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湖北省精子库试运行,鼓励男性积极参与。这是一项造福不孕不育家庭的工程,能让不孕不育家庭诞下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一项造福人类的新兴事物。
然而响应号召的人却很少,一方面是因为捐精技术刚刚推广,很多人担心技术不成熟会有风险;
图:湖北省人类精子库
另一方面是因为精子库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精子的质量,必须对捐献者做一个全面的质量评估。
包括家族遗传病史、外形外貌、学历性格等等,通过层层筛选优中择优。
郑刚是一名医学博士,他深知捐精事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贡献,当他得知精子库的捐献地点就在自己的学校时,他毫不犹豫的就报名参加了捐精。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他的一腔热血将他推向了一条不归路。
一九七七年,湖北鄂州市的一个农家里,在家人的欢喜中迎来了一个男孩的出生,他是家里的小儿子,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郑家虽然贫穷,但志不穷。郑父家里几代务农,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的孩子们才有机会走出农村。
不再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都被困在落后的山村里。
因此郑父从小就教导儿们子读书的重要性,他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总会督促儿子们专心写作业,不准到外面玩耍胡闹。
农忙时候,父亲也会带两个孩子去田间地头干农活,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自己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颗青菜都来之不易。
另一方面是要他们知道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如果自己不认真读书考一个好的大学,以后一辈子都要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在地里弯腰耕作,看到见的只有这湿润的黄土地。
在郑父的悉心教导下,两个儿子都非常懂事,他们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
为了他们俩的学费,父亲起早贪黑,天还没亮就出去干活,太阳落山了才迎着晚霞回家。
农民/网图
父亲的面庞被骄阳晒得黢黑,手掌像树皮一样粗糙,父亲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只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
小儿子郑刚将父亲的教诲记在心上,在学校里他是最刻苦的一个,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
初中毕业后的继续奋斗,在他们那边最好的高中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的哥哥也在同一年考上了大学。
从小学到高中,郑刚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是能考上一个好大学的。
但是郑刚的理想从来就不止上大学这么简单,他每天都挑灯夜读,只为了考上医学专业,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郑刚的母亲身体一直都不好,大概是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郑母的身体伤了根本,经常需要到镇上的诊所拿药。
诊所/网图
这药的话也不是灵丹妙药,吃了也不是立马见效的,因此郑母总是虚弱的床上痛苦的呻吟,小郑刚看到母亲难受的样子心里非常难过。
他时常自责自己不仅不能为父亲分忧解难,而且母亲生病了他也只能陪伴在床侧,不能缓解母亲的疼痛,他要是一名医生就好了,这样母亲生病他就有办法了。
这样的念头在小郑刚的脑海里生根发芽,成为了支撑他刻苦学习的动力之一。
而医学专业的分数更高,所以他要考医学专业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他读的重点高中都是从各个学校里考进来的优秀学生,郑刚在小学、初中都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
但是到了重点高中以后同学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给了郑刚很大的压力,但也是推动他前进的动力。
为了能够在同学里脱颖而出,郑刚是最早到教室早读的,晚自习后还要继续夜读,赶在宿舍熄灯前一刻赶回宿舍洗漱睡觉,所有的时间他都不愿意浪费。
在郑刚的努力下,他如愿在一次次的考试中稳定进步,取得了不错的好成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郑刚可以考上他理想中的大学,读上理想中的专业。
但是天不遂人愿,他高考前生了一场大病,影响到他的考试发挥,最终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只考上了三峡大学,这和他理想的目标相去甚远。
一时之间,郑刚陷入了一个两难的抉择,是复读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大学。
对于郑刚来说,这次高考并不是他没有实力,而是因病发挥失常,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可以考得更好;
三峡大学
但是如果他选择复读一年的话,又要给这个家带来多重的负担,为了供大哥和他读书,郑父一个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肩负起了全家的经济重担;
但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实在让他无力承担,因此他把家里能借的亲戚都借了个遍,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
如果他选择复读,无疑是让父亲身上的单子更重,最终在他的考量下,他决定去三峡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报道。
但是高额的学费家里支撑不起,大哥读大学也要交学费了,但是家里的钱只够给一个孩子交学费。
哥哥虽然只有一年就大学毕业了,但他知道郑刚比自己有出息,他的学校比自己的好,弟弟的脑子比自己聪明,付出的努力也比自己多;
弟弟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怎么能因为学费被拦在大学外,因此选择了退学,把宝贵的机会让给了弟弟。
哥哥为了弟弟退学打工/网图
他去打工补贴家用,等弟弟读完书以后,他再回学校重拾学业也不晚。
郑刚拿着家里筹集的5000元的学费,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为了自己能够上大学,父亲和哥哥都为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因此上了大学以后郑刚也毫不懈怠。
上了大学以后,他并不像同学们一样享受大学里多姿多彩的生活,郑刚的目的始终都很单纯,上大学就是来学习更专业的知识的;
所以他从不和室友出去玩乐。他无时无刻都在图书馆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而且他也没有钱出去玩乐,他家境贫寒,能省则省。
在他的勤奋学习下,他在校期间每一年的一等奖学金都不错过,因为在校表现优异,他还入了党,成了无数同学羡慕、学习的对象。
郑刚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一医院/网图
2001年,郑刚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被分配到了湖北省的一家医院,在医院工作也尽心尽力,仅仅7年时间,就荣升主治医师。
在医院工作期间,郑刚与同事小吴互生好感,频繁的接触下两人坠入爱河,第二年就领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此时的郑刚爱情事业双丰收,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而高考失利依旧是郑刚心里的遗憾,在工作期间郑刚一直没有放弃提升自己;
尽管当医生已经很累了,但在闲暇之余,郑刚还是在准备考研,目标依旧是他高考时心仪的那个大学。
2008年,郑刚成功考上了医科大学外科硕士研究生,弥补了自己心中的遗憾。
郑刚
父母看着郑刚的事业有成,但已经组建家庭好几年了,都没有准备要小孩,非常着急。
他们经常打电话劝儿子儿媳妇早点要一个孩子,他们可以帮着他们带,但是郑刚夫妇总是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推辞。
郑刚确实是没有时间,他马不停蹄地读完研究生,然后又去读博士,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医学事业了。
2010年,武汉市号召优秀的男性积极捐献精子。郑刚深知这项技术的能够造福人类,立马就报了名参加志愿者筛选。
为了能够保证精子的质量,精子库对报名的志愿者有非常高的要求:不仅只要本科以上的22-45岁男性,还不能有家族病史。
精子库医生/网图
而这仅仅是初步的要求,符合初筛的志愿者有上万名,在这上万名志愿者里,还要进行更严格的筛查;
对志愿者的血型、精液质量都进行化验,最终在这上万名的志愿者中,只有三百名符合条件。
2011年,郑刚通过了志愿者的最终审核,来到了捐献中心签署了《捐精知情同意书》以后,正式捐精。
我国规定,一名男子一生中只能捐精一次,并且最多只能使五名受捐女性怀孕。
但是在11天的时间里,郑刚却5次来到湖北省人类精子库进行精子捐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为了保证精子库采集的精子的质量,精子库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的精液采集。
捐精合格书/网图
因此郑刚在2月1日首次去精子库,又在2月4日去了第二次,在接下来的一周的时间,郑刚又进行了两次捐精。
2月11日,郑刚第五次来到精子库进行捐赠,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郑刚的最后一次捐精,但是谁也想不到,郑刚的生命将永久定格在精子库的捐精室里。
一般情况下,捐精是非常隐私的事,志愿者进入捐精室后医生并不会催促,都是等志愿者自己从捐精室里出来。
但是这一次郑刚进入房间的时间已经远超正常了,医生担心郑刚在捐精室里出什么意外,就敲门呼喊郑刚的名字。
没想到没有得到郑刚的任何回应,无论医生怎么捶门,怎么呼喊,都没有任何的动静。
医生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了,赶紧找来备用钥匙打开门,等他们打开大门,眼前的一幕吓得他们大惊失色。
取精室
郑刚已经失去了意识,对他们的呼喊没有任何的回应,瘫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工作人员对郑刚进行了急救并且拨打120,但是一切都已经无力回天了。
郑刚瞳孔放大,没有呼吸没有脉搏没有心跳,任何的急救措施都没有作用了。
34岁的郑刚就这样在第五次捐精的过程中,猝死在了捐精室里。
学校通知了郑刚的父亲,向他短暂的说明了事情经过,请他到尽快到学校来处理郑刚的后事。
郑父接到学校的电话如天打雷劈,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自己的小儿子就这样撒手人寰了,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博士生已经快要毕业了,家庭美满,儿子和儿媳都非常的孝顺。
儿子作为一名医生,平时都非常注意身体,没有不良嗜好,而且他前不久前才打过电话,跟父亲说他的身体健康,刚通过了捐精的体检;
郑刚父亲
他见识少,并不了解什么捐精,他只知道儿子的身体健康,既然身体健康怎么会就这样去了呢?
他和大儿子一起连夜买了飞机票前往武汉,在第一时间赶往儿子的学校,一路上郑父仍觉得这一切都如此的不真实。
直到郑父和大儿子赶到儿子的学校,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看到小儿子冰冷的尸体,这一刻郑父才如梦初醒,扑倒在小儿子身上放声大哭。
悲痛过后,郑父问工作人员郑刚到底是怎么没的,这才得知郑刚在11天内捐精5次,在第5次捐精中猝死了。
学校出于人道主义赔偿郑家8.8万元,但郑父认为精子库的生殖中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弄清楚儿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一把年纪了开始了解什么是捐精,怎么捐精,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没有一例像郑刚一样猝死在捐精室里。
郑刚
因此郑父认为生殖中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生殖中心告上了法庭,并且索赔损失400万元。
郑父准备了几大箱的资料,花了30万打官司,在法庭上哭的几乎昏厥过去,但是经过法院的审理,认为郑刚的猝死属于意外;
生殖中心的精子库中的各项措施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并没有责任,最终判决生殖中心赔偿家属19万元。
郑父对这一判决不服,提起上诉,但被上级法院驳回并维持原判。
无可奈何,郑父只能带着装有儿子骨灰的冰冷方盒子回到老家,他们永远都记得郑刚走出农村时,那意气风发的面庞。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