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欧盟要重新调整对华战略,采取‘清醒但不对抗’的方式”。香港《南华早报》12日以此为题报道称,这是欧盟(EU) 27个成员国部长在欧盟外长会议于1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之前提出的建议。《南华早报》援引其获悉的一份意在引导成员国辩论对华战略的立场文件称,此提议已由欧盟对外行动署于11日分发给各成员国政府,将于12日举行的欧盟外长会将就重新调整对华战略进行讨论。


欧盟旗帜

根据《南华早报》的概述,上述提议建议欧盟就对华战略进行表面上的调整,而非全面的政策改革。改变后,对华战略新的重点放在乌克兰和台湾等热点议题上,此外,它还敦促欧盟成员国各部长坚持遵守2019年欧盟将中国列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竞争对手”的定位,“即使这些不同元素之间的权重可能根据中国的行为而有所不同”。

“很明显,”报道援引该文件内容称,“近年来,竞争变得更加重要。”报道说,在同时分发给欧盟各国外长的一封随函中,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概述了定义未来关系的三个新要素:价值观、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即乌克兰和台湾议题。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

报道继续提到,这份文件明确表示支持欧盟有关“降低风险”的战略,敦促各成员国为台海紧张局势做好准备。“欧盟需要为紧张局势显著加剧的情况做好准备,”文件还炒作台海局势升级的风险,声称欧洲必须“与中国和美国接触,以维持现状,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

有关欧中关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今年4月17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欧盟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履行中欧建交时作出的“不同台湾保持官方关系或缔结任何协定”的郑重承诺,真正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国际正义。希望欧方反对“台独”分子挑衅生事,劝劝个别政客不要拉帮结伙打“台湾牌”。

《南华早报》继续提到,一些欧盟成员国仍希望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调停作用,该文件也提到政治解决俄乌问题上的“中乌间对话”。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汪文斌本月10日在记者会上再次表示,秦刚国务委员访德期间明确表示,乌克兰问题高度复杂,简单化、情绪化不是解决方案,只有保持冷静理性,为政治解决创造条件,才是出路。中国不是冲突制造者,也不是冲突参与方,而是和平的倡导者,和谈的推动者。

《南华早报》概述称,欧盟这份文件还认为,受美中竞争加剧、北京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欧盟更新对华政策是必要的。不过,报道同时声称,这份文件在对华和对俄关系上言辞尤为尖锐,它也将对华议题推向欧洲政治辩论的主流议题。

但报道继续援引文件内容称,欧盟成员国被敦促保持对华接触,而不是断绝对华联系。“需要向中方发出公开、明确的信息,同时要有现实的期望,以确保可信度和影响力,”文件说,“如果我们要在我们复杂的关系中建立新的稳定,欧盟及其成员国应该保持坚定而不是对抗性。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关系的本质。”文件为此敦促各成员国,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华寻求合作,这也“将促进欧盟的核心利益”。

《南华早报》称,于12日的欧盟外长会议之后,欧盟27国领导人预计将于6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讨论对华战略。但参与者同时提醒说,不要指望很快就能制定出最终战略。“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可能一劳永逸得出最终战略。”一位西欧高级外交官称,“我不能说我们很快就能准备好(对华战略)。它将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进程。”

上述文件内容曝出之际,据彭博社报道,博雷利11日在布鲁塞尔欧洲防务与安全峰会上也就涉华议题表态称,欧盟不应该阻止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但需要关注如何去管理“中国如何运用自身新的实力”。在欧盟努力调整对华态度之际,博雷利声称,中国在许多领域仍然是欧盟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但又强调,欧盟与中国并不存在“系统性竞争”关系。“如果中国按照国际法使用这种力量,如果不危及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我们就必须在世界舞台上与中国共存。”他这样说道。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博雷利本月5日还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一场活动上表示,欧盟不应该阻止中国崛起。“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反对中国的崛起。不管你喜不喜欢,中国都会成为一个大国。重要的是中国将如何管理自己的力量,”他当时称。关于欧盟的对华态度,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月18日在欧洲议会表示,与中国的关系“太重要了,我们必须制定自己的对华战略和原则”。

延伸阅读:

意大利前总理:若中国攻击欧盟成员国 欧盟将无法自卫

贝卢斯科尼提“中国占领”呼吁欧盟增加军费,自己都说“荒谬”

意大利知名大嘴政客贝卢斯科尼又大嘴了,这一次牵扯到中国。

据“今日俄罗斯”(RT)等媒体7日报道,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当地时间5日在一段节目视频中呼吁欧盟增加军费,以寻求在全球发挥更大作用。不过他为表达这个观点给出的“理据”却扯上了中国,宣称如果中国决定攻击欧盟成员国,欧盟将无法进行自卫。



当地时间6日,贝卢斯科尼在意大利力量党大会上发表视频讲话 图源:美媒

报道称,贝卢斯科尼是在意大利天空电视台(SkyTG24)一次采访中发表的上述言论。他声称,欧盟是国际竞技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如果中国——当然,我这么说很荒谬——有一天决定占领意大利,或者其他欧洲国家”,欧盟将绝对无力反抗。

对此,他称,为提高自身实力,欧盟需要采取“统一的军事政策”,所有欧洲国家军队间加强合作。他还主张增加国防开支,并建立一支30万人的“紧急部队”。在政治方面,贝卢斯科尼称他希望看到一个“真正统一的(欧洲)大陆”。

报道没有说明贝卢斯科尼提及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而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 称,这是贝卢斯科尼的最新表态“比以往都要更反华一些”。

西方一些政客拿“中国威胁”说事,借此达到自己目的的做法,已不算新鲜。上月在回答相关提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我们致力于维护亚太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对任何国家构成挑战。一些国家不要拿中国作为扩张军力的借口,不要炒作毫无根据的“中国威胁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特点?对中国的贸易有何影响?我们如何面对?

  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十大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贸易保护相比,在关注的焦点、实施的手段、保护的方式、保护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影响等方面表现出十大突出特点。一 新贸易保护关注的焦点在以往的贸易保护理论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还是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前者保护的是幼稚产业,而后者保护的是战略性产业。但近年来流行的新贸易保护理论如保护就业论、保护环境论等,其关注的焦点已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本身。其中,保护就业论关注的是人的劳动权力,保护环境论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环境,绿色壁垒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和安全。由于新贸易保护关注焦点的变化,从而导致劳工标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SA8000)、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动植物检疫标准等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如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正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中国所有纺织、成衣、玩具、鞋类等出口产品企业必须事先获得SA8000认证,否则将联合抵制进口。二 新贸易保护实施的手段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在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框架下,各国主要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实行进口限制。而在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框架下,由于保护关注的焦点变化,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了局限,新贸易保护的手段发生了变化:(1)以保护公平贸易为由,滥用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或者激励企业实行反倾销的方式,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如2000年10月美国通过的们白德修正案》,明确规定,美国财政部将海关征收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抵消款”的形式发给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国内生产商。(2)以保护消费者安全和健康为由,通过建立新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环境技术标准等削弱对方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2003年10月,欧委会出台《化学品注册、评估与许可规则(草案)》,要求用统一的“注册一评估一许可”体系管理化工品的生产、进口和销售。日本规定,2003年后,日本进口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禁止销售。(3)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由,通过建立新的社会责任国际标
  准认证,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全球200多家跨国公司制定并推行了公司社会责任守则,要求供应商和合约工厂遵守劳工标准。据统计,在中国,已经有家乐福、耐克、阿迪达斯、雅芳、通用电气等50多家跨国公司开展了社会责任审核。有关专家预测,目前中国沿海地区有8000多家企业接受这类审核,50000多家企业准备随时接受检查。由于劳工标准涉及工人的年龄、加班时间、宿舍条件等人权问题,技术标准涉及一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水平等问题,从而贸易保护的手段也由关税等贸易政策转向了劳工标准和技术标准等社会经济技术政策。(四)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首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其次,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出口竞争力。由于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良好的定向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其中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视为中性的贸易标准,加之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而,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三 新贸易保护的方式在传统贸易保护框架下,贸易保护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建立国内产业保护的防线。受WTO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等的限制,新贸易保护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通过出口补贴、保护国内市场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限制进口转向扩大出口。如欧美以出口补贴支持空中客机和波音飞机的发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日本通过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使本国半导体厂商获得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2)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纳入WTO的框架,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以扩大出口。如克林顿执政时期,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将服务贸易纳入其中,打开了服务贸易市场。同时,又在1997年达成了《全球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成员国向外国公司开放电信市场、银行、证券、保险市场等,并在2000年1月实现相关信息技术产品的零关税。(3)通过确立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达到全面禁止进口的目的。如跨国公司将SA8000与企业的订单挂钩,不符合标准的不能出口;2002年1月,欧盟以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含有氯霉素残留和中国农药残留体系未达到要求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2003年1月,欧委会公布第2003/03/EC号指令,禁止纺织晶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名为蓝色着色剂的偶氮染料,产品达不到该指令的不得进口。四 新贸易保护的动机和目的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框架下,幼稚产业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关税壁垒建立起本国产业保护的防线,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过关税和补贴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新贸易保护理论是从根本上削
  弱甚至使对方丧失国际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1)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等削弱对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均征收高于工业国10倍以上的反倾销税。”(2)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丧失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2003年2月,欧盟公布《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第2002/96/EC号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第2002/95/EC号指令》,要求对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市场的产品,生产者应以提供担保的方式,保证有关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收集、处理、回收和环保处置费用资金由生产者提供等。有关专家预测,电子电气设备两项指令将涉及国内2000多家企业和270亿美元出口,其实施将对中国机电产品对欧出口造成严重影响。(3)通过设置动植物检疫标准、劳工标准等,使发展中国家丧失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如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出口水产晶包装的检疫标准,由原来的几项,十几项增加到几十项,导致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水产品因包装不合格被驱逐出市场,损失高达70多亿;美国推行的社会责任认证对工人最低工资和工作时间等提出特殊要求,致使中国企业因成本支出过大,或未能通过SA8000认证而拿不到跨国公司的订单等。五 新贸易保护的成效无论采取哪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其目的都是通过限制进口扩大出口,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但大量的事实也表明,贸易保护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的目的,获得经济利益,相反却付出了沉痛代价。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框架分析中我们看到,贸易保护的结果不仅使消费者受到损失,使生产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由于勒纳对称效应,政府在限制别国进口的同时也限制了本国出口,使本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影响。同时,近期英国财政部和贸工部发表的研究报告《贸易与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在生产力、经济改革和增长中的作用》也显示,贸易保护主义也使全球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发达国家持续的贸易壁垒使世界经济每年损失5000亿美元。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虽然没有翔实的数据论证新贸易保护对本国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一国带来的损失,但是从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实施新贸易保护的结果致使贸易逆差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关税的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中国的贸易以两位数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并迅速跃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由此可
  以预测,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将遭遇传统贸易保护同样的代价。六 新贸易保护的影响在传统的贸易保护中,贸易保护的对象或者是国内幼稚产业、衰退产业,或者是国内战略性产业。以关税和数量限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实行贸易保护不仅直接影响一国相关产业,涉及微观经济领域,而且通过进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此不同,由于新贸易保护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劳工标准、环境标准、技术标准等实施贸易限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能进口。而要使产品符合上述标准出口,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等,从而新贸易保护不仅影响到经济领域,而且会渗透到国内社会经济制度。如作为多哈谈判的新议题——贸易和环境问题,虽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目前没有被纳人 WTO框架体系,但为了应对环境壁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建立循环经济。完善劳工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七 新贸易保护的起源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由1/4提高到了1/3,出口贸易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往主要出口农产晶和资源,变成主要出口制成品,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Q)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在制成品出口中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对来白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实行严格的保护。不仅运用传统的贸易手段,以高于工业国4倍的高额关税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进口,而且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实力,一方面利用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设立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另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方面的弱势,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极力将劳工标准纳人到WTO框架下,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如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和法国首次将劳工标准引入贸易中。其后,又在世贸组织成立后的首届部长级会议上,将劳工标准纳入WTO部长会议议题。《新加坡部长会议宣言》确认了劳工标准,但不将其与贸易直接挂钩。之后,美国又在WTO西雅图会议上,公开提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对侵犯劳工权力的国家实行制裁机制,再一次企图将劳工标准问题纳入到谈判议程。重视环境保护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劳工标准也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
  基本权利,但是无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及劳动条件方面的较大差距,将其与贸易挂钩,纳入WTO框架,不仅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优势,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萎缩,也必将影响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八 新贸易保护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其主要表现在: (1)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对本国劣势产业实行保护,很难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达成一致。如在多哈回合关于农产晶谈判中,在出口补贴方面,凯恩斯集团建议取消并禁止对农产品一切形式的出口补贴,而欧盟不同意完全终止或一次性大幅度削减出口补贴,认为凯恩斯集团提出的出口补贴建议是一种歧视,无法接受,主张渐进式削减出口补贴;在特殊保障措施方面,美国坚持取消特殊农业措施,而日本主张保留,并引入季节性和易腐烂农产晶的特殊保障机制。(2)发达国家内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对本国优势产业实行自由贸易,并将其纳入到WTO统一框架中,对本国劣势产业实行贸易保护。如美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将本国优势产业服务业纳人WTO框架中,确立了《6艮务贸易总协定》,而对于本国劣势产业纺织品等通过配额和保障措施等实行限制保护。(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关心的议题中产生巨大的差异,很难达成共识,影响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如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急于启动新加坡议题,即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的谈判,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农产晶出口补贴和市场开放问题,两者巨大的差异和分歧导致坎昆会议失败,多哈回合的基本目标仍然没有实现。九 新贸易保护和传统贸易保护手段的关系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是WTO的基本原则。经过多次谈判,虽然发达国家整体平均关税水平较低,但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领域,仍然利用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较高的关税保护本国劣势产业,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的问题仍很严重:(1)在关税高峰方面,2003年欧盟所有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6.4%,但在农产品领域,对肉类、
  奶制品、加工的海产品和水果等仍然维持关税高峰,奶制品的最高关税达209. 9%。同样,按照国际关税高峰指标计算,美国纺织晶和服装的259类产品仍然保持较高的关税,其中,服装类产品的关税为33.3%,某些羊毛纤维的关税为31.5%。(2)在关税升级方面,欧盟在纺织品关税的制定上,原料平均税率为0.7%,而服装平均税率为11.9%,成衣的关税远远高于纺织原料的关税。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部分产品仍然实行配额限制,如2003年日本对乳制品、皮鞋等20类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欧盟对中国出口的鞋类、陶、瓷餐具三类工业晶共9个税号项目下的产品实行数量限制等。此外,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为了维持公平贸易,关税和数量限制仍然是成员国实行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贸易手段相比,只不过针对的国家和针对的产品有所不同而已。十 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关系从国际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经常是交替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由危机一复苏一高涨一萧条的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的走向也经历了保护贸易一贸易自由化一新贸易保护的过程。而在当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由于全球产业结构处于大的调整中,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自由贸易和新贸易保护同时进行。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WT0多边贸易谈判中,将贸易与环境、贸易便利化、贸易与竞争政策、贸易与技术转让、贸易与债务、财政、电子商务等7个新议题列人多哈回合谈判中,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和双边贸易谈判发展迅速,对内统一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一方面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启动“新加坡议题”;另一方面以巴西、印度、南非、阿根廷、中国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21国集团联合实行抵制。发达国家一方面在本国优势产业中极力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如美国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谈判,将其纳入到W,rO框架下;另一方面在本国劣势产业中通过各种手段实行贸易保护,如对纺织品和服装实行配额,对农产品实行补贴等措施。美国大选后,由于国内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并且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消除,预计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将更加盛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自由贸易也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拜登对华贸易政策 态度强硬又伸橄榄枝

国庆假日后开市,香港恒生指数一度急插667点,开市不足一小时再次失守24,000点大关。港股连跌4个月后仍未止泻,市场忧虑中美贸易战再度升温。港股在第四季首个交易日即暴泻,有“港版纳指”之称的恒生 科技 指数再次失守6,000点。

同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纳指收跌311点,跌幅2.14%,创6月以来新低;标普500指数跌幅1.3%,创7月19日以来新低;道指跌323点,跌幅达0.94%。美股普跌,表示了市场的忧虑。

这一天,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发表讲话,阐述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可以看到,拜登政府继续前朝对华贸易的强硬态度,继续施压,但也愿意对话,在关税领域作有利美国企业的修正。总体上就是一套有硬有软不脱钩,硬软相继压中国的方式。

但强硬的是心态,考虑的是实际利益。戴琪仍然期待尽快与中国会谈,强硬的表述,不排除是在寻找下一轮接触时有更多的主导权。

态度比预期要强硬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拜登政府的对中国贸易政策讲话,她没有像拜登前朝特朗普,动不动就以脱勾要胁。戴琪先给中美关系戴帽子,称美中贸易和经济关系整个世界和数十亿的工人,极重要,拜登政府欢迎竞争而非对抗。

然后话锋一转,指拜登认为,需要确保这种竞争是公平的。指责长期不遵守全球贸易规范,削弱了美国人和世界各地其他人民的成就。开场白讲规则,引出中国没完成第一阶段采购目标的批评。

二年多前中美贸易协议规定,中国同意两年内增加采购美国农业及工业产品、能源及服务,采购规模较2017年水平增加2000亿美元。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Chad Bown估计,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对美采购,目前购买规模仅达目标水准的62%。

戴琪直白表示,中国未能全面履行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内容,美方将保留未来对中国使用单方面贸易措施的权力。此外,美方不打算与中国展开所谓“第二阶段贸易谈判”。

戴琪在讲话中表示,拜登政府几个月来对美中贸易关系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全面遵守国际贸易规范,而且近年来已经加倍强调其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体系。言下之意,美国不容忍。

不排除额外再加税

戴琪说,上一任美国政府与中国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该协议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但目前未能全面履行协议。她说:“我们的分析表明,虽然某些领域的承诺得到了履行,某些商业利益也看到了好处,但在其他方面却存在不足。”

戴琪释放出强硬信号。她说,拜登政府计划在现有对中国商品关税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行动”。对于美国商界要求取消对华加征额外关税的强烈呼声,戴琪则表示反对,并再次以301调查作为威胁,称这是美国政府的“有效政策工具”。

美国《1974年贸易法案》301条款被认为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利牙”。目前有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被美方以301条款为由强征额外关税。《华尔街日报》认为,这种套路与特朗普如出一辙,显示拜登有意挑起新一轮贸易争端。

戴琪的讲话所展示出的对华贸易政策立场比之前预期的更为强硬。拜登政府不仅将延续特朗普时期的关税,而且也为对中国可能加征新的关税打开了大门。有专家评估,拜登政府七个多月的对华贸易政策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更多的谈判无法使中国改变做法,这等于是宣判了美中第二阶段贸易谈判的“死刑”。

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不过,戴琪在问答环节中也否认拜登政府致力于与中国“脱钩”。她表示,美国将努力在不同的基础上与中国 “重新连接”(recouple),而不是 "脱钩"(decouple)。

随后戴琪也表示了,拜登政府不谋求激化对华贸易紧张关系,而她本人也将在未来几天与中方就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对话,同时启动“有针对性”的程序恢复从美国惩罚性关税中排除某些中国商品,以协助美国劳工和企业。事实上,美国在强硬恣态中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戴琪表示,拜登政府将在接下来几天里与中方展开对话,讨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履行情况。她表示,这将是拜登政府未来对华贸易政策的起点。这意味着,未来谈判的结果令人注目。

与此同时,戴琪也表示,在延续大部分特朗普关税的同时,拜登政府将重新启动有针对性的“关税排除”程序。她说:“我们将启动一个有针对性的关税排除程序。我们将确保现有的执法结构以最佳方式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利益。我们将保持开放的可能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额外的(关税)排除程序。”

戴琪表示,她未来几天将与中方举行会议,“坦诚对话”讨论未能信守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问题,美国也计划启动程序,解除某些中国产品遭美方加征的惩罚性关税,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詹妮弗·希尔曼(Jennifer Hillman)对美国媒体表示,关税排除程序将有助于解决一些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的关切,并能保持与中国谈判时的灵活性。

美国商界认为,行政手段“制裁”中国企业,实际上损害了美国商业利益。8月时,代表100多个行业的30多家美国的重量级商业协会联名给拜登写信,敦促削减对华关税。联名信发言人表示,它们的会员已经承担了超过900亿美元的所谓“对华关税”成本,并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大国贸易战,没有谁输谁赢,只是输多输少,赢多赢少之分。

“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

无论欧美采取哪种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中国企业免受贸易保护壁垒,减少反倾销调查的“救命稻草”。欧美将“发明”其他新方式继续保护其工业企业和劳动就业。中国应该淡化其赋予“市场经济地位”的政治含义,不要过分政治化美国和欧盟是否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而把它仅仅看做WTO下的一个政策工具。不能因为欧美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的“耍赖”,耽误了推动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业。\x0d\x0a  今年5月,欧洲议会议员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入世十五年后,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新一轮博弈正式拉开帷幕。据最新消息透露,欧盟委员会正在起草一个关于反倾销法规的整体法案,以应对中国议定书的某些条款将在12月到期。\x0d\x0a  欧美集体耍赖\x0d\x0a  根据15年前签署的入世协定,中国到2016年年底可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5月12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地位,决议表示,欧盟一些企业和工会组织担心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将有更多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从而威胁欧盟企业生存、影响欧盟就业。虽然议员的投票结果不具约束力,但这更代表了一种情绪,即欧洲人认为,欧洲失业率升高是因为来自中国国有企业廉价产品的冲击。数据显示,欧盟现有的73项反倾销措施中有56项都应用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当前有52项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手段正在执行中,占欧盟从中国进口总量的1.38%,案件涉及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机械、化工和陶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欧洲各国围绕这一议题立场分化。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倾向于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英国、荷兰、比利时则支持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德国的态度显得至关重要,但目前,其态度模棱两可。如果欧盟委员会想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最终还是需要议员的认同。决议表明,欧盟如今不想履行承诺,各国也从遮遮掩掩犹豫不决到表态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x0d\x0a  相对于欧盟的大张旗鼓,美国在背后的小动作不断。美国公开反对按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不断在这个问题上和欧洲加强“协调”,变向对欧洲施压。5月18日,美国将进口自中国的冷轧扁钢最终进口税率提高至522%,关税将使中国制造的冷轧扁钢产品价格提高逾五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国的态度。5月底,美国反对张胜和继续担任WTO的仲裁官员,据了解张胜和之前在涉及中美之间问题的裁决时,结果利于中国的相对较多。美国已经开始布局为年底耍赖做准备。据《产经新闻》6月19日报道,美国和欧盟的官员表示,市场经济国地位不会按照WTO的协议规定自动给中国,因为中国的钢铁等基建材料的倾销、以及中国行政干预市场上根深蒂固的弊病。\x0d\x0a  什么是市场经济地位\x0d\x0a  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名号,其实质性的影响体现在反倾销、反补贴诉讼过程中的法律成本上。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原始数据。如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由于WTO将“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自由裁量权留给了WTO成员,导致WTO成员对“市场经济国家”法律定义不一致。因此,认定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更多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利益权衡和讨价还价的结果。\x0d\x0a  按照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签署的协定书的第15条规定,到2016年年底中国就可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一直是中国经济外交主要目标之一。截至2016年6月1日,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已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其中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等发达国家,但美国、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却一直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政府2003年起正式向欧盟提出,希望欧盟立即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提交了一系列文件,以证明中国的市场经济情况。此后,中国多次提出这一要求,不过,欧盟评估一直认为中国尚未满足所有相关标准。\x0d\x0a  欧盟的标准\x0d\x0a  由于 WTO 将“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自由裁量权留给了 WTO 成员,必然导致各WTO成员对“市场经济国家”法律定义的不一致。美国遵循“一案一议”原则,在具体的反倾销案件中判定涉案国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欧盟则采用单独列举的方式,在其国内法中直接列举“非市场经济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x0d\x0a  从公开报道释放的信息来看,欧洲议会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大概有三个层面的考虑:一是中国并未达到欧盟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五项标准;二是欧洲产业竞争力相对较落后的国家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三是美国在幕后使绊子。\x0d\x0a  今年5月的欧盟决议认为,在中国满足欧盟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五大标准前,中国对欧出口仍应按照“非标准”方式对待。欧盟所称的五大标准,指企业不能有国家干预,比如国家给予的补贴、税收优惠等;企业运行应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成本与财务状况未受非市场体系的严重影响;政府不能干预企业的成立或倒闭;货币汇率变化由市场决定。有评论称,中国所有的国企都不符合五大标准的要求,并且包括民企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制度。\x0d\x0a  欧盟提出的五大标准,是以“去政府化”为核心,要求改变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试图影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方向。实际上,中国也正在积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思路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提高国有资本的集中度和配置效率为核心,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对国企的性质和功能要准确定位。具体对策为“两进”、“两退”、“一去”、“两剥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x0d\x0a  市场经济地位有多重要?\x0d\x0a  “市场经济地位”很重要。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一直在为“非市场经济体条款”买单。首先,非常容易被其他国家进行反倾销起诉。截至2016年7月,中国已经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今年以来,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更如疾风骤雨,平均每月超过10起,差不多三天一起。反倾销对中国开拓国际市场造成极为严重的困扰和伤害。以欧盟为例,自1995年至2014年,欧盟对中国进口商品发起119次调查,共执行85次,分别占同时期欧盟发起调查和执行总数的25%和29%。相比较欧盟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美国,同时期只接受16起反倾销调查和8起采取执行措施。\x0d\x0a  其次,容易被抬高反倾销的幅度。由于其他世贸成员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使得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调查时处境极为不利,不但败诉率高,而且在同一国际反倾销起诉中,中国企业被裁定的倾销税率也偏高。\x0d\x0a  欧洲商业团体委托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欧盟若在2016年底决定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将下降30%,对欧盟出口量较2011年将扩大25%至50%。在之后的头3到5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制造业产品总额可能上升高达1425亿欧元(1欧元折合约1.111美元)。欧盟会因此出现贸易赤字增长,而GDP也会下降1141至2,280亿欧元(经济共同体GDP的1%至2%)。此外,这还将导致与中国企业竞争的欧盟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原料与零部件的公司170万至350万人失业。\x0d\x0a  以上研究结果不排除相关利益集团为了游说欧盟,把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条款对欧洲市场的影响效果夸大其词,但也不难看出欧洲商业团体对大量中国产品低价进入欧洲的担心。\x0d\x0a  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地位”只是反倾销诉讼中一个概念。但中国一直把“市场经济地位”当成一个政治符号和外交目标来完成,觉得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似乎就意味着取得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平等地位,这无端也给自己背上了不必要的政治包袱。\x0d\x0a  但是也不要误以为, 被“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就能避免反倾销起诉,或者在反倾销诉讼中获胜。事实上,即便是被欧美视为市场经济国家的日本、印尼、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其企业也常常遭反倾销控诉,在应对反倾销控诉时胜诉率也难以超过40%。“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WTO的工具,更是对一国经济运行方式的认可。仅仅从是否有利于贸易的角度去理解是否该“市场经济地位”是舍本逐末。\x0d\x0a  “市场经济地位”何去何从?\x0d\x0a  欧美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关注的焦点是,在2016年12月11日以后,如何执行他们的反倾销调查,而不违反WTO的规则。\x0d\x0a  欧盟已经开始着手一系列的立法准备。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指出,欧盟正在讨论如何调整其贸易防卫政策,应对产能过剩和一个变迁中的国际法律框架。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如何解决,中国以及贸易企业将面临欧盟新一轮的政策和法律变动。目前的提案仍处于起草阶段,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交,接下来提案需要通过欧盟的立法程序,即获得欧盟理事会和欧盟议会的批准。从目前透露的消息来看,欧盟新的方案将包括3个主要内容。\x0d\x0a  第一,改变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做法,不再对“市场经济”或“非市场经济”区别对待,而是采取一种“国别中立”(country-neutral),从而废除这种国别分类名单的制度。调查将解决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行业存在部分扭曲问题。\x0d\x0a  同时,新的方案将有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内既存在现有的反倾销措施,也存在根据旧的规则而正在进行的反倾销调查。\x0d\x0a  第二,欧盟委员会将继续要求欧盟理事会的成员国批准关于修订欧盟贸易防卫工具(TDIs)的提案,该提案是在2013年4月提交的 。\x0d\x0a  关于贸易防卫工具的提案包括:在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之前两周通知这些企业;在例如有可能发生贸易报复的情形下,即使没有行业提出诉求时,欧盟委员会也可以启动调查;在特定情形下不使用“较低关税”的规则,因为“较低关税”的规则通常要求反倾销税税率水平仅仅需要抵消对生产者的实质性损害。\x0d\x0a  第三,宣布欧盟中国钢铁联合平台将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来解决这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x0d\x0a  在美国,商务部对“市场经济地位”认定具有终决性,不受到司法审查以及美国国会或法院的约束。由于美国对“市场经济地位”评判标准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管理当局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是否认定一个国家为“市场经济国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政治意愿而非客观标准,牵涉更多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量。\x0d\x0a  从美国以往的政策立场来看,其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因此,美国在2016年后是否如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存在很大变数。美国最近的反倾销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商务部明显转变对中国反倾销调查中的“单独税率”政策,拒绝给予国有独资和政府部分持股企业单独税率。此举将降低政府直接或间接投资企业适用“单独税率”的可能性,进而导致这些企业承担更高的反倾销惩罚性税率。美国的做法充分表明在反倾销问题上,美国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标准不降反升,并未呈现缓和的局势。2016年6月,美国对中国的冷轧扁钢征收265.8%的反倾销税以及256.4%的反补贴税,对中国的耐腐蚀钢板征收210.0%的反倾销税和39.1%的反补贴税。同时,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其一举一动都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美国的态度将深刻影响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态度。对于美国而言,即使美国接受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它也可以不做政治宣誓或者政策和法律层面的调整;即使美国不能使用替代国来进行价格比较,美国仍有可能以其他理由继续采用替代国价格比较方法。甚至已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在这一问题上也有犹豫反复。目前澳大利亚虽然在原则上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又以中国涉案产业可能存在“特殊市场情形”或者“国家垄断”为由来推翻“市场经济地位”,从而继续采用替代国价格比较方法。\x0d\x0a  无论欧美采取哪种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中国企业免受贸易保护壁垒,减少反倾销调查的“救命稻草”。欧美将“发明”其他新方式继续保护其工业企业和劳动就业。这对饱受经济低迷困扰的欧盟和煽动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显得尤为有吸引力。套用最新流行的一句话“铁打的福原爱,流水的大魔王”,这同样是“铁打的贸易保护,流水的保护措施”。中国也应该淡化其赋予“市场经济地位”的政治含义,不要过分政治化美国和欧盟是否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而把它仅仅看做WTO下的一个政策工具。不能因为欧美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的“耍赖”,耽误了推动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业。

拜登称对华政策和特朗普不同,他会比较友好吗?

不会,拜登只会改变手法,而且,拜登更危险

①根基已变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无论是谁上台,对中国的态度都好不了了。毕竟过去四年,中美战略互信的根基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不管这种破坏是基于特朗普的个人行为,还是中美差距缩小的宏观态势,总而言之,中美关系的趋冷,甚至走向对抗的大方向是逆转不了的了。特朗普自不必说,就算是拜登,虽然其曾经有过对华友好的名声,但在这种大环境下,肯定也是要对中国无比强硬。

不过,反华虽然是肯定的,但在反华的策略和手法上,特朗普和拜登还是有差别的。

②变化

特朗普的手法,大家其实都已经领教了,六个字简单、粗暴、直接,这哥们对中国,可以说是抄起刀就开砍,说翻脸就翻脸,一点都不含糊。所以如果特朗普连任,接下来肯定也还会延续这样的正面威逼手法,以狠辣、凶残为特色,只要他想干,枪杆子就随时会朝中国头上招呼。

而拜登则多半不一样。拜登跟特朗普,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就个人风格而言,拜登是传统政客,讲究脸面,不管干什么,都会谋定而后动;所以出尔反尔这种特没谱的玩法,在拜登身上应该是不可能出现的。

③总结 特朗普:开水烫青蛙(不仅针对中国,还有欧盟、东南亚、印度、南美等); 拜登:温水煮青蛙(联合北约、日本、东南亚、印度等盟友,再造TPP,遏制中国);

相比于特朗普式的America First,所有内容皆可谈、皆可交易,为了选票可以不惜一切。民主党拜登可能就?阴险?的多,奥巴马时代差点成功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一项完全孤立中国的政策,如若签署,对中国影响深远。幸而特朗普上台后即废止,由中国主导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则今年可能签署。

美国向左(孤立主义)、中国向右(全球化)在继续上演。

特朗普只是个喜欢敲竹杠的商人,拜登是眼神锐利思路清晰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