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余晖
5月23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就吉林省人口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调研。他说,要“主动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稳步解决生育意愿不高等问题”。
这是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之后,公开报道中首个专门就人口高质量发展调研的省委书记。
中央作出重要判断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一个事实是,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交汇的关键十字路口。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跌破1000万大关,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比达到19.8%。
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是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亮相。
这次会议的一个议题,就是“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政知君注意到,会议对中国当下人口发展形势作出重要判断: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外界认为,这是一个强烈的人口政策信号。
中央财经委的会议要求,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
“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新闻联播》截图
少子老龄化将成常态
如何认识人口发展新形势?
5月15日、16日和17日,人民日报仲音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谈人口问题:
5月15日,《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5月16日,《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5月17日,《增强人口发展信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日报发表三篇文章谈人口问题
上述文章中提到,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5月22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称,“既要看到世界人口发展的大趋势也要看到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既要看人口总量也要看人口质量,既要看人口也要看人才,不能简单把人口数量的增减、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同于人口优势或劣势。”
东北地区与人口问题
在中央部署之后,一些省份已经行动了起来。
5月12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这次会议提到:
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加强生育政策与社会政策统筹衔接,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
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力以赴给政策、搭平台、优环境,千方百计聚人气、引人才,以“人”兴促振兴。
5月18日,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会议提到,要落实生育支持和养老服务政策,加强人力资源多元开发与充分利用,搭建就业和创业平台载体,推进边境地区人口集聚。
对于东北来说,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4月1日,吉林省统计局网站发布《吉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 2022年年末,吉林全省总人口为2347.6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07‰。而在2021年末,吉林全省总人口为2375.3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38‰。
吉林省去年常住人口减少了27.68万人。
除了吉林省之外,东北地区的黑、辽两省去年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26万人、32.4万人。
5月23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就吉林省人口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
他也是二十届中央财经委会议之后,公开报道中首个就人口高质量发展调研的省委书记。
景俊海进行调研
景俊海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吉林全面振兴。
稳步解决生育意愿不高等问题
吉林新闻联播披露了景俊海此次调研的行程。
景俊海前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他勉励大家,加强对人口问题研究,拿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调研中,景俊海还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和省发改委、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工作汇报。
景俊海
他要求,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留用力度、进一步提升人口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等。
政知君注意到,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分析称,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减少。
一是因为育龄妇女持续减少。2022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近500万人。
二是因为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受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在座谈会上,景俊海提到,着力完善生育政策、降低养育成本、优化妇幼服务,稳步解决生育意愿不高等问题,持续保持人口增长红利。
养老问题
在座谈会上,景俊海还从就业、人才、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关键,牢牢把握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趋势,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不断增强产业吸附人口、吸引人才的集聚效应,切实形成充分就业格局。
着力引进各类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
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义务教育水平一致化,推动医疗资源向下沉、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疑难杂症重大疾病治疗专业化,构建有利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和健康体系。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多样化,积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多说几句。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国家卫健委数据测算显示,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就在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意见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要求,明确“要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
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 吉林新闻联播 澎湃新闻 国家统计局官网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两三灯火是故乡]两三灯火是瓜州
薛树旺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法制报》记者。曾任承德市政府秘书、承德市政府驻石家庄办事处主任等职。在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百篇,有30余篇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著有散文集《两三灯火是故乡》、新闻通讯集《大河绕京春常在》。儿男纵马家万里,
志士吟诗泪千行。
一夜秋风松江月,
两三灯火是故乡。
这首充满豪情颇有气势的诗,是栗战书所作。这首诗也让我回想起很多往事。
1991年,我在滦平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科科长的位置上已经工作了4年时间,取得了一些成绩,采写的新闻稿件经常见诸于国家、省、地报刊电台,时常还会获得个什么奖项。刚到承德工作半年多的行署专员栗战书应该是从我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注意到了我。
夏日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地区行署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姜宪利的电话,约我抽时间到承德和他面见,说有事和我谈。姜主任是处级领导,我和他并不是很熟悉。一周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如约和姜主任见面,他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后说:“很好,有没有心思到行署办来工作呀?”我当时毫无思想准备,表示只要工作需要和组织认可,我服从安排。他说:“你文章写的不错,主要领导赏识你,咱行署也需要加强对外宣传这方面的工作,你要没啥想法,就做好准备,近期组织上要到滦平去商调。”
没过多长时间,行署办人事科的同志果然到滦平对我考察,但遗憾的是事情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顺利。那时大中专毕业生都算“人才”,控制外流。县领导也和我谈话挽留我,说已将我列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后备人选。最终还是在战书同志的关注下,经县委主要领导同意,几经周折之后我才最终调到行署办公室工作。
到承德后,因我家还在县里,晚上一般都是在办公室读读书或写写文章。而当时战书的家属在省会石家庄还没有来承德,所以每到晚间整个行署大楼的二楼常常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办公室亮着灯光。有时战书专员晚上有公务活动,偶尔会叫我随同;也有时,战书专员从外面回来,路过我的办公室,会推门进来,说说工作上的事或拉几句家常,非常随和。在我的心底里,他不仅是一位领导,更像一位敦厚可亲的兄长。
栗战书到承德当专员时,刚刚三十九岁,非常年轻。他二十几岁当县委书记,三十出头任石家庄地区行署专员,后任团省委书记,起点高经历丰富,工作有魄力有方法,尤其是在与人交往中非常有亲和力。当时承德行署的几位副专员,都是比他年长许多的老同志,但对他都相当尊重。当时的地委书记是胡振国,两位党政主要领导在工作中也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这种尊重与和谐不是因为战书行署专员的职位权威,更多是来自于他宽以待人,真诚正直的人格魅力。
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这些当秘书的没顾虑不用分心,心情轻松愉悦,工作起来顺风顺水。1992年我在报刊发表了很多宣传承德的文章,其中有五篇分别在《农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报》的头版头条位置刊出,战书专员和行署的其他领导对我的工作很满意。
1992年4月13日上午,一上班,战书就直接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见他眼圈发黑,明显没休息好。他神情凝重地对我说:“昨晚看了一封特殊来信,心情很沉重,对这样贫困的家庭和面临失学的孩子,我们绝不能不管,你在滦平县委工作过,听听你的意见。”战书是行署专员,我只是普通秘书,他的话让我心头一热。
我认真看了滦平县巴克什营镇花楼村13岁的小学生朱海燕给栗专员寄来的这封求救信,了解到小海燕父母呆傻,年近八旬的爷爷是全家人的顶梁柱,又不幸被一辆疾驶的马车撞倒,车轮无情地从老人的脚上轧过,顿时血流如注,老人当时就昏了过去。经医院诊断,老人头被撞破,脚骨骨折,时刻都有生命危险。或是认为这个家庭软弱可欺,肇事车夫只让老人住了两天院,草草处理一下,就将老人“请”出而再无消息。遭此不幸,这个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家庭所面临的几乎是灭顶之灾……我对同样出身于农村又当过四年团省书记的战书专员会为之彻夜难眠如此动情有了深深的理解。我坦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战书同志的认可。他当即在朱海燕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救助小海燕及其一家的行动就此展开。
4月14日,我同行署副秘书长王素英与滦平县县长朱德灵先行来到位于金山岭长城脚下朱海燕的家中和她就读的花楼沟小学看望,县领导作出指示,于当日将受伤老人送往县医院治疗,并解决了她一家一些迫在眉睫的困难。
4月24日,时刻牵挂海燕一家的栗战书专员从内蒙古考察回来后,带领地区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的领导来到巴克什营镇,我是随行者之一。从学校到海燕家里再到医院,战书看望了小海燕及其一家人。在学校,小海燕从战书手中接过崭新的书包和文具,眼含热泪、庄重地敬了一个少年队礼,激动地说:“栗伯伯,我一定努力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县医院,当海燕的爷爷知道站在他眼前的这位就是行署专员时,这个在旧社会给地主扛过长活的老人半晌说不出话来。终于拼着力气喊出了积聚在心头的话:“共产党好!谢谢共产党!”此情此景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党和政府的关怀像春天的阳光温暖着这个特困家庭。栗战书作为一名公务繁忙的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能够体察群众疾苦,细致入微地关心一个农村贫困学生、一位伤病老人、一个特困家庭,这种深怀爱民之心的工作作风让我深受感动,他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起来。
我将栗战书专员亲自组织救助海燕一家的感人事迹写成一篇报道,《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农民日报》《河北日报》《青春岁月》等十几家报刊相继做为重头文章刊登或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全国各地的热心人纷纷给海燕寄来款物。这个由于贫困和事故几乎陷入绝境的家庭终于走出阴影,沐浴在全社会的关怀之中。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战书也为此接到了很多来信,有普通干部、教师、也有战书平时不常联系的领导、同志和亲友。战书将这些来信全部交给了我,至今依然完好的保存着。
1993年承德地市合并后,栗战书就任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而我也随着全国兴起的办事处热潮,任承德市政府驻石家庄办事处主任。期间,曾去过省委看望老领导,也曾萌生找老领导调动工作的想法。但后来,我渐渐了解到,上有一个专横跋扈、排除异己的省委书记程维高,下有一个贪污腐败、唯我独尊的“河北一秘”李真,我深知对党忠诚、正直无私的老领导绝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而在这样极不正常的政治环境中,战书夹在他们中间,处境该是一种怎样的艰难。我无法开口说自己的事情,给他再添任何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