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物流通处排起长队

文/ 金错刀频道

2023年的寺庙里,挤满了年轻人。

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财神殿前,他们拿出去网红店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大排长队,给诸天神佛平添了数倍于往年的KPI压力。



年轻人排队拜财神

还有许多年轻人,首要目标并非是求神拜佛。

他们不怕累、不怕远、不怕等、不怕贵,去寺庙只是为了喝杯咖啡。

这两年,各地寺庙纷纷卖起咖啡,包括杭州永福寺、上海玉佛寺、台州龙兴寺、厦门南普陀寺……吸引了如潮水般涌来打卡的年轻人。



寺庙咖啡 图源小红书

和网红店一样,寺庙里的咖啡店也会温馨提醒排队时长。



咖啡店温馨提醒排队时长

由于太过火爆,有的寺庙还呼吁:请媒体和网红不要再宣传了。

各行各业都明白“得年轻人得天下”,大多数时候却不得其法。

怎么做年轻人生意,还得看聪明绝顶的大和尚们。



爆火的寺庙咖啡,低成本的装X利器

在寺庙里卖咖啡,其实不是新鲜事。

比如在日本川崎市的信形寺,就有一群和尚开的咖啡厅,处处可见寺庙的元素。



咖啡厅里供奉着佛像

吧台上方也有一幅佛像,佛祖眼睛微微向下看,仿佛在注视着光临的顾客。



吧台上方的佛像

在国内,最初的寺庙咖啡,和寺庙没有太大关系。

杭州曾经有一家开了10年的星巴克,并非真正开在灵隐寺内,而是开在灵隐寺景区,但还是冠以“灵隐寺店”之名。

去年4月,这家“蹭”寺庙热度的星巴克关店。

只是靠近寺庙,终究没能得到庇佑。



开在寺庙附近的星巴克

不过,当咖啡馆真正搬进寺庙,得到了高僧的加持,沐浴在佛法和晨钟暮鼓里,情况顿时截然不同。

距离灵隐寺不过百米的永福寺,有一家“慈杯”咖啡。

不同于此前的灵隐寺店星巴克,慈杯咖啡讲究意境,处处透露着禅机,一炮而红。

“慈杯”即“慈悲”,是寺里的月真大和尚亲自题的字。



“慈杯”咖啡 图源小红书

每种咖啡,都有一个禅意的名字。美式叫“涤烦”,拿铁叫“停雪”,摩卡叫“欢喜”,抹茶拿铁叫“听山语”......



每种咖啡都有一个禅意的名字

命名只是网红产品成功的第一步。

还要注意颜值。比如咖啡杯上的插画,同样带有明显的佛教元素。



咖啡杯插画有明显的佛教元素

还有互动玩法。比如慈杯咖啡今年学习新式茶饮品牌,推出兔年限定款咖啡,还加入了类似刮彩票环节,顾客揭开杯套上的拉环,就能看到“日进斗金”“大富大贵”等祝福语。



咖啡杯上的互动

俗归俗,但是屡试不爽。

眼见慈杯咖啡爆火全网,其他寺庙也坐不住了,纷纷批准第三方在寺庙里开设咖啡店,有的寺庙直接做起了咖啡的生意。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说,就开了一间“加福”咖啡馆,寓意再明显不过。



“加福”咖啡馆

上海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龙华寺,也有自己的咖啡和咖啡杯,一杯25元,童叟无欺。



龙华寺咖啡 图源小红书

福建的南普陀寺也推出了自己的咖啡,并且向慈杯咖啡看齐,在命名上颇下了一番工夫:把冰美式叫做“一念心”,热美式叫做“无挂碍”,冰拿铁叫做“平实处”等等。



南普陀寺咖啡

虽然流于表面,但是禅意有了,卖点也就有了,咖啡也就火了。

有网友表示,为了喝上佛门咖啡,甚至排队了2个小时。

于是,原本想逃离996的打工人,堕入另一个福报轮回。根据南普陀寺实业社人事部发布的招聘信息,咖啡师只能月休4天。

为了赚钱,只好收起慈悲心肠。



酒吧、瑜伽、健身房……
佛门净地还能捧火多少生意?

对寺庙而言,做咖啡生意并没有太大挑战性。从古至今,和尚都是赚钱的好手。

当中翘楚必然是少林寺。

据说,美国探索频道曾在2004年去少林寺拍纪录片,外媒团队在翻译“方丈”这个词上犯了难,去问释永信,后者给出的建议是:“少林CEO”。



释永信

在他的管理下,少林寺不仅有门票、纪念品、表演等传统收入,还有各种投资回报,涉及文化、旅游、出版、教育、茶叶、服装、医药、房地产等众多领域。

无独有偶,上海玉佛寺也有过“最懂投资的寺庙”的美誉。

早在2009年,上海的玉佛寺就曾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启动“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向创业实体或毕业生提供贴息贷款。

饿了么,便是其最初资助的项目之一。



上海玉佛寺也有过“最懂投资的寺庙”的美誉

尽管过往成绩斐然,这些年寺庙还是在不断开拓业务范围,雄心勃勃。

他们开始对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下手了。

在日本,有的和尚经营酒吧,把流行的音乐元素与佛教音乐融合。

他们化身调酒师和DJ,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灯光、佛音呢喃和电子舞曲,让人产生穿越到东京夜店的错觉。



和尚上台表演

为了吸引游客,日本的永平寺还请来乔布斯助阵。

乔布斯的“精神导师”乙川弘文,曾经在此修行,所以当地管理机构就在永平寺前写下了乔布斯的名字,并注明“他曾经想要当一名禅宗和尚”。



日本的永平寺还请来乔布斯助阵

国内寺庙明面上还要受清规戒律的限制,所以很难像日本同行那般奔放。

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国内寺庙依旧展示了令年轻人欲罢不能的魅力。

比如在短视频领域,大师们深谙其道。

“别爱太满,别睡太晚。”
“想想看自己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了回头上。”
“你不能等到生活不再艰难了,再决定让自己快乐起来。”

原本略显鸡汤的话语,从大师嘴里说出,立即变得充满禅意,搭配淡泊宁静的视频氛围,帮助@释慧海在3年时间吸引了1200万粉丝。



释慧海的社交账号截图

除了当人生导师,有些和尚则是才艺主播。

有的以展现佛歌吟唱、诵经打坐为主,收获粉丝的远程膜拜。



和尚主播

还有一系列武僧账号,上演七十二门绝技。长相帅气的武僧,在秀才艺之余,偶尔还会露露腹肌,堪称佛门男团。

线上风生水起,线下也没落后。

在寺庙里,你可以体验三天两晚的瑜伽课程,不仅有瑜伽,还有禅修、抄经文、当地旅游,可谓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在杭州的一些寺庙里,甚至还有健身房、养老宿舍等,修心也修身。

只要和年轻人、钱、体验相关的生意,或许大多都能搬进寺庙里。



年轻人怎么就吃不腻这一套?

求签、烧香、拜佛,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时髦追求。

北京雍和宫,过去通常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人声鼎沸,现在随便一个周末,都能看到人们在大排长队。有句打油诗形容雍和宫的火爆:脚踢798、手捶三里屯、风头压过紫禁城。



雍和宫大排长队 图源小红书

原本中老年人热衷的寺庙,为何成了网红景点?

除了年轻人有排解压力的需求,寺庙为了拉近彼此之间距离所做出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

就拿寺庙咖啡为例,有不少“超预期”的玩法和体验。

寺庙庄严肃穆,在此卖茶品茗才是正常逻辑,但卖咖啡更有差异化,也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

它还有盲盒产品,取名叫“随缘”,顾客用抽签来决定点什么咖啡,很会玩。



咖啡盲盒

在办公楼喝咖啡,是苦逼的打工人;在寺庙喝咖啡,是潮流的打卡人。

同样在杭州,一个名为“法喜寺”的寺庙也很受追捧。

这里推出的周边,有萌版佛祖、观音、济公,配上接地气又戳心的文案,比如“脱单天注定,表急表急”等等。反差感拉满,相当超预期。



寺庙周边

这个做法,一如当年出圈的故宫文创。

最懂年轻人心理的,还要数雍和宫。

雍和宫的“香灰手串”供不应求,这是用香客们礼佛留下来的香灰,搭配琉璃或者瓷烧制成的手串,自带光环,也自带流量。

雍和宫还给不同颜色的手串,赋予了不同寓意,满足多元化需求。蓝色健康、绿色事业、白色学业、红色姻缘、金色财富……甚至还应用了马卡龙、半糖紫、樱花粉、象牙白、海水蓝等年轻化配色,满足时尚穿搭所需。



雍和宫的“香灰手串”供不应求

上一刻,你以为即将看到老一辈才会戴的古板、老旧的手串;下一刻,出现在眼帘里的却是佛门潮流单品,秒杀施华洛世奇、潘多拉。

都是红尘俗人,震撼之下,当然要冲动消费一把。

由此可见,不少寺庙都是打造“超预期”体验的高手。

超预期来源于反差和冲突。

已故营销大师叶茂中认为,冲突是营销的灵魂。一流营销就是要会制造冲突,本来没有冲突,最后冲突被你制造出来了。

而且不光有冲突,寺庙的景色普遍优美,适合拍照打卡。

所以人气寺庙的美女不比潮流街区少,甚至还有“佛媛”出没。



人气寺庙美女不少 图源小红书

回头看寺庙做年轻人生意,其实叠了很多层buff。

既能求神拜佛、缓解压力,又能制造许多冲突、打造超预期的潮流体验,还能拍照打卡,进而形成社交货币。

这些优势并不十分稀奇,但是足以让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上头。

因为,没有人会永远热衷打卡,但永远有人有打卡的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祥燎

为什么相比于星巴克,很多人都不看好瑞幸咖啡?

我个人认为,瑞幸主打咖啡外卖市场,主要原因有一下两点。1:领导并不太懂咖啡。咖啡外送市场确实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文章。但是在整个行业竞争的那么激烈的情况下,为什么咖啡的外送看起来那么空,没人去抢?因为咖啡最大的敌人是时间呀。

这个被很多人都吐槽过了,就不多说。顺便看一下官网上咖啡的宣传图,真是一点都没要求啊。2: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好的咖啡店铺位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一个商圈的千分点(黄金铺位)就这么点,早就被星巴克给抢光了,这么多年以来,在星巴克那流氓般的拿铺策略下,太平洋、COSTA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去拿铺。瑞幸虽然有充足的弹药,但是实在是没有阵地了,勉强拿铺,别说是星巴克了,估计要被质馆、seesaw甚至麦当劳给吊打。霸气的“欢迎各类咖啡馆转让”广告词,实质上更该理解成为“我要好商铺”。在这点上,我是佩服的。没有因为钱多而乱来。

当然,作为一个咖啡人,最看重的还是咖啡怎么样。对于瑞幸的咖啡,我是给不了高分。不是因为ta用全自动机。我这些年一直在强调,不要觉得全自动机一定比不上半自动咖啡机。科技在进步,无非就是舍不舍得花钱的事情。反而,像这种出杯量巨大的店,全自动机反而对品质有所帮助。瑞幸的咖啡口感上一般般的原因,跟星巴克是一样的,为了商业。虽说是阿拉比卡豆没错,但阿拉比卡豆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就算是被吐槽的再厉害,星巴克用的也是阿拉比卡豆啊。阿拉比卡豆并不代表着咖啡品质一定好。说到品质,让我再来吐槽一下WBC冠军团队这个广告宣传点。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一定觉得WBC冠军团队不明觉厉。但是咖啡爱好者和从业者你们仔细想想,WBC每年都有啊,并不神秘。

冠军是很了不起,不过冠军是用什么豆子打比赛赢的冠军?你那廉价的商业豆,配上全自动机,WBC冠军又怎么样?同时,WBC冠军团队这个也值得寻味一番。实在是看不出WBC冠军能给瑞幸带来什么。所以,倘若瑞幸成功了,那也只是资本的胜利,是典型的中国互联网式公司的胜利,无关咖啡。

我真的不是要碰瓷瑞幸,也真的不是蹭热点~只是上次浅浅的说了下我眼中的瑞幸,就有很多朋友私信问我为什么我认为瑞幸会胜利(在市场上站稳并活的滋润)但却不是咖啡的胜利;瑞幸去碰瓷星巴克会不会波及到独立咖啡馆。以及,有读者留言说到,应该允许创新才对。针对这几个问题,我想还是有必要再写写的。老样子,说些表面可以预见的东西,只是换个角度,尽量不去做评判对与错。

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到底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问题是产品,因为做连锁品牌,在产品方面会有很多要求,比如是否能够提供同质化的产品。比如星巴克能够做到每个店的质量水平都类似,但是其他的品牌,可能每个店的水平会参差不齐。整体来说,星巴克在质量方面控制的还是比较好的,瑞幸还有其他比较大的咖啡品牌,在质量上面还是有一些问题必须要解决的。

因为是配送的方式,所以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没有办法做到很多品种,比如星巴克的馥芮白,在五分钟之内是最好的时间,超过十分钟以后,口感各方面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瑞幸没有办法做馥芮白,只能做一些很传统的。

第二个问题是作为互联网产品,用户粘性会比较差。

第三个问题是价格,如果瑞幸没有买一送一的话,他的价格和星巴克是接近的,星巴克的一杯美式咖啡大概是28,瑞幸的一杯的美式是2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多促销活动,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贵的。

在咖啡这个领域,单单做咖啡店,收入是有限的。所以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考虑是否能够整合咖啡的上下游。现在中国比较大的问题是,上游的咖啡烘焙环节很难有好的产出。所以有很多公司在考虑能不能进入到咖啡的上游环节。因为在上游做咖啡豆烘焙

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产品比较

班级:食安172姓名:刘雅慧 学号:2017718021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新兴消费国之一,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生活品位不断提升,同时也具备了咖啡消费的经济能力,中国市场对于咖啡的需求,从近5年咖啡消耗量变化也可以得到正面印证。与美国、韩国、日本这样的咖啡消耗大国相比,中国咖啡消耗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01%,中国市场对咖啡的需求远没到饱和的阶段。

1.2市场现状

1、咖啡厅数量的快速增长

? 令整个行业市场规模显著扩大,2013年以来我国咖啡厅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我国咖啡厅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0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

2、“互联网咖啡”横空出世

近年来,以连咖啡、瑞幸咖啡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咖啡横空出世,一方面资本强势介入,以互联网打法改变传统咖啡行业的套路;另一方面,以星巴克、Costa为代表的全球咖啡巨头被迫求变,增加互联网基因。而加拿大、日本等“国民咖啡”纷纷抢滩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中,国内咖啡行业原有的市场格局被悄然打破。

1.3市场规模

目前,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据瑞幸咖啡招股书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6.2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美国的1.6%。2018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569亿元。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咖啡文化认知程度的增长,加之巨大的人口红利,都可能刺激国内咖啡消费。预计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为10.8杯,咖啡市场规模为1806亿元。

从人均饮用量上看,相比美国人均每年消费400杯咖啡、日本&韩国人均每年消费200杯咖啡的水平,中国人均年消费咖啡只有5-6杯,只算国内一线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费也只有20杯。由此,国内咖啡市场的增量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从近半年的搜索指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瑞幸咖啡的整体日均值为5571,整体同比上升94%,整体环比上升29%;星巴克整体日均值为6477,整体同比下降16%,整体环比下降14%。作为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瑞幸咖啡和行业老大星巴克相比无疑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市场认可度也在提升。

Luckin全程自助式消费

1、微信打开Luckin小程序即可点选咖啡,所有细节都能在手机上轻松完成;

2、选择就近门店:自取或者到店消费;

3、支付后即被告知咖啡制作时间;

4、小程序打开取餐码直接取走咖啡。

星巴克提倡第三空间、社交感、服务体验

1、找到就近的咖啡门店,排队点餐;

2、服务员会问你喝什么咖啡;

3、服务员会问你喝哪个杯型;

4、服务员会问你要不要搭配其他食品;

5、服务员会问你怎么称呼;

6、服务员会问你有没有会员卡,要不要办一张,如果有会员卡,里面的积分这次用不用;

7、服务员会问你用什么支付;

8、服务员会问你要不要收银小票;

9、服务员会给你单号让你等一下,好了喊号。

小结:新零售的核心价值,是线上获客效率与综合运营效率。

星巴克已深植中国市场多年,家大业大,线下运行模式和经验的积累深度毋庸置疑。尤其是在供应链以及门]店运营的效率上,更显成熟完整。

Lcukin这种新零售思维并不以线下实体店获客为主,而是通过小程序或APP即可实现大规模的、常态化的线上获客,线下实体店只是制作咖啡的空间,以及消费者的一种选择,这和传统咖啡连锁店,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全程自助式服务,省去了很多的服务成本。包括:收银系统成本、服务员收银培训成本等。服务员几乎不需要和消费者有太多沟通,专注于调制咖啡即可。自然,消费者也就不会关注所谓的服务体验问题,因为一切都是自助式的。

而自助式消费体验——流畅即体验、方便即体验、省时间即体验、选择丰富即体验——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主权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大量白领聚集的写字楼区域,Luckin比星巴克更有优势的原因:白领比普通消费者更在意时间效率和细节体验,也更在意自主权。

所以,基于新零售思维的运营方式,让Luckin和星巴克在日常经营上, 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而且,Luckin是完全反星巴克的。

1、瑞幸咖啡前期持续的发券赠饮活动累计大量的用户群,用了无限场景的社交方式,让用户“线上+线下”喝咖啡的同时进行社交,有助于咖啡的销售量提升。

2、瑞幸咖啡的Slogan是专业大师咖啡,使用的豆子是由WBC意大利冠军拼配,烘培期也是最佳时限,使用的机器能够把控品质。对于外送单,有高效的配送的速度。

3、高效的制作速度,庞大的门店分布规模,对普通用户来说就像买一杯饮料一样方便地可以享受一杯新鲜地咖啡。企业用户的大订单制作可以轻而易举地接下订单并高效配送。

1、瑞幸咖啡一开始发券、充赠活动来赢得用户,没有优惠活动或者新品推出的月份,使用的用户数会减低,容易流失部分用户,不利于后期的发展。

2、作为“专业大师咖啡”,大师咖啡的品质一般,咖啡豆只有阿拉比豆子的品种主打商品单一,灵活性不高,年轻群体比较喜欢“新鲜”流行的商品,年轻群体可能会被其他的咖啡商吸引。

3、用户过了营业时间,只可以浏览菜单,收到小店不营业的提醒,用户不可以进行下单,不能够像饿了么一类的电商有预约明日配送时间,也没有像奶商有定时每日配送的服务。

1、中国人均咖啡消耗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低到发指的地步,因而拥有巨大的增量想象空间。并且咖啡由于具有成瘾性,因而用户的粘性和复购都不是问题。只要能够教育市场,就有巨大的想象力,未来人人都会喝咖啡,瑞幸将助力中国成为咖啡大国。

2、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肯定会出现一个全国的本土咖啡连锁品牌,目前看来,瑞幸是最接近的一个品牌,瑞幸抓住了这一点,把自己打造成了这样的一个IP形象,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3、瑞幸咖啡不止步于咖啡,还有果汁、轻食、茶饮等,逐步扩大品类和流水,可以有效的增加顾客的粘性。

1、中国咖啡市场很大,但同时培养中国人喝咖啡的习惯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期间内能否实现盈利是一个制胜关键。

2、靠广告轰炸、优惠券抵用、精准营销、外卖切入等手段确实快速带来了流量,然后通过运营把流量转化到线下线下自提,一旦引流不能持续,线下店的效益出不来,最后出现不得不关店调整,那个时候就可能出现雪崩效应。

1、瑞幸咖啡已经有前期积累的客户了,拥有自己的APP获取数据,可以创建瑞幸咖啡线上社交空间,保持用户的活跃度,让用户对咖啡有更多的了解之余,提高用户的复购率,让用户不只是有券才消费,而是主动消费。

2、增加季节性开发的新品来提高年轻用户的复购率、吸引新用户购买。增加体验文化门店,开启自助模式,不但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还有利于吸引年轻用户,建构自身的瑞幸咖啡文化(类似概念店)

1、瑞幸咖啡有两类用户,普通用户和企业用户,针对两类用户可以增加预约隔日订购功能、定时配送功能。其中预约隔日订购功能模仿如饿了么电商的预约时间(选择日期、选择配送时间段)、定时配送可以是指定一段时间日期定时配送。

2、做好双品牌策略,休闲主打小鹿茶,办公主打瑞幸咖啡。

1、对普通用户:咖啡请客、咖啡红包分享、取餐码分享、赠送咖啡、礼品卡等。

2、企业客户:除了有开通发票的服务,还为优化企业使用开通企业账户,增加企业优惠来留住企业客户。

3、裂变新用户:通过赠送咖啡、请客、邀请获取免费咖啡的裂变形式来发展新用户,通过充赠活动、用户购买特别版礼品卡赠送好友的方式来留住用户。

大部分希望打败星巴克的连锁咖啡品牌,都只是模仿了星巴克的皮毛。而瑞幸咖啡用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的经营方式与全新的用户体验,可以看到,瑞幸和星巴克以及漫咖啡等连锁咖啡,是完全不同的全新物种。新零售使瑞幸咖啡从边缘开辟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做好APP上的社交互动,新增 评价分享/新品评测/游戏攒积分兑奖等功能界面,从而增加用户线上体验感与粘度。

2、如今情怀以及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支持是国货崛起主要核心驱动力,作为国内首个新零售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如果打好这样的icon,无异于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

3、打好双品牌战略,各自门店都保留对方的经典产品,并扩展各自的产品线。而在场景上,小鹿茶将偏重休闲,瑞幸咖啡偏重办公;在市场上,小鹿茶侧重二三四线城市,瑞幸重点攻略一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