武器都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巴勒斯坦是中东地区的关键性国家,在未来,这些国家可能会相继从中国得到安全保障,来抗衡美国在中东的霸权。

东南亚影响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体现在文化上,经济上和政治上。在2006年11月,中国和东南亚多国签署了关于自由贸易,文化交流,军事和安全合作的条款。此次会议还讨论了中国与ASEAN在未来形成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合作的联盟的可能性。

经济

中国GDP-34年来,中国GDP指数都以每年平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之一。2011年中国GDP为7.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使3亿人口脱离贫困,而且使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城市-中国有很多大城市,中国有17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大多数这样的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这些大城市都是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亚洲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还拥有着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在2011年,中国出口总量占世界的10%,进口总量占世界的10%。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占世界11%。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出口医疗器械和软件产品。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1年12月为3.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科技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科技研究国,现今大约有926000位研究家,仅居美国之后。自1998中国政府在科技研究方面所花的钱翻了三倍,将达到1360亿美元。中国。在2010年中国的工程博士数量超过美国。许多外国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研究中心。太空科技-在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发射卫星东方红进入太空,成为第五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2007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有能力以导弹摧毁人造卫星的国家。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了月球俱乐部的一员,中国政府更计划在2020年左右向太空发射一个空间站和执行一个登月计划。

文化

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哲学。历史上自周朝、秦朝、汉朝、唐朝至明朝一直领先于世界,对东亚诸国有深刻之影响。

以上这些优势条件决定了中国必将崛起。

终于明白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如此重要 在美国制裁下压抑

为什么说伊朗在“被崛起”

第一,伊朗经济处在“喷发前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伊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48.21亿美元,居世界第23位,也是中东第二大制造业强国。

伊朗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资源国。石油和天然气综合考虑,伊朗是世界第一。伊朗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联合储量,数据显示,伊朗当前的原油出口量为130万桶/天,预计明年恢复至2012年初210万桶/天的水平。

伊朗有“世界矿产博物馆”美誉,占全球矿产资源总储量的7%。目前铁矿石已成为伊朗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资源品种,显示油气资源之外中伊能源领域合作的新潜力。

伊朗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美国制裁下压抑了36年。现任总统鲁哈尼执政以来,美伊双方频频释放改善关系信号,随着伊核谈判获得重大进展,任何国际形势缓和都能使伊朗发展“触底反弹”。较为扎实的工业底子、年轻而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结构,使得伊朗具有巨大的发展势能,只待合适时机喷薄而出。

第二,伊朗的“中东枢纽”地位正在变现。伊朗除了处在整个亚欧大陆中心以外,在现实经济和人文交往当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枢纽角色。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就是亚欧大陆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秩序的中心,而不是继续由海洋国家来扮演领导这个世界的角色。

在亚欧大陆成为世界秩序中心的过程当中,伊朗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并且不可替代。伊朗和土耳其有着友好的往来,并且伊朗和俄罗斯是邻国,伊朗和中国又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友好交往的国家,随着制裁的解除,伊朗的“中东枢纽”地位正在逐步“变现”。

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很重要

由此看,中国需要以务实、战略、全球与长远的视角重新审视伊朗的至关重要性。

一是伊朗的资源对我国非常重要

如果伊朗生产和开采的石油、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亚和中国,中国可以享用世界上最稳定,最大的能源,这样也不需要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得到能源,就摆脱了现在的困境。

中国可以从伊朗进口石油化工以及高分子产品,扩大进口资源的规模。随着全球油价走低,中国一直在东部沿海积极寻求填充新开发的战略性石油储备。

即使经济增速已经放缓,这些新储备仍有助于支撑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而伊朗能源出口的复苏,毫无疑问使伊朗的石油成为中国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选择对象。

二是伊朗是“一带一路”的枢纽

谈谈美国制裁伊朗的目的与动机 详细点的 论述题 谢谢啊·········

  环球网综合1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10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与以往主谈人民币汇率问题不同,盖特纳此访的目标则是游说中国减少伊朗石油进口。
  -
  面对南海紧张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忙的焦头烂额,处于被动地位,而这时伊朗却击落一架美国无人机,为了报复伊朗,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会采取针对 伊朗的行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把美国的注意力由南海转移到伊朗身上,这也就相对减轻了中国政府的压力,给中国政府一个喘气的机会,使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采取 一些措施,以应对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

  资料图:伊朗革命卫队28日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发射14枚伊朗制新型长程地对地导弹

  而在上周六伊朗总统内贾德今天刚刚在德黑兰会见了到访的中国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在会谈期间内贾德曾说:伊朗和中国的敌人们军事袭击其他国家的目的是为了掠 夺该国的资源。他指出:今天,伊中两国必须行进在本国人民蓬勃发展的道路上,因为未来是属于伊中两国人民的。内贾德谈到主导世界的不公正秩序时指出:许多 国家一直企图将他们国家的意志强加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必须对这一秩序进行改革,以便为所有独立民族提供发展的契机。

  而在这敏感的时间,伊朗突然宣布击落一架美国无人机,绝不是无中生有,其中必有缘由,这必定是伊朗政府为了援助中国,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所以说伊朗击落美 国无人机这里面必定有很大的秘密,不管是不是中伊两国商定的也好,还是伊朗政府有意而为之,但是伊朗这一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将减轻中国在南海的压力,使中 国政府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应对越南和菲律宾的挑衅行为。

  关键词:美国财长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