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距珠峰顶还有不到400米,两位攀登者为救人放弃登顶:救人更重要)

近日,两名中国登山者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海拔8450米处发现一名女性遇险登山者。在尚有体力冲击顶峰、距峰顶不到400米的时候,两人放弃登顶计划,选择比登顶珠峰更重要的事——救人。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救援,两人终于将这名生命垂危的攀登者安全救到营地。救人的两名登山者叫范江涛、谢如祥,都属于湖南登山队。5月25日,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谢如祥说,看到遇险者急需救援后,他没有犹豫,当即决定放弃登顶,并承诺额外给夏尔巴向导救援费一万美元,“不论最后结果如何,只要把她送到C4营地。”对于没有登顶,两人表示,“放弃了多年的梦想,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但不后悔,因为救人是比登顶珠峰更重要的事。”

冲顶前听说有人遇难

攀登过程中偶遇一名遇险者

5月18日傍晚,尚未开始冲顶的湖南登山队队员谢如祥,听到了山上传下来的消息,“说是有两名中国人遇难,听到陈学斌是18日上午去世的,因为他跟我很熟,我心里很难受。”

谢如祥并没有放弃登顶的想法,“我们在登之前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

谢如祥今年54岁,作为北大87级地质系的学生,他曾是著名的北大山鹰社的创始队员,1990年就以队长的身份率北大第一支也是中国民间第一支登山队完成了山鹰社的处女登(登顶海拔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就梦想登顶珠峰,这次眼看就要冲顶,但为了救人,他毅然选择了放弃。

谢如祥以前的登山拉练资料图

谢如祥告诉记者,湖南登山队领队范江涛帮助遇险女性登山者下撤过程中遇到了自己,“老范一看到我就哭起来了,他说他救不动了,她可能还剩一口气了。他们大概撤了一个多小时吧,撤不动了。海拔8000多米,别说救人,你拿瓶水都觉得累,何况你还搀个人,那个人已经失去行动能力了。”

今年39岁的范江涛回忆,5月18日晚8点20分左右, 他们一行人攀登到了珠峰海拔8400多米的位置,看到有一个人倒在那,被锁在绳子上,“那个人右手没有戴手套,手已经发黑了,左手戴了薄抓绒手套,没有看到羽绒手套。整个人在颤抖,向右倒卧缩成了一团,连体服也破损得比较严重。”

“当时我让我的队友先上去,我在原地观察情况。”范江涛发现该登山者身边的夏尔巴向导早不见了踪影,“她的夏尔巴向导应该是放弃了她,自己先下去了。”(夏尔巴人是指珠穆朗玛峰本地居民,拥有天然的“高原适应性”,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攀登向导。)

看到情况,范江涛凑近问,“你是中国人吗?”见对方毫无反应,他又试着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那人才缓缓地用一句湖南方言说自己姓刘。经过检查,范江涛发现她的氧气已用完,脸部已覆盖了薄冰,手也冻伤了,生命体征微弱。

此次登山过程中他们记录下的珠峰

为救遇险者放弃登顶

无助时遇队友合力救人

“当时我的夏尔巴向导开始催我往上登,我一开始犹犹豫豫地往上登了20多米,后来索性直接停在那告诉他,我不准备登顶了,我要回去救人。”范江涛的想法遭到了夏尔巴向导的反对,“他说那个女人已经死了,不用救了,但我已经坚定了救人的决心并开始向下移动,我在夏尔巴一遍一遍的询问中,不断地给出肯定的回答。”在下移的过程中,想到因救人而放弃登顶,范江涛的情绪显得很激动。

下撤到遇险者刘女士身边后,范江涛开始给她换氧气,喂她热水、糖、巧克力,给她按摩手脚、做心脏复苏,并帮她解除被锁定的下降器。刘女士恢复表达能力后,她说自己四十多岁,和夏尔巴向导当天中午已经没有水了,氧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了,也不知道夏尔巴什么时候不见了。

直到刘女士有了一定体力,范江涛和夏尔巴向导两人一起架着她向下走。往下撤了一两百米时,刘女士再次昏迷,倒在路边难以挪动。那时的范江涛感到有些沮丧,“在那个海拔高度,拿瓶水都会觉得累,当时由于我和夏尔巴向导体力和资源有限,真的已经搬不动了。我只好把她安置到主路绳旁边的石板上,又给了她一些氧气,然后先下去叫人来救援。”

范江涛在登山途中

当时的范江涛还不知道谢如祥一行人已经出发,直到再下撤了30米左右,他才遇到了晚出发的谢如祥。

谢如祥来到刘女士身边后,见她还有一些微弱的反应,便赶忙拿来自己携带的热水给她喝。“当时我就让她跟我们一块走,但是她表示自己走不动了,只想躺在这里,我想到她的意识可能已经很模糊了,就一直鼓励着她。”谢如祥表示,他那时没有过多犹豫,当即也决定放弃登顶,并承诺额外给夏尔巴向导救援费一万美元,“你不救她,她必然会死,你救她,她就能活。”

谢如祥(左)和范江涛完成救援后在帐篷里的合影

谢如祥说,“这次救援的成功也得益于我的夏尔巴向导身材高大健硕,体力超出一般夏尔巴向导。”在下撤到和范江涛成功会合后,他们三人便一起架着刘女士有惊无险地回到了C4营地,彼时已经是19日凌晨1点。

谢如祥告诉记者,刘女士当晚身体已恢复,“她有点‘断片’,对于自己被救的事也不是很清楚。她通过一个朋友说要感谢一下我们,一起吃个饭,我们给她回复先把身体养好,其他的以后再说。”

对此,湖南省体育总会向湖南省登山队发出贺信,祝贺几名队员实现了成功登顶珠峰的英雄壮举,同时对范江涛和谢如祥两名队员的救人义举给予了高度赞扬。

湖南省体育总会发给湖南省登山队的贺信

回应网传

珠峰“堵车”?其实情况没那么夸张

攀登珠峰是一项既“烧钱”又花时间的运动。攀登珠峰的周期很长,大约需要一个半月。通常有北坡和南坡两条路线,北坡的路线简单,但费用更高,报名条件也更苛刻,所以大部分人会选择南坡。至于攀登费用,谢如祥告诉记者,从南坡登珠峰大概要花四五十万。

此次登山过程中他们记录下的珠峰

当前,登顶珠峰成为一种热潮,以至于过度商业化。在登山界,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只要钱到位,夏尔巴向导可以把你抬上珠穆朗玛峰”。谢如祥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南部登珠峰产业一直都比较成熟,每个登山者只配一名夏尔巴向导,如果要求配两名夏尔巴向导,就要多付10万元。”

谢如祥告诉记者,今年登峰人数确实是最多的,创历史之最,“今年注册登珠峰的一共有478人,在这些报名的人当中,中国人是最多的,有90多人。”

对于网传攀登珠峰遭遇“堵车”的情形,范江涛表示,“其实情况没那么夸张,因为今年登峰窗口期比较长,不存在堵在山上的情况。”

由于大量业余登山者不能很好地掌握登山技能,仅仅是依赖于登山向导,同时高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导致近年来意外频发。截至目前,这个春季登山季,珠穆朗玛峰上已经有10人不幸遇难,2人失踪。

5月18日,中国登山者陈学斌在攀登珠峰时遇难。有人说,在海拔8000米以上,无法施以援手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陈学斌是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出事的,很多人不救他是因为没有那个条件,他们没有氧气也没有体力。我跟老范当时手里有多余的氧气,我们还没有登顶,如果我们登顶后往后撤的时候遇见她,我想救也没有力气救了。”

目前,珠峰遇难登山者陈学斌的遗体,还留在珠峰南坡的冰雪中。登珠峰的窗口期只剩最后几天,过了窗口期,就只有等明年了。曾和陈学斌一队的范江涛向记者透露,“5月25日,已经上去6-8位夏尔巴向导去运送遗体了,预估费用在200万元左右,当时陈学斌跟我们买的一样的保险,保额中遗体运送费在150万,应该能覆盖大部分。”

是否会再次攀登珠峰?谢如祥思考了片刻说:“登山也是讲缘分的,这次让我们碰到个人,也许是珠峰不想让我们登顶呢!等等再看吧,毕竟几十万也不是个小数字,各方面都要考虑到。”

关于攀登者观后感影评(三篇)

有关《攀登者》观后感作文1

最近由吴京、成龙等实力派演员共同主演的《攀登者》就要上映了,大家对这部电影都非常的期待,因为这部电影是和攀登珠穆朗玛峰有关的。一直以来攀登珠穆朗玛峰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题材,但因为拍摄的时候如果用特效会显的很假而且演员的演技也会受到影响,真的实地拍摄的话那么危险系数就会很高,所以很多电影公司都不敢轻易尝试,但还是有为了好作品不顾危险的敬业演员愿意出演的。

电影刚开机的时候就备受关注,不少网友都很好奇电影该怎么拍摄,这部电影也是经过真实事件改编的,在六十年代的时候,珠峰的归属在中尼双方之间有着不小的争议,当时的尼泊尔一直觉得珠穆朗玛峰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应该是在尼泊尔境内的,而且之前尼泊尔和新西兰都曾有登山者成功的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成为了尼泊尔谈判时候的重要筹码,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想要占取优势,就也要派人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而登顶珠穆朗玛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途中困难重重,登山者要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一不小心可能会把生命搭在珠峰上。除了自然环境影响登峰以外,当地还有很多叛匪出没,在登山者登峰之前,就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了叛匪的袭击牺牲了,所以登山队登山时由一对军队保卫并且随身携带,在两个多月的奋斗之后,中国登山队终于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这部电影在拍摄的时候选择了在岗什卡雪峰实地拍摄,攀登的场面也都是真实的并没有用到特效,影片中吴京、成龙等都是为了优秀的作品愿意付出一切的敬业演员,在影片中他们的表现十分优秀,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观看。

有关《攀登者》观后感作文2

该片子演员阵容真是很强大。有吴京,张译,章子怡,还有胡歌,井柏然,成龙等,票房肯定不会差,支持京哥胡歌,期待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和正能量的传递。

该片是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咋一看像是纯粹的登山片,但是了解背后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珠穆朗玛峰涉及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主权问题,在当时的背景下,登上去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此,一切困难在满怀爱国精神的勇士面前都能被战胜的。

有关《攀登者》观后感作文3

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我有一个梦想。

在梦想中,我愿付出一切。

哪怕是生命。

同样是60年代,中国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9月30号必看好片。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

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

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

这是挑战人类极限。

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

挺近珠峰…

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

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

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

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

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

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

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

干就干到底…

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

珠峰环境非常恶劣。

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

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

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

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

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

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

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

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

北面简直是地狱。

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

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

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

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

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

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

这种豪迈谁能比…

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

登珠峰也要有计划。

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

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

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

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

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

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

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

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

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

难度可想而知…

山上天气风云突变。

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

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

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

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

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

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

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

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

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

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

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

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

8000少四分之一。

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

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

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

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

他们轻装上阵…

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

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

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

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

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

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

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

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

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

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

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

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

队友非常惊讶…

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

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

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

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

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

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

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

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

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

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

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

怎么办?就这样放弃?

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

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

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

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

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

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

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

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

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

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

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

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

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

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

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

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

氧气已经没有多少…

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

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

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

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

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

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

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

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

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

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

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

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

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

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

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

我们继续向前…

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

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

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

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

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

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

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

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

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

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

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

如何看待无腿登山家夏伯渝成功登顶珠峰?

无腿登山家夏伯渝凭借四十三年的不懈坚持与热爱,靠一双假肢五次冲顶珠峰,最终成功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1975年夏伯渝加入我国登山队,在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因冻伤而双小腿被截肢,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在经历双腿截肢、癌症侵扰、病痛折磨的43年里 ,夏伯渝五次冲击珠穆朗玛峰,凭借自己的坚持不懈与热爱,最终于2018年5月14日被珠峰接纳,在69岁高龄成功登顶,这使他成为我国无腿登珠峰第一人。
一次见面会上,夏伯渝感恩家人对自己攀登的支持,他表示每次出门前家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登不登顶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平安回来。”他还掏出了葫芦,表示:“这是我在第五次攀登前,我老伴儿送我的祝福,我从第五次攀登珠峰开始就一直带在身上,这是一种祝福,也是在我攀登时代表家人在我身边陪伴。”

《攀登者》让我们看到了珠峰精神

2019年为祖国华诞70周年献礼的影片《攀登者》向我们展示了永不言弃、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的珠峰精神。

影片以1960年登山队员首次登珠穆朗玛峰开始,老队长突遇险情,方五洲(吴京饰)临危受命带领队员成功登顶。可是因为中途为了挽救队员曲松林(张译饰)而把相机丢掉了,因此即使登顶也没有留下照片等证据。这成为国际上不承认中国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托辞。

而这次登顶珠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尤其是有人员的伤亡。不被国际认可这一事实,登上珠峰的三个人也各自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均不被待见。

15年后,国家决定再次组建登山队,并重新启用登顶的三名队员为教练,来训练这些新队员。1975年的五月,他们又向珠峰进军。曲松林为副总指挥,方五洲为突击队长。

然而这一次也是一波三折。第一次遇到险情,有好多队员都受伤了,包括方五洲为了救气象队员的徐缨(章子怡饰)而受伤。

年轻队员李国良自告奋勇要担任突击队长带领突击队员在窗口期登山,方五洲因为他经验不足,不同意他的要求。但曲松林急于完成当年没有完成的任务,同意了他的请求。

气象队员徐缨检测到有十级左右风的时候,建议突击队员扎营暂缓时,曲松林还是下达继续登山的命令,结果李国良殉难。

很有对比性的是,15年前曲松林担任兼职摄影师,在生命和相机之间,方五洲果断地丢弃了相机而选择挽救曲松林的命。可正是因为没有了相机而没有留下照片,这件事一直是曲松林心里过不去的坎。

这次李国良是摄影师,他在生命和相机之间选择了将相机递给队友,而自己割断绳子放弃了生命,他是担心会将队友都拖入深沟里,他选择舍弃自己的生命,让队友继续完成任务。

窗口期已过,本来根据中央气象局的预报,登山队应该撤离。但现场的气象专家徐缨检测出会有短暂的窗口期,她说服领导们尝试继续登山。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方五洲选择了相信她,并且亲自带领登山突击队再次登山。为了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数字,徐缨带领部分气象检测员跟突击队一起登山。

可是徐缨在中途病情严重而牺牲了,她与方五洲的恋爱终究没有结果。最后方五洲带领队员共9人成功登顶,并将五星红旗插到珠峰顶部,而且检测出了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后来国际上一直沿用这个高度。

成龙友情出演了2019年时的杨光,他本是1975年中的登山队员,那次登山他截肢了一条腿,如今他带上假肢再次来登珠峰。终于完成爸爸的心愿。

整个影片中展现了登山队员攀登珠峰过程的奇、险的经历。有狂风,有雪山崩塌等。人物刻画得非常到位。

比如曲松林的急性格,第一次是方五洲带领突击队登山时,明明气象员说有大风,他还是下达命令登山;第二次方五洲受伤,他竟然同意李国良带领登山队登山,到某一个转折点时,气象队员也汇报了天气不适合继续登山,他仍然下达了登山的命令。

直到李国良的死才让他如梦初醒,要担负起登山队员安全的责任。当然他的急性格是来自于他急于想弥补当年丢失相机的遗憾。

攀登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是一项非常严峻的挑战。这也是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机会。因此这些登山队员们都有着为国争光的顽强的毅力。他们有着执着的信念和对祖国深沉的爱。他们是我们崇敬的英雄。

世界上最早登顶珠峰的2个人,为何要秘密起誓?

吴京《攀登者》上映了,讲述的是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峰壮举,中国首次登顶珠峰是1960年5月25日,而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顶珠峰发生在1953年5月29日,不过是从相对较容易的尼泊尔南坡登顶成功的。

图: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

当年同时完成这一登顶壮举的有2人: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向导丹增·诺尔盖。然而登顶之后,两人却在珠峰秘密起誓。他们为何要起誓?起誓的内容又是什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声,直到48年后才真相大白!

埃德蒙·希拉里出生于新西兰一个养蜂世家,16岁首次接触登山运动,便深深沉迷于此。二战爆发后,埃德蒙加入空军,入伍受训前,他决定再来一次南阿尔卑斯山(新西兰境内)之旅。这次行程彻底改变了他,埃德蒙遇到2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他们刚登顶南阿尔卑斯山库克峰归来,埃德蒙很羡慕他们活得如此潇洒,这也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登山爱好。

图: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从空军退役后,埃德蒙·希拉里便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新西兰阿尔卑斯俱乐部,开始他的登山运动。1953年埃德蒙加入英国珠峰探险队,向世界第一高峰发起挑战。

丹增·诺尔盖则生在珠峰脚下,相比埃德蒙·希拉里,他并没有那么高的理想,只是为了工作而已。夏尔巴人自古散居在喜马拉雅山两侧,由于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因此他们的身体比平原人更能适应珠峰的恶劣条件,所以很多夏尔巴人成为珠峰探险队向导,以此养家糊口。

图:埃德蒙和丹增

1935年,丹增·诺尔盖首次担任英国珠峰探险队向导,不过在此期间,探险队均未能登顶珠峰,直到1953年遇到埃德蒙·希拉里,两人一拍即合,丹增·诺尔盖给埃德蒙做向导,两人再度向珠峰冲刺。

1953年5月26日,两人从海拔7315米的洛子峰半山腰第七营地出发;5月28日,两人爬到珠峰8504米处;5月29日6点30分,饱餐一顿后两人发起最后冲刺;5月29日上午11点30分,是载入史册的时间,丹增和埃德蒙携手登顶,人类首次征服世界第一高峰。

图:登顶珠峰

被巨大胜利和喜悦包裹的两人,随即拿出照相机,记录下这历史性一刻。不过留下照片的只有丹增·诺尔盖一人,由于丹增不会使用照相机,埃德蒙非常遗憾没能留下登顶珠峰的影像记录。在珠峰待了15分钟后,两人返回大本营。

全世界为之轰动,4天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随即向埃德蒙·希拉里授予第一个爵位,相比于向导丹增·诺尔盖,埃德蒙·希拉里获得的荣誉和影响显然更高,他更成为新西兰国宝级登山家,名利双收。

图:埃德蒙和丹增

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质疑,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是丹增·诺尔盖,埃德蒙有欺世盗名之嫌,虽然埃德蒙确实可能登顶了,但却是第二个,第一和第二个登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人们纷纷要求埃德蒙回应,他和丹增到底是谁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但埃德蒙始终拒绝说明,他说他和丹增曾在珠峰起誓,绝不向任何人透露,他俩是作为一个团队登顶的。

图:埃德蒙·希拉里

埃德蒙模棱两可的回应,更加让人怀疑他是第二个登顶珠峰的,因为考虑到名利,所以才和丹增起誓永远不许向外人说出真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可笑的是,埃德蒙曾信誓旦旦保证,他和丹增是个团队,不存在登顶的先后顺序,但1988年丹增去世,1999年埃德蒙出书《险峰岁月》,在书中他写道:“接下来,我攀上一块平坦的雪地,从那里放眼望去,只有天空。丹增快步跟上来,我们惊奇地四处张望。当我们意识到登上了世界之巅后,我们被巨大的满足感包裹。”

图:珠峰登顶线路

46年后终于真相大白,埃德蒙·希拉里在书中默认了自己是第一个登顶的,丹增·诺尔盖紧随其后。但这种说法更让人生疑,因为埃德蒙曾信誓旦旦保证不会说出来,但丹增死后,他就说是自己先登顶,如此一来死无对证。不过也有很多人支持埃德蒙,认为他之所以在丹增生前不回应,是因为想让丹增生前也能享受到这一世界级荣誉。

图:埃德蒙·希拉里

对此,大家怎么看?我认为真没必要较真,可以确定两人都登顶了,至于谁前谁后,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他们是一个团队。

地球最高的山峰

地球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尼泊尔与中国边境交界处,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也是吸引登山者、攀岩者和登山爱好者前往踏足的著名山峰,在世界各地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同时,珠穆朗玛峰所在区域又是季风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寒暑差异极大,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攀登珠穆朗玛峰是登山家中最具挑战性的壮举之一。

珠穆朗玛峰山体高大陡峻,从山脚到山顶,旋转着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域。登山者需要走过蔚蓝的天空,攀过冰峰雪岭,穿行在茫茫雪地之中,经过漫长而危险的攀登才能到达峰顶。珠穆朗玛峰所在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都非常恶劣,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需要面对极端低温、大风、高空缺氧等多种挑战,属于高风险的极限运动。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项高危险性和高挑战性的体验,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探险和旅游爱好者前往挑战自我,寻找极限体验和贴近大自然的感觉,珠穆朗玛峰有着“世界第三极”的美名,对世界起到着重要的旅游和地理意义。

登珠穆朗玛峰的注意事项

登珠穆朗玛峰是一项高难度和高风险的体验,需要攀登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登山技能,以及心理素质,同时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认真制定计划:要提前做好攀登计划,包括人员、装备、食品、路线、安全评估等,选择可靠的旅行社或专业的攀登组织进行登山,确保安全。

2、做好身体和技能准备:对于登山者来说,身体和技能的准备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适当锻炼身体、攀登练习、高山探险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素质。

3、需要攀登经验:登珠穆朗玛峰需要有一定的登山经验,可以尝试登攀其他高山,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4、做好装备准备: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带上适合的装备,包括登山鞋、冲锋衣、登山杖、手套、帽子等,同时还需要配置高级的登山器材、气象设备、高原氧气等。

5、熟悉高山环境:登山者需要熟悉特殊的高山环境,包括对高山缺氧反应、低温作用、高山病等现象的了解和应对。

6、保持乐观和心态稳定:在攀登过程中,攀登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时刻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心理调适,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登珠穆朗玛峰需要攀登者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尤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