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马梦阳】韩国The Elec网站此前报道称,鉴于贸易限制和全球存储芯片市场需求下滑,韩国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正考虑处理其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3D NAND闪存工厂,该工厂是SK海力士于2021年12月以90亿美元从英特尔公司收购的。


韩国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 资料图

对于这一消息,SK海力士在4月27日接受香港《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有关出售该工厂的传闻是没有根据的。”这家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称,“SK海力士大连工厂的建设将按计划完成”。

《南华早报》报道称,美国当下正在向韩国和其他经济盟友施加压力,要求将中国从全球科技供应链中孤立出去。有关SK海力士关闭中国工厂的“猜测”反映了韩国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中国投资的不确定性。

对于SK海力士来说,目前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难度很大。据报道,该公司在中国无锡的另一座工厂承担了SK海力士约一半的DRAM芯片产量,约占全球DRAM芯片产量的15%。

在该消息释出之际,SK海力士于4月26日公布了创纪录亏损的第一季度财报。据韩联社报道,SK海力士26日披露的初步核实数据显示,按合并报表口径,该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亏损3.402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6亿元)。同期,销售额为5.0881万亿韩元,同比下滑58.1%。4月27日,韩国三星也公布了其半导体部门创纪录的季度亏损。根据电子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数据,全球内存市场在第一季度因需求疲软而受挫。该研究公司表示,第一季度DRAM 和 NAND产品的平均售价下降了15%。

延伸阅读

媒体:日韩铁了心跟着美国围堵中国芯片产业,怎么破?



芯片 资料图

直新闻: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议题涉及供应链、芯片等,也让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再度被聚焦,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美国能不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

有观点认为,这样做会损害欧洲以及日韩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政策上不可行。但事实是,去年10月,美国明确限制中国发展先进半导体产业的能力,发布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今年1月,拜登政府将管制延伸至荷兰和日本的公司,包括ASML Holding阿斯麦、尼康以及TEL东京电子等;而目前,韩国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在中国的运营也处在风口浪尖之上,面对美方的压力,韩国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并不持乐观态度。

另外,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尽管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26日表示,随着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进入中国市场“是绝对必要的”。但实际上,早在2019年,特朗普政府就向荷兰政府施压,禁止阿斯麦向中国出口顶级EUV光刻机;荷兰政府今年3月甚至推出了所谓“额外禁令”,试图将先进程度落后一代的DUV光刻机也划入禁令之中。



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

这些例子表明了一点:企业的利益不尽然等于国家利益,而企业的利润也不尽然能够左右国家政策;阿斯麦公司毋庸置疑想挣中国市场的钱,但荷兰和美国政府明显着眼于公司报表之外的事情,我们没必要抱着“经济决定论”来自欺欺人。

回望一下历史,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并非是某种难以想象的事情,不过是复刻冷战时期美国联合盟友封锁对苏联的高科技出口。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就曾论述过,如何平衡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如何确保所有参与方都认同管制背后的理由,如何适当调整管制范围,使其既不太窄也不太宽,以及如何确保有效达成管制,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体系有着一整套成熟的经验做法。

这套经验做法着眼的是地缘竞争,是军事对抗,以及更长远的经济利益。削弱中国先进半导体产业,是为了减缓中国军事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步伐,是为了削弱中国触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的能力。想想石墨烯,想想盾构机,想想中国制造是如何将发达国家手里的“摇钱树”打成“白菜价”,想想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格局所带来的变化,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盟友愿意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他们着眼的实际上是没有变革的垄断,而垄断才是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直新闻:那中国应该怎么办?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我们管不了别人,只能管好自己,因为我们走在一条向垄断发起挑战的变革之路上,我们面对的是数百年西方秩序的历史惯性,是一整个排外的发达国家利益集团。

过去,西方世界告诉我们,按照他们的规则来,我们会被接纳,但当我们在这套规则中胜出,西方世界则单方面修改规则,甚至不惜撕毁规则。当欧美国家希望锁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希望中国永远做他们廉价的世界工厂,那中国唯有自力更生,别无他法。

为什么美国及其盟友不“围剿”中国的高铁,中国的火箭,中国的造船业?事实上他们也在“围剿”,只不过毫无意义,而半导体产业可能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最后几个关键机会之一。实际上即便是半导体,留给美国的时间大概率也不会超过两届美国总统任期。十年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市场全球占比从8.6%扩大至34.6%,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市场当前的国产化自给率仅在2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领域,追赶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也不是没有希望。

2022年,中国大陆在半导体产业上投资超过1.1万亿人民币,一年的投资是美国五年期“芯片法案”半导体产业直接投资的3.2倍,且投资遍布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材料、封装、设备开发等各个领域,中国追求的全方位的整体突破。实际上,正是美国的不断加码制裁让中国人认清了欧美国家“选择性自由贸易”的嘴脸,也在中国社会内部形成了一定要打破半导体产业瓶颈的共识。

而过去74年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什么封锁是中国人无法打破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彼得·温宁克就曾对美媒彭博社表示,技术封锁中国也许是一个错误,因为这反而会加速中国开发自主芯片设备的努力。温宁克称,如果中国人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机器,他们就会自己开发,“这需要时间,但最终中国人会达成目标,且压力越大,中国人就会越努力”。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苹果、微软也遭遇韩国芯片断供危机!三星:是日本断供了我

近日,有媒体报道,苹果公司派遣了一些高管前往韩国与三星公司进行会晤,双方商讨的主题是 iPhone芯片未来可能出现的短缺 ,三星给iPhone提供的DRAM(内存)和NAND(闪存)芯片生产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虽然在手机上,三星是苹果的老对手,但是在芯片制造方面,一直以来三星都是苹果的主要代加工厂之一。 而此次三星半导体部门为苹果生产的芯片之所以出现短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星受到了日韩之间争端的影响。

从本月上旬起, 日本半导体材料、OLED显示面板材料将会限制对韩出口 ,这对三星的影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用于芯片生产的化学原料,自然整个生产链就要掉链子。

除此之外, 上个月东芝旗下日本四日市的五座NAND闪存厂遭遇断电事故 ,虽然停电时间很短,但停电造成的影响是停工五天,而且有三座晶圆厂要到本月才能恢复生产,这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三星NAND芯片上的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三星、SK海力士两家公司占了全球70%以上的内存、50%以上的闪存生产,断供无疑是影响巨大的。据了解, 目前除了苹果外,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内的美国 科技 巨头都派遣了高管、员工前往韩国, 一起商量这场贸易争端有可能会对三星的DRAM存储芯片生产造成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不由联想到前不久同样遭遇“断供”事件的华为,华为面对多家企业的断交,拿出来各种“备胎”芯片、系统缓解了自己的危机,同时也借此举赢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可。

不过, 与苹果不同的是,华为面对的是技术的“断供”,苹果遭遇的是原材料的“断供”。 技术的断供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就算不能提前,只要有时间总是能研发出来的,但原材料方面,没有就真的是没有了。

可能有人会奇怪,日本对韩国限制出口的这些原材料,难道其他国家或地区就无法找到可以替代的么?据了解,日本收紧出口监管的这三种化学品分别为 氟聚酰亚胺、氟化氢和光刻胶 ,它们是制造芯片和显示屏所必不可少的材料。

其实, 从限制的这些化学品来看,也并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还是要靠技术研发出来的,不过所依靠的是基础技术。

以半导体制造中的核心材料光刻胶为例,目前的市场情况是, 由于技术壁垒高,全球设计光阻材料的核心技术都基本被美国和日本垄断了。

而我国国内光刻胶还在由中低端向高端逐步过渡, 虽然国内厂商已基本掌握一部分光刻胶技术,但上游高端电子化学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可以预计的是,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存储芯片价格还会上涨,这产生的影响对苹果、包括我国的华为等出货量大的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你怎么看呢?

海力士的芯片装在纽科的内存条上和原装的海力士内存条有区别吗?

一、就经营范围而言,海力士是做内存颗粒的,纽科则是将颗粒焊在板子上弄成内存条的。

二、就品牌定位而言,海力士是做原料的品牌,而纽科是做成品组装的。纽科跟金士顿生产的经营业务范围差不多,但金士顿有名气明显做的更专业。

三、就内存颗粒来源来说,海力士所产的内存颗粒统统专门叫海力士,纽科组装内存,除了选用海力士颗粒外,还选用三星等颗粒。

扩展资料:

海力士为原来的现代内存,2001年更名为海力士。海力士在韩国有4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和一条12英寸生产线,在美国俄勒冈州有一条8英寸生产线。2004年及2005年全球DRAM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二位,中国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一位。在世界各地有销售法人和办事处,共有员工15000人。

海力士(Hynix)半导体作为无形的基础设施,通过半导体,竭尽全力为客户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海力士半导体致力生产以DRAM和NAND Flash为主的半导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