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美国海军宣布,服役近50年、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航母“尼米兹”号又创了一项新纪录:22日在南海航行时,成功完成第35万次战机降落甲板。

难不成是老当益壮?最近,“尼米兹”号航母的日程还排得挺满。



“尼米兹”号航母甲板

“尼米兹”号航母甲板上的第35万次飞机降落很有仪式感:4月22日上午,“尼米兹”号的指挥官克雷格·西科拉上尉和第22攻击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卢克·爱德华兹中校驾驶一架F/ a - 18f“超级大黄蜂”成功地在航母甲板上着陆。

35万次,这是迄今美国海军舰队中的第一高。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飞机降落甲板次数是美军中的第二高,为32万6600次。

“尼米兹”号美国现役最古老的航母,也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航母。

“尼米兹”号如今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作战区域进行定期部署。作为该级别的第一艘,“尼米兹”成为美国海军所有“尼米兹”级航母的名字。“尼米兹”号上第一次飞机降落是在1975年,也就是该舰服役的第一年。自48年前服役以来,“尼米兹”号一共已经为美国海军执行了30次部署任务。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这两年“尼米兹”号不是北上威吓朝鲜,就是南下搅和南海,想想这艘航母以48岁的“高龄”,还冲锋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前沿,像个年轻的健身教练一样需要时不时秀下“肌肉”,确实也不容易。



“尼米兹”号航母

总体而言,作为上了岁数的航母,“尼米兹”号这两年的作用更偏向于“象征意义”,表演的成分似乎占了大部分。

就说这个月,“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的“演出”就排得挺满的,舞台呢,就一直围绕在中国周边。月初,它先是停靠韩国釜山港,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和韩国海军举行了三边海上演习,要说朝鲜还是给了老航母一点面子,试射了几次导弹表示重视。

不过,等到“尼米兹”号南下转到台湾东部的菲律宾海,山东舰航母编队也在本月8日左右抵近台湾东部海域时,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正如枢密院十号此前介绍的,看到中国航母来了,解放军开始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了,美国老航母竟然一路向北跑了!

等解放军围岛演练结束,“尼米兹”号航母又重返南海,在菲律宾以西海域活动,据专家分析,它的任务是给美菲“肩并肩”军演“看场子”。

本周一,船舶跟踪网站MarineTraffic提供的数据显示,“尼米兹”号航母及其航母战斗群已经抵达泰国林查班港,开始对泰国为期一周的访问。而在驶向泰国之前,“尼米兹”号被发现航行在靠近我国西沙群岛的先驱滩时,突然进行了180度的掉头,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是令人好奇。



“尼米兹”号航母

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尼米兹”号搅和南海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有分析人士说,“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由两个核反应堆推动,通常寿命约为50年。因此,接近服役末期的“尼米兹”号航母按计划将很快退役。确实,美国海军2024财年预算申请中,包括了将“尼米兹”号的使用寿命延长至2026年5月的计划,也就是说,他们打算让“尼米兹”号在51岁的时候退休。

美海军协会官方网站近日也发表文章显示,根据美国海军最新的远期造船计划,美海军将连续退役两艘核动力航母,其中包括“尼米兹”号,而“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退役也提上了日程,它会在2027年离开舰队。而这两艘老航母的位置也许会由“福特”级航母来顶替。

35万次飞机降落甲板!这个数字在创造纪录的同时,何尝又不是一种暗示?“尼米兹”号确实该退休了,从西太平洋退休,从美国散发着陈旧过时冷战气息的印太遏华战略中退休。

“辽宁”舰航母编队实力震慑

首次大规模抵近关岛!“辽宁”舰航母编队实力震慑

近期有法国军机逼近我们的052驱逐舰,这充分表明我们的水面舰艇已经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远途航行并执行相关任务。与此同时我们的“辽宁”舰航母编队也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演练,12月28日日本防卫省再次监测到“辽宁”舰航母编队的行踪,并发现我们的航母编队仍在西太平洋区域活动。

目前舰载机的起降次数已经达到260架次,实际次数还可能更多,更为重要的是,“辽宁”舰航母编队还继续南下,距离关岛仅600公里。这也是我们首次大规模抵近关岛,“辽宁”舰航母编队以自己的实力对美国及其盟友进行震慑,而美国、日本也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一直以来,美国的航母就遍布全球海域,而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则是“尼米兹”号航母,这艘航母此前不久也在关岛周边活动,计划进入菲律宾海,外界传闻称,“尼米兹”号的一系列行动是为了针对“辽宁”舰,而美国航母还没抵达菲律宾海,“辽宁”舰已经率先前往关岛,这无疑也是一次正面交锋。

从航母性能方面而言,我们的“辽宁”舰确实与“尼米兹”号航母存在一定差距,但大国的交锋从不是单兵作战,除了航母之外我们还有实力强大的水面舰艇,而从总体实力对比而言,“辽宁”舰航母编队的整体实力也不容小觑,也可以与“尼米兹”航母战斗群一较高下。

我们的“辽宁”舰航母编队此次前往关岛周边区域并不会挑起冲突,我们的演练区域均属于公海范围,这是我们自由航行的正当权利,实际上美国及其盟友常常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在我们的周边海域耀武扬威,而当我们前往阿拉斯加附近时美国又不断发出警告,这恰恰说明美国深知在周边海域活动会造成何种效果,也凸显出美国的双标做派。

过去我们的海军实力有限,面对美国的挑衅也只能忍气吞声,如今我们的海军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也越发坚定地迈向深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适时地对美国发出警告也在情理之中。

尽管俄乌冲突仍是当前的国际焦点,也是美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美国从未放弃自己的亚太战略,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峰会结束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直接访问菲律宾,并与菲律宾就重新启用军事基地展开谈判。众所周知的是,菲律宾与我们存在领土争端,而两国地理位置相近,如果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军事力量,势必会对我们造成影响,而美国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继续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按照自己的步调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此次“辽宁”舰航母编队大规模抵近关岛也充分表明,我们不仅有足够的能力,而且也对自己充满信心,未来即使美国不断挑衅,我们也可以岿然不动地做出应对。

求大神帮忙按照下面的题材写一份5-8分钟的演讲稿!

问题补充输入不了那么多得字数!不好意思,这是题材!

一、存在的意义
首先,航母的出现对南海诸国将产生极大的威慑力,这算不算航母的实际作用?好,再退一步,就算威慑不是实际作用。那如果中国在南海有战事,中国的航母一出不敢说立即摆平一切,那至少中国的军事实力要提高好几个层次吧。我曾有帖子探讨一艘航母能够控制一个多大的海域面积,得出的最小值都有70多万平方千米。也就是说航母一出,基本上我们现在无法控制的南海区域都将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介时,以航母为主导加以海空军力量的配合,解决南海问题自然是水到渠成吧。这总该是航母的实际作用了吧?
其次,看航母在东海中日之争的实际作用。这里我先表明下我自己的态度,我个人认为东海对航母的需要不如南海这么急切,但不能就此排除航母在东海存在的意义。日本实际上已经拥有了直升机航母,而且未来还不止建造一艘。中国如果坐等日本把军舰越造越大,那么中国海军好不容易追赶上的步伐就又要落后于日本了。中国航母的出现将一举超越日本的直升机航母,实现海军的跨越式发展。这可以视为航母的战略意义,但我们能说中日有战事时,中国航母一出对战局的天平倒向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又算不算是航母的实际作用呢?
再次,看航母在台海战事中的实际作为。航母出现在台湾海峡那是不可想象的,毕竟台湾海峡太小容不下航母战斗群的存在。那么台海有战事时航母前出到西太平洋区域有没有实际作用呢?实际作用就是迟滞美军的驰援时间,只要迟滞了美军的驰援,为台海登陆争取了时间,哪怕中国的航母真的被击沉了那也是值得的!这可以讲航母实现了战略意义,但这战略意义的达成也是建立在航母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上。
反之,假如中国没有航母那么台海战事一发又会有什么样的场景呢?中国必将要发大力气去迟滞美军的驰援,而缺少了航母这一有效平台,仅依靠潜艇、“二炮”等手段,当然也可以却不见得有航母来得这么直接。可以讲到时有航母跟没有航母完全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作战,这也从反面印证了航母存在的实际意义。
最后,再来看航母的另一重大实际作用——保护核潜艇发射海域。核潜艇是中国核核反击的最后一张王牌,也是最有效的王牌。但如果没有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的护卫,核潜艇将增加其暴露的机会,此外敌方的反潜飞机也容易飞抵核潜艇的上空从而增加核潜艇的危险。而航母的存在则有效的保护住了核潜艇的发射海域,能有效打击或驱逐反潜飞机离开核潜艇所在的空中区域。这难道不是航母的实际作用?就算航母不为核潜艇服务,那有航母在水面的护卫我们水下的潜艇不也能更加放的开手脚?这也是航母的实际作用吧?
二、中国航母问题
纵观中国航母问题,最重要的不是航母的战略意义或是实际作用,而是航母什么时候出来的问题!国人引颈期盼航母多少年了,“引颈”引的我们国人普遍都得了颈椎病!航母的一切问题都没有航母“横空出世”的问题重要。中国航母出来之初肯定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切莫因为航母有可能存在哪些问题而唱衰我们自己的航母。
有关中国航母要在最近时间段要进行试航的报道铺天盖地。有关中国航母的攻击能力,航母的性能,航母与美国的对抗等等的分析不绝于各大媒体,尤其对中国航母针对美国航母的解读更是色彩斑斓,浓彩重笔。其实这些对是对我国航母战略的误判和错误的分析,有鼓噪中美对抗之嫌。
我国航母的列装,并不是什么大国标志,什么国家从和实力的见证。如果多是这种思想和见地,那就是错误的,泰国也拥有航母,那么泰国也是为了大国的标志吗?也是国家实力的见证吗?我国航母的列装尤其巨大的战略意义不在于以上的简单的见解,而是体现在以下的层面上。
我国拥有航母那就意味着世界将面临两个航母强国和军事强国的焦虑和战略上的抉择。拥有航母的实际意义比象征意义要大,航母的威慑意义大于航母的实战的军事意义,航母拥有巨大的威慑意义和政治意愿。中国航母的诞生,预示着美国与西方失去对未来国际海上航线的垄断权力和控制能力,使得西方和美国海上的战略能力的受限,未来的海洋将出现两个海上的强国。中国在未来的时机也有必要向其伙伴提供海上的支援和航线于海上贸易提供保护的能力。使得有关国家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使得有关国家拥有其他的选择。中国航母的诞生会减轻其他国家承受西方和美国政治与战略上的包袱,摆脱受美国的钳制,这就意味着西方海洋整体能力的失势。中国拥有航母会赢得许多的伙伴与朋友。美国是因为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能力而拥有许多的盟友的,中国也不例外。
美国不害怕中国拥有航母,害怕中国拥有航母造成世界政治的大变局,因为拥有航母就意味着拥有全球的国家战略,拥有全球的地缘政治战略,标志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和全球国家战略的成型,意味着中国拥有保护自身海洋利益和海上通道和航线的能力。美国不害怕中国拥有航母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中国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发展航母,中国发展航母不是为了对抗美国,归于以上美国是心知肚明的。
三、瓦朗格号航母诞生的重要性
   瓦朗格号的成功会标志着中国航母的诞生,迫使美国与西方对中国采取平衡,平等,收缩,对抗,合作,接纳这些选项上作出抉择,与中国是合作还是对抗还是接纳。航母意味着中国打破美国的战略围堵,使其美国的围堵战略的失败,使得西方和美国重新定位国际地缘政治和海洋保障的战略问题。航母的战略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四、总结  
因为我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家军事政策这使得我国航报提供国家的利益保障和保证海洋利益。保证海洋通道的安全,提供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航母的威慑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航母标志着中国海军的战略转型,标志着中国由黄海转为蓝海海军,标志着我国海军的远洋机动能力,标志着中国由防御型的海军转向攻防兼备型的海军转型。
中国航母既有战略意义也有实际作用。

2022航母大丰收

2022航母大丰收

自辽宁舰在率队穿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已有超过一周的时间。据一直跟踪窥探的日本海自23日公开通报,辽宁舰在多艘舰艇护卫下,从17日到22日至少起降舰载机180架次,单日起降频率与今年5月份远航期间的纪录基本持平。自此,可以认为海军辽宁舰在服役10年后,终于进入完全战备巡逻状态,不仅可以达到滑跃航母最高的出动率状态,而且能稳定地在冬夏两季周期性出海巡航,总体战力已达到巅峰。如果再考虑到海军在8万吨常规动力、10万吨核动力航母方面的新成果,国产航母在2022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航母的海军注定与强军无缘,但现实中航母之间的差距也非常显著。俄罗斯海军装备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虽然吨位、性能与辽宁舰相当,但受制于有限的装备资源,“库兹涅佐夫”号上的舰载机日常出动率较低,目前更是在船厂维修多年,甚至发生了两次火灾,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航母的威慑效果。法国海军也装备了一艘4万吨“戴高乐”号航母,载机的单日出动率甚至达到辽宁舰两倍以上,但好高骛远的核动力设计和并不齐全的装备体系,使得“戴高乐”号出动率大打折扣,往往每年只能远海部署一次。再考虑到核反应堆的维护、升级往往耗时良久,“戴高乐”号的实际表现差强人意,法国海军也不太满意,并已开始谋划替代型航母。

辽宁舰的前身是“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甚至搭载的歼-15舰载机也与后者装备的苏-33技术形态接近,不过截然不同的国力支持使得两者发展境遇越来越大。早年“库兹涅佐夫”号从乌克兰抵达俄罗斯后,虽然也面临保障运转方面的问题,但在苏联海军丰富遗产的支撑下,还是很快就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航母保障体系,只不过后来受资金短缺和装备老化的制约,难以有效发挥全部实力。相比之下,辽宁舰在2012年9月服役时,经历了其他航母不曾遭遇的一系列波折,全体舰员也都是首次接触航母,连舰载机飞行员队伍都不齐全,因此很多西方机构对其大加贬低。

不过,随着中国国力迅速增强,辽宁舰的各项配套很快变得健全起来,护航舰艇、补给舰、舰载机甚至专用的码头设施相继成型。以2016年12月出海打靶训练、2022年5月远航并高频起降为标志,辽宁舰先后跨过了战斗力生成、综合战力达到巅峰两道门槛,成为东亚海域仅次于美国10万吨航母的现役最强战舰。更重要的是,从2020年起,辽宁舰逐渐形成了在每年4/5月、12月两次出动的模式,表明海军为航母准备的保障体系已经完备,足够保证这艘6万吨航母在有效进行日常训练和维护保养的情况下,有节奏地前往西太海域执行战备任务。

相比于辽宁舰从无到有并逐渐枝繁叶茂的发展历程,其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号则完全相反。依仗苏联海军遗留系统建成的航母运作体系,在资源投入日益减少的情况下逐渐退化,护航舰艇衰败、舰载机老化,甚至舰载飞行员训练都成问题。在2016年11月前往叙利亚的实战部署中,“库兹涅佐夫”号问题不断,先是一架米格-29K因阻拦索断裂,复飞后盘旋至油尽坠海,然后又有一架苏-33由于阻拦索绷断直接冲入大海,本来被当做重振俄海军雄风的这次海外任务,最终却揭开了其老化严重、不堪大用的本质缺陷。自叙利亚战场返回后,“库兹涅佐夫”不得不进入维护升级程序,而在船厂维修期间又接连遭遇了火灾、吊塔砸坏甲板等事故,至今仍停靠在干船坞,而舰载机只能在岸上维持基本训练。

苏联刚刚解体时,俄罗斯海军由于继承苏联海军绝大部分主力舰艇,规模和实力仍雄踞全球第二,谁能料想40年后的今天,俄海军就已经衰弱不堪,唯一的航母修复遥遥无期,只能眼睁睁看着任其老化。40年前的中国海军,就连建造3000吨驱逐舰都要倾力而为,如今不仅将6万吨航母从“废铁”恢复到巅峰,堪比全球最强的大甲板航母也即将破茧而出。对比起来,确实让人唏嘘。

事实上,凭借现代科技和工业技术,设计建造一艘航母并不是太过困难,有些中小国家通过军事贸易就能实现相对简化的航母梦。但航母的高水平操运和综合战力的生成,才更加考验国力和组织能力,泰国海军“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已经成为“直升机平台”,俄罗斯海军空有航母和舰载机队伍,却也只能白白浪费所剩无几的寿命。

至于像中国海军这样从一片空白起家,能够把握住引进6万吨半成品航母的契机,并通过系统改造令其战力更上层楼,简直就是万中无一的高端操作。对于全球99%的海军来说,能够有效运作一艘6万吨滑跃航母已经足够,但中国海军显然志不在此。根据2012年或更早制定的航母“三步走”发展规划,准备在17号舰上搭载蒸汽弹射器和弹射型歼-15。只不过随着国际局势骤变,海军对成熟航母战力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因此最终建成的17号舰才变成现在的山东舰。至于随后的18号舰,则按照预定计划搭载了电磁弹射器和隐身舰载机,指明了国产航母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条电磁弹射器加上两座升降机,搭载歼-35、歼-15B、空警-600、直-20等各型舰载机60余架,这是外界对于8万吨级的福建舰最基本的判断。相比于目前海军装备的两艘6万吨滑跃航母,包括如今已经形成完全战力的辽宁舰,福建舰才是国产航母完成质变的标志。从此之后,全球海军只有美国海军才是最后的对手,像英国海军、法国海军等凭借一两项特色能力就能博取眼球的海上力量,都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当然,福建舰仍然不是海军的最终目标,随着国产10万吨核动力航母模型在12月中旬意外流出,备受外界期待的终极航母已经浮出水面。

美国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就建造了跨时代的“尼米兹”级核航母,但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其最新的“福特”级排水量仍是10万吨级,表明这已经是当前科技水平下航母战力和建造运作成本的最优区间。我们既然以美国海军为对标选手,自然也会对标最新的“福特”级,因此目标舰实现核反应堆上舰、排水量超10万吨也就顺理成章。算起来,仅仅在2022年这一年,我们就先后实现了现役6万吨滑跃航母战力创新高、8万吨常规弹射航母下水、10万吨核动力航母公开三个重大节点,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无出其右了。

目前,辽宁舰已经实现冬夏两季的常规巡航,表明北部战区海军已经在10年时间里,为其准备了完善的港口保障、维护队伍、护航/补给等机制。一方面,这意味着海军航母出现在宫古海峡以外的西太海域,以后将是基本场景,这对于压制美日军事围堵力量、震慑蠢蠢欲动的某岛势力极为重要。另一方面,待到未来更先进的航母服役后,随时可以替换掉辽宁舰,并能形成更强大的航母铁拳,扩大对西太地区的海上威慑。这一点,与目前轰炸机部队的现状非常相似。不少早期的轰-6M、轰-6H、轰-6G性能相对落后,但仍然在轰炸机部队继续服役,实则是为即将横空出世的“远程隐轰”维持作战编制,并充分做好相应的设施设备、指挥调度、维护队伍等准备,待时机成熟可迅速换装,从而大大提升战斗力生成效率。

实际上,两艘滑跃航母改造新建、持续训练的时日已经不短,尽管在西方看来两艘现役航母仍有一些固有缺陷,使得实际战斗力相比美国航母仍有不足,但长远来看,这两艘航母出现的意义,不止是两艘航母和载机带来的作战能力,而是为中国海军在航母操运、载机作训、编队战术等方面趟出了路子,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更需要长期、持续的训练积累和反复锤炼。一旦现有航母的部署和训练水平达到需求,那么未来的8万吨、10万吨航母就能更快形成作战能力,这种高效的战力生成机制,实际也是海军航母计划的重要一环,某种程度上甚至相当于增加了一艘航母。

航母发展史如何?

美国航母
航空母舰是一种离奇的庞然大物,它具有最强大的威力,但又不堪一击。过去,它曾驰骋疆场,风靡一时。1940 年以前,航空母舰还被海军里的许多人看作是附属于战列舰的舰只,然而仅仅过了 5 年,它就取而代之,淘汰了战列舰。如今 60 多年过去了,人们对航空母舰的前途众说纷纷,有许多人认为,这种庞然大物注定要衰亡。

常常有人说,战列舰耗资太大。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最末一代航空母舰,耗资同样惊人,配备的舰员更多。现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造价平均大约 40 亿美元,舰员超过 6,000 人。

回答上述种种疑问决非三言两语,这困于一个简单事实:不论是最原始还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都具有双重用途,即能使人们同时征服海洋和天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 2/3,在人类试图控制海洋时,具有有效控制海洋手段的人们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同样,征服天空的权力,是属于那些实力强大的人。但是,大海是难以驾驭的,它浩瀚无垠,早期的飞机无法跨越。还有,即使在今天,超音速远程飞机一旦离开陆地,在海上进行任何距离的飞行,也会遇到麻烦。天空是没有界限的,但地球上的海空却是许多岸基航空部队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这种情形还要继续下去。

初期航空母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它使人们很快认识到了航空母舰的潜在价值。1908 年,美国海军曾准备让一架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由于它没有购买任何飞机,结果两年来一事无成。倒是一篇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它的前甲板平台起飞,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这是在空中发生战争的第一个信号。人们当即怀疑,德国军事当局以邮政为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这篇报道,使不久前负责与飞行事务保持联系的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受益不浅。他迅速获准负责飞机在军舰上起飞的试验,并于 1910 年 1 月 9 日,在新型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安装了一个起飞平台。

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

钱伯斯物色飞行员比物色军舰还难。但是,在探询了包括威尔伯·莱特在内的好几位飞行家后,他遇到了与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飞行先驱格伦·柯蒂斯一道工作的表演飞行员尤金·B·伊利。伊利表示愿意为海军干这件事。为了敲打一下美国海军,《世界报》决定支持另一位柯蒂斯飞行员 J·麦克迪从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宾夕法尼亚”号邮船上起飞的尝试,这就增加了这一计划的戏剧性。麦克迪在 11 月 12 日试飞,但他起动引擎时,螺旋桨打到加油用的一个油壶,破坏了桨叶。

在这一竞争的推动下,诺福克海军船厂第二天(星期天)大干了一整天,在“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装了起飞平台。这是一个长 25.3 米、宽 7.3 米的木质跑道,从巡洋舰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11 月 14 月晨,伊利的柯蒂斯推进式双翼机被吊上军舰,飞机经过改装,装了两个气囊,以便失去高度撞到水面时减少飞机的冲力。

“伯明翰”号按时驶出汉普顿水道,进入切萨皮克湾,沿途有 4 艘驱逐舰在固定地点为它保驾,下午 3 时左右,天气好转,可以进行试飞。当巡洋舰平稳地以 10 节航速耕波犁浪时,伊利发动了他的 50 马力引擎,开始从跑道上下滑。双翼机离开跑道,眼看着它一个劲地往下跌,机轮、气囊和螺旋桨的叶梢碰到了水面,观看这次起飞的人都为伊利捏把冷汗。但是,尽管螺旋桨受了些损伤,它仍然在旋转,使飞机开始爬高。飞机离开了军舰,渐渐消失在蒙蒙细雨中。世界上飞机第一次从军舰上起飞获得了成功。

1910 年 11 月 14 月,伊利从“伯明翰”号起飞

天空灰沉沉的,伊利很快无影无踪。他在离军舰大约 2.5 海里的地方安全降落。这件事立刻轰动了美国海军。钱伯斯提出,所有的巡洋舰都应装上这种平台。同时,还有人提出了把起飞平台装在战列舰炮塔上面的设想,以及一些奇特的见解。幸运的是,这股热情没有就此完结,“伯明翰”号试飞的主要结果是,美国海军在 12 月里选派了第一个飞行学员西奥多·G·埃利森海军上尉,去接受格伦·柯蒂斯的训练。

下一步计划更加雄心勃勃。钱伯斯获准让尤金·伊利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这次飞行难度更大,对军舰本身也有相当危险。在巡洋舰舰尾上方安装了一长近 30 米、宽 9.6 米的平合,平台从主桅底部开始一直伸向舰尾之外,外伸板是倾斜的。这次飞行做了这样的安排:伊利在军舰航行时降落,以便能利用逆风的风速,比较容易地控制飞机。他的飞机没有制动装置,舰上的降落阻拦装置也很原始,是由 22 根两端系有沙袋的拦阻索组成的。

1911 年 1 月 18 日这天,旧金山湾的天气不好。更糟糕的是,“宾夕法尼亚”号舰长认为该舰所处的水域太小,无法进行机动,于是决定抛锚,让舰尾迎风。对任何飞行员来说,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样的配合实在是糟糕造项。也许伊利对这种情况下难以克服的危险全然无知,他驾驶飞机飞向“宾夕法尼亚”号,降低高度冲向舰尾。当飞机贴近平台的倾斜尾板时,他拉起飞机,然后关闭引擎。由于飞机的冲力和顺风,轮架下面的挂钩只挂住了后 11 根拦阻索,飞机在距平台前端 9 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1911 年 1 月 18 日,伊利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

尤金·伊利的成功标志着海军航空兵襁褓阶段的开始。不过,当时对此寄以厚望,条件并不成熟。伊利是一位娴熟的表演飞行员,一个专门拍危险镜头的杂技演员,所以才敢冒生命危险在舰上降落。仅就这一点而言,美国海军要有足够的飞行员和飞机随时完成飞行任务,尚需有待时日。此外飞机本身还处在早期开发阶段,既没有跟地面进行通讯的设备,也没有装备比手榴弹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上述情况,对于人们了解为什么抛弃能够在甲板上降落的陆上飞机,转而研制水上飞机,不无益处。水上飞机是机翼装有浮筒的专门设计的一种飞机,或者在机轮旁边装有气囊,能够浮在水面的陆上飞机。象伊利那样,水上飞机从坡道上起飞,可以在母舰附近水面降落,然后用吊杆吊到甲板上。1911 年 2 月,格伦·柯蒂斯在圣迭戈港进行了这一试验,军舰仍然是“宾夕法尼亚”号。

为了继续进行飞行试验,美国国会在一个月以后给海军拨款 2 万 5 千美元。正如钱伯斯海军上校所说的那样,不到一年时间就取得了几项惊人的进展:从飞机上可以照相;飞机能一气飞行好几个小时;中等风浪的情况下可以把飞机吊到舰上。不久,第二名海军军官约翰·罗杰斯海军上尉被送到莱特兄弟那里受训。海军购买了两架柯蒂斯式 A-1 型飞机和一架莱特式飞机。1911 年 7 月,飞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

挫折也随之而来。1911 年底,尤金·伊利功成名就才几个月,便在一次事故中丧生了。除了一封感谢信外,对于伊利的飞行,美国海军没有给予任何报酬,只有一家私人基金会为他支付了 500 美金,这么是个绝妙的讽刺。25 年后美国国会给他追授一枚飞行十字勋章承认了他对美国海军航空兵事业的贡献。

1914 年 4 月,当美国和墨西哥再次发生纠纷的时候,美国海军有 12 架水上飞机。为了显露新式空中武器,其中 6 架被派到维拉克鲁斯进行侦察。它们由“密西西比”号战列舰搭载,出色地为登陆部队完成了侦察任务。但一位飞行员在他的飞机水平尾翼带着一弹孔返回时,新间界竟把这件事报道成“第一次空战”,这未免有些滑稽。

第一个原始的弹射器,是 1911 年由西奥多·埃利森海军上尉在纽约哈蒙德港格伦·柯蒂斯工厂里制造的。那只是一个由 3 根下斜的绳索和一块砝码组成的加速器。负责海军飞行的钱伯斯海军上校看到这种设计有缺陷,于是不屈不挠地改进自己的弹射装置。他的装置使用压缩空气,很象一个鱼雷发射管,把飞机推出军舰的甲板。1912 年 6 月,这个装置造好,安装在安纳波利斯的桑提码头上。这一年的 11 月 12 日,埃利森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弹射起飞。此后继续进行试验,1915 年 10 月,在“北卡来罗纳”号装甲巡洋舰的后甲板装了一部弹射器的试验样机。1915 年 11 月 5 日,它弹射起飞了一架柯蒂斯 AB-3 式飞机,飞行员亨利· C·马斯丁海军少校。1917 年初,“西雅图”号和“亨廷登”号装甲巡洋舰上装上了这样的弹射器,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弹射器使被拆掉,原因是它们影响军舰为船只护航。

1915 年 11 月 5 日,马斯丁驾机作首次弹射起飞

1920 年 7 月,美国海军提出了 3 年内建造 4 艘航空母舰的计划。一年后,又提出至少要优先建造 3 艘。这一步走得太快了。美国海军雄心勃勃的计划,受到国会人为的财政紧张的影响。很难说国会的财力已经枯竭,自从凡尔塞和会以后,世界政治舞台的活动趋于缓和,国会不愿拨出大笔钱重整军备。海军部全体委员希望在 1929 年财政年度计划中,批准建造一艘能搭载 24 架飞机的大型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的设计,是 1918 年 8 月古多尔(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的设计师)所作的研究方案,舰长 240 米,排水量 22,000 吨。1918 年 10 月,又对这个方案进行了修改,航速 35 节、排水量 24,000 吨,配备 10 门 152 毫米火炮。1919 年 3 月,海军部全体委员会决定增加 4 门 203 毫米炮和 6 门 152 毫米炮,4 个鱼雷发射管,和 4 门 102 毫米高炮。这样的火力配备表明,它是一艘大型军舰,可节省修造局修改 34,800 吨战列巡洋舰原有设计的时间。后来,这几艘战列巡洋舰改装成了 4,3000 吨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

设计别出心裁,有两个岛式上层建筑,一左一右。舰首和舰尾配有 203 毫米炮。132 毫米炮配置在两舷舷侧,在舰尾飞行甲板端部下面配置双联装 152 毫米炮。每个岛式上层建筑都有一个象战列舰那样的很大的笼式桅。据计算,正常排水量刚刚超过 29,000 吨,航速 35 节,主机功率 14 万马力。

可是,国会寸步不让,拒绝在 1920 年、1921 年财政年度批准建造任何航空母舰。计划用于建造普通船只的经费被压缩到 1916 年的水平,对于试制耗费钱财的“新玩意儿”,更是无从谈起。要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进行试验,同意把一艘大型舰队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该船是 7 年前建造的两艘煤船之一,排水量 5,500 吨,航速 15 节;它的姊妹船在 1918 年的一次事故中沉没。现在,由于舰队大多数战列舰已经烧油,或计划改成烧油,“木星”号成了一个累赘。它是美国海军第一艘采用汽轮机-电动机动力装置的大型船只。1917 年,它曾把第一批海军飞行员送到英国。

CV 1“兰利”号

海军全体委员会不乐于改装这艘船,把这次改装仅仅看做权宜之计,总比没有航空母舰好。不久,它的名字改为“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 1。“兰利”号虽说长度不够(全长只有 150 米),航速也低,但也不无优点:船舱深,可为飞机和修理车间提供宽大的库房;所需舰员少。1920 年 3 月,它进了诺福克海军船厂,进行为期两年的改装。改装期间,拆除了上层建筑和装卸吊杆,重新布置舱室,装了一个长 162.8 米、宽 19.5 米的木质飞行甲板。

“兰利”号的 6 个大舱全部进行了改装,首舱改成航空汽油舱,紧靠首舱的两个大舱改成两个机库。两个机库总共容纳飞机 56 架。在飞行甲板下面,在贯通首尾的轨道上有两台移动式 3 吨吊车,可以把飞机从机库用到升降机上,再由升降机提到飞行甲板。这里用“机库”一词不太贴切,因为它没有机库通常采用的机库甲板,只有 4 个库房,飞机得用吊车放到库里。在两舷中部,各有一部吊车吊放水上飞机。飞行甲板和库之间有一片很大的空间,用来进行飞机机务的有关作业。

“兰利”号最初完工时,有点象日本的“凤翔”号,在左舷侧装了一个铰链式烟囱,在飞行作业时可以放倒,后来又装了一烟囱。驾驶台位于飞行甲板右舷舰首下部,两个伸缩桅在飞行作业时可以放低到同飞行甲板一样平。虽然这艘军舰其貌不扬,象一辆蓬马车,但在 1922 年 3 月服役后,飞行员们都喜欢它。该舰安装了直通飞行甲板,可载飞机 20 余架,主要用来为战列舰进行空中掩护和进行海上侦察之用。从此,世界海军系列中有了航空母舰。

二次大战初期,美国官方对轴心国军事力量的增长,依然奉行不介入政策。1938 年 5 月,国会通过了海军扩建方案。根据这项法案,允许建造 4 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但是,美国海军批准建造的航空母舰仍为 2 万 7 千吨,总吨位限制在 17 万 5 千吨。美国海军部全体委员会为了抢时间,决定建造约克城级同型舰,一方面继续进行新级航空母舰的设计。这艘舰就是“大黄蜂”号,是在“企业”号服役 5 天后批准建造的。它于 1939 年 9 月动工。抢时间建造“大黄蜂”号是明智的,这不仅为对日作战及时提供了另一艘快速航空母舰,也使修造局有时间来准备新设计,把航空母舰的建造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CV8 大黄蜂号

美国海军最终决定建造大型航空母舰。这一决定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比起 30 年代所做的任何其它决定的影响都大。海军部全体委员会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载机量,还要求速度快,防护性好。结果,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排水量从 CV9A 的 20,400 吨一下提高到 CVI9E、CVI9F 的 25,000 吨和 26,000 吨。CV9 的最终设计为 27,100 吨。1940 年夏天,国会通过了《舰队扩大百分之十法案》和《两洋海军法案》,废除了以前的法定限制。前一个法案批准建造 3 艘 27,100 吨级航空母舰,后一个法案批准追加建造 8 艘。根据这项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成了最终打垮日本的有力武器,虽说它们在两年之后才竣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的突击能力是作为袭击港湾基地中的作战舰艇而显示出来的。在太平洋海区,明显的战例就是珍珠港事件。1941 年,日本为了钳制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以便取得战区制海权,保障日本军队能争取时间顺利地侵入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和荷属东印度的东部,就决定袭击珍珠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亲自拟定作战计划。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的这支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由 20 艘舰只组成(其中航空母舰 6 艘),有舰载机 360 架,于同年 12 月 7 日檀香山时间 7 时 49 分袭击了珍珠港。日海军舰载机分两个波次对珍珠港进行约两个小时的轰炸,共击沉舰艇 8 艘(战列舰和巡洋舰各 4 艘),击伤舰艇 11 艘,另外击沉油船一艘,击毁各种飞机 464 架。自己仅损失飞机 29 架。由于日本人得到的情报不够准确,“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没有在珍珠港遭劫。再者,日本人在作战计划中忽略了两个关键打击目标即工厂和油库。这样,美军受创舰只可以修理,防御设施可以重建。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航空母舰作战史上的里程碑。战列舰部队已经不存在,不可能采用战列舰战术了;唯一选择的是,采用纯粹的航空母舰战术来进攻日本人。此后,美国海军尽管没有正式颁发文件,实际却已经放弃用战列舰来作为舰队主力,改而组编航空母舰特混舰队,重视已有相当经验的海军航空兵。

在二次大战中,航空母舰的突击能力更显示在航空母舰编队的相互之间的对抗上。主要战斗行动都是在双方航空母舰编队之间进行的海战,那就是珊瑚海海战以及随后爆发的使太平洋战局发生转折的中途岛海战。1942 年 5 月 7-8 日,美日双方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在澳大利亚东北面的珊瑚海上,进行了仅仅是航空母舰之间的一场海上战斗。7 日上午,日海军舰载机在搜索过程中,把美军的“涅骚”号油船和“西姆斯”号驱逐舰误认为是包括一艘航空母舰的特混编队。于是从“瑞鹤”号和“翔鹤”号上立即起飞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 78 架的全部攻击兵力。可是,随后的舰载侦察机的搜索报告证实了最初的情报有误,但此时要改变攻击目标已经来不及了。其结果是虽然炸沉了“涅骚”号油船和“西姆斯”号驱逐舰,但却错过了对美航空母舰攻击的战机。就在上午 11 时许,美方舰载机发现了日近距离掩护编队中的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于是“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起飞了近百架飞机,他们突破“祥凤”号的“中岛”型歼击机的拦截,对“祥凤”号实施了攻击,顷刻间,使它命中 13 枚炸弹和 8 条鱼雷,从舰首到舰尾燃起大火,15 分钟后就沉没了。

第 2 天上午,美舰载侦察机中队于 8 时 22 分在离其航空母舰 190 多海里处发现日本的航空母舰编队,两分钟后,“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截获到日本侦察机发出的搜索到美方航空母舰编队的无线电报,日美双方几乎是同时侦察到对方。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海战开始了。日、美双方都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各自出动航空母舰上的全部攻击兵力,日方起飞了鱼雷机和轰炸机共 70 架,美方起飞了鱼雷机和轰炸机共 67 架,并起飞了 15 架歼击机进行空中掩护。美舰载机不是在距目标 20 海里的接近路上就是在对方航空母舰上空遭到猛烈的拦截,展开了激烈的空中交手战。10 时 57 分,“列克星敦”号对“翔鹤”号进行攻击,一分钟后“约克城”号也对其发起攻击,该舰直接命中 3 枚炸弹而受伤。“瑞鹤”号见美方飞机来势很猛,就驶入临近的暴风雨区以摆脱攻击。另一方面,11 时 20 分,日本鱼雷机和轰炸机几乎是同时地从“列克星敦”号两舷进行攻击。“列克星敦”号中了 5 枚炸弹,左航又中了两条鱼雷,3 颗近弹所掀起的水柱淹没了飞行甲板,整个攻击只持续了 9 分钟。舰上损管队很快扑灭了火源,并抽掉水柜中的水,以消除鱼雷爆炸所产生的产倾斜,使该舰又可全速航行。正当舰上回收飞机,进行加油、补充弹药,准备再战之际,于 12 时 47 分“列克星敦”号舰底突然发生剧烈爆炸,飞行甲板的升降口随即冒出浓烟。这是航空油舱被鱼雷击中后,舱内的汽油流进邻近舱室,汽油挥发逐渐聚集在一起而引发剧烈爆炸,最后于傍晚时沉没。在“列克星敦”号遭到攻击的同时,“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也受到日本鱼雷和轰炸机的攻击,但该舰顺利地规避了鱼雷,只中了一颗重磅炸弹。炸弹穿透飞行甲板,在下面的储藏室内爆炸了,除有 37 人死亡外,没有造成其它损伤。第一波飞机攻击后,双方航空母舰都后撤,脱离接触。当日方再想进行第二波攻击扩大战果时,但为时已晚而失去战机。

列克星敦号的最后一幕

珊瑚海海战中,日方总共损失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驱逐舰一股和 3 艘小艇,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未能实现侵占莫尔兹比港,使其从海上扩大南部占领区的企图受挫;美方损失总计有: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油船“涅骚”号和驱逐舰“西姆斯”号沉没,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受伤。“约克城”号返
回珍珠港后,经过两昼夜的抢修,就又能出海执行战斗任务了。珊瑚海海战标志郎本海军航空兵作战达到了顶峰,这是日本人在整整 5 个月以前偷袭珍珠港开始的一连串胜利中的最后一次胜利。而美军则在战略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中途岛海战是继珊瑚海战役后,日、美双方航空母舰进行的一次大决战。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的头 5 个月里,日军夺取了马来亚、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岛屿、新几内亚的一部、新不列颠和所罗门群岛以及香港等地。至此日本为了夺取油源和橡胶等丰富的战略自然资源的第一阶段的战略行动就告完成。但是,山本海军大将以及整个日本海军都认为,他们的首要使命是歼灭美国的航空母舰。山本认为,中途岛这个弹丸之地是整个作战计划的关键。日本人一旦控制了中途岛,就等于在以珍珠港为顶点,以美国西海岸为底边的美国防御三角区上插进一个楔子。山本认为,这一行动肯定会诱使美国人出击,来保卫中途岛。迄今为止,虽然美国航空母舰取得的战果甚微,但很明显,如果不干掉他们,接踵而来的只能是灾难。

进攻中途岛的日海军联合舰队由山本海军大将指挥,辖有三个舰队、一个进击部队和两个驻岛部队。主力部队由山本亲自指挥,进击部队(4 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特混部队)由南云中将指挥,入侵部队由近藤中将指挥,北方部队由细川中将指挥。驻岛部队中有挺进部队。另有岸基航空部队,在威克岛驻有战斗机 36 架、轰炸机 10 架和飞艇 6 架;在夸贾林岛驻有战斗机和鱼雷机各 72 架。美军由于获得日军的电报密码,早已得知日军的企图。防守中途岛的部队统由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辖有两个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和一个驻岛部队。第 16 特混舰队由斯普鲁思斯海军少将指挥,第 17 特混舰队由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这两支特混舰队在海上统一行动时,则由弗莱彻负责指挥。另有潜艇 25 艘在中途岛西面的海上通路上布好了阵位。从双方参战的兵力来看,日军校比美军拥有绝对的优势。

1942 年 5 月 26 日到 29 日,日海军联合舰队兵分三路从本洲北部的大凑港、本洲广岛湾的柱岛锚地和塞班岛。关岛出发。赴中途岛的战斗部队大都从技岛锚地出航,舰艇行动非常隐蔽,无线电保持静默,以企图在战术上能够做到出其不意,使美方舰队待中途岛遭到袭击后才能做出反映,从而达到吸引美太平洋舰队驶出珍珠港后,逼其在不利的情况下进行决战,而一举将其摧毁。

6 月 3 日 8 时,日本主力部队航行到中途岛西北约 900 海里处,主力部队中的警卫部队离开主力部队向阿留申群岛方向行驶,以掩护进攻该岛的战斗。9 时,由田中少将指挥的 12 艘两栖登陆部队的运输舰及其护卫舰艇已前出到中途岛西南 500 海里处,即被美海军巡逻机发现。6 月 4 日晨,日海军进击部队就要向中途岛进行空袭时,南云中将与其参谋人员还不知道他们的运输舰群已于昨日被美军发现并遭到了攻击。4 时 30 分,从进击部队的 4 艘航空母舰上共同组成的第一攻击波共 108 架飞机开始起飞,15 分钟后就起飞完毕。在 6 时 45 分距中途岛不到 30 海里处,遭到美
方飞机拦截,第一攻击波飞机起飞后,4 艘航空母舰上紧接着都忙于准备第二攻击波的飞机,以便用来进攻美特混编队。由于中途岛上的飞机都已升空,地面部队也都处于临战状态,使日方空袭未能见效。第一攻击波便在返航之际发出电报,除报告情况外,并建议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攻击。7 时 15 分,南云见到电报后,就下令第二攻击被准备向中途岛攻击。这样,“赤诚”号和“加贺”号上鱼雷机就得卸去鱼雷改装炸弹。于是,已经在甲板上的鱼雷机又被回收到机库。正当人们紧张地进行卸鱼雷装炸弹之际,进击部队的搜索机在中途岛方位 10? 距离 240 海里处,发现美方 10 艘军舰,航向 150?,航速 20 节,此时是 7 时 28 分。在 8 时 20 分搜索机又进一步查明该编队中有一艘航空母舰,双方距离约为 200 海里。这时进击部队中担任掩护第二攻击波的战斗机随即升空,以加强其空中的战斗巡逻。8 时 30 分第一攻击波飞机返回,准备着舰。而早已准备就绪停在“飞龙”号和“苍龙”号飞行甲板上的 36 架轰炸机还处于待命出击的状态,不便着舰。此时南云命令先收回飞机核准备好后再出击。当各航空母舰都在整理甲板准备收回飞机之际,在“赤城”号和“加贺”号上已经很疲乏的地勤人员又把鱼雷机回收到机库去;到 9 时 18 分才将第一攻击波和第二攻击波的战斗机全部收回。最后确定在 10 时 30 分起飞 102 架飞机,对美特混舰队进行攻击。另一方面。8 时 30 分,美特混舰队中的航空母舰“企业”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先后派出飞机攻击日本进击部队。此时双方距离 200 海里,超过鱼雷机的作战半径,但美特混舰队为了争取主动,仍冒险采取超远距离的长途奔袭。当“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的舰载机到达指定阵位时,海面上发现不了任何目标,于是各飞行中队就各自分散搜索,但大多数飞机由于没有搜索到目标只好返航。“大黄蜂”号上的第 8 鱼雷机中队的 15 架飞机,在 9 时 20 分搜索到日方的 4 艘航空母舰。此时,他们已无法获得战斗机的掩护和轰炸机的配合,只好单独向“赤诚”号发起攻击,但在接近路上遭到日方近 50 架飞机的拦截,结果全部被击毁。10 分钟后,“企业”号的第 6 鱼雷机中队的 14 架飞机,接着“约克城”号的第 3 鱼雷机中队的 12 架飞机都发现了目标。各自发起攻击,但都遭到日机的拦截,只有第 3 中队的 5 架鱼雷机最后向“飞龙”号投掷了鱼雷,但无一命中。两个中队只有 8 架飞机返回。就在 10 时 24 分,日方 4 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都已发动引擎,舰只转向顶风,就在起飞攻击的关键时刻,“企业”号和“约克城”号的轰炸机中队到达目标上空。这两个中队完全出于偶然,各自选定不同的目标进行俯冲攻击,他们从 5,000 多米的高空几乎垂直地俯冲到 700 多米处进行投弹,没有遇到日方飞机的拦截。此时,日方战斗机仍在低空准备拦截对方的鱼雷机。结果“约克城”号的两枚炸弹命中“赤城”号, “企业”号飞机的 4 枚炸弹命中“加贸”号,另外 3 枚炸弹命中“苍龙”号,3 艘舰都爆炸起火,并引起附近飞机、炸弹、油箱等的连锁爆炸。最后,这 3 艘航空母舰都先后沉没了。

现在,日海军进击部队只剩下一艘“飞龙”号航空母舰,他于 10 时 40 分起飞轰炸机 18 架在 6 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发起攻击。飞行途中,他们发现返航的美方舰载机就尾随飞行,但在接近路上遭到对方战斗机的拦截,最后只剩下 8 架轰炸机于 12 时许向 “约克城”号俯冲投弹,该舰命中 3 枚炸弹,经过损管,于 14 时许又可以以 19 节航速继续航行。12 时 50 分,“飞龙”号又起飞 10 架鱼雷机,在 6 架战斗机的掩护下飞向目标,在接近路上同样遭到美方战斗

揭秘辽宁舰航母到底能搭载多少架歼

中国辽宁号航母高调下水以后,其作战力量中坚"舰载机"一直是外界关注的话题。它类似苏33的外形曝光后让国人失望过,也让西方国家震惊过。我们失望的是我国的舰载机设计毫无本国特色和新意,完全照搬的苏联"苏33"设计。相比之下歼20充满中国化的设计特色很让国人满意。而外界不这么看,因为"苏33"变身歼15可以被看做是昔日红海军的复活,看到苏联的影子也就勾起了西方恐惧的回忆,所以外界对歼15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源于对苏33的印象),而辽宁舰究竟能够搭载多少架歼-15一直是西方关注的焦点,有人猜测辽宁舰可以搭载20架,有人说可以搭载30架,那么中国辽宁舰究竟能够搭载多少架歼-15?

其实早在2016年12月,辽宁号航母就曝光一组图像:这组图就是辽宁号航母第一次来到西太平洋,而在图中辽宁号甲板上停满了歼-15舰载机。而这张旧图也被很多媒体在2017年5月再次发出。从图上我们看到,辽宁舰航母的起飞点已经有两架歼-15舰载机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准备起飞。而甲板上一共停放了超过13架,和2架直升机。这个数量也达到了辽宁号航母甲板最大极限。比俄罗斯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还要多出2架。

辽宁号航母的状态已经达实战饱和状态。这么多架歼15列队甲板飞行位置,表明舰载机已经具备了全力作战的能力,舰载机数量超过了24架:甲板13架,机库11架。而辽宁号航母的主要意图就是学习,逐步掌握飞行,舰载机配合等重点科目。而辽宁号这张图曝光了其歼-15具有最为强大的战斗机:辽宁号航母现在由于24架固定翼舰载战斗机、和12架随时可以上舰的反潜、预警直升机。

同时在近日媒体视频画面中,出现了1架海山鹰高级教练机领着7架歼15编队飞行。 一架海山鹰和6架歼-15呈楔形编队飞行,1架歼15在编队后保持跟随。海山鹰是解放军海航舰载机部队的主要教练机,近日有消息称海山鹰今年将在辽宁号航母上起降,到那个时候辽宁号航母舰载机数量将再次提升。虽然中国海军暂时只拥有这一艘航母,而随着辽宁号航母满载舰载机冲出西太平洋成功,这说明辽宁号航母时西太平洋上,除了美军之外的最强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