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3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他预计很快就会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但他拒绝透露通话的时间。
在此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2月26日就声称,“美国希望与中国重新建立定期沟通,拜登总统也预计在近期同习近平主席通话。”沙利文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需要对话及外交,美国“鼓励”中美高层建立常规化的沟通模式。而上一次传出中美元首或进行通话的消息是在2月“气球事件”后,当时拜登也称“预计将就‘无人飞艇事件’与中方交谈。”
汪文斌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今天(1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美之间保持着必要沟通。
“我们认为,沟通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增进理解、管控分歧,不能为沟通而沟通。美方应当拿出诚意,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返正轨。”汪文斌指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鹏对深圳卫视直新闻分析称,美国希望与中国进行元首通话存在多重背景。中美双方本应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去推动关系发展,然而这一过程往往被美国国内引发的一些“意外性事件”干扰,这就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对双边往来进行“再校正”。此外,当前全球各国均在“疫后复苏”,全球滞涨问题不可忽视。而美国国内近期更是发生多起银行倒闭事件,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经济增长遇到一些困难。不论是双边合作,还是多边治理,美方都需要与中方进行沟通。
中美国旗
●美方盼中美元首通话,其诚意几何?
谈及诚意,就必然与态度积极与否相关。然而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仅今年3月,美方就多次对华做出消极动作。
当地时间3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28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一周后(当地时间3月9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将中国24家企业和1名个人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实施制裁。
中方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近期,美方以所谓涉伊、涉俄等为由,先后多次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打压。美方滥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的做法缺乏国际法依据,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破坏其他国家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企业和个人的无理打压。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美澳英三国领导人出席“奥库斯”发布会
除经贸方面的消极举动外,我们不妨再看看拜登最新“望同中方通话”表态的背景——在其与英国首相苏纳克及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会晤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整场发布会围绕公布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核动力潜艇项目细节而展开。
根据三方联合声明,美国将向澳大利亚出售3艘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交易大概在本世纪30年代初完成,后续可能再追加出售2艘。此外,三国还计划,以美国和英国的技术为基础,合作研制一种新型核潜艇。澳大利亚军方官员称,整个计划预计将在2055年完成,耗资2450亿美元。
而拜登在AUKUS联合新闻发布会这一场合,除谈及中美元首通话的可能外,还被问及是否担忧中国会将该核潜艇项目视为“侵略”,拜登对此给出了否定答案。
汪文斌在今天(1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以较长篇幅再次阐明中方涉AUKUS的立场。汪文斌指出,(美英澳)三国声称将遵守最高核不扩散标准纯属欺世盗名,实质上是胁迫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作出保障监督豁免安排,严重损害机构权威。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方要再次严正指出,核潜艇合作事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相关保障监督问题涉及机构所有成员国利益,应由机构所有成员国通过透明、公开、包容的政府间进程共同讨论决定。在各方达成共识之前,美英澳三国不应开展核潜艇合作,机构秘书处也不得擅自与三国商签保障监督安排。”汪文斌强调。
在孙立鹏看来,美方的诚意便是对华不要采取“两手策略”,中方对此仍要“听其言观其行”。
“目前看来,美方仍在践行对华‘战略性竞争’,也就是对华采取任何打压行为皆可以,只要中美不走向冲突、对抗。然而讲诚意,那就不能一边拜登政府在与中国进行沟通,另一边美国国会又不断采取反华行动;一方面无底线损坏中美关系,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还要宣称‘建护栏’。这种逻辑是行不通的。”孙立鹏说。
●中方对美方及中美关系的“立体”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从外长记者会到总理记者会,中方多次就中美关系发声,从中不难品读出中方对美方及中美关系的“立体”态度。
李强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就中美关系表示,当前重要的是,把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去年11月份会晤时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转化为实际政策和具体行动。
李强还再度有力驳斥了美国有人炒作的所谓“脱钩论”。李强援引了一组数据——据中方统计,去年中美贸易额已经高达近76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李强说,“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此前在3月7日,外交部长秦刚在记者会上就中美关系也指出,“美国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把中国当成最主要对手和最大地缘政治挑战。第一粒纽扣扣错了,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完全脱离了理性健康的正轨。美方声称要‘竞赢’中国但不寻求冲突。但实际上,美方的所谓‘竞争’,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压,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美方所谓‘加装护栏’‘不冲突’,实际上就是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这办不到!如果美方不踩刹车,继续沿着错误道路狂飙下去,再多的护栏也挡不住脱轨翻车,必然陷入冲突对抗。谁来承担其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竞争,就是以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乃至人类前途命运为赌注的豪赌,中方当然坚决反对。”秦刚说。
秦刚指出,决定中美关系的,应该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不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和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1958年炮击金门:这一战国民党整整吹嘘了40年
叶飞将军说:“我 1949 年未能打下金门,不可原谅。但留着金门后来也有用场。否则,1958 年不就少了一台大戏唱嘛!”
我们先说一说1949年惨烈的一战。
1949年10月25日,三个团九千将士依次登船。第一幕厦门已经落幕,金门是第二幕,最后一幕是台湾。
动员口号是:打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两仗!
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有人会回不来。但无人会想到,竟是所有人都回不来。
三年间,双方交手不下千万次,其中不乏险仗、恶仗、吃亏仗、倒霉仗、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仗,但解放军还从未有过团级以上建制单位被“国军”全部吃下的记录。
金门,一下子被全歼了三个团,怎不叫人瞠目结舌!
金门古宁头,七里长滩,攻方气势如虹,三小时内横扫三分之一个金门。
守方方寸已乱,叫喊着作弃岛登船的准备。就在双方最吃紧较劲的关头,胡琏到了。早已确定好的十二兵团与二十二兵团调防,一个还未走,另一个已经到了。守方骤增两万兵,开始凶猛反扑。
攻方攻势受挫,这才想到了船。
这时敌方的坦克乘虚而入,平坦的海滩是坦克最好的战场;重机枪、坦克炮对着一滩搁浅的帆船开火。
援兵就在对岸,四个主力团一万二千人早已整装待发。但是,没有一条船。
三天后,金门岛上枪声沉寂。偶尔,会传来一两声零星的枪响,那是不肯投降的战士仍在战斗。
硝烟淡去,一面青天白日旗招摇飘扬。
这一边,千军万马同声恸哭,一片枪声震荡寰宇。为那九千英灵送行致哀。
于是,金、厦开始了漫长的对抗。
“古宁头大捷”,国民党整整吹嘘了四十年。
时间来到1958 年,轮到毛泽东和蒋介石登场了。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万炮齐轰,举世震动,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立刻笼罩在火光硝烟之中。
短短 64 天,毛泽东潇潇洒洒把 45万发炮弹从厦门甩到了金门,蒋介石则咬紧牙关把 12 万发炮弹从金门打到了厦门。
炮击金门,是中共中央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
斗争的形式是“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斗争的结果既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又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炮击金门的发生,包含着极其复杂的 历史 原因和现实问题。
从 历史 原因看,1950 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以武力侵占台湾,使得中国的内政问题严重复杂化。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中国政府及时把台湾问题提到全世界人民面前,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
在中国的努力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压力下,1955 年 8月美国不得不同意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由于美方缺乏诚意,1957 年底谈判中断。
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寻找机会使台湾问题重新引起国内外关注,以期获得解决。
从现实原因看,1958 年发生的中东事件是这场斗争的重要导火线。
这里我们简单讲讲中东事件。
1958 年 5 月 8 日,黎巴嫩枪声一片,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将夏蒙总统打得晕头转向。
7 月 14 日凌晨,一群伊拉克年轻军官冲进巴格达王宫,抓住国王费萨尔、首相赛义德、王储伊拉,扼要宣布了他们出卖国家利益的罪行,然后杀死了他们。
军官中有一留着典型的伊斯兰小胡子的中尉,就是萨达姆。然后宣布建立伊拉克共和国、退出“巴格达条约”。
美国在波斯湾的战略防线上出现了缺口,亲西方的夏蒙政府摇摇欲坠、哈希姆王朝寿终正寝。
阿拉伯各国的民族主义者受到极大鼓舞,军事政变或平民暴动随时都可能爆发。
艾森豪威尔几乎在得到消息的同时就作出了立即干涉中东局势的决定,英国紧随其后。
理由是:“保护黎巴嫩主权,保护美国、英国侨民”,“应黎巴嫩、约旦政府请求,防止共产主义颠覆”。
在这个星球上,大概只有美国军队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开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并且总会有一百条理由。
7 月 15 日,一千五百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登陆黎巴嫩。
几天后,在美国海军第六舰队七十二艘舰艇及二百余架舰载飞机的支援下,这支部队扩大
至一万五千人,他们轻而易举镇压了起义武装的抵抗,控制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及国际机场、火车站和海港区。
英国军队行动稍迟,17日在约旦空降了三个营和一个伞兵大队,在伊拉克东南的巴林岛增派了一个营,另外以堡垒号航空母舰和三艘驱逐舰、若干潜水艇组成的特混舰队,运载一个步兵旅和一个营驶往亚丁湾,完成了从北面攻击伊拉克的准备。
在美国和英国的鼎力相助之下,亲西方的黎巴嫩总统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化险为夷,稍稍站住脚跟。松动的西方中东防线得到加固。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心利用这个时机重新提出台湾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台湾问题同支持中东人民反美斗争的国际战略意图紧密结合起来,使两个地区的斗争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为后盾。
8 月 17 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会议上,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18 日,毛泽东致信彭德怀,亲自部署炮击金门。信中写到:“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毛泽东的信中包含了中共中央决定打金门而不打台湾的极重要的策略思想,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中美蒋三角关系的正确方针。
1949 年,蒋介石逃离大陆后,占据的台湾地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金门和马祖等沿海岛屿,一部分是台湾岛和澎湖列岛。
1956 年艾森豪威尔同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使美国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合法化”。
当时,台湾驻有美国军队,并受到“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如果打台湾,会为美国参战提供口实,也会引起一些中立国的不安与误解。
而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则不同,那里没有美国驻军,也不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制约,炮击金门可以不和美国人直接交锋。如果美国出面干涉,只会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侵略立场,使其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由于执行了炮击金门的决策,使中国围绕台湾问题同美国的斗争在政治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8 月 22 日,联合国紧急会议讨论通过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
第二天,8 月 23 日,毛泽东下令对金门展开大规模炮击。
这个时机选得恰到好处,因为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通过后,中东局势将缓和下来,这样国际关注的焦点就会转到台湾地区,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斗争。
从 8 月 23 日至 9 月 4 日将近两周的时间,前线部队执行中共中央炮击金门的决策,取得预想的成效。
金门炮响后,美国政府表现得十分恐慌,立即从地中海、旧金山、日本、菲律宾等地调舰队和飞机集结于台湾海峡,准备协防金门、马祖。
向金门开炮的第四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谈话,重申美国将不放弃它已经承担的以武力阻止解放台湾的“责任”,并授权国务卿杜勒斯于 9 月 4 日发表声明,公开威胁要把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
这时期不同于朝鲜战争时期,在世界范围内,除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外,几乎都不赞成美国的作法。而美国国内也同样是反战情绪日益高涨。
苏联虽然不赞成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但在得到中共方面关于不拉苏联“下水”的承诺后,公开表示: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就是对苏联的侵犯,苏联不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苏联的态度也对美国的行动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接第二篇文章哦
这里是小应话说 历史 ,如有不足,诚邀读者评论予以补充。
如有错误也请及时指出,同时希望得到大家的点赞转发支持,在此谢谢各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