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丁雅栀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晓雄】留给美国国会议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根据美国财长耶伦的说法,该国最早可能于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而5月9日总统拜登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关于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无果而终。多位经济专家认为,如果美国债务违约,美元在全球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以及美国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将大大降低。对于华盛顿来说,更糟的是,除债务上限危机和全球加速的去美元化趋势外,美国此前出现的银行业危机并未消失,而且会因为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的缠斗加剧。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国中小型银行可能迎来“死亡螺旋”,接连倒闭,而这会进一步放缓该国经济增长。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以及通过美元霸权收割各国财富的国家,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可能对其他国家造成负面影响,而我们也应为可能到来的“暴风雨”做好准备。

美国债务违约将带来“金融末日”?

在5月9日的谈判结束后,拜登暗示他可能因为债务上限问题不参加即将于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他和共和党代表12日将继续就债务上限问题进行磋商。现在,美国两党围绕债务上限搞极限施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此前很长时间里,美国国会根据需要提高债务上限只是走走过场,但近年来,两党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的难度越来越大。

美国通过发行债券来弥补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债务上限是国会对联邦政府可以借钱支付账单金额施加的限制。一旦达到债务上限,则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而提高债务上限则能使联邦政府继续发行国债“借新还旧”。目前美国的债务上限约为31.4万亿美元。今年1月,这一上限已被突破,当时美国财政部采取了“非常措施”,以避免债务违约的出现。耶伦警告说,如果国会不能立法提高债务上限,美国将再次陷入债务违约困境。


拜登和麦卡锡等

“如果美国出现债务违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金融末日。”《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拉姆佩尔用一位美联储前官员的评论回答这一问题。文章援引多位专家的分析称,如果美国发生债务违约,包括无法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福利等公共服务开支,以及无法支付至少部分美国国债的本金或利息,那么可能出现七种后果:美国国债被降级;美国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借贷利率上升;全球投资者可能会抛售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美元可能会在外汇市场上贬值;股市暴跌;大量股民可能会争相平仓;如果每个人都试图同时平仓,那么“交易中央对手清算所”——支撑金融体系的一种“基础设施”,可能会不堪重负并崩溃。

很多专家表示,上述都是美国债务违约的短期后果,而从长远来看,美国可能会永远失去其经济特权和影响全球事务的能力。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持类似观点,认为美国债务违约可能导致美元崩溃,美元作为全球贸易“记账单位”的地位可能被取代。文章称,现在超过一半的世界贸易是以美元结算的,30%的贸易以欧元结算,剩下的以其他货币结算。由于美元的这种主导地位,美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用本国货币支付外债的国家。这意味着无论美国政府欠外国投资者多少债务,它都可以通过印钱来偿还。美元的这一地位还让美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与金融方面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美元的主导地位意味着美国企业不会像外国竞争对手那样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

此外,由于大多数国际贸易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所以这些贸易一定会在某个时候通过一家美国银行进行,而这在国际舞台上赋予了美国政府巨大的政治权力,典型案例就是美国利用美元对其他国家实施的制裁。华盛顿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制裁使德黑兰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美国不仅债务违约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违约风险增大也会对该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穆迪分析公司预测,如果两党长期难以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美国股价将下跌近1/5,经济将收缩4%以上,700多万个工作岗位将因此流失。此外,曾担任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首席策略师的亿万富翁德鲁肯米勒日前表示,现在美国的债务负担不包括未来的福利开支,如果将这些开支包含在内,美国的实际债务负担可能接近200万亿美元。

中小银行或进入“厄运循环”,美联储面临两难选择

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可能进一步影响该国银行业的稳定。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耶伦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破产后警告说,美国政府突破债务上限将对银行业造成“彻底破坏”。一些专家表示,美国离潜在违约越近,金融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就越大。华盛顿智库进步政策研究所美国未来融资中心主任里兹称,如果国会不能立法提高债务上限,或者投资者担心美国可能债务违约,美国债券利率可能会上升,而这将降低未偿债券的价值,进一步降低持有这些债券银行的资本储备价值,加大它们向储户支付存款的难度,从而导致一些银行倒闭。


硅谷银行

对于仍处在动荡之中的美国银行业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事实上,美国多家地区性银行接连倒闭的影响仍在持续,很多专家担心这将是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开始。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受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因素影响,在美国4700多家银行中,已有2300多家可能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面临着偿付能力危机的问题。来自南加州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4名经济学学者近期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显示,美国不少银行和硅谷银行一样持有大量未受保存款,如果有半数储户决定提取其未受保存款,全美可能有186家银行将因遭遇挤兑而破产。

中小型银行可能成为美国此次银行业危机中的“脆弱群体”。很多金融专家担心,此类银行可能接二连三倒闭,遭遇“死亡螺旋”或进入“厄运循环”。在硅谷银行等地区性银行倒闭后,美国中小型银行的股价不断下降,还出现存款外流的情况。有数据显示,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的一周内,小型银行流失了1080亿美元的存款,而美国规模最大的25家银行,其储蓄总额则增长了1200亿美元。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中小型银行现在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除因为客户提现导致存款流失外,还面临着负债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的问题。无论是在负债端还是资产端,这些银行所面临的窘境短期内都难以改观,美国中小型银行危机或将继续发酵。

国际金融专家、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联储面临着保美元还是保银行的两难抉择。从其实际行动来看,美联储选择了保美元。虽然美国目前仅有一些中小型商业性金融机构出了问题,但是大型机构难保不会出现问题,因为现在不算其他的衍生类产品,美国大型金融机构仅持有美国国债这一项的账面损失已经高达2100亿美元。如果加息和通胀持续下去,那么这些账面损失将成为实际损失,这将给美国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动荡,同时加速美元霸权的衰落。张超强调说,即使美联储选择保美元信用,由于商业价值是美元霸权的重要体现,当商业价值受损,美元霸权也会受损,“总的来说,美联储无论选左还是选右,美元霸权的衰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防范危机外溢,中国应做三手准备

美国曾在1979年短暂陷入债务违约,当时财政部将其归咎于意外的技术性问题。有观察人士表示,在以往关于债务上限的较量中,美国两党往往要拖到最后一刻才会达成某种妥协。张超表示,美国债务违约不符合两党任何一方的利益,如果它们在博弈过程中没有控制好,致使美国真的出现债务违约,这种冲击对于持有美债的主权类机构来说基本是可以化解的。即便美元信用出现问题,主权类机构处置风险和资产的能力也比其他机构要强,方法也多,“现在的危险主要是集中在商业性金融机构”。


中美国旗

美国商业类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型银行面临的危机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称,根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统计,截至2022年底,美国有4706家银行,其中万亿美元资产以上的银行有4家,分别为摩根大通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这4家银行的总资产占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40%左右,而中小型银行(总资产少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有4693家,资产占比约45%。宋科称,中小型银行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了美国60%左右的住房贷款、80%左右的商业地产贷款。如果这些银行遭遇“死亡螺旋”,美国经济发展以及高科技企业生存将受到严重制约。高盛集团3月称,由于金融体系出现动荡的范围之广以及预计中小型银行的放贷能力收缩,该机构将美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至1.2%。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在全球化时代,华盛顿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否会外溢至其他国家?对此,张超表示,美国目前的各种问题会影响其他国家,但是影响途径不一样。首先,在原有美元霸权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些国家,比如欧洲各国等,它们会直接受到美元霸权体系崩溃带来的冲击。其次,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受到影响,但由于这种影响会通过贸易产业链经过几重交换逐渐传导过来,因此受波及的烈度和速度都不及欧美。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美国银行危机将持续下去,但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有限。不过,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和区域合作部门首席经济学家拉马杨迪等经济学家日前撰文称,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文章称,发达经济体金融领域的紧张局势通常会迅速在全球蔓延,亚洲也不能幸免于这些溢出效应,这可能会给地区国家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并导致该地区经济增长放缓。果不其然,在美国公布关键通胀数据之际,市场情绪紧张,叠加美国债务上限问题陷入僵局以及银行业风险的不确定性,5月10日亚太股市闭市普遍下挫。

《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显示,如果全球银行贷款标准收紧的幅度约为此前金融危机期间的一半,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总共减少1个百分点,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5个百分点。如果美欧的金融动荡持续并蔓延,将对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进而对弱势群体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加剧不平等和失业问题。

如果包括银行危机等在内的美国各类经济问题外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张超表示,中国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就在逐步减少美元国债的存量,其他国家也在抛售美债。他认为,从长远来讲,中国应做三手准备:降低美元金融资产的持有规模;增加实物类资产的持有规模,比如黄金;扩大国内重要优质资产的持有规模。这三个手段同时使用,可以降低美国国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拉马杨迪等经济学家认为,在短期内,亚洲国家健全并加强对金融部门的风险监测和监管能对潜在的西方金融危机冲击起到缓冲作用。区域经济体可以通过本币互换以及央行间美元互换,来应对短期流动性困难。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是否存在金融危机?

08年爆发自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世界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世界经济出现了大规模的衰退。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看到现在西欧的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解决,世界经济笼罩在阴云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呢?世界经济什么时候才能复苏?
08年有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就拿我们广大的学生来说,看着看着自己手头上少得可怜的生活费越来越紧了!关于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的说法,目前比较统一的一种说法是因为美国政府过度放松的信贷政策,导致两房的次贷危机,继而次贷危机转移到金融市场,直至次贷危机的泡沫破灭,就爆发了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主义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是必然的,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纵观全球可以发现这次金融危机除了以往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原有的特点以外,这次金融危机还有如下的特点:
1、波及范围广
这次从美国房地产市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开来,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非洲……几乎蔓延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经济全球化更加的成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分工协作越来越细化。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影响全球,尤其是世界上的大经济体,比如: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加之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这可以使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财富,各国都把自己的商品服务送到美国去以储备美元,或者是买美国的国债。美国要透支,钱不够便可开始印美元,这样美国就用美元把各国的财富换了过去,这是美国人透支消费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元霸权。
2、危机程度大
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重创了全球的经济,从07年初开始到8月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罕见地联手注资,欧洲央行在8月9日的注资规模超过“9·11”之后第二天690欧元的单日注资,美
联储更是从8月9日起连续4次注资“救市",金额总共高达710亿美元。但是危机还是爆发了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自由落体运动”,伦敦富时100指数收于5578点,重挫5.5%;法兰克福Xetra DAX指数收于6790点,重挫7.2%;巴黎CAC40指数收于4744点,重挫6.8%;
东京日经指数收于13325点,重挫3.86%;韩国首尔综合指数收于1683点,重挫2.95%;香港恒生指数跌穿24000点,收于23818点,重挫5.49%;印度Sensex指数收于17605点,重挫7.41%。A股市场周一创半年来最大跌幅,重挫5.14%,沪综指午后连续跌破5100点、5000
点、4900点三大心理点位。分析人士惊呼: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开始了。至此全球陷入了恐慌,各国金融市场都出现了震荡,投资者纷纷撤回资金躲避风险。我们看到次贷危机之后出现的冰岛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一直整个西欧的债务危机。回过头再来看看美国,整个美国一直笼罩在08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点几,而且高居不下,有人甚至称这次金融危机比1929年的大萧条还严重!
3、影响程度深
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一般在危机后的一到两年内就能够恢复,可是我们看到,这次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两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有恢复的迹象,甚至还在继续扩散,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金融海啸爆发后,中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采取了向市场注入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两轮的经济刺激方案……可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世界经济仍然不见抬头的迹象,全球经济依然笼罩在乌云之下!有人甚至评论说: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倒退至少10年!日本经济自08年出现衰退迹象以来,一直是负增长。欧洲经济除了德国和法国还保持这微弱的增长以外,其他经济体危机严重,国家面临“破产”的危险。我们看到从冰岛主权债务危机起到现在的希腊乃至西欧的主权债务危机仍然在继续恶化,拖累着全球的经济!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道路依然是迷茫的!

这次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虽然不如西方国家那样明显,但是依然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及其不利的影响。伴随着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猖獗,我国出口面临大面积缩减,国外资本市场转嫁危机利用中国市场融资,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对外投资面临严峻考验,房地产业呈现巨大泡沫,房贷市场出现危机。最直接的就是08年我国经济结束了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的态势,GDP增速明显放缓!我们看到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一些涉外企业或者与美国本土合资或合作企业因危机影响导致利润缩减;国际金融危机抑制美欧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沿海一带,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从08年起南方出现了大规模的小企业倒闭现象,大批民工返乡,很多适龄就业人员面临着就业压力;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泡沫将要破灭的现象,金融市场出现震荡的局面;国内股市市场疲软投资热情不高;全国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指数CPI居高不下,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看到跟民生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两年内大幅度上涨,部分食品上涨甚至打一倍之多,很多居民生活走向了贫困的边缘。
当然,中国自古就有危机既包含着危险也包含这机遇的说法。当前,我们不仅要看到金融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也千载难逢。与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在这场风波中还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这主要应该归功于我国在应对这场金融风波时,确定和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世界经济动荡反映出的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科学判断危与机,避危趋机,化危为机,才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这次危机为我们带来了如下的机遇:
1.为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资本大国提供了机会
我国加入WTO以后,出口能力大为增强,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但是出口的大多都是廉价或低水平的产品,而不是高质量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所以还称不上是贸易强国。再就是出口商品换得的大量外汇只是变成了外汇储备,随着国际汇率的波动而忽上忽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就将有大幅贬值的危险。所以,借本次金融危机之机,应该利用这笔钱去购买处于危机中的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股权、债券,在世界范围内并购一些大型企业、购买各种这样的资源进行储备、加大中国在重要行业的话语权。这正是我国的外汇储备世界资本市场并把其转变为一种资金,一种国际资本,进而成为资本输出大国的天赐良机。
2.人民币将有可能成为国际流通货币
随着中国进出口比率的逐年提高,世界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贸易量也越来越大,加上中国的外汇储备巨大,人民币一直十分坚挺,世界各国都愿储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用人民币做生意非常直接非常方便,很多国家也希望人民币变成世界的流通货币。因此,在这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成为可能。人民币可兑换的意义:就是我们和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流通了,我们可在世界各地购买我们所需的货物。人民币国际化还将影响到我们日常人的生活,诸如去国外读书、在国外购房、赴国外旅游等事情将变得更加容易,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人民的生活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吸纳人才和购买技术方面出现利好变化
本次金融危机使美国金融机构大量破产,造成华尔街金融人才大量失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及中国消费水平的相对低廉,过去要花上百万美元的年薪请来的人才现在只需几十万人民币,而且几十万人民币的年薪可以在中国生活的非常好,一定程度上也不比美国差,所
以更多的各界精英也愿意来中国淘金。借着金融危机的机遇,这种人才转移节省了我们的大量成本,追赶先进国家的步伐也大大加快。此外,美国公司的技术过剩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只是由于美国对我国的一些限制而导致这些技术过不来。现在,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急于要把过剩的技术转让,因为一是可以用过剩的技术来解缺少资金的燃眉之急,二是技术一旦过时,就面临卖不出去的境地。所以我们要趁着美国对技术转让的限制下降以及急于转让的迫切心理和人民币比值的上升使换技术的成本大大下降,抓紧换来技术。
4.为调整出口结构和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条件
美国一直是中国出口的最大市场,中国出口的1/3目的地是美国,可见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本次金融危机使美国国内市场消费出现大幅萎缩,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中国的出口市场,所以面临着迫切需要寻找其他的市场得以维持中国制造,逐步分散中国市场的出口结构,比较好的选择是欧盟、日本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它们的要求门槛更高,但是我们只要在环保以及价格的合理性上做足文章相信将过得了这道关;此外,世界上的新兴市场诸如除中国外的“金砖五国”另四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也是非常大的市场,人口众多,消费需求逐年看涨;还有就是东南亚,要加紧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尽早实现零关税。尽快发展这几个市场,不断调整我们的出口,实现多元化。还有一个调整就是产品结构的调整,把低级产品向高附加值高端高质量的产品转变。这样的话,我们的出口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从贸易大国变成贸易强国,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增强对美国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砝码。[i]
5.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自美国的房产市场,源自美国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要引以为戒,同时从我国市场的反应我们也要看到自身市场的不足。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经济增长也是出口向导型,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的冲击。我们要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内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将经济有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部消费型,让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要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做大做强高科技商品。其次,我国经济结构简单过于单一,大多数出口企业集中在服装玩具日用品等领域,恶性竞争严重。政府要加强引导,促使企业调整结构,使我国经济多元化。最后,房产市场泡沫严重,自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房产市场的危机也显露出来。我国要加强政策监管,不能任由房地产市场肆意扩张,要遏制住地方政府过分依靠房地产提高财政收入的状况。要抑制放假上涨,保障居民住房需求,打击投资性炒房。从房地产问题中暴露出来的贫富差距严重的问题,我们也要着手解决,调整收入分配,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对于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迅速果断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经济不下滑!我们看到政府实施了一项在两年内完成4万亿的投资计划,积极促进家电等消费品下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国内需求。针对这次危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1、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我们首先要发挥制度上的优势。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人民都参与国家的经济生活中来。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集中全国力量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奋斗,把经济薄弱的环节建设上去。充分发挥民主的优势,让群中参与经济发展中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加强金融监管
如果一国在防范金融风险问题上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当金融危机来临时,就难以从这股浪涛中抽身而出,而足难以保证自身的
经济安全。因此加强金融监管足最中之重。
第一,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人民银行现有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可以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全权负责外资银行监管及相关事宜。还可下设地方监管组织,对不卜司地区的不同外资银行进行监管。并直接受各地人民银行领导。独立于地方政府。
第二。外资银行市场准人、运营、退出的监管。市场准人一定要按有关法规和达威的协议进行;运营中一定要注意透明度问题,不透明的银行运转往往会引起金融危机,这方面可以加强外部审核的作用。
第三。控制金融创新资产的审批。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些创新资产的产生,但要加强风险评倍的管理,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源于其无休止的金融创新。
3、做好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下调人民币贷款利率及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我国主动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降低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表明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已经从控制通货膨胀转移至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上来。目前,就我国的基本面而言,宏观经济仍应继续以保持平稳增长为主。上半年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利率一直往上调。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到来,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越来越强,大宗商品价格所带来的通胀压力,在未来几个月将会不断得到缓解,通货膨胀在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不再会是首要问题。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民间消费受到根本性的冲击,未来一两年由于出口大量减少中国的经济肯定会因为这些负面影响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央行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正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是预防性的举措。
财政政策。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财政政策方面也应该
有调整。比如给企业减税。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给中低等收入的居
民等城乡居民减税,政策调整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居民充分享受经
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高,通过需求的增长,来拉
动整个经济增长。
4、解决好国内问题
首先拉动内需,刺激国内消费。现代社会各国之所以要靠消费驱动经济,是因为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足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足经济增长的瓶颈。由于受到出口下滑等诸多因索的影响。中国工业企业不得不延缓生产速度,减少新的投资增加。目前的状况是:产能过剩,外需没有,内需打不开。这种情况压制了中国物质产业的增长,使物质产业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刺激内需,中国可以采取诸如增加农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刺激中国农村人口的消费是拉动国内需求的关键,农村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瓶颈。
再次,要调整收支分配,缩小贫富差距。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普通民众的收入,削减富人的过高收入。只有全社会的人都能够消费了,整个内需市场才能打开,我们扩内需的政策才能起效。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最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技术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社会养成创新的风气,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推动积极增长。同时要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及新兴科技企业,通过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来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ii]
5、与世界各大经济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维系良好的贸易往来是我国经济保持出口的必要措施,通过打开新兴市场,比如非洲、南美、东盟等,我们可以扩大我国商品的出路,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金贸往来也是国与国之间保持良好外交关系的有效手段,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我们要与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避免其他国家转嫁危机,利用战争或者货币战争等手段转移国内矛盾来达到化解金融危机的目地。
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仍然是主题,世界依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全球化充分发展。各国经济活动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需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我们要充分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干涉别国经济,反对货币战争。我们相信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各国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人类要一起协作解决共同面对的各种危机,不光是经济的,还有环境的、资源的、粮食的、健康的……
中国在国际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称霸,不结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为建设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i] 经济论坛--08世界金融危机分析及我国企业应对策略
[ii] 佟景洋、刘爱华--世界金融危机的生成及中国的应对

黄金为什么会出现暴跌?

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在减轻,这便降低了黄金的规避通货膨胀功能的吸引力。那些赌将会因各国央行争相印钱而导致通货膨胀爆发的黄金多头不得不认输并不计成本退出黄金头寸,并进行反向操作。另外还会造成大跌的原因还有:经济状况也是构成黄金价格波动的一个因素,经济欣欣向荣,人们生活无忧,自然会增强人们投资的欲望,民间购买黄金进行保值或装饰的能力会大为增加,金价也会得到一定的支持。反之,金价必然会下跌。利率与黄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本国利息较高,就要考虑一下丧失利息收入去买黄金是否值得。黄金虽然本身不是法定货币,但始终有其价值,不会贬值成废铁。若美元走势强劲,投资美元升值机会大,人们自然会追逐美元。相反,当美元在外汇市场上越弱时,国际黄金价格就会越强。黄金本身是通涨之下的保值品,与美国通涨形影不离。石油价格上涨意味着通涨会随之而来,金价也会随之上涨。当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时,世界资金便会投向黄金,黄金需求增加,金价即会上涨。黄金在这时就发挥了资金避难所的功能。唯有在金融体系稳定的情况下,投资人士对黄金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将黄金沽出造成金价下跌。

金融危机的钱都让哪些人赚走了? 好像美国的老百姓也牺牲了不少啊 ,最好能具体点

金融危机真正的受益者其实就是美国

引子:次贷危机迷局

华尔街导演的跌宕起伏的次贷剧情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然而纵观到目前为止的事态,很多问题令人费解:次贷问题自去年2月浮出水面,美国政府看似很慌乱,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着眼点都是救机构而不是救市场,治标不治本,致使危机大幕逐渐拉开;美国通过7000亿美元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各国央行联手降息,反而使危机迅速升级,成为全球金融动荡。

区区6000亿美元的次贷撬动了全球经济,是市场的力量,还是其他什么无形的手?

事实和数据表明,正是国家利益的驱使,美国政府放任危机;美国人在利用次贷,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美国金蝉脱壳

通常,当公司遭遇财务危机,往往采取收缩经营的策略,以渡过难关。国家也是如此。然而,发生次贷危机的美国并非如此。

在次贷危机爆发和蔓延的2007年,美国反而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当年美国增持了3.56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为历年之最,其海外资产规模达到19.46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危机中美联储注入的流动性并没有留在美国国内,而是通过对外投资全部投向了海外。

在美国人逃离美国的同时,其他国家则在增持美国资产。当年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资产净增加3.43万亿美元,也为历年之最。截至去年年底,美国对外负债达到21.18万亿美元。

美国人实现了胜利大逃亡。次贷是美国的,但次贷危机的损失是世界的。

2007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经常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为7331亿美元,照常理推算其对外净债务应同等规模增加。事实却是美国对外净债务不增反减,比2006年减少了1218亿美元。也就是说,2007年美国有8549亿美元对外债务“无缘无故”地消失了(见表1)。这比6000亿美元规模的次贷本身还要大,美国人亲切地称之为“暗物质”。这种暗物质帮助财富从世界各地转移到美国。美国对外债务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它的另一面就是其他国家财富的消失。

美国对外债务消失的途径有三个:一是美元贬值;二是美国对外存量资产增值;三是美国对外存量负债减值。美元贬值和次贷危机共同造就了人类史上最大、最触目惊心的违约事件。自2002年起,美元开始了长达6年多的贬值,使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国资产严重缩水。2002~2006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

次贷危机给美国开辟了一个新的掠夺财富的途径。美元贬值能带来赖账的好处,但损害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而美元霸权正是美国长期利益之所在,因此美元不可能永远走贬。次贷危机使得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债券严重缩水。可以说,次贷危机是美元贬值的延续,使得美国得以继续赖账。正是这巨大的国家利益,导致美国政府在危机处理中采取有意疏忽的策略。

美国获得的利益还远不止此。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2007年对外净债务为1.73万亿美元,然而美国却一直有正的净投资收益。2000年以前,美国净投资收益在百亿美元左右的规模,此后随着债务的增加,其净投资收益却节节攀升,2007年更是达到888亿美元(见表2)。这意味着美国人不单是无偿使用其他国家1.73万亿美元的资金,更是“有偿”使用:用别人的钱还要收费。

巨额债务消失和投资收益攀升表明,美国是次贷危机的受益者。

次贷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发展中国家

华尔街的巨头们应声倒下,看起来更像是苦肉计。

与华尔街走得很近的其他发达国家同行们也深受煎熬。特别是10月份美国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后,欧美和日本的金融市场相继暴跌。究其根源,美国的救市计划实质是拿纳税人的钱解救犯错误的华尔街,纵容了华尔街的道德风险,给其他国家的金融寡头们产生了恶劣的示范效应:把问题弄得更糟糕,等待政府的救助。

然而,最大的受害者既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和日本,而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受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资产中,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占比很小,主要是证券投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美国的债券。在次贷危机中,缩水最大的也正是债券。因此,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损失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以中国为例,截至2007年底,对外金融资产22881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076亿美元,证券投资2395亿美元,其他投资4061亿美元,储备资产15349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5%、10%、18%和67%。

发展中国家还承受了输入型通货膨胀之苦。次贷危机中美国放出的流动性很大一部分流入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成了发达国家资金的避难所和蓄水池。2007年国际私人资本净流入从2006年2557亿美元剧增至6288亿美元,而此前历史最高水平也不过2700亿美元。大规模资本的流入致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过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今年上半年,有50个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超过两位数。同时,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投机盛行,价格大起大落。

更为可怕的是,未来发展中国家爆发经济金融危机的风险。历史上国际资本流动已经多次上演大进大出的故事,紧接着资本流入浪潮的是资本大规模流出。一旦发达国家市场趋于稳定,资本流向必然逆转,结果就是发展中国家发生经济金融动荡甚至危机。过去几年资本过度流入情况要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严重得多。资本流入在历史高位上翻番,这在过去还未出现过。现在已经出现了流入下降的苗头,一些国家已经出现净流出。一旦大规模逆转发生,危机的严重程度实在难以想象。

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两个着力点

如果说次贷危机的产生是华尔街绑架了美国政府,那么次贷危机的蔓延则是美国绑架了世界。世界各国在美国的21万多亿美元资产成了人质。美国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更大的他国利益。美国通过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不仅转嫁了危机的损失,而且从中获益。

这一切源于美国的美元霸权和金融霸权。次贷危机中美国以邻为壑,而且只要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不改变,美国还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转嫁危机成本,来消灭债务。一旦美国人习惯了这种寄生的生存方式,它会更加变本加厉。改革现行不公正的国际金融秩序已经迫在眉睫。

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着力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制约美元霸权。在美元衰落的过程中,美国注定要采取不负责任的美元贬值政策。但是欧洲近期提出的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很大的障碍和困难。因此,当期首先是有必要建立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机制。要加强各国汇率政策协调,最终走向以机制为基础的汇率稳定机制。

第二个着力点是跨境资本流动的国际管理。资本流动的历史表明资本流动是不稳定的,并带来危机周期性发生。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流动多是由外生因素决定。在次贷危机中,欧洲也成为外围,成为受害者,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国际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全球金融动荡还在持续,而且愈演愈烈,并正在向实体经济扩散。在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相关国家协调行动,从而遏制危机的蔓延,维护经济稳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然而,无谓的妥协和让步不利于危机的解决。美国也害怕殃及自身。正是担心次贷危机会导致全面金融经济危机,美国才通过《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如果能够轻易地找到埋单者,美国不会负起责任,就不会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次贷危机闹剧就不会谢幕。次贷危机没有先演变成美国全面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而是直接诱发全球金融动荡。这和其他国家过早联合行动,而没有让美国作出承诺有一定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已经是最大的受害者。发展中国家还须高度重视资本流动的风险,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引导资本有序流动,防止资本流动逆转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的运行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美元霸权

  [编者按]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认真研究二战遗产,本刊在2005年第8期、第9期设立专栏,旨在对二战后国际体系的变迁、战争与和平理念的演进、国际机制与国际关系伦理的构建等重大问题进行政治透析。文章刊后,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鉴于此,本期特选登了一篇探究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变迁与美元霸权之关系的文章,意在从经济层面来分析二战遗产,现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内容提要]与19世纪英国主导的金本位制相比,二战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组织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运行结果尽管保证了一段时期内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最终维护的是美元霸权。因此,即使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国际金融体系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仍然使美元霸权得以继续维持。
  [关键词]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全球经济失衡
  [作者简介]李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邮编:100732)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5)10—0014—06
  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完全结束,美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即在国际贸易领域创建国际贸易组织(后演化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国际金融领域创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美国主导建立的这种国际经济体系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稳定,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领域出现的权力真空。①另一方面,任何制度和规则都不可能是中性的,制度与规则的制定者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就布雷顿森林体系而言,美国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确立了美元霸权。本文所使用的“美元霸权”概念并不限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带给美国的铸币税收益,而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即由于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作为“中心国”),美国可以从“外围国家”获取一系列资本流动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其他国家承担美国经济调整的负担(财政赤字、泡沫经济、经常项目收支赤字)等。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美元霸权并没有随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瓦解而终结。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重要的遗产,美元霸权仍然是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面对目前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美元霸权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重生”的争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元霸权仍将会继续得以维持。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宣告了金本位制垮台的同时,也宣告了英国作为世界经济领导者的终结。然而,同为战胜国和前世界经济领导者,英国自然不甘心被排除在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定过程之外。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戈IJ”之争。虽然最终结果是以“怀特计划”为蓝本,但英国的努力也没有完全白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某些方面还是体现了“凯恩斯计划”的立场。和战前的金本位制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如黄金供给量的有限性与国际经济活动扩张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更多反映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绝对霸主地位和利益。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大国之间的一项联合行为。具体地说,是在美国主导下的一项联合行动,而不像国际金本位制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有44个国家参加,所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于1946年正式生效。而在金本位制的形成过程中,曾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英国并没有能够把各国召集起来宣布在某一特定时期推行金本位制。1816~1821年间英国就已经完成了向金本位制的转变,但直到1870年只有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采纳了金本位制。186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金融会议是金本位制在国际范围内实施的转折点,来自欧洲、美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最终决定实施金本位制。但英国并不是巴黎会议的代表,只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并且拒绝把英制单位与国际通行的十进制单位统一起来。如果把1867年的巴黎会议作为国际金本位制的起点,到1897年在世界主要大国(俄国与日本正式实施金本位制)内完成,这一过程持续了30年的时间。②
  第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拥有一整套规则,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终目标是为商品、服务贸易自由化或取消国际收支管制创造一种环境。为此,它的具体目标包括:首先,通过废除外汇管制建立以世界性货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多边支付体制。
  其次,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做到维持合理的汇率稳定,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以及进行必要的汇率调整。最后,促使成员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稳定的有机结合。③这些都是国际金本位制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尽管是美、英两国立场的妥协结果,④但基本上反映了美国的利益。首先,作为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凯恩斯计划”力图降低黄金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怀特计划”则主张未来世界货币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其结果是确立了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平价,但同时黄金与美元之间只能在中央银行层次上自由兑换。英国的这种要求客观上也符合了美国的利益。其次,与国际金本位制的汇率决定机制不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同时,为照顾英国的利益,协议规定了在“未具体说明的条件下”,成员国可以调整汇率,从而形成了“可调整的”固定汇率机制。最后,与此相联系的是第三种妥协,英国要求对货币可兑换加以控制,美国则要求货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协议结果是:成员国资本项目下货币兑换可以加以控制,但经常项目下必须保持可自由兑换。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从形式上看,这和战前英镑的地位很相似,然而它们的维持机制却不完全相同。在金本位制下,英镑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人们不会怀疑英镑的真实价值。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只是与黄金保持一种固定的官价。一旦人们不再相信美国有能力维持黄金的美元官价,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从而诱发兑换黄金的浪潮。
  通过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元在为全球贸易提供交易与储备手段的同时,美国也从中获得了美元霸权的巨大收益。首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处在世界银行家的地位上,因此其对外投资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的经常账户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为满足其他国家对美元的巨大需求,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其收益是不言自明的。其次,美元被人为高估使美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它可以入不敷出,保持经常账户的赤字,而不用担心美元的贬值。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基本上是一个资本与商品市场不受控制的中心地区。欧洲与日本的资本由于受战争的破坏,构成了新兴的外围地区。处于外围的日本与欧洲国家为了保持在美国商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需要不断地买人美元,以避免本币对美元的升值。它们选择低估本币,控制资本流动和贸易,积累外汇储备,运用中心地区(美国)作为金融中介融资。20世纪50—60年代期间,日元和主要欧洲货币被严重低估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的理念:压低本国的工资水平,进而也是限制消费,以扩大投资(表现为出口的增加)。实际上,汇率低估和压低工资就像硬币的正反面。计算这一时期日元和欧洲货币实际汇率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把日本与欧洲国家的工资折合成美元进行比较。⑤反过来,美国主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外围地区提供长期信贷。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期,美国的经常账户开始出现赤字,但上述格局仍能继续维持。原因之一是外围国家愿意把积累的美元储备重新投入到美国(如购买美国国债);原因之二是由于美国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它可以进口短期资本,出口长期资本,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原因之三,与上述格局相联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国感受不到需要调整经济失衡的压力。对美国而言,它不需要在黄油与大炮之间进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中美国能够最终获胜的原因之一)。以美元计价的有价证券源源不断地被外围国家中央银行所吸纳,其结果是美元的坚挺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并存。美联储无须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做出选择(像菲利普斯曲线所预测的那样)。当然,美国政府也不需要刻意约束其财政支出,它可以在不需要增税的前提下,享受廉价的海外资本。
  与巨大的美元霸权收益相对应,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美国付出的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和同一时期多边贸易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了确立战后的多边贸易体制,美国曾经倡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并以《哈瓦那宪章》的形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但是美国国会却以损害美国立法权限为由否决了这一方案,最终不得不演化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美元的霸权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为基础的,其自身存在着难以持续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特立芬难题”。按照特立芬的说法,如果美元与黄金要保持固定官价,其他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机制,美国的经常账户就必须保持顺差或维持平衡,否则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同时,为了维持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扩张,把美元输送到世界各地,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的经常账户又必须是逆差。这种“两难困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不可持续的。尽管在它的早期阶段,美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输出美元,但全球范围内仍然呈现出“美元荒”的局面。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得不使用成员国所交纳的黄金购买美元和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美元债务筹集美元。
  尽管存在“特立芬难题”,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60年以前的运转还是正常的。美国经常账户真正出现问题是在1959年,加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在竞选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美元地位的模糊立场,国际社会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发生了质疑,由此引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参见图1)。1959年10月,美国大选前伦敦黄金市场的黄金价格曾经一度升至40美元/盎司。黄金官价与市场价格的分离进一步诱发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于是1961年美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一起出资共同组建了“黄金总库”,以平抑黄金价格的波动。1965年以后因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海外军事支出大幅上升,经常账户盈余也随之迅速消失,致使1968年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黄金总库也随之崩溃,黄金的双价制成为现实。到197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十国集团”通过签署《史密森协议》,宣布黄金官价从35美元/盎司降低为38美元/盎司,同时其他货币也相应对美元升值。即便如此,美元危机的势头仍然无法被遏制。到1973年,运行近30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宣告瓦解。至于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一事实的事后确认。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其自身固有矛盾的体现。
  对美国而言,这既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从上述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期阶段,美国从中所能获得的美元霸权收益呈下降趋势。换句话说,维持黄金官价的成本越来越高。
  第一,其他国家对美元地位的信心已不再基于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美元的实际含金量。因此,美国国内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直接诱发外国中央银行向美联储兑现黄金。美国于1947年前后持有全球70%的黄金储备,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这一比例已经降到50%以下,受“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影响,1958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出现了大幅下降。⑥到1968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到25%。
  第二,协调发达国家集体行动的难度越来越大。美国组建黄金总库的初衷是希望其他国家分担维持黄金官价的成本。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协调集体行为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美国之外的黄金总库成员国只拿出其黄金储备的不足1/3部分投入到黄金总库,并且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仍然有权向美联储兑换黄金。事实上,在黄金总库存在的整个时期,这些国家持有的黄金储备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在不断增加。法国的情况最为突出。1965年法国从美国购买了8.84亿美元的黄金,而其当年的经常账户顺差为6.19亿美元;1966年两者分别为6.01亿美元和3.90亿美元。⑦法国兑换的黄金数量越多,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向美联储兑换黄金的动力也就越大。1968年黄金总库崩溃以后,成员国之间不得不签署一个“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规定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向美联储兑换黄金的额度只限于新增加的美元储备,而不允许把原先积累的美元储备来兑换。即便如此,当对美元的信心在1970年全面丧失时,这一“君子协定”也最终失去了仅有的一点约束力。
  第三,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开始受到挑战。美元霸权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美国可以无须考虑对外经济失衡而自主决定国内经济政策。然而,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期,美国的这种特权已经得不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当美元发生危机时,其他国家已经不愿意分担美国的责任,而是要求美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金融政策,通过通货紧缩提高美元的价值。1968年法国就公开向美国提出了这一要求,在得不到允诺的情况下,法国宣布退出黄金总库,并致使黄金总库垮台。
  第四,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开始受到了挑战。作为世界货币,美元一直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主体币种。虽然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但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够替代美元的主导地位。: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SDR)。特别提款权并非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然而,它却标志着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
  鉴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无法继续维护美元霸权地位,放弃它就成为美国的一种自然选择。
  三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美元霸权
  对美国而言,建立与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要获取美元霸权的收益。因而,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如何继续保持美元霸权就成为美国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础。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年期间是美元霸权的低谷,也是美国经济的低谷。伴随日本与欧洲经济的崛起,其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进入80年代以后,里根政府的经济改革在为美国经济重新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使美国经济出现了新一轮的失衡,经常账户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了4%。对这次失衡的调整再次展示出美元霸权的地位: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和主要欧洲货币大幅升值。结果是美国的经常账户得到了改善,到90年代初期基本上实现了平衡。自那时起,伴随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常账户再次陷入失衡。2004年经常账户赤字与GDP之比达到了6%,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占全球经常账户盈余的75%,这也就是为什么把美国对外经济失衡称之为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所在。⑧目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方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运行模式相比,目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的特点,但它反映了一个基本的趋势,这就是美国仍然在获取美元霸权的收益。
  第一,美国可以无须承担汇率稳定的责任而选择自主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双挂钩”机制要求美国有义务维持美元汇率的稳定。而在浮动汇率制时代,美国已经免除了这项义务。面对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增加的对外债务,美国仍然可以实施低利率政策,并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实施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政策。
  第二,美国仍然可以利用外围国家实施“追赶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推行“入不敷出”的经济政策。由于经济发展和金融自由化,日本、欧洲国家已经完成了经济追赶的任务,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外围”阵营“毕业”,而亚洲、拉美等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加入到了“外围”阵营之列(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它们要么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要么在全球市场上微不足道)。为了完成经济追赶目标,它们选择了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与欧洲的发展模式:高估本币、钉住美元、促进出口、积累美元储备,反过来把积累的美元储备重新投入到美国(从IT泡沫崩溃之前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转向IT泡沫崩溃之后投资于美国国债)。同时,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个循环中,美国再次获得了美元霸权所带来的收益:低储蓄率、高消费率、低利率、低通货膨胀率与高经济增长率并存。这种模式也被某些经济学家称之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⑨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同的是,即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断增加,但美元实际汇率却在不断升值,甚至在美国沦为净债务国,对外债务金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这一趋势仍然没有改变。
  第三,美国可以把调整经济失衡的负担转嫁给其他国家。从2001年开始,美国政府对美元贬值采取了“善意忽略”的政策(实为自由放任)。结果是美元实际汇率一直呈现下跌之势,其中主要是对欧元和其他发达国家货币的贬值。与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之后的情况不同,迄今为止的美元贬值不仅没有使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缩小,反而继续恶化。
  对于未来的调整方式,经济学家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人认为最终仍然是由全球来承担调整的压力。⑩第一种可选择的方式,也是最理想的方式,即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下消除经常账户赤字。这要求美国贸易伙伴的增长率高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只有贸易伙伴实现更高的增长率才能吸纳更多的美国出口。1990~2004年间,美国经济累计增长幅度为45%,欧洲和日本分别为29%和25%,而其他贸易伙伴的增长率都高于美国。在美国经济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欧洲和日本要弥补这种增长缺口是很困难的。即使能够做到,它们也只占美国出口的35%,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经常账户收支不平衡问题。与此相关的另一种出路是美国降低消费,提高储蓄率,减少进口,这将有可能引发美国与全球的经济衰退。第二种方式是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发生变化,更多投向美国资产,即外国投资者购买更多的美国债券和股票,增加美元储备。这只会带来美元暂时的升值,长期内是更大规模的调整。第三种方式是美国提高利率。同样的逻辑,如果仅提高利率,美国将会积累更多的债务和需要支付更多的投资收益。面对“双赤字”,美国需要提高利率与降低财政赤字并举。需要说明的是,减少经常账户赤字需要降低财政赤字,但降低财政赤字本身并不足以解决经常账户收支不平衡问题。第四种方式是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改变决策,停止购买美元,降低持有美元的比例。这将是全球范围内对美元需求的重大调整,其中,如果人民币不再钉住美元,在美元大幅贬值的同时,欧洲货币将会大幅升值。很显然,在美国看来,解决其对外失衡的根本出路是外部世界。与此相联系的最后一种方式,也是美国最希望的,就是签署第二个“广场协议”:美元贬值。这既不会触发美国经济衰退,又能够解决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考虑到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净债务国,美元大幅贬值客观上还将减轻其债务负担,正像美国泡沫经济崩溃由全世界共同分担损失一样。
  可以预见,此轮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布雷顿森林体系留给美国的美元霸权遗产仍然会持续下去。
  注释:
  ①查尔斯.金德伯格在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时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已经丧失了领导全球经济的能力,继而为美国所替代。由于英国没有能力,美国又不愿意承担稳定国际经济体系的责任,致使该体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些责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跌价出售的商品提供开放的市场;二是提供反经济周期的长期贷款;三是在危机时期实行贴现。“当每个国家都转而保护它自己国家私利的时候,全世界的公共利益就遭受到抛弃、被损害的命运,而这时所有国家的私利也就随之受到了损害”。参见[美]查尔斯.金德伯格著,宋承先、洪文达译:《。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348页。
  ② C.M.Meissner,“A New World Order:Explain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Classical Gold Standard,”NBER Working Paper Serie,No.9233,2002.
  ③[澳]A.G.肯伍德、A.L.洛赫德著,王春法译:《国际经济成长:1820~199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页。
  ④B.Eichengreen,“Global Imbalances and the Leasons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Paper Series,No.10497,2004.
  ⑤ B.Eichengreen,“Global Imbalancs and the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10497,2004.
  ⑥在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中,美国对法国、英国、以色列的军事行为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迫使它们撤出苏伊士运河。这是随后导致法国反对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⑦B.Eichengreen,“Global Imbalancs and the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10497,2004.
  ⑧Obsffeld,M.and K.Rogoff,“Global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and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s.”Paper prepared for the Brookings Panel on Economic Activity.2005.
  ⑨按照这种观点,目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本身并不构成问题。只要外围地区继续实施现行的发展战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述循环就能够继续良好地运转下去。参见M.P.Dooley,“et al 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9971;M.P.Dooley,“et al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ollateral for a Total Return Swap,”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10727,2004.
  ⑩O.Blanehard,“et al The U.S.Current Account and The Dollar”NBER Working Parer Series.No.1113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