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场总理记者会,让我们想到五个词)

“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与全国人民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国务院总理李强说。

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长枪短炮”林立,国务院总理李强及新任副总理等,首次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每年全国两会的“规定动作”,吸引了全国全球的目光。

一个多小时的十问十答,涉及经济民生、中美关系等内政外交热点话题,干货满满、不绕弯子,搭“天线”、接“地气”,将新一届政府未来五年的“施工图”清晰勾勒出来,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次生动解读,也是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的一次公开回应。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自信、辩证、开放、务实、亲民”五个关键词,聊一聊总理讲了什么?又传递出什么信息?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图源:新华网

关键词一:自信

有什么样底气,就有什么样的姿态。

总理铿锵有力的语调、直截了当的回答,无不彰显着新一届政府施政兴国的自信从容、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的自信成熟、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自信底气。

自信,源于施政目标的清晰。总理在回答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时,简明扼要地讲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三个方面重点。总理强调,“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提纲挈领的话语,坦诚布公的态度,传递出“明天一定会更好”的鲜明信号,让人一听就懂、倍感振奋。

自信,源于光明前景的底气。虽然,今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比较多,如何稳增长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考验。但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总理用“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八个字精准概括,既表达出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胆气底气,更体现出“路在脚下、事在人为”的勇气豪气,道出了打赢高质量发展这一仗的必胜信念。

自信,也源于内心精神的强大。同困难作斗争,需要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正如总理谈到,“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励志,讲的都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中国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回首改革开放40多年,有了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加持”,我们一直在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战胜风险、破解危局中不断前行,取得了浸透汗水的骄人成绩。正应了那句话,“如果没有奇迹,那就成为奇迹”。

3月9日,浙江省首条公铁合建隧道——富阳秦望通道工程过江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图源:新华社

关键词二:辩证

自信不是盲目乐观,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的回答更能让人信服。

透过整场总理记者见面会,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味很浓,一言一行、一事一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本质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作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判断和解答。

比如,着眼“变”与“不变”。在谈及民营经济话题时,总理说,“‘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同时也强调,“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总理还提到了“四千”精神,他说,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

还比如,统筹“两点论”和“重点论”。当被问及中国人口红利是否即将消失时,总理回答说,“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人口红利是否存在,不能用人口增长率简单地判断,而要兼顾总量与质量、人口与人才,并且质量与人才正越来越成为核心指标。基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我们才得出“‘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关键词三:开放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让中国更加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无论外部形势怎么变,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向前推进。”“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总理的回答,充分展现了大国的开放气度和坚定态度,给观望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变化的各界人士送上了“定心丸”。

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中国始终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分享发展机遇和红利。总理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89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0亿美元;另一个是中国已连续举办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使在疫情之下也没有中断,去年有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展。不管是外资的使用,还是进博会的举办,充分说明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大市场是世界的大市场、共享的大市场、发展的大市场。

开放带来机遇,合作方能共赢。面对这几年美国国内有些人在炒作两国“脱钩”的论调,总理回答道“据中方统计,去年,中美贸易额近76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事实证明,唯有继续深化开放合作,把开放的动力搞得越来越大、阻力搞得越来越小,中国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赢得美好明天。

关键词四:务实

总理的回答真挚诚恳,单刀直入,直奔主题,没有空话套话,提出的各项对策举措务实管用,谈到点子上,讲到关键处,全场听下来给人留下了大国总理务实的形象和风范。

特别是总理多次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感受、谈看法、谈思路,对基层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比如,讲到民营经济发展时,他说:“我长期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常有机会与民营企业家交流,对他们发展中的期盼和顾虑还是比较了解的。”比如,讲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他举例“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总理的务实,体现在他定目标、谋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经济增长目标,总理提出“今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定下的目标,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目标。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理提出要打好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四套组合拳,这些章法和打法都贯穿了实干实效的导向。

总理的务实,还体现在他清晰地知道群众的所思所盼。他讲到“客观地讲,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这提醒了广大干部要找准实干的方向,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脚踏实地、务实为民、多办实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真正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是总理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的要求,体现了本届政府实干笃行的理念追求。在新征程上,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更应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以实绩实效彰显实干担当。

种粮户在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四维村的水稻秧田操控植保无人机施肥 图源:新华社

关键词五:亲民

“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开篇明义,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摆在了第一位。

人民政府为人民。本次见面会,“人民”两个字无疑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亲民”是贯穿整场的主色调。

话讲得很接地气。在被问及网民对一些民生问题的关切,总理回答说,“我很愿意回应网民的关切,一有时间我也会上网,看看网民关注什么,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融入网民中间听观点,人民群众的“田间地头”和大国总理的“工作案头”没有什么距离。在谈到“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时,总理说,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

问题答得很实在。像大家关心的就业问题,总理回答说,“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从就业看,有一定压力,但从发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年轻人通过劳动和奋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既直面存在的挑战,更彰显破解的决心。还有像延迟退休政策等问题,也都进行了回应。

决心亮得很鲜明。在谈及乡村振兴问题时,总理专门对农民朋友们说,“政府所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增不减,鼓励大家多种粮,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给了全国5亿多农民一颗“定心丸”。

面向未来发展的这篇大文章,新一届政府写下了“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的诺言,开启了“勇毅前行、廉洁奉公、鞠躬尽瘁、不辱使命”的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相信,“长风破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