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虎门镇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社区干部平均月薪2万元”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同样得到关注的还有随之浮出的经济联合社。

近日,一张“虎门镇2022年社区干部薪酬分配表”在网络上热传。图表显示,东莞市虎门镇社区干部年度薪酬包括“基本工资”“补贴和津贴”“绩效工资”三部分,其中,绩效工资高达十多万。总体计算下来,该社区书记2022年的月均薪酬约为21546.7元,其余干部的月均薪酬约为19255.2元。

社区干部的薪酬为何这么高?据媒体援引虎门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说法,该社区有一个新联股份经济联合社,财务独立核算,由他们自行做薪酬分配。


社区干部薪酬分配表

究竟什么是经济联合社?如今,经济联合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虎门镇的“社区干部薪酬”为何能这么高?

“社区干部”与经济联合社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图片中的“社区干部薪酬”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状况并不相同,这属于“村改居”社区,并非一般的城市社区。后者运转经费和人员工资由财政保障,从全国来看,正常薪酬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差不多。“村改居”社区的特殊性在于,其运转经费和人员工资主要来自改制前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多地方施行“村改居”(即村民委员会改制为居民委员会)后,还会进行“政经分离”,原村集体经济以股份经济合作社方式继续保留,改制后的社区居委会则实行专职化,与一般的纯城市社区并轨,由财政保障。

“东莞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施行了‘政经分离’,但社区运转经费和人员工资仍由集体经济保障,人员也基本来自本村原住民。”王德福说。

实际上,“经济联合社”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存在。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全国有不少经济联合社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涉及集体资产经营与管理、集体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生产发展与服务、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等。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林辉煌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国农村基层体制看,经济联合社属于农村经济组织。“一直以来,农村基层都有三套组织,大众熟悉的一般是两委,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但事实上还有一套集体经济组织。只是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样,有的地方叫理事会,有的地方叫经济社。”

林辉煌指出,从产权形态来看,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基层的农村经济组织,有两层,一层是村民小组或经济社,由生产小队实行村民自治后得来,是最小的组织单元,这是大部分地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在村民小组上面还有一个集体,就是行政村。行政村也有集体经济的组织,把下面各个经济社联合起来,在珠三角就叫经济联合社。

“实际上,经济联合社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联合组织,是一个空壳子。虽然也掌握一部分集体土地、集体物业,但在很多地方,资源还是掌握在村民小组或经济社。如果是这种形态,就是两级经济,即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都分别有经济收入。”林辉煌说。

“社区干部”平均月薪2万合理吗?

东莞2022年全市GDP达1.12万亿元,34个镇街(园区)有6个进入500亿元俱乐部。传统工业强镇虎门是“千亿镇”的储备选手,去年,虎门GDP为737.77亿元,虎门的服装和线缆产业发达,当前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林辉煌指出,珠三角的产业在“三来一补”中迅速发展,东莞也成为“世界工厂”。香港、台湾及外资企业,考虑土地、劳动力的成本,将珠三角尤其东莞等地作为生产车间,在这一过程中与村民小组直接进行合作,也成就了珠三角的经济体量。

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招引大型企业,对土地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先村民小组零碎散乱的土地产权形态就不合适了。当地做了很多改革,一个方向就是把经济社的权力收拢到经济联合社,有些地方改革比较彻底,就变成了一级经济。各地改革程度不同,这与各地博弈有关。有的地方经济发展比较好,比如珠三角产业发达的区域,经济联合社和经济社往往都比较有钱。”

林辉煌介绍,集体收入主要是两大方面的支出。一是村内的基础设施,很多的道路、学校、医院、厂房等等,都是由村集体资产出资建设,而另外一块就是村民分红。

“村民每人每年可以分享村集体发展的红利。经济发展得好,就可以多分些,这里面就包括村干部。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没有产业支撑的村子,村干部的工资也会比较低。这样各地村干部的工资可能会差距较大,这主要体现在绩效这部分,基本工资可能相差不大。”


人民币

林辉煌表示,后来政府也发现这个问题,认为差距不能太大。珠三角的地方政府普遍会根据村集体收入对村干部的工资做出限制和分档。即使这样,珠三角的村干部整体工资还是较高。“东莞虎门镇属于典型的珠三角区域,这样的薪资,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另外,政府也在做改革,把给村干部发工资的权力收到政府手中,但这样也给政府增加了财政压力。”

集体经济亦有挑战

依赖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式能够激发干部及村民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经济区位比较好的村庄,比如在省会城市周边或者在珠三角、长三角等都市圈中,人口集聚且有产业溢出效应,能带来土地的增值,从而产生收益成为集体经济收入。但在大部分的农村,包括广东90%以上的农村,其实集体经济都不算太好,因为这些村庄比较偏远,没有人口聚集,没有产业和资本,土地难以增值,就不会变成集体收入。”林辉煌说。

王德福表示,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集体经济基本为“地租经济”,即通过集体土地和厂房出租获取收益,收益的大部分用于股民分红,部分用于保障股份合作社和社区运转及集体公益事业的开支。从全国来看,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村(社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城中村、城郊村,区域间存在不平衡。在很多地方,比如长三角的苏南地区,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分红和干部工资的部分是受到上级政府严格约束的,原村民也都比较接受。

“相对来说,珠三角地区集体的独立性更强,或者说,村庄原住民以集体名义参与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红利的能力更强。其结果,首先是村民(也就是股民)分红多,其次才是社区干部薪酬比较高。与此同时,地租经济也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运转成本的上涨。”王德福说。

另外,林辉煌指出,发达地区现在的村干部工资高,村民分红也比较多,会形成一种福利依赖,有时也会变成一种困境。

“福利一旦上去,再下来就比较困难了。一旦经济发展不好,比如产业转型没有成功或者整个经济形势不好,导致集体的经济收入下滑,发不出钱,就会有社会风险。集体经济的问题就是,一方面像企业一样赚了钱大家分,但另一方面和企业又不太一样,因为不允许失败。企业可以破产,但集体经济不允许破产,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对政府构成负担。”林辉煌说。

土地违法典型案件公开案例是什么?

  土地违法典型案件公开案例

  一、原曲江县(现曲江区)政府违法违规征收占用土地建设曲江工业城案
  2004年土地治理整顿期间,曲江县政府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未办理农地转用审批手续情况下,非法批准使用原国有农用地进行园区建设,造成978亩国有农用地被占用。韶关市国土资源局在未认真审核的情况下,批准曲江县补办征地手续14宗,造成实际占用农村集体土地474亩,构成了非法批准征地行为。有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曲江区委书记谭章明、区长阙定胜、原县长练建秋等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曲江区主管副市长朱福昭行政记大过处分;原韶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德军行政警告处分;曲江区国土资源局局长杨国富行政降级处分的决定。
  二、茂名市省道S283线高州路段改建工程违法用地及不依法进行征地补偿案
  2003年4月至6月,茂名市公路局和省道S283线高州段工程指挥部在没有办理任何用地手续的情况下实施征地。共非法征收土地面积1836亩,其中水田754亩,旱地853亩,山地229亩。2004年2月S283线开始动工建设。造成未批先用的违法用地事实。省政府决定,茂名市纪委分别给予当时茂名市公路局副局长王广行政警告处分;高州市委副书记卢昌华、高州市委常委陈兴权党内警告处分;高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卢子朝行政记过处分。
  三、东莞市虎门镇陈村经济联合社非法出让耕地使用权案
  2002年8月,东莞市虎门镇陈村经济联合社在未经有关部门同意并审批的情况下,由时任东莞市虎门镇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陈连安主持召开村委和村党委会议,决定将本村土名为“老草塘”及“出巷口”两幅农用耕地的使用权10万平方米以每平方米60元出让给周福辉使用。200年10月到2004年10月,周福辉在未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和建设用地手续的情况下,非法占地建厂房并出租牟利。在建设过程中,市国土资源局多次对此发出责令停工通知书,但周福辉仍授意工程队继续施工,致使21.3亩农用耕地遭到毁坏,不能恢复农用性质。2005年6月,将此案移送东莞市公安局立案侦查,2005年11月,东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陈村经济联合社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追缴陈村经济合作社违法所得人民币240万元,并处罚金人民币43万元;陈连安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周福辉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月收入过万的生活是什么水平?

月薪过万是许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人希望通过工作来获取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但是,月薪过万的人也只占到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一小部分。而在二三线城市,月薪过万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拥有月薪过万的收入并不代表一个人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在当今社会,物价和房价不断攀升,许多人的日常开支也越来越高。而且,即使是在高薪行业中,很多人仍然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和承受较高的压力,才能够获得高额的薪资收入。

一些月入过万的人在生活设施上可能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他们可能住在较为优越的居住环境中,具有比较高的生活品质。

月入过万的人通常有着较高的生活品质要求。他们希望得到优质的健身房、高品质的美食、高水准的教育,以及生活上的高质量配套设施、服务和体验。

月入过万也要看在什么城市,月入过万,除了要看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位外,还要看在哪个地域,一些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可能一部分人能达到。尤其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应该就是这样,月入一万,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就是普通工薪阶层。

所以月入过万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拥有很好的生活水平,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差异很大,而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也各有不同,所以月入过万的生活水平还是要看个人。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都有什么?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如下: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其实可以将其分为两块,一是居民办事,其二是上级检查。居民办事简单的来说就是,按照规定服务好居民,处理好各种问题即可。
上级检查,其实也就是上级会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只需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即可。

少林寺每年门票收入上亿,释永信称一个工资七百,为何出门却开着豪车?

工资700归700,但是少林寺又不是靠工资发财的,而是靠自己的商业版图致富的,寺庙的整体收入加上信众捐赠的香火钱,足以支撑释永信开豪车、穿宝衣的奢靡生活。

一、就算释永信没有一分钱工资,他照样可以锦衣玉食开豪车住豪宅

咱们先搞清释永信是干啥的?他并不是普通上班族,不需要靠工资维持日常生活。他是少林寺的方丈,经济收入来源多得是,有无数人挤破头抢着给他送钱,他自身就是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释永信除了日常接受信众的香火捐赠之外,他还把少林寺打造成一个商业品牌,去出版大量的书籍弘扬少林文化,并把媒体上让少林寺这个品牌不断增加曝光,许多商业演出和电视节目都会邀请武僧团去表演,这是名利双收的做法。

有了足够的名气之后,少林寺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参观的时候你又得捐赠,又得买东西,又可能把自己的孩子也送来少林寺学武术。

因此,释永信的金钱来源是非常广泛的,他靠这些钱不仅可以翻修寺庙,还能让专家帮他仿制造价16万元的“云锦袈裟”,更可以轻松的以豪车作为代步工具。

并且,这些钱和资产并不会在释永信自己名下,他有的是资源和人脉,哪怕你去把他银行账号查个底朝天,每个月到账工资也就是700元。

二、佛教经济方面的本质就是封建地主阶级,高僧都可以轻松当“有钱人”

在这里我不谈佛法高低,只是以经济和组织结构去剖析,佛教本质就是封建地主阶级,他们内部等级分明,戒律森严,有自己的一套流程规则,他们获得的财产非常之多,并且还不需要交税,很容易快速积攒起大量的财富。

因此,在历史之中,佛教一旦发展的过于兴盛,就会跟世俗之中的地主阶段产生利益冲突,而君王作为地主阶段的代表,就会采取强硬的手腕去限制佛教,由此产生了“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而佛教的内部,普通的小沙弥是没有什么财产的,他们也等于是最底层的打工仔,高等级的和尚、住持、方丈才是真正的有钱人,他们所拥有和可支配的财富要远高于普通上班族,甚至不亚于当地的富商。

这种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非是我个人胡言乱语,我在登封少林寺也认识有一个出家的朋友,他就是负责商业演出和宣传的穷酸汉,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3000-5000元。至于你想看有钱人,那就要到登封街头去看看灰袍大和尚,开豪车的可不止释永信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