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奥斯汀与参联会主席米利

直新闻:美俄无人机对峙事件仍在加码升级,美俄防长与总参谋长周三都通了电话,美防长奥斯汀与参联会主席米利周三联合出席记者会,扬言将继续对俄抵近侦察,管先生,你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管姚:美军尖端无人机坠黑海实际上是一连串事态,不妨从时间链事件链的角度作一个简单梳理。

首先,MQ-9无人机被美方确认从美军驻罗马尼亚军事基地起飞,坠毁海域大概在距克里米亚半岛最南端50至80公里海域。美媒最初曾报料,MQ-9被俄军苏-27战机击落,但这明显是美方烟雾弹,俄方已确认,苏-27挂弹并未启动,昨天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在记者会上也承认,不确定苏-27与无人机“空中碰撞”是否有意为之,美媒为此找补的“碰撞细节”是,苏-27撞到了MQ-9的后部,致其螺旋桨损毁,无人机最终失控坠海。

《华盛顿邮报》引述五角大楼匿名人士,弥补了一个“关键细节”:坠毁无人机由罗马尼亚基地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操控机身,另一人操控机上电子设备,无人机坠毁前,已收到远程指令,展开“机上数据自毁”行动,言下之意,未来即使有残骸真被俄方打捞出水,也不会有情报价值。

但我注意到,美国国安会发言人柯比昨天在接受CNN采访时,也在为“自毁情报说”打补丁:自毁行动“not foolproof”,难保“万无一失”,美方已尽最大可能降低其情报价值,以免落入他人手。从俄方表态看,也强调要打捞残骸,且态度坚定,俄国安会秘书帕特鲁舍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强调,虽然并不确信会否成功,但打捞“必须要做”,帕特鲁舍夫再度指责,无人机现身黑海,是美军直接参战的又一铁证。



无人机

直新闻:那么俄罗斯会打捞“死神”坠海残骸吗,会否引发美俄新一轮对抗?美俄会爆发直接军事冲突?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留意到,美俄高官这两天都在密集警示军事对抗风险,俄外长拉夫罗夫昨天在接受俄一家电视台采访时强调,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全球最大的两个核武国,任何事态引发的对抗都将带来巨大风险,美方必须明白这一点。当然,拉夫罗夫把俄罗斯称为超级大国,估计在美国甚至其他国家,都少有人会同意。

无独有偶,昨天美防长奥斯汀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共同见记者时,也谈到了坠机事件有引发直接对抗的可能,但他同时强调保持沟通渠道的重要性,强调沟通有助美俄避免误判“往前走”。

昨天,米利在联合记者会上也谈及打捞问题,他一方面声称坠海无人机残骸中不会有“重要情报”,一方面又强调美方知道残骸分布地,估计坠于1200米至1500米海底,如此深度的打捞作业“难度极大”,且坠海无人机大概率已解体,

“There’s probably not a lot to recover, frankly.”“坦率地说,估计能捞上来的不会多”。虽然俄罗斯外情局局长纳里什金称,打捞美方无人机残骸存在“技术可能性”,且俄对判定美最关注哪些俄罗斯情报目标及所采用的情报设备兴趣浓厚,但有理由相信,俄方打捞残骸的动机并不迫切。

虽然美俄这两天都有高官就无人机事件密集打嘴炮,都在向对方示强,但我认为,类似喊话大多是讲给本国公众听的,甚至可以看作是美俄舆论战的延续。至少就现阶段而言,美俄升级对抗的风险可控,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高。美俄防长与总参谋长同日就无人机事态进行电话沟通,已就此释放明确信号。



奥斯汀(左)与绍伊古(右)

直新闻:那么在你看来,美俄军事高层同日通话释放了什么信号?无人机事态,对俄乌冲突有何影响?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注意到,美防长奥斯汀昨天见记者时主动披露,这是美方发起的电话沟通。事实上,这是继去年10月之后,美俄防长在时隔5个月后再度通话,也是俄发起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后的再次通话。我们知道,自去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美方曾多次抱怨俄防长电话打不通。这也正是昨天奥斯汀在记者会上大谈“保持沟通防误判”的原因所在。

按照美媒报料,在美国情报界提前判定俄方将对乌发起军事行动后,总统拜登就已授权奥斯汀组织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工作组,每两周会商一次,其最主要目标就是一个:避免美俄间爆发直接军事对抗。在俄乌冲突进入到第二个年头之际,美方这一底线并未发生任何实质变化。

说到无人机事件,4年前美军曾有一架无人机在霍尔木兹海峡国际空域作业时,被伊朗地对空导弹击落,注意,是击落,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尽管一度声称要强硬报复,但据《华盛顿邮报》报料,也正是这位进白宫前毫无外交经验的素人总统,叫停了已受命升空出击的美军战机。既然素人总统都有这个“外交觉悟”,从来都自视外交经验最丰富的拜登,不会不明白美俄军事对抗的风险。

我也注意到,美俄防长与总参谋长昨天通话前,奥斯汀与米利还共同出席了召集50多个国家参与的对乌军援在线视频大会,美方看来还是要守住俄乌冲突的另一条“底线”:让冲突继续,哪怕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但必须要指出,无人机坠海非常事态,实际上已经充分暴露了美方这一策略的高度风险与不确定性,任何不可控非常事态,都可能会把美俄这两个核大国推向直接对抗。

当然,在紧张气氛显著升温之际,美俄军事高层保持沟通,这也意味着管控冲突对抗的可能性。如果美俄都能面对俄乌冲突任何一方都难以彻底击倒对方的现实,如果外部世界劝和促谈的努力能够再加力,美军无人机黑海坠海之危,就可以转为对话脱困之机。毕竟,这是沙特与伊朗两国业已实现历史性“北京和解”的世界,现在很多媒体舆论都在追问,下一个“和解地”是哪里,所有大国都该像中国那样,为俄乌停战止战、劝和促谈做出切实努力。

作者丨管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既有民族遗留问题,也有政治冲突。

为什么这么说?看下去,有点长哈。

一、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分分合合

?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罗斯史记》(1187年)意为“边陲之地”,在9-12世纪的基辅罗斯时期他们和俄罗斯族一样被称为罗斯人,“边陲之地”指的是南罗斯加利西亚沃伦地区,生活在“边陲之地”的罗斯人,随着“乌克兰”这一称谓逐渐的扩展,也逐渐将地理概念演变成语言概念和民族概念,到15世纪乌克兰民族已经形成了单独的民族特性——有自己的语言、生活地域并形成经济、政治和宗教特征。

?俄罗斯族也是罗斯人,之所以在族名前多了个“俄”,是因为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为“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属欧罗巴人种,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即我国古代称的“罗刹”。

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直到公元862年才有了以本族群为主体的君主制国家,因为首都在基辅,也被称为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

10世纪初,基辅罗斯不断扩张,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经克里米亚半岛迄多瑙河口,北起拉多加湖,循波罗的海沿岸,南临草原,盛极一时,接纳东正教,创立罗斯法典。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入侵,在东欧建立了钦察汗国,罗斯人与其他民族的联军被打败,罗斯人臣服于钦察汗国,基辅罗斯被分裂成几个部分;一部分罗斯人的发展重心转移至东北部莫斯科一带。

?但随着罗斯人的发展重心转移至东北部莫斯科一带的转移,这里也便有了“边陲”的意味。此后,乌克兰与俄罗斯一直是分分合合,乌克兰在狭缝中艰难生存,为抵抗波兰入侵,1654年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此后300多年乌克兰的文化逐渐和俄罗斯统一,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西部乌克兰1939年加入),苏联解体后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

?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大批军事装备,但是由于全面否定俄乌合并后的300年历史,国内乌族与俄族对立,从总统制到议会制,又从议会制到总统制,乌克兰政局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不能形成合力。

? 执权者完全跪拜西方意识形态,亲西方与亲俄的严重对立,民粹横行,舆论被西方操纵,后来美国和俄罗斯与乌克兰合作实现该国无核化,失去了博弈的筹码,最后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二、战略地位

? 1949 年北约成立,以美为首的北约在90年代初提出东扩战略。此后该联盟不断扩大到 30 个国家,甚至包括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乌克兰跟俄罗斯是邻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美国自冷战以来就一直视俄为威胁,拉拢乌可以抑制俄罗斯,何乐而不为,而俄罗斯将北约东扩描述为“对俄罗斯的生存威胁”,亲美自然想加入,后由于出于俄乌关系的考量,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暂告一段落。

?乌克兰作为俄罗斯西南部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国,是俄罗斯在面对北约军事威胁时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也几乎被俄视为“最后的安全屏障”。

三、冲突

?2014年2月起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战争,由俄罗斯控制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俄语地区的亲俄势力与乌克兰政府军交战,要求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在经过公投后宣布独立并随后加入俄罗斯联邦,而顿涅茨克州及卢甘斯克州等地亲俄民众也占领了政府建筑物并升起俄罗斯国旗。

因此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乌关系就一直紧张。

?2022年2月11日媒体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在与欧洲盟友的视频会议中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日期是2月16日,16日俄罗斯不但没入侵反而撤走了一部分军人;于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俄罗斯可能在2月20日前“入侵”乌克兰,呼吁美国公民应在未来24小时至48小时内离开乌克兰。

?这下乌克兰彻底绷不住了,俄罗斯还没打过来,他们反倒是主动开火了,西方真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勇气信息?也不想一下险恶用心,那边正看着乐呢,愁没借口呢,也不怕把自己玩没了。

把俄军拖垮为止,美再给乌军6亿军事援助,美俄博弈升级,会爆发冲突吗?

个人认为美俄博弈升级,会爆发冲突,不过冲突在什么时候这个要看事态发展了。

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反攻连连得手,似乎让西方看到了在乌克兰打败俄罗斯的希望。9月16日,美国五角大楼发布消息,将再向乌克兰追加5亿美元的军事装备。6亿美元的武器清单如下:

(1)海马斯弹药;(2)冬天作战服;(3)弹药运输重卡;(4)1000发神剑精准打击炮弹;(5)4套最先进的炮兵雷达;(6)反无人机攻击系统;(7)3.6万发105cm口径的榴弹炮炮弹;(8)坦克地雷;(9)排雷系统;(10)单兵装备(手枪、步枪、子弹)。

综合美媒这几个月援助乌克兰的新闻中的数据,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武器总值已经超过150亿美元。

个人认为俄罗斯从来就不担心乌军会侵入本土,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拥有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核武和强大的战略打击力量。

有军事专家分析,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与美国全面作战,并击败美国的国家。美国支援乌克兰也是有底线的,惹恼了俄罗斯,战火就这定会引入美国本土。

个人认为这次乌军反击得手,暴露出俄军诸多弊端。

首先是分散了兵力,没有集中兵力彻底打垮乌军的战斗意志。其次是各部队协防能力不强,让乌军钻了空挡,且俄军在补防方面反应太慢,没能及时扼制住乌军的攻势。其三俄军补充的兵源素质不高,而乌军补充的兵员多为经过严格训练的雇佣兵和欧美训练很久的乌克兰士兵。最后,半年的拉锯战,俄军在乌游击队的袭扰下已经相当疲惫,作战士气非常不足。

俄乌冲突没结束,为何超过400万乌克兰人返回故乡?

俄乌冲突没结束,为何超过400万乌克兰人返回故乡?俄乌战争进行到现在,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乌克兰在美国和北约国家的支持下,一直和俄罗斯对峙着。虽然战争的归属到底在何方,谁也说不清楚,但是乌克兰普通民众所受到的战争伤害谁都可以看到。战争开始之后,有多少乌克兰普通民众为了躲避战乱而走上了背井离乡的道路。俄乌战争进行了多半年了,现在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超过400万乌克兰人逆行返回了乌克兰,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的这种选择?下面就我的认识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1、对家乡的思念是促使这一结果的内在原因

很多逃离乌克兰的乌克兰人,特别是年龄偏大一些的,对乌克兰有着很深的感情。乌克兰是他们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是他们最爱的家乡。虽然是因为逃难而离开了家乡,但是对家乡的思念却时刻都在心中。虽然身在外地,但是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每时每刻。基于这种对家乡的思念,不少乌克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重回乌克兰的怀抱,哪怕是死在家乡!

2、在外过得并不如意是促使这一结果的外在原因

虽然逃离了乌克兰,逃离了暂时的战乱,但是到了一个异国他乡,生活的不如意可想而知。逃离的乌克兰人大多是到了周边几个邻国那里,这几个国家并不发达,再加上一下子涌入那么多难民,可想而知这些人的生活会多么难过。与其在外面没有尊严地活着,还不如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也是不少人真实的写照。

3、虽处在战争,大多数乌克兰地区并没有被波及

因为俄罗斯并没有倾其全力去打击乌克兰,他们只是为了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组织,所以乌克兰的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所以这些地区的人们回到家乡后的生活绝对要比在国外颠沛流离的好,这也是促使返乡的一大原因。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超过400万乌克兰人返回故乡,他们在自己的故乡一边生活着,一边等待着战争的结束!

俄乌冲突上升太空?

随着俄乌紧张局势的不断升温,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而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极限制裁已经从经济、能源延伸到了航空航天领域。据悉,目前在距地球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中,共有两座空间站正在运行,也就是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国际空间站中有7名宇航员在轨工作,但随着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就减少到了4名宇航员。


3月30日,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左)与俄罗斯宇航员彼得·杜布罗夫(右)和安东·什卡普列罗夫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


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是在美俄激烈博弈的时候返回地球的,不过,俄罗斯也并未因此丢下美国宇航员不管,还是让其随着联盟号飞船返回到了地球。


美俄两国则随之展开了新一轮的交锋。事实上,在西方国家的全方面制裁下,俄罗斯也采取了强势的反击措施。


俄国家航天公司已停止与西方国家联合项目


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时候,俄罗斯也在航空航天领域进行了反制。此前,据新华社报道称,当地时间4月3日,俄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罗戈津公开表示,只有西方国家无条件解除对俄制裁,才会恢复在国际空间站等太空项目的正常关系。



罗戈津2日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采访时暗示,西方对俄所施制裁可能会干扰俄罗斯航天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他强调,西方伙伴需要国际空间站,而离开俄罗斯,空间站无法得到妥善管理,“因为除了我们,没有人能够向国际空间站输送燃料……只有我们的货运飞船发动机能够修正国际空间站轨道,使其免受空间碎片影响”。


综合西方媒体报道,罗戈津2日晚些时候在个人社交账号写道,他收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纳尔逊、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的回信。其中,纳尔逊写道,与俄罗斯航天局的合作应该继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与美国当局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受到制裁的俄罗斯企业,NASA还拍着胸脯保证,任何出口管制都不会影响到俄罗斯与美国在民用航天领域的合作。


事实上,NASA在俄航天局面前没脾气是有原因的:NASA目前不具备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能力,想上天,蹭俄罗斯的飞船是目前的主要方式。如果俄航天局和美国全面解除合作,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宇航员想回地球都难。



不过,罗戈津重申,“只有完全、无条件解除制裁,才有可能全面恢复空间站伙伴之间的正常关系”。他3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出于道德和伦理原因”,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停止了与西方国家的联合项目。该公司不会与向乌克兰当局提供武器和政治支持的国家有任何合作。


美国在太空 探索 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人类的载人航天事业始于苏联的东方计划。在1957年成功将人类首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克1号” 送入太空后,苏联很快开始了 “东方计划”;1961年,加加林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为这一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美国不甘落后,从1958年到1966年,美国先后开启了“水星计划” 和 “双子座计划”,实现了将美国人送入太空以及进行太空行走的愿望。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 (UTC) ,阿姆斯特朗走下阿波罗11号登月舱的舷梯,将人类的足迹印到月球表面,美国在太空争霸中反超苏联。阿姆斯特朗登月也刺激了美国的太空探测野心,美国此后开始频繁发射火箭进入太空。但随着太空探测项目越来越频繁,NASA有点吃不消了:上去一次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就没了,NASA开始考虑研制出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航天飞机,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上天的成本。




在美国经济低迷财政赤字导致银根紧缩的2010年,NASA遵从民主党对太空 探索 的预期,进行更有野心的火星 探索 项目,于是一直耗费着天文数字资金的航天飞机项目被迫中止。美国的航天飞机归零后,NASA的载人航天就开始了蹭俄罗斯飞船的生涯,所以,这次俄航天局一说要取消合作,NASA马上就急眼了:这以后我咋上天呢?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别的替代方案,NASA还得死皮赖脸地求俄罗斯捎他一程,毕竟,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成本高达1500亿美元,每年的维护成本也高达四五十亿美元,美国承担了大头,这千亿美元真金白银都扔进去了,总不能因为舍不得几千万路费就拉倒了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非得搭乘俄罗斯的飞船?


很简单,便宜,超级便宜。



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在美国还花着几亿美元一次的价格送宇航员上天的时代,俄罗斯宇航局的载人航天项目已经对外“出租”了,价格相比美国的航天飞机简直跟不要钱似的:一次太空之旅仅需2000万美元,美国发射一次航天飞机的费用,在俄罗斯可以送一个排的人上天了。


所以,航天飞机项目快结束时,NASA就找到了俄航天局“求合作”,想着花点钱跟俄罗斯共同享用苏联遗留的太空 科技 成果。以俄罗斯的经济条件,NASA志在必得。据官方披露,截至2019年7月,为了送美国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NASA累计在“联盟号”购买了70个座位,总金额39亿美元。而本来财政困难的俄罗斯航天局,在NASA的“帮助”下反而越活越滋润,度过了最缺钱的日子。


美媒述评:俄乌冲突或终结“太空关系相对友好”格局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3月19日发表题为《乌克兰战争如何重启了俄罗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太空竞赛》的文章,作者系特里斯坦·博韦。文章认为,今年2月,就在出兵乌克兰之后不久,俄罗斯暂停了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29年之前向金星发射探测器的联合任务。随后,在本周早些时候,欧洲航天局官员取消了“火星太空生物学”计划。该项目计划与俄罗斯合作发射一辆寻找外星生命的火星车。



现实是,政治在太空中已经并且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芝加哥大学的 历史 学家乔丹·比姆重点研究太空技术和 探索历史 。他说:“太空不是个乌托邦式的变革性的地方。我们地球上的所有问题都会在太空复制或者放大。”


自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以来,西方 社会 一直孤立该国,对它实施了经济制裁,许多西方企业撤出了俄罗斯。西方航天机构纷纷效仿,为俄罗斯航天机构制造了一种痛苦的新现实。近年来,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事实上是依靠与西方的伙伴关系来获得运营和扩张的财政资源。



在过去二十年里,全球的太空关系相对友好。国际空间站是1998年启用的在轨研究实验室,被认为是多国合作和无关政治的科学研究的里程碑,甚至在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加拿大航天机构共同运营。它将在2031年之前的某个时候退役。


虽然太空站并非任何一个国家所有,但俄罗斯负责的轨道部分对整个太空站的导向控制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俄罗斯航天机构屡次遭遇制裁。去年6月,罗戈津就曾表示,如果美国不取消对俄罗斯“进步”火箭航天中心和俄罗斯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的制裁,俄罗斯将在2025年退出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并将建造自有空间站。



德媒文章:西方对俄制裁将严重影响国际太空合作


德国《我们的时代》网站近日发布题为《合作受到干扰》的文章,作者为德国的共产党前副主席、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和柏林莱布尼茨科学学会成员尼娜·哈格尔,文章认为,在乌克兰爆发的冲突以及对俄罗斯日益严厉的制裁也影响到俄罗斯的民用太空旅行。不仅在高技术的进口方面,而且这种情况正在对太空研究和太空旅行的国际合作产生首波严重影响。



在2月24日宣布第一波制裁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其整个团队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火箭发射场撤出。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未来将不再从那里进行任何发射。另外,今年所有带有“西方”的外国有效载荷的俄罗斯火箭(例如来自美国“一网”卫星的火箭)的发射也已被取消。另一方面,欧洲航天局现在已经终结了“Exomars”,这是一项计划已久的火星飞行联合项目,俄罗斯应为此提供着陆器。德国宇航中心也暂时中止了与俄罗斯同事的合作。迄今为止,已开展合作的一些研究项目尤其受到影响。此外,不应再与俄罗斯的相关机构开展新的项目或倡议。


同样令人愤慨的是,由于俄乌冲突,甚至以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命名的美国太空基金会的一项活动也被重新命名:因为加加林是俄罗斯人。


图谋不轨,美欲借俄乌冲突强化太空霸权


事实上,俄乌冲突中所有军事行动的背后,几乎都有各方太空力量博弈对抗的影子。虽然美国一直避免直接“下场”同俄罗斯进行“面对面”交锋,但其一直为乌提供太空信息支援。此外,美国还让盟友中断同俄罗斯的航天 科技 合作,并对俄航天产业实施制裁。有评论指出, 这些举动暴露出美国的图谋不轨——欲借俄乌冲突之机推进太空战略、强化太空霸权。因此也有忧虑认为,美俄新一轮太空争霸将开启。



实际上,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天,在美国军方授意下,美国麦克萨技术、黑色天空等公司就持续向乌提供俄军兵力调动卫星影像;美国鹰眼360公司通过监测GPS干扰定位俄军装备部署;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不仅为乌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还向其输送了大量“星链”卫星通信终端。这次冲突,俄军多名高级军官阵亡。外界猜测,这与美国公司将大数据支撑下的人脸识别技术与乌方共享有关。


此次俄乌冲突中,美国以保障盟友安全为由,一边在乌克兰大肆开展军事情报支援和信息战活动,一边敦促欧洲国家升级换代武器装备系统、加速推广新的军事数据接口标准。这些举措无疑都在试图将欧洲国家紧紧捆绑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战车上。


同时,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半导体、电信、导航、激光、微电子和传感器等尖端技术领域对俄罗斯发起制裁,其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俄太空技术发展。此外,由于美国煽风点火,俄欧关系恶化,双方几乎中断了航天领域的所有国际贸易合作,而美国则趁机抢走了欧洲的大量卫星发射订单。可以预见,未来欧洲在太空领域对美国的依赖将有增无减,世界航天发展格局很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俄罗斯愿与中国深化航天合作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罗戈津在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可以共同为天宫轨道站建造模块。他指出,俄罗斯和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可以一起”行动。罗戈津说:“要成为太空朋友,首先必须是地球上的朋友,而俄罗斯和中国是地球上的朋友。”他补充说,双方可以讨论共建模块。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评论道,经历了四代空间站的建设,俄罗斯在建设空间站、管理空间站和开展科学实验方面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虽然中国的空间站即将要建成了,但是如果有俄罗斯科学家参与的话,应当说是强强联合,会使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更上一层楼。中俄应该更加密切合作。因为航天事业,特别是深空探测,这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应当是由各国发挥自己的优势、优势互补,联合起来进行。无论是从技术的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强强联合都是最好的。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罗戈津表示,俄中建立月球站项目的关键方面是合作伙伴的平等。缺乏这种平等是俄罗斯退出美国“门户”项目以创建国际载人绕月站的主要原因。


泽连斯基提议将战时状态再延长 90 天,俄乌冲突还要持续多久?

客观上说,俄乌冲突还要持续多久,目前恐怕谁也说不出个具体时间,但当下可以肯定的是泽连斯基提议将战时状态再延长90天,在这大概三个月的时间里,本次俄乌冲突不太可能结束!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引用日前车臣共和国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的一段表态,他在接受车臣国家政策、外交关系、新闻和信息部长艾哈迈德杜达耶夫的采访时曾表示,俄军(包括车臣武装部队)在乌克兰的特别行动将在年底前完成!

卡德罗夫

卡德罗夫在回答有关何时恢复与欧盟之间航班的问题时声称,今年年底(俄军在乌克兰)特别行动就会结束。同时欧洲国家们也不仅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它们还会跪地求饶!接着便像往常一样不得不与俄罗斯恢复所有领域的合作(恢复航班)。不应该有其他可能性,以后也不会有。

借此可以看出,虽然卡德罗夫经常会语出惊人,说出一些不太靠谱的话,但从他以上这段表态来看,乌克兰方面想在90天内结束这场冲突显然是不可能的。

向乌克兰运送豹Ⅱ坦克

同时再说西方国家对待此次冲突的态度,它们不仅加强了对乌军援,向对方增加供应了西方主战坦克、用于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的GMLRS远程火箭弹以及射程高达150公里的GL-SDB陆射小直径炸弹,而且后期还打算继续向乌克兰输送包括“死神”无人机和F-16战机在内的各种西方航器,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方面除了在战场上彻底击败俄罗斯,还能怎么办呢?

总不能在接收到以上西方先进武器后与俄方展开和谈吧,就算俄乌双方有这个意愿,恐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它们根本不在乎乌克兰的死活,而是尽最大可能延长这场战事来消耗俄罗斯。如对此有疑惑,可参考近期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的表态,他在本次冲突爆发初期,不仅曾分别联系了俄乌双方进行调停,而且还促使双方出具了13份和平草案,但以上草案最终均被英美推翻,至此泽连斯基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截至2023年2月9日俄乌冲突局势图

综上,按照目前俄乌冲突的局势发展来看,俄方的短期目标是要拿下巴赫穆特和赫尔松西岸等原属于顿巴斯共和国的地区,而长期目标则是尽可能的缩小乌方的海岸线,争取拿下敖德萨等地区;同时乌方的目标则是夺回克里米亚,双方的战略目标是针尖对麦芒,目前几乎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因此要问本次俄乌冲突何时结束,那最终还是要看谁的“拳头”更硬,打到一方彻底认输才可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90天的时间远不够双方亮出底牌,要想出结果,还是听卡德罗夫的,到今年年底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