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外长出席记者会 图源:新华社

直新闻:外交部长秦刚在记者会上对乌克兰危机进行了回应并指出,乌克兰危机本来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悲剧,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断鼓噪所谓“中国可能会援助俄罗斯”这样的说法,并且以此进行同盟的政治动员,在媒体进行舆论动员,以此来增加对华战略竞争的筹码。秦刚外长在记者会非常明确地驳斥了这样的说法,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危机的当事方,也没有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可以说,关于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说法就是一个话语陷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布林肯在内的美国高官也是做贼心虚,他们的正式说法是,中国有可能或者有想法军援,其实这完全是诛心之论,秦刚外长的澄清和驳斥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在乌克兰危机的问题上,中国是劝和促谈的推动者,俄乌陷入战火是一场悲剧,中国没有责任,相反,中国是受害者。


布林肯一直炒作“中方有可能或者有想法军援”

除了对有关虚假信息的回应和批驳之外,秦刚外长关于乌克兰危机的回应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第一个是,欧洲安全治理,乌克兰陷入战火从根本来说是欧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发,我想这一判断与很多欧洲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在二战结束之后,欧洲进入了一个长和平阶段,伴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成为一个和平岛,欧洲人关注的是环保、福利等议题,似乎忘记了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关乎国际秩序的大问题。在过去500年之间,欧洲长期处于战争与和平的周期循环之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新三十年战争”,冷战以及冷战终结的特殊方式似乎掩盖了欧洲的地缘政治矛盾。乌克兰危机以及出人意料的战争一下子将欧洲拉回到了历史场景中来了,如果将俄乌危机与战争放在二战之间的历史中,相信欧洲人并不会感到奇怪。乌克兰危机的确沉重地打击了欧洲人的自信心,不得不面对欧洲安全治理框架中的重大缺陷,着眼于后乌克兰危机时代,欧洲需要重构安全治理框架,寻求长治久安之策。

另外一个关键词是“紧要关头”,秦刚部长的这一说法对冲突各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警示。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政治家和战略家需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节奏并且做出决断。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局势几经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局势到了“紧要关头”,各方力量和目标汇聚。中方提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也是对即将到了的“紧要关头”的立场和构想,各方也给予很多关注。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不可能在重要的国际问题上不发出声音。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中国发出了“紧要关头”的警示,并且督促各方尽快谈判,已经在承担大国责任了。



俄乌双方目前还在巴赫穆特鏖战

直新闻:俄乌双方还在巴赫穆特鏖战,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表示,将寻找合适的部队援助巴赫穆特,乌克兰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被抛弃,您有什么观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巴赫穆特已经成了马里乌波尔之后又一个备受关注的战役,巴赫穆特之战有可能成为俄乌两军非意图的会战。为什么说是非意图呢?巴赫穆特并不是一处战略要地,但是因为双方投入了巨量的兵力和资源,越来越不能舍弃,也就是说,其象征意义已经大于战略价值了,即便如此,因为双方的战略投入而越来越具有了会战的色彩。会战是具有决定成败的大战,而从俄乌两军高层以及政治高层的表态来看,巴赫穆特被赋予了会战的色彩。

巴赫穆特是最近几个月俄军,尤其是“瓦格纳”军事集团主攻的方向,俄罗斯在此投入的兵力和资源是巨大的,俄罗斯军事观察家也认为,巴赫穆特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果拿下巴赫穆特可以提振士气。而乌克兰方面也释放出了类似的信息,泽连斯基总统说的,乌克兰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被抛弃,其实是一句动员令。从战场态势来说,英美的军事高层多次表达了乌军放弃巴赫姆特并不影响战场整体态势,等到新一轮援乌装备到位并且形成战斗力之后,乌克兰可以进行反攻。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建议似乎更合理,但是要注意一点,拿破仑说,精神与物质的比是三比一。在战争过程中,统帅的意志力、指挥官的判断以及士兵的韧性都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一个战场都因为大量兵员的投入而具有了战略价值,一旦放弃或者撤退会对士气造成打击。因此,巴赫穆特也许并不是俄乌两军选定的会战的战场,但是因为双方的投入而具有了会战色彩,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在巴赫穆特鏖战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消耗对方的战争能力,包括成熟的兵员、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等。

普京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最近也表示说,特别军事行动正在进行,不存在向和平过渡的先决条件。俄罗斯通过继续开展特别行动,一直在实现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可以看到,俄乌两军已经进入会战的状态,至于说巴赫穆特是不是就是会战的全部,还不好说,但是能够看到的是,俄乌双方有同样的目标,那就是胜后再谈,也就是取得胜利之后才去进行谈判。

作者丨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