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如果莫斯科有人说俄罗斯的目标是渥太华的‘政权更迭’,(你们)会有什么反应?”俄罗斯驻加拿大大使当地时间13日这样回击加外长言论。
据“今日俄罗斯”(RT)15日报道,加拿大外长乔利上周五(10日)声称加拿大的目标“肯定是(寻求)俄政权更迭”,该言论引发俄方严厉驳斥,俄驻加拿大大使斯捷潘诺夫13日称,对该言论“感到困惑”,并提出了开头反问。
俄驻加拿大大使斯捷潘诺夫
“听到加拿大外交部长梅拉妮·乔利说她的目标是俄罗斯的‘政权更迭’,我感到很困惑。她就是这样指导加拿大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吗?”斯捷潘诺夫称,“然后顺便提一句,如果莫斯科有人说俄罗斯的目标是渥太华的‘政权更迭’,我们可以期待(你们)会有什么反应?”
RT称,在另一份声明中,斯捷潘诺夫还表示,“(乔利)或渥太华的其他决策者不愿承认的是,目前俄罗斯的政策得到了这个国家(加拿大)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加拿大外长乔利
此外,据RT报道,俄外交部也于13日对乔利言论作出回应。“很遗憾看到执政的自由主义集团用衰败的反家庭、支持毒品和支持乌克兰新纳粹分子(的政策)来压制加拿大,”声明写道。
据加拿大《国家邮报》上周报道,本月10日,加外长乔利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俄罗斯政权更迭的可能性”这一话题。她认为,“政权更迭”是对俄实施制裁以及追究战争罪行的关键。“(我们的)目标肯定是这么做,就是削弱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艰难攻击的能力......”她当时宣称。
延伸阅读:
被问"是否支持让俄政权更迭" 特朗普:应让美政权更迭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塔克·卡尔森当地时间13日在推特上发帖,内容是特朗普等准备参加2024年美国大选的共和党人回答关于俄乌冲突6个问题的内容。特朗普在回答中有发表令美国人吃惊的言论,称不应支持让俄罗斯发生政权更迭,而“应支持让美国发生政权更迭”。他说,“拜登政府里都是些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人”。
特朗普
路透社称,根据卡尔森的推文,特朗普在回答问卷时先是表示,“实际上,我在任的4年里,他们(俄罗斯)没有进攻,也没有这么做的打算”。随后,他开始批评拜登政府,“但可悲的事实是,由于再次缺乏对美国的尊重,至少部分原因是我们在处理从阿富汗撤军一事上表现无能,以及拜登在解释美方的要求和意图时使用的措辞非常糟糕(拜登首次发表的言论是‘俄罗斯可以拥有乌克兰的一些东西,没问题!’),血腥和代价高昂的攻击就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今天”。特朗普补充说,“这就是历史,但它会如何结束呢?必须结束它,就现在!”
特朗普接着称,“首先要告诉欧洲,他们必须支付至少与美国为帮助乌克兰支付的金额相等的资金。他们还必须向我们支付差额”,“接下来要告诉乌克兰,我们不会再提供更多的钱,除非俄罗斯继续开展战争。(美国)总统必须与每一方会面,然后与他们一起会面,并迅速制定出协议。如果是由一位合适的总统来管理,就很容易完成。双方都已经疲倦了,并准备达成协议了,所以会谈应该立刻开始,没有时间可浪费了。死亡与毁灭都必须立即终止”。
对于“在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是否是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战略利益”的问题,特朗普回答称,“不,对欧洲而言是这样的,但对美国而言不是。这就是为什么欧洲要拿出的资金应该比我们多,或者相同”。
对于“美国是否应该支持让俄罗斯发生政权更迭”的问题,特朗普回答称,“不,我们应该支持让美国发生政权更迭,这一点要重要得多。拜登政府都是些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人”。
对于“你是否认为美国面临与俄罗斯发生核战争的风险”的问题,特朗普回答称,“这取决于美国总统是谁。从目前来看,拜登担任总统,我当然认为存在(风险)。他在错误的时间说错了话、做错了事”。
自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特朗普多次就此话题表态,同时向美国总统拜登“开炮”。综合“今日俄罗斯”(RT)、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此前报道,特朗普今年1月曾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声称,“如果我是总统,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就永远不会发生”。他认为,即使“战争”已经爆发了,而他仍然是美国总统的话,自己“也能够在24小时内通过谈判结束这场可怕的、迅速升级的战争”。
RT称,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1月27日对此回应称,特朗普“在理论上……离真相不远了”。他表示,“事实上,如果美国总统希望结束这场冲突,他可以很快做到,利用机会向基辅政权发出指示”。佩斯科夫还表示,这样的结果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或几天之内”实现,但在许多方面,基辅政权的命运掌握在华盛顿手中,不过拜登似乎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政策,而是选择“进一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中东欧国家无俄罗斯的关系
苏联与中东欧建立的既是一种战略联盟关系,也是一种极不对等的国家关系;苏东剧变后,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都处于政治经济的转型期,双方关系受历史阴影的影响较明显;提出如今面对北约和欧盟东扩的新的历史条件,如何摆脱不利因素的影响,建立正常的新型国家关系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共同问题。关键词:俄罗斯;中东欧;北约;欧盟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06)03-0034-03
“中东欧”国家主要是从地理位置、文明传统的角度界定的国家群体,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以及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12个独立的国家。这一国家群体再加上统一之前的民主德国都属于冷战前从属于苏联的“东欧国家”范畴。这一国家群体与俄罗斯的关系有极深的历史渊源。
一、冷战时期苏联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
二战时期,大部分的中东欧国家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民主政权,纷纷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据《雅尔塔协定》,这些国家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冷战时期,苏联通过建立有关政治经济和军事同盟组织、输出社会主义模式和派驻军队等方式与这些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些关系是极不对等的,它本质上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战后,在苏联帮助下,中东欧各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政权,成为了执政党,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并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苏联强制输出其高度集中的政治
收稿日期:2006-04-27
作者简介:高升(1981,-),男(汉),山东潍坊,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俄罗斯的政治与外交。管理模式,东欧国家纷纷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通过建立共产党中央情报局来控制各国共产党的活动,苏联共产党对其他国家的共产党肆意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俨然成为了“老子党”。政党关系的不平等势必引起东欧国家的不满与反抗。1948年,苏共将“不听话”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了共产党中央情报局,就是这种不平等关系所造成的矛盾的爆发。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先后与1949年和1956年领导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并提出了“两个平行市场理论”,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通过这两个经济和军事组织,苏联进一步加强了对中东欧地区的控制,形成了“社会主义大家庭”。而对这些国家来说,就被捆绑在了美苏争斗这部战车上,意味着丧失或部分丧失了主权,成为了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斗争的前沿阵地。
国家关系的不平等势必引起中东欧国家的不满,从50年代开始,中东欧各国相继爆发了民族民主运动,以表达对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深刻矛盾的抗议以及对苏联控制的不满。如波兰爆发了“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也发生了大规模流血事件和捷克的“布拉格之春”。但是这些事件都在苏联的直接干涉下被平定,这更引起了中东欧各国人民对苏联的不满。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临外部竞争和内部强烈要求改革的严峻形势,积极推行改革和新思维。在外交上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对中东欧国家“松绑”,放松对中东欧各国的控制,要求各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各自的对外关系,“一定要在完全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戈尔巴乔夫对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明确表示“每一个党对与自己国家的情况负全部责任”。但是长期形成的畸形的国家关系一旦放开,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最终促成了苏东剧变的发生。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东欧有六个国家的执政党或被动让出政权,或主动改变政权的性质,纷纷转向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道路。1991年3月和8月,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也相继宣告解散。
二、苏东剧变后,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
新型关系的逐步调整形成
苏东剧变后,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东欧国家都奉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急于向西方靠拢,争取早日融入西方社会。他们各施策略,都将对方视为自己争夺加入西方发达国际俱乐部入场券的竞争对手。因此,在一段时期内双方关系冷淡。
1989年东欧剧变后,中东欧国家开始进行社会转型。政治上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开始大规模私有化,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外交上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并把“回归欧洲”作为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国际关系正常化,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东欧国家在完成“西化”转型和稳定局面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剧变初期的动荡局面基本得到控制,多党制民主制度得到稳定,根据宪法和通过大选进行了正常的权力更迭;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回归欧洲的梦想逐步实现。北约已经吸收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加入,并将吸收更多的中东欧国家入约。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将入盟,欧洲统一的大家庭即将建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国遗产,成为国际法意义上的苏联延续国。其外交的总体目标是坚决融入西方和战略收缩,以此作为换取西方经济援助的条件,目的是“排除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残留的经济和军事联系,建立新的以条约为基础的对外关系,坚决从这些地区撤出前苏联的驻军”。这反映了俄急于摆脱历史包袱的迫切心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叶利钦执政初期采取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忽略了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重要作用,中东欧地区被排除在俄对外政策优先方面之外,一度几乎中断了与中东欧国家的联系。1992年4月17日,叶利钦在俄罗斯人代会上说,俄罗斯国际活动的中心任务包括:同世界上的民主国家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以保证俄罗斯能完全合法的、和谐的加入文明国家联合体。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后来,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指出:“我们在同这些国家的关系中犯了许多错误。完全放弃在经互会框架内的经济联系,将他们推到了非常严峻的地位”。为扭转这一不良关系,重现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1993年俄联邦政府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基本原则》,开始调整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重新审视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认为“东欧作为一个历史形成的势力范围,对俄罗斯不仅仍保留其意义,而且随着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主权国际地带的形成,保持同这一地区的良好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件指出,在处理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上要完全摆脱原苏联固有的高傲自大和自我中心主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国家关系。虽然俄罗斯具有了与中东欧国际改善关系的意愿,但这一时期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国内经济局面,以及俄对处理大国关系的优先考虑,俄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改善不大。
普京上台后,清醒地认识到俄罗斯实力下降,已不能与美国和西方抗争。因此积极推行务实冷静的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在坚持叶利钦后期外交政策中正确原则的前提下,奉行以地缘政治利益为中心的大国均衡外交,提出了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务实政策和具体措施,强调“在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中,迫切的任务是根据新情况和俄罗斯的利益保持人员、经济和文化交往,消除现有危机和进一步推动合作”。“俄将全力促进巴尔干问题公正和彻底地解决”。俄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基本上已不再有不合时宜的空想和怀旧情结,而是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致力与中东欧国建立友好合作的正常国家关系。这一时期俄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改善进入了实质阶段。而欧盟东扩与俄罗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为双方建立新型关系提供了机遇。随着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进一步接近,必然对俄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改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双方高层互访增加,互信程度提高。从2000年开始,俄与中东欧国家恢复了中断7年的外长互访。俄外长伊万诺夫于2001年以来先后访问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联盟、马其顿、波兰、保加利亚等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普京总统和卡西亚诺夫总理也访问了波兰、南联盟等国。同时,波兰总统、保加利亚总统、匈牙利总理以及各国外长也先后访问了俄罗斯。通过双方的互访,解决了俄与一部分中东欧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达成了继续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协议。尤其是俄罗斯与近邻波兰关系的改善,是这一时期俄对东欧外交取得的一大成果。
其次,政治关系的正常化为双方经济、文化的交往奠定了可靠基础。近年来双方的经贸往来出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俄与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额达到了170亿美元。2002年俄罗斯在东欧投资了大约20亿美元,用于开设新项目或收购当地公司,并积极参
35
高 升:浅析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
与当地的私有化进程。如,2002年4月,俄罗斯与捷克签署合作协议,规定“俄在今后4—5年内向捷克提供3—4亿美元的军用、民用飞机及`河—海’型舰艇,在4年内提供价值2亿美元的核燃料”。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更是进一步深入。能源是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黏合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投资一亿美元,沿波兰边境为西欧运输天然气管道铺设了一条光缆。如今俄与中东欧国家的能源合作又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也积极在俄罗斯投资设厂,如捷克的“斯科达”在俄罗斯的伊日夫斯科耶生产小排量的法比亚汽车。双方科技、文化及民间交流也日益增多,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关系。
总之,在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欧盟的大背景下,俄极力克服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以实现国际利益为实质内容,谋求与中东欧国家确立新型睦邻友好关系。正如俄外长伊万诺夫指出:“我相信,我们的关系具有美好的前景。我们具有在新基础上建立长远关系的政治意志,我们拥有共同的资本——共同的企业、共同培养的干部、文化工作者和学者。”这种新型的国家关系不仅有利于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而且“由于中东欧国家的地理位置,他们有可能成为俄与欧盟关系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有利于整个欧洲大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三、影响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中的
不利因素
虽然俄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逐步走入了正常化,但是双方之间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历史因素
从历史上来看,中东欧国家一直处于俄罗斯的影响之下。在帝俄时代,中东欧国家就是俄罗斯与西欧大国争夺的对象,一些国家曾长期处于帝俄的控制、支配和占领之下。冷战期间,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居于支配地位,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前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给中东欧国家的人民心理上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布拉格之春等武装镇压给中东欧人民留下了“血”的回忆,仍然让人挥之不去。因此中东欧国家对俄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是造成中东欧国家疏远俄罗斯的重要因素,是双方发展关系的障碍。俄罗斯必须思考如何获得中东欧国家的人民的信任,以消除这一心理障碍。(二)安全因素
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地区出现了“安全真空”,同时又由于中东欧地区存在着激烈的民族边界矛盾。为了寻求安全保障,防止冲突的发生,中东欧国家在经过了短期的徘徊之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加入了北约,这无疑正中了美国的下怀。然而对俄罗斯来说,北约向中东欧地区东扩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它打压了俄的战略空间,对俄是一种战略威胁,因此俄对北约东扩不得不怀有一种警惕态度。而中东欧国家认为,加入北约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与俄罗斯无关,但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的实质就是针对俄罗斯,使俄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在俄罗斯看来“新欧洲”的出现,“前华沙国家外交上一边倒的倾向实际上带有长远的反俄同盟的地缘政治倾向,俄罗斯出乎美国意料加入德—法的反战同盟的动机之一即在削弱新欧洲的影响力”。“2003年10月2日,俄罗斯明确表示,为了自身安全的利益,不排除在世界不同地区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显而易见,北约东扩成为影响俄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经济因素
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虽然在经贸领域存在着较多合作,但是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首先是合作的领域不够广泛,贸易互补性不强。双方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管理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是贸易不均衡问题,双方的贸易结构不合理。俄对中东欧地区的出口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和武器装备及配件。据估计,波兰和匈牙利90%的石油是从俄罗斯输入的,波兰是63%,匈牙利是56%。同时在双方贸易中,俄罗斯的贸易顺差较明显。“经互会时期,苏联在同东欧贸易平衡中大多先赤字,但在1992—1996年间,俄同中东欧贸易一直是顺差(从49亿美元增长到了395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困扰着俄与中东欧国家,如不能妥善解决,将影响今后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民族矛盾、地区冲突也是俄与中东欧国家发展关系的障碍因素。如在马其顿问题上,俄罗斯与1992年承认马其顿独立,得到了保加利亚和希腊的欢迎,但却遭到了塞尔维亚的反对;在科索沃问题上支持了塞尔维亚,却引起了阿尔巴尼亚的不满。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处处碰壁,如履薄冰,费力不讨好。
综上所述,虽然俄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甚至潜藏着某些对抗因素,这使得双方的关系发展不会是很平静。但是发展正常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俄罗论述了冷战时期,苏联与中东欧建立的既是一种战略联盟关系,也是一种极不对等的国家关系;苏东剧变后,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都处于政治经济的转型期,双方关系受历史阴影的影响较明显;提出如今面对北约和欧盟东扩的新的历史条件,如何摆脱不利因素的影响,建立正常的新型国家关系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俄罗斯;中东欧;北约;欧盟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06)03-0034-03
“中东欧”国家主要是从地理位置、文明传统的角度界定的国家群体,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以及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12个独立的国家。这一国家群体再加上统一之前的民主德国都属于冷战前从属于苏联的“东欧国家”范畴。这一国家群体与俄罗斯的关系有极深的历史渊源。
第 2 页
一、冷战时期苏联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
二战时期,大部分的中东欧国家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民主政权,纷纷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据《雅尔塔协定》,这些国家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冷战时期,苏联通过建立有关政治经济和军事同盟组织、输出社会主义模式和派驻军队等方式与这些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些关系是极不对等的,它本质上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战后,在苏联帮助下,中东欧各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政权,成为了执政党,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并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苏联强制输出其高度集中的政治
普京“突然”语出惊人,令美国瑟瑟发抖,对世界局势之后的发展有何影响?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每一次对外访谈,都会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正是在如此关键的阶段,普京的一段惊人之语,也令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感到瑟瑟发抖。普京对外表示:“在俄罗斯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情况时,插手俄乌冲突的国家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很显然,当普京放出了这样的“惊人之语”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然会放缓对于乌克兰的援助,而这也将会导致俄乌冲突向一边倒的局势发展,不过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放话,也将有助于世界秩序尽快恢复稳定态势。
虽然从表面上看,俄乌冲突只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这场冲突却是俄罗斯和整个北约联盟之间的较量。只不过碍于自身原因,北约国家并没有直接下场,但是北约国家依然对乌克兰进行了各种层面的援助,正是由于有了北约国家的撑腰,乌克兰在这场冲突当中,才有了对抗俄罗斯的底气。
作为北约联盟的头号强国,美国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外界的关注。尽管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给了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勇气,但是随着普京的惊人之语被曝出之后,美国也会适当调整对乌援助的策略。
因为俄乌冲突一旦升级,对于美国的利益也将会带来极大的损耗,这是美国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美国充分考虑到俄罗斯方面的感受后,一定会放缓对于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属于完全不同体量的国家,所以俄罗斯就算在这场冲突当中遇到很多麻烦,俄罗斯也能够凭借自身的硬实力碾压乌克兰。
只不过由于北约国家对乌克兰提供了很多的援助,这使得俄罗斯想要达到预定目标变得十分困难。然而随着普京的突然言论被媒体报道之后,北约国家一定会停止对于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在失去北约国家的军事援助之后,乌克兰的整体实力自然要面临着大幅度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军队肯定会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因此在我看来,俄乌冲突将会走向一边倒的态势,而俄罗斯无疑会成为这场冲突当中的最大赢家。
当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自然不会轻易承认已经放弃对乌援助,但是北约国家在实际行动方面,一定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普京发表令美国瑟瑟发抖的言论,能够有助于世界秩序恢复稳定态势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世界的固有秩序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俄乌冲突出现进一步升级的趋势,那么有可能会发生局部地区的大规模热战,这种规模的战争一旦爆发,对于世界秩序的稳定恢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国际社会一直呼吁俄乌双方能够尽快回到谈判桌上。
俄乌冲突之所以如此复杂,就是因为北约国家一直鼓动乌克兰挑战俄罗斯的底线,所以普京为了回应北约国家,才会发表这样的惊人之语。
普京在平时就是一个以强硬著称的领导人,而普京这一次却把矛头对准了乌克兰背后的北约国家,很显然普京很清楚,这场战争是俄罗斯和北约国家之间的较量,如果不给北约国家一些颜色看看,那么北约国家一定不会停止自己的行为,所以我觉得普京这一次所发表的惊人之语,对于世界秩序尽快恢复稳定有着很大的帮助。
虽然普京的言论对于北约国家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我们也很清楚,普京的言论并不能够促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
而俄乌冲突未来会以何种方式结束,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结果,因为俄乌冲突的局势依旧模糊不清,如果想要尽快恢复到战前秩序,那么就必须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不然的话,俄乌冲突必然会造成更大规模的流血牺牲。
##俄方回应波兰拒绝俄外长入境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报道,针对波兰拒绝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入境参加欧安组织会议一事,俄外交部19日回应称,波兰的这一决定“前所未有且属于挑衅”。波兰此举将剥夺欧安组织在加强安全和建立合作方面显示其重要性的最后机会,而这正是欧安组织成立的原因。据了解,在拉夫罗夫无法参会的情况下,俄方代表团将由俄罗斯常驻欧安组织代表卢卡舍维奇率领。
俄方回应波兰拒绝俄外长入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俄罗斯发飙了,三重怒火在心头
俄罗斯发飙了。发飙不是新闻,但这一次,感觉是三重怒火在心头。
第一重,在外交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去开欧安组织部长会,居然被拒绝了。
欧安组织会议在波兰罗兹举行,波兰拒绝拉夫罗夫入境,理由是他是欧盟制裁的人,“各代表团应适应欧盟现行规则,不包括受到欧盟制裁的人员”。
愤怒的俄外交部发表声明,指责波兰是在挑衅,而且“史无前例”的挑衅。
“波兰作为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拒绝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参加12月1日至2日在罗兹举行的欧安组织部长级会议,这一决定是史无前例的和挑衅性的。”声明说,“华沙不仅使自己名誉扫地,还对整个组织的信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俄罗斯并且警告:波兰人这样破坏性的决定,正在将欧安组织推向深渊,摧毁欧安组织存在的基础。
愤怒归愤怒,拉夫罗夫就是去不了了。俄方代表团只能由俄常驻欧安组织代表亚历山大·卢卡舍维奇率领。
第二重,在国防部。
俄罗斯国防部很愤怒。因为网络上流传的一则视频显示,10多名手无寸铁的俄罗斯战俘,遭到乌克兰方面射杀。
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俄罗斯方面,显然出离愤怒。
在一份声明中,俄国防部痛骂:俄方根据日内瓦公约对待投降的乌克兰战俘,但乌克兰士兵却蓄意射杀俄战俘,“泽连斯基及其跟随者必须为所有受折磨和被杀害的俘虏,接受历史和俄乌人民的审判。”
俄方要求,立刻对乌方令人发指行为进行彻底调查。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并且要求,那些射杀俄战俘的乌克兰士兵应该受到惩罚。
第三重,在克里姆林宫。
最近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巴厘岛G20,曼谷APEC,缺少了一位国际社会熟悉的重量级领导人。
谁?
普京。
不管什么外交原因。全世界都知道,普京之所以没有出席,与西方的操作有一定关系。可能普京确实另有日程安排,但去了,肯定也是遭到西方的各种杯葛,那还不如不去。
即便替代普京去巴厘岛的拉夫罗夫,一下飞机,就被西方媒体报道,因“心脏病”住院了。气得拉夫罗夫立刻发布酒店里的视频,并嘲讽西方媒体总是喜欢撒谎。
他并且举例说,过去10多年,西方媒体总报道普京生病了,“这是一种在政治上并不新鲜的游戏。西方记者需要更加诚实——他们需要报道真相。”
如果是普京去了,是不是就是普京被报道“生病住院”了。
一个重量级的政治家,不去参加两大国际性峰会,普京心中没有一丝波澜,我觉得也是不可能的。波兰对俄外长的外交抵制,乌克兰士兵处理俄战俘的视频,可能更加剧他心头的愤怒。
结果会怎么样?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我也不知道,希望不是吧。
最后,三点看法。
第一,俄外交处于艰难时刻。
很艰难,这不用多说,可以说苏联解体后最艰难的时刻。
前几天波兰遭受两枚导弹袭击,两波兰人身亡。波方半夜召来俄罗斯大使,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痛骂。但最后却很乌龙,这其实不是俄罗斯导弹,而是乌克兰防空导弹。
但西方仍旧有理由,这不是乌克兰的错,俄罗斯仍须承认最终责任。理由很简单,没有俄罗斯的导弹攻击,乌克兰就不会发射防空导弹,那自然,导弹也不会落到波兰土地上……
怎样破解当下困局,确实是对俄罗斯、对普京的一个严峻考验。战争开始结束难,乌克兰危机最后怎么解决,俄罗斯也要深刻反思啊。
第二,孤立俄罗斯不是办法。
越是孤立,越不利于问题解决,事实上,西方也无法彻底孤立俄罗斯。
西方和整个世界,都还需要俄的天然气和石油。很多领导人仍与普京有密切交往。土耳其是北约国家不假,但土总统埃尔多安刚刚又给普京打来电话;在莫斯科,普京正在接待来访的古巴领导人迪亚斯-卡内尔。
甚至CNN都说,过去一周西方的努力加大了对普京的压力,但普京对付这些,并不缺乏经验,当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被驱逐出G8,也没能奈何普京。
更何况,即便普京缺席,但很多领导人都强调,没有普京的参与,苦难就无法结束,国际体系将出现漏洞。
第三,普京的破解之道。
这几天,感觉俄罗斯也在倾泻愤怒,所以,对乌克兰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乌全国很多地方因断电一片漆黑。
接下来呢?
不排除继续倾泻愤怒,当然,也不排除普京的柔性攻势。所以,虽然没去印尼和泰国,但普京仍旧在接待外国客人,在与外国领导人通各种电话。
哦,11月20日,是拜登80岁的生日。以往特朗普时期,普京是会祝贺美国总统生日快乐的,这也是普京式的外交礼仪。
但现在,情况有些特殊,拜登不是特朗普,记得去年,拜登还公开痛骂:普京,你是一个“杀手”。
气得俄罗斯立刻召回了驻美国大使。
但普京就是普京。当时恰巧拜登在“空军一号”舷梯上连摔了三下,普京最后回应了一句:我该怎么回答他?我会告诉他:祝好!我祝愿他身体健康。
更有意思的是,普京还笑着加了一句:我不是在讽刺,也不是在开玩笑……
现在,拜登又年长了一岁。这一天,普京会压抑住愤怒,祝拜登80岁生日快乐吗?
波兰拒绝俄外长入境参会 俄称此举系挑衅
视频加载中...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报道,针对波兰拒绝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入境参加欧安组织会议一事,俄外交部19日回应称,波兰的这一决定“前所未有且属于挑衅”。波兰此举将剥夺欧安组织在加强安全和建立合作方面显示其重要性的最后机会,而这正是欧安组织成立的原因。
据了解,在拉夫罗夫无法参会的情况下,俄方代表团将由俄罗斯常驻欧安组织代表卢卡舍维奇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