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厘岛遇害女生家属发文:“请大家多一分尊重”)
巴厘岛遇害女生家属发文
【巴厘岛遇害女生家属发文:“请大家多一分尊重”】5月17日,印尼警方披露中国情侣遇害案调查结果与许多相关细节。遇害女生家属@囡穌 发文:“请大家切勿转载逝者的照片及微博,少一分好奇,多一分尊重,勿为其带来第二次伤害,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男孩自杀为何身上有20多处伤口?资深法医和刑侦专家解析巴厘岛情侣遇害案疑点
5月17日下午3:22分,印尼警方向当地媒体公布了中国情侣遇害调查情况。
事发酒店的客房内景
印尼警方公布调查结论:分析是男孩杀害了女孩自杀。这一公布的结论,将这起大家看来扑朔迷离的凶案,定义成了一起激情杀人案件。
这一结论,引发中国网友议论。
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不相信。
“自杀用不着20多处伤口。” “20多个开放性创伤,脖子左右各扎一刀,这个‘自杀’真是好费劲,对自己太狠了。” “自杀了,为什么还要求救?”
根据目前媒体报道情况和印尼警方公布情况,橙柿互动记者再次请资深法医和刑侦专家从专业科学角度做解析。
女孩确系溺水身亡
此前,警方公布调查结论前,橙柿互动记者曾请资深法医、 刑侦专家根据媒体对案发现场的报道情况,分析过此案。
伤痕,女孩口鼻冒出白色泡沫,符合生前溺水死亡特征。女孩是被害的。
这一分析,与印尼警方公布的调查结论一致。
女孩属于生前溺水,女孩鼻子和嘴巴冒出的白色泡沫,是属于“蕈样泡沫”。这是因为人没死亡前,还在呼吸,肺部功能还是很活跃的,随着呼吸吸入水后,随着渐渐死亡,呼吸停止,导致口鼻出现了“蕈样泡沫”。
今天印尼警方公布的结论中称:通过尸检,在女孩呼吸道上也发现了泡沫状物体。
“这也符合窒息特点”,资深法医分析说,这表明女孩曾在临死前,因为呼吸受到阻碍,用力呼吸。
此前橙柿互动在报道中也提到,如果溺水身亡,在尸检时,法医检验肺内有没有硅藻或者矿物质等。这一点,今天印尼警方没有提及。
那么,没有硅藻和矿物质,是不是就不符合溺水身亡了?
“这个和溺液有关”,另一名资深法医说,溺液就是指溺水的环境。
从目前案发现场信息看,女孩是在浴缸内死亡,浴缸的水,即是造成她当时溺水的环境,当地印尼法医可能并没有发现硅藻等物质。
女孩生前遭遇了什么?
今天印尼警方公布的调查结论,没有提及到对女孩遇害过程的分析。当时她到底遭遇了什么?
有两种可能:1、女孩被勒和溺水是同时发生的,2、另一种是女孩先被勒再被人摁到了水里,最后不幸身亡。
此外,关于女孩脖子的勒痕,此前有媒体表述是细绳子,也有说是浴袍带子。今天,印尼警方并没有公布到底勒女孩的工具到底是什么。
通常在激情杀人案件中,凶手往往就地取材,比如一对男女争执引发的命案,往往是男的伸手一把掐住女的脖子,掐脖子导致女的窒息死亡。
但在这次巴厘岛情侣遇害案中,从警方今天公布信息“颈部左右都有一条呈直线的伤口”看,应该不是用手掐脖子,而是使用了工具。
结合女孩在浴缸内被发现的情形、女孩伤势和调查公布情况,资深法医和刑侦专家推断,很可能是男的顺手取下了自己浴袍带子,勒住了女孩,同时又将她按入水中。
此前报道提到女孩身上有水泡,也符合女孩是在浴缸内去世的特征的,资深法医曾分析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女孩被高温的水比如滚水烫到,另一种可能是女孩躺在浴缸里长期在一个位置,这也是因为长时间接触到热水(非滚水)后导致的烫伤。人刚刚死亡后,皮肤还是柔软的,也会发生低温烫伤。
从目前看,应为后一种情况。
激情杀人的现场往往杂乱无序
案发中心现场是男孩女孩住的房间,先看案现场的外围证据之一,就是监控。
此前橙柿互动的分析报道中,法医、刑侦专家都提到了监控问题。
在国内,如果发生命案,进出口监控乃至周边监控,警方都会一一调查、排查,从时空关系看,案发时段前后经过的人都有可疑,需要结合进一步调查才能排除嫌疑。刑侦专家曾说,在中心现场勘验等一系列明确的基础上,监控起到重要印证作用。
一般,查命案,侦查员都有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动机是为财、为情还是为仇,需要结合现场勘查分析判断。
两人同时在一个地方死亡,警方调查时,也往往会考虑第三者行凶,现场勘验时,寻找有没有凶器、第三人物证痕迹等等十分关键,如果通过调查,排除了第三人潜入作案情况下,案发现场就只有两个人,也就是男孩女孩,是典型的“密室激情杀人”。
激情杀人的现场,如果凶手没有试图掩盖进行处理,往往杂乱、无序。
此前,国内媒体转述的当地警方表述中,并没有讲到走廊以外的监控情况。印尼警方今天公布的结论,也从侧面印证了他们在调查监控时,并没有发现第三人。
男孩20多处创伤怎么来的?
网友更多议论集中在:男孩要自杀为什么要戳自己这么多刀?
外媒报道
从今天印尼警方公布情况,男孩的伤势看,身上20多处伤口,其中颈部左右两侧、左胸、右胸、手腕、右脚踝等有开放性伤口。
一名资深法医分析认为,颈部、胸口、手腕、脚踝等多处的创口表明“他在寻找血管”,说明他对哪些部位容易出血很清楚。而男孩颈部动脉破裂是致命的,导致了他大量出血,最后死于失血性休克。
“对着自己戳伤一百多刀的也有”。法医说,一般,自杀者用刀或其他利器自杀时,往往会先试下,比如在自己身体上划开试试看,这在法医学上叫“试切创”。
自杀者身上往往留有多处创口,“试切创”有些可以分辨的特征显现,如“试切创”往往会比后面的创口呈现会浅一点,“多次反复割伤”。
“试创”后,自杀者开始“发力发狠”。资深法医还推断,男孩可能先从脚或者手腕开始,最后刺向自己左右颈动脉。
在同一创口部位,伤口往往是由深而浅,“一开始一刀刺下去是深的,拔出来会浅一点。”
印尼警方今天关于男孩身上创口的表述是“伤口由深而浅”,也表述了这一点。
另一名资深法医认为,这一表述还有一层意思,反映出自杀者渐渐感到疼痛的过程,“一开始会发狠,下手伤口深,感到疼痛后,拔出来时会相对轻一点”。
也有一些自杀现场显示,有的自杀者一开始,就下手太狠了,再也无回旋余地。
在勘查自杀现场时,勘查人员和法医都会感觉到自杀者那种痛苦的挣扎。因为“对疼痛,对死亡的恐惧”。
而男孩最后全身是血地爬出房间到走廊过道上,所以,他身体上还有擦伤、瘀伤等。
为什么爬出房间?
为什么他自杀还要最后爬出房间?是在求救吗?
刑侦专家分析,当时男孩还有意识,或许是想求救,或许是因为无法忍受疼痛,这是人的本能反应。
“有自杀的人被救回,醒过来后,再也不想自杀”,这样的情况也不少。上述刺自己一百多刀的人,最后被救了回来。
印尼警方今天公布调查结论是:推断两人发生了争吵,最后男孩杀害了女孩又用利器割伤自己自杀。还有媒体转述当地报道时,称印尼警方分析是男孩用酒瓶碎片割伤自己自杀的。
“激情杀人的现场,只要没破坏,多是大家认为的不可思议的”,他分析说,因为案发在密室,又加上信息传播不对称,令大家想象空间较多,“但刑事科学讲证据”。
比如此前,根据媒体报道信息,男孩背上也有多处伤,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无法戳到背后的,但在此前橙柿互动的报道中,资深法医就表明,背部的伤,自己刺伤也可能的,“只要手够得到的地方”,当时资深法医也倾向于可能是男孩自己刺的自己。
“如果是酒瓶碎片自杀,符合激情杀人就地取材的现场特点。”
为什么没人听到动静?
印尼警方今天还表示,没在女孩体内发现毒品等。至少说明,发生命案时,两人都是清醒的。
那么情侣在房间内争吵导致最后双双死亡,这么大动静,为什么酒店工作人员或其他人没发现呢?
据分析,可能和房间的隔音等因素相关,“如果隔音好没听到也可能。”
目前无法确认,事发时,情侣房间隔壁是不是有人居住。
从目前已知信息看,住在4228房间的客人在5月1日清晨6点43分左右听到了走廊上有人在呼救,该客人向前台打电话报告了这一情况。
案件调查情况
而男孩女孩住的房间号是4223号。
中间隔开了5个房间。按通常酒店格局,偶数和单数房间号会位列走廊各自两边。
案件调查情况
随着他们的死亡,已无从知道,为什么男孩曾在0:50:10,走出自己所在4223房间,看了4222房间门口7秒钟后,0:50:17秒又返回自己房间。
从监控记录看,至少5月1日1点17分,男孩女孩还活着,不幸发生在5个小时后……
河南高考601分女孩遇害,家属透露行凶原因,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在河南一名高考601分的女生遇害,这件事情也在网上引起热议,据女生的父亲表示,女儿在遇害前就已经填报好了志愿,第一志愿是郑州大学,以女孩的分数上这个学校也是绰绰有余,受害女孩的母亲表示回到家时,发现女孩不在家,于是感到异样,便立即出门寻找,结果发现女儿躺在一个废弃的洞穴里,已经被人杀害,也让父母非常的悲痛。
据知情人透露,凶手就是受害者的亲戚,也是同村村民,而且嫌疑人身患残疾,还没有成家,经济条件较差,遇害女生家属也透露疑犯行凶的原因,这个同村的光棍见女生考出了一个好成绩,于是便对女子及其家庭产生了嫉妒的心理,于是趁着女生不注意的时候痛下杀手,犯罪嫌疑人冯某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也有网友呼吁一定要对这名男子进行顶格处罚。
凶手的作案手段及其的残忍,将受害者杀害之后拖入废弃的洞口,女生与行凶者无冤无仇,结果竟然下如此狠手,简直是丧尽天良,这个女生本来就处于花季般的年龄,是父母中的乖女儿,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女孩的父母更是非常的痛心,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女儿养大,付出了这么多,却被他人谋害,根本就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嫉妒让一个人失去了本性,这个疑犯本来生活就不如意,自己不努力,还看不惯别人比自己过得好,遇到这种人一定要敬而远之,也希望犯罪嫌疑人能得到应有的处罚,给这个女孩讨回一个公道,希望农村能加强治安管理,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也希望女生在平常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信陌生人,时刻保持警惕,遇到危险大声呼救。
巴厘岛遇害女子微博是真的吗
卫厘岛遇害女子微博一事,目前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该微博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存在着不可信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敏感事件发生时,各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可能会发布不实信息,甚至是散布谣言。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对于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尤其是涉及到重大事件的信息,应该进行审核、核实和印证,切勿轻信谣言和不实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和信任官方机构的信息发布渠道,以官方的通报为主要依据,对于未经证实的信息,应该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