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正值干事创业‘黄金期’,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把廉洁作为最坚实的从政底线……”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上,一位党校老师为参训的83名年轻干部讲授廉洁课时表示。

5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文章《浙江鄞州:做实年轻干部廉洁教育》,除提到讲授廉洁课,还表示紧盯年轻干部群体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帮年轻干部拧好“廉洁弦”。



网站截图

梳理公开消息发现,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到各省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部门对年轻干部的廉洁问题越来越重视,有的地方还专门为年轻干部举行警示教育大会。

与此同时,“90后”干部贪腐现象也引发关注。就在一周前,5月16日和17日,一南一北,两天两名“90后”干部被查。他们分别是1992年12月出生的刘芳秀和1991年11月出生的田博文。

二人均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刘芳秀是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镇管理局市容管理股副股长;田博文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棚改办原鹿源社区认定组组长。

公开报道显示,包括上述两人在内,年初至今至少4名“90后”干部被查。那么,“90后”干部贪腐为何备受关注,初登政坛的他们为何折戟,其贪腐有何特点?

“掌握一定的权力或资源”

刘芳秀、田博文在家乡工作。刘芳秀从工作到被查,已在家乡长宁县工作至少八年时间,去年11月刚成为长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镇管理局市容管理股副股长。



刘芳秀(图源:清廉长宁)

田博文18岁就参加工作,在职大专学历,历任家乡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区沉陷办工作人员、区棚改办鹿源社区认定组组长等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田博文被查后,田博文就读经历、工作经历都遭受了质疑。舆论多认为,“棚改办”是出了名的有复杂利益牵扯的单位,学历存疑的田博文是如何进入上述单位的?

5月23日,七台河市相关部门对媒体回应称,田博文是退伍兵转业后参加的区聘,并非体制内公务员,招录流程都是合法合规的。



田博文(图源:七台河市纪委监委)

除刘芳秀、田博文外,今年被查的“90后”干部还有珠海市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卓尔,丽水南城大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帅。

蔡卓尔、叶帅分别出生于1990年1月和1993年8月,两人均为在职大学学历,均历任多个岗位,后来担任国资背景的公司高管。

蔡卓尔担任副总经理的珠海市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最终实控人是珠海市国资委。叶帅担任副总经理、法人的丽水南城大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最终实控人是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今年5月中旬,蔡卓尔被开除公职,移送司法。通报指他靠粮吃粮、以权谋私,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在承揽粮食购销业务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称,被查的“90后”年轻干部不少在重要岗位任职,比如棚改办的田博文,可以对具体权力运行的某些环节施加影响。

类似案例在以往曾有出现。媒体报道,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原牧马镇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余雷是“90后”,主要从事征地拆迁工作。他利用工作便利,制作假拆迁资料来套取拆迁补偿款,2019年至2020年,伙同他人贪污国家资金共计69万余元,余雷个人分得29万余元。

在竹立家看来,如今“90后”干部,绝大多数处于科级,或是科员,其中佼佼者或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但他们工作年限有的已达七八年时间,掌握和积累了一定的权力或社会资源。

他提到,虽然这些“90后”年轻干部级别不高,但有的处于重要岗位,有的虽然是普通工作人员,但是可以借助体制内身份谋取利益。

在过往案例中,就有“90后”干部存在“小官大贪”的现象。比如,“95后”干部,安徽省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原工作人员张雨杰。

公开报道显示,他具体工作是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接待市民,收取买房托管资金、填写托管协议、开具银行存款凭证和资金托管凭证。

张雨杰在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里,采取收款不入账、伪造收款事实等方式,陆续侵吞公款竟达6900多万元。

社会对“90后”抱有期待

“90后”干部贪腐现象备受关注,竹立家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90后”初入政坛,正是前途无量,为何年纪轻轻就自毁前途;二是社会对“90后”抱有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昕认为,一般情况下,大家普遍认为年轻干部腐败的概率会小一些,原因是年轻干部权力小,腐败机会少,也更为看重个人前途。

那么,腐败和年龄相关吗?

在竹立家看来,腐败与年龄关系不大,各个年龄段皆有贪腐现象。刘昕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腐败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动机,二是机会。

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90后”干部被查数量,年初至今至少4名,2022年至少7名。2021年《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至少披露8个年轻干部被查案例,其中不乏“95后”。

有地市曾披露年轻干部查处情况。佛山市纪委监委2021年9月通报,十九大以来,全市立案查处“80后”“90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1927人,占总数的32%,同比有明显增加。

佛山市官方通报还提到,他们之中八成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大多从事一线执法和窗口服务。

近几年“90后”干部被查通报不时见诸报端,是否意味着年轻干部贪腐情况在变严重?


贪腐是否年轻化引发关注(网络漫画图)

竹立家认为,这需要数据作支撑,随着年轻干部群体逐渐走上领导岗位,基数变大的情况下,被查处人数可能增加。这也表明反腐在不断深化,不断向基层下移,打虎同时也打苍蝇。

刘昕说,不是最近腐败的年轻干部在变多,而是与反腐的力度和范围有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委都在监管,监管更为严格,被查处的人数也会增多。

如何防止贪腐年轻化

除此贪腐侵吞公款外,“90后”干部腐败还有哪些特点和危害?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虽然腐败与年龄无关,但从以往案例看,确实有年龄阶段的特点。

他提到,过去腐败是传统型腐败,追逐金钱,收钱之后会偷偷把钱藏起来,如今被查的“90后”干部,是享乐型或消费型腐败,腐败的动力是追求更奢侈的生活方式。

从腐败的行为看,庄德水提到,传统型腐败是收受现金礼品,年轻干部在腐败手法上更“高级”,更有高科技的成分,特别是财务领域的人会利用制度漏洞,及掌握的专业技能来实施腐败。

在刘昕看来,“90后”干部的权力掌控范围与岗位职责,同县委书记、县长,市委书记、市长,以及省部级高官,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涉案金额相比而言也较小。

庄德水说,“90后”干部腐败最大的危害是,会对当地政治生态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同龄人带来极其负面的示范效应,外界还可能因此对干部选拔机制产生质疑。

竹立家提到,“90后”年轻干部腐败,直接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因为他们大都是基层工作人员,直接与群众接触。群众往往根据他们的素质作风,来评价一地的党风政风。

对于如何防止贪腐年轻化,刘昕认为腐败的机会不仅取决于个人,而且取决于制度设计,即一个人不受监督的权力能有多大,寻租的空间有多大。

刘昕提了三个对策,一是完善制度设计,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尽可能不让干部掌握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不给他们贪腐的机会。

二是提高各项政策以及行政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化程度,通过体制内部和外部的双重监督以及腐败发生后的及时有力惩治,以此弱化年轻干部腐败的动机。

三是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进入干部队伍,同时优化干部晋升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为年轻干部的职业发展提供更为顺畅的、公平的发展通道,强化廉政教育。

庄德水认为,干部选拔任用是重要因素。如果年轻干部是凭借歪门邪道走上领导岗位的,会愈发促使腐败滋生和蔓延,如果能把好年轻干部选拔关,这对政治生态也有正向意义。

防止贪腐年轻化,政治生态也是重要因素。庄德水说,要给年轻人成长创造比较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走上领导干部之初就珍惜岗位,珍惜手中掌握的权力。

他提到,还需要对年轻干部加强监督和管理,要针对年轻干部的思想特点,以及他们的群体性特点来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加强初心和使命教育。

竹立家表示,对“90后”年轻干部,要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双管齐下,同时还要强化监督,尤其是社会公众的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往往是非常有力量的”。

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高度关注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

今年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再次对此问题作出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谈心谈话、廉政教育、清单管理、靶向纠治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年轻干部拒腐防变免疫力,引导扣好廉洁自律“第一粒扣子”。

作者:佟西中

山西“85后代县长”又添一人,干部年轻化是否是必然趋势?

个人认为干部年轻化是必然趋势,领导年轻化,是有时代背景的,原来很多领导岁数大了不退,思想僵化,学习新事物缓慢甚至排斥,跟不上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时代,必须年轻化。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长了好多,原来五十多就是大老头子,现在七十多活力四射的还颇多,而且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力气活少了,学习条件太好了,想学习研究什么都能找到学到,过度提倡年轻化,会把太多仍然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人浪费掉,新上来的领导并不一定更好。尤其有意思的是,年轻化,年轻化,市县四十多就被年轻化下来了,省级公司五十多近六十,集团公司六十多仍在坚持工作,大力执行年轻化。


一、领导岗位是比较辛苦的,加班加点,应酬交际,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果年龄大了,身体不一定吃得消。而年轻领导身体好,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没有什么大病,一般也不需要经常跑医院。年轻领导思维比较敏捷,敢想敢干,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快。

二、体制内的升迁都有年龄要求,到了一定的年龄,没有升上去基本上就只有原地踏步了,升迁无望的领导往往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各方面事务只要能推动起走就不错了,根本就不再追求出成绩,因为要出成绩,就需要苦干实干或者去各种协调,年龄大了的领导反正都上不去,自然就没有心思去做这些,他们领导下的单位工作往往也会比较平庸。

三、年轻领导意味着仕途还有上升的机会,为了让机会变成现实,年轻领导往往非常努力,动力十足,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干出彩,在这样强烈的内生动力之下,单位往往更容易干出成绩,而更上面的领导也乐于见到下属积极努力工作,下属的成绩也就是领导的成绩。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用的小领导都是年龄大到没有升迁机会的人,想做点什么事情,他们都是找各种理由敷衍、拖延,那才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如何看待干部年轻化

年轻化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在“四化”方针指引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拔任用了一大批年轻干部。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年轻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发挥了自身的才能和优势,为党和人民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年轻干部没有经受住新岗位的考验,在工作上没有取得新的进展,甚至堕入违纪违法的深渊。这启发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和用好年轻干部的优势?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学生这样一段对话。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的为人怎样?”孔子说:“颜回的仁义比我强。”子夏又问孔子:“子贡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贡的口才在我之上。”子夏接着问:“子路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路的勇敢是我所不能的。”子夏再问:“子张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张的庄重是我所不及的。”子夏越听越糊涂,便说:“既然他们都比你强,为什么他们还愿意拜你为师呢?”孔子说:“颜回仁义,但不懂得变通;子贡口才好,但不够谦虚;子路勇敢,但不懂得退让;子张虽然庄重,但与人合不来。他们为人的优点虽然是我不能及的,但是他们的缺点是我没有的,所以他们都愿意拜我为师,跟我学习。”这段对话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在看待和运用这些优点和优势时应把握好度。如果将其无限拔高和扩展,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使优势变成劣势,使“长板”变成“短板”。 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年轻干部。年轻干部普遍学历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有朝气、有锐气,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为人先。这些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优势所在。然而,如果运用辩证法来看问题,就会发现年轻干部这些优势的背后也隐藏着劣势:书本知识丰富,实际经验和阅历可能就欠缺;有朝气和锐气,“静气”可能就不足;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为人先,也有可能缺乏辨别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年轻干部的优势一旦被片面强调和运用,就可能转化为劣势,制约年轻干部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年轻干部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呢?关键是做到扬长补短。首先,扬书本知识之长,补工作经历之短: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敢于自我加压、担当重任,主动到基层蹲点、到艰苦地区锻炼,在实践中摔打自己、磨练自己,不断丰富工作阅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扬朝气锐气之长,补“静气”之短: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同时努力克服急功近利、率性而为的浮躁心理,培养冷静思考、扎实行动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