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淄博吃烧烤 了吗? “小饼小葱加小炉”这灵魂 三件 套,让淄博烧烤爆火出圈。 近日,淄 博 的 “火”势甚 至“ 烧 ” 到了英媒。


英媒报道

5月11日,英国《经济学人》以“处于中国经济增长核心的神秘面纱——肉香之谜”为题,试图诠释烤肉串消费与中国国家消费之间的关系。

老工业城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淄博热”显然也让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的西方媒体红了眼。《经济学人》甚至称,一座城市以这样的方式爆红,在中国前所未有。

游客们纷纷涌入这座位于山东中部的城市,以期畅快淋漓地咀嚼神话般的烤肉、在抖音上发视频...... Tourists have flooded the city in the central province of Shandong in the hope of munching its mythical kebabs, posting videos on Douyin...

文章援引网络梗调侃评论称:上次这么多人去淄博,还是“五国伐齐”的时候。为了让外国读者能读懂这个梗,作者进一步科普称,在公元前284年,这里曾发生过著名战争“五国伐齐 ”。

A widely shared internet meme jokes that the last time this many people showed up in the city was during the Siege of Qi, a famous battle that took place in the area in 284BC.


2023年5月12日,山东淄博,游客在八大局便民市场品尝烧烤。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人多,《经济学人》也报道了淄博烧烤IP大热催生出的“烧烤贷”。文章称:“为缓解肉类和烧烤的供应紧张,当地银行开始发放专门为烧烤产业链商户设计的低息‘烧烤贷’。”

原本以为《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是为了解读“淄博经验”,谁也没想到文章一个硬转,点出了唱衰中国的真正目的。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淄博烧烤,资料图

这组数据《经济学人》做不了文章,于是换了个角度,开始挑刺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文章认为,淄博烧烤能红主要是因为便宜,称4个人花费不到350元(人民币)就吃喝数小时。这种论调显然肤浅且片面。

作为一座工业老城,淄博的旅游业不算强势。而这次“淄博烧烤”火出圈,跟很多方面脱不开关系。

一是,城市的管理水平。据新京报报道,早在2019年,淄博就提出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并将打造餐饮、娱乐、文化等业态相融合的综合性休闲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的一部分。2020年,淄博文旅局明确提出围绕烧烤节、啤酒节等,推出时尚淄博狂欢季。

今年淄博抓住机会,打响了烧烤这块招牌。早在烧烤热度第一波高潮出现没多久,淄博政府就已经着手准备。3月10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打造“淄博烧烤”美食品牌新闻发布会,提出举办“淄博烧烤节”、开设“烧烤专线”、实施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政策等多项举措。面对这次爆火,淄博懂得珍惜机会,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

二是,城市中的青年群体。外媒只要查一下就会发现, 2022年淄博常住人口有所下降,但高技能人才、技术类工种人才仍保持增长。2022年,淄博新增高技能人才7656人,相比2021年增加2500余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数累计达5.06万人。

“淄博烧烤”是一种积极的烟火现象,但也不是唯一的烟火现象。CD君也奉劝《经济学人》切莫矮子观场、盲人摸象。

中国日报(ID:chinadailywx)综合

淄博烧烤缘何这么火?

山东淄博的烧烤火了。缘何这么火?答案有很多,细究起来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秘方,就是一个字:诚。

3月31日,在淄博一家烧烤店内,食客展示小饼、蘸料以及各种烤串包容一切的吃法。

这种“诚”首先体现为价格公道。淄博烧烤是因为人均六七十元火出圈的,比其他地区便宜。实惠的体验为淄博烧烤带来不少粉丝。有些地方美食也曾因性价比走红,但客人多了就肆意涨价。淄博需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淄博烧烤的“诚”还体现为“不耍秤”“不坑人”。

最近,一位以自带小秤暗访商家走红的博主去淄博打假。在当地最热闹的八大局商区,博主探访了10家店铺,全都没有缺斤少两。有的商家还主动去除了包装袋重量,有的准备了小点心当添头,让博主连夸“靠谱”。不出所料,“靠谱”的淄博烧烤又收获了一波粉丝,延续了热度,有大量网友表示“五一”一定要去试试。

作为新晋烧烤之城,淄博火到现在也就一个多月,能不能长红还有待观察。到目前为止,淄博的秤是准的,商家是热情的,小烧烤是香的。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不过,“五一”淄博即将迎来一次大“烤”,不只考验烧烤行业,更考验淄博的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

随着烧烤摊前排的队伍越来越长,社交平台上已经出现了抱怨排队久、商家脸难看、服务跟不上的声音。此时,既要维持热度,更要保持清醒。火起来之后,面对送上门的生意以及数倍于过往的游客,淄博能否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甚至服务得更好?这很考验当地的管理能力和接待能力,更考验诚信之心。

青岛大虾教训犹在,淄博烧烤切莫大意。毕竟,连结起“网红”到“长红”之间的,是一条长长的诚信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