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少侠
外交部刚刚官宣中国领导人即将访问俄罗斯。此访既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三年多来首次访俄,也是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开篇之作。在乌克兰危机进入紧要关头、是战是和前途未卜的当下,中国走出这一步,国际舆论高度关注,西方有些不三不四的说法。有必要厘清事实,以正视听。
中俄两国国旗
一、 中国外交行动难道要看别人脸色?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堂堂正正的大国。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18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就在不久前,中国顶住美西方压力,毅然接待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华,两国元首握手相称“真朋友”。中国领导人访俄同样是两个主权国家间的正常交往,不受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影响,更不需要看任何国家脸色。
但美国一些人显然不愿看到此访顺利成功。事实上,美方臆测、抹黑中国领导人访俄计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近段时间,美媒隔几日就会曝出此访时间的“最新版本”。美国高官还不断鼓噪“中国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威胁中国如果这样做,将面临“真正的后果”。
美国越是这样“敲锣打鼓走夜路”,越暴露了自身心虚。近年来,美国一手对中俄搞“双遏制”,一手在中俄间“打楔子”。乌克兰危机燃爆后,美国一手借“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削弱俄罗斯,一手推进“印太版北约”,拉近同盟体系加大对中国围堵。
美国想同时压垮中俄两个大国,只能是左支右绌,反而让中俄背靠背协作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中俄越是走得近、站得稳、发展得好,美国就越担心害怕。早在1997年,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就在《大棋局》中写道,美国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中国与俄罗斯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
也要看清,美国此举是一种典型的认知战手法:先是密集释放所谓情报信息,“预言”中方可能采取的政策行动,再通过官、学、媒相互印证、反复渲染,以此来限缩中国的决策空间,可谓一本万利。近期,美国还大肆鼓噪所谓“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捏造各种版本的“大陆武力攻台时间表”,营造兵凶战危氛围,也都是如出一辙的认知战套路。美国就是要通过制造和加剧台海紧张拉西方盟友入局,在中国周边复刻“乌克兰危机”,诱导中国掉入同美国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然而,中国人不是吓大的,美国这种纸老虎更不可能吓倒中国。自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漫漫七十余载筚路蓝缕,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中国外交没有软骨,更没有媚骨,不会受到谁的胁迫就畏缩不前。美国越是威胁讹诈,中国就越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抉择。
上图:王毅与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下图:拜登与英澳两国领导人出席"奥库斯"发布会
二、 中俄正常交往何须遮遮掩掩?
中俄是搬不走的邻居、拆不散的朋友,是朋友就要多走动、多交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70多年前,苏联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2001年,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平等互利、世代友好的基本原则成为中俄关系的“黄金铁律”。中俄之间不是没有问题分歧,但双方始终努力通过友好协商找到解决方案。
中俄关系发展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俄罗斯有能源有土地,中国有人力有资本,两国是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9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20%,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本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
可见,中俄关系不是大哥小弟式的所谓“结盟”,而是堂堂正正、坦坦荡荡、互利共赢的君子之交。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松茂柏悦”。
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谁又不想跟西方国家搞好关系、一起分蛋糕呢?但美国不让啊!中俄不断做大“朋友圈”,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掌握前途命运,那岂不是动了美国利益的奶酪?中俄带头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带领发展中国家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那岂不是在美国霸权的太岁头上动土?
于是美国不断给中俄关系扣上“邪恶轴心”“威权联盟”的帽子,诬蔑中俄走近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鼓动“美欧对抗中俄”的新冷战。然而,美国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滤镜审视中俄关系,看到的只能是自己的倒影。
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们迷信霸权胁迫,用“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挑动阵营对抗,热衷“筑墙设垒”“长臂管辖”“脱钩断链”。从北约到七国集团,从“五眼联盟”到“四边机制”,再到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国叠床架屋搭建“小圈子”,打造反华反俄“辐轴体系”,试图将世界拖入分裂和对抗的深渊,才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头号破坏者。
就在几天前,美英澳三国领导人高调宣布,美国将向澳大利亚出售3艘美军现役最先进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后续可能再追加出售2艘。三个盎撒国家联手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已经到了明目张胆、毫无顾忌的地步。
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
美国还在紧锣密鼓谋划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2021年,拜登政府就曾撺掇首届“民主峰会”,妄图以民主之名拉帮结派、打压中俄,结果却沦为应者寥寥的“翻车现场”。如今,美国还想再给病入膏肓的美式民主打强心针,结局可想而知。
越来越多人正在看清,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不是什么“民主对抗威权”,而是霸权与反霸、强权与公理之争。只要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国际秩序就乱不了,世界公理就倒不了,霸权主义就长不了。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
三、 中国高举和平旗帜何错之有?
乌克兰危机已逾一年,欧洲在流血,美国在偷笑。但有没有乌克兰危机,中俄领导人都会保持正常交往和互访。
就在美国一面源源不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一面又威胁中国不得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支持时,中国不声不响地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对话,推动这对“宿敌”在断交七年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消息传出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真诚为中国点赞,感谢中方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感叹,先知穆罕默德曾说过“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现在可以说“求和平,哪怕远在中国”。也有一些人酸溜溜地问,为何美国在中东“苦心经营”多年,促成和解的却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私心杂念,不玩阴招损招,什么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有利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就会做什么事,因此得到了各方的信赖。3月16日,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话时,乌方也祝贺中国近期成功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解,赞赏中方发布的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希望同中方保持沟通。
一年来,中国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为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发布的立场文件,核心就是劝和促谈,体现了一贯平衡理性、公道正派、标本兼治的中国风骨和中国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访俄期间,中方也将一如既往为和平发声,为和平尽力。
不想让乌克兰危机降温的一直是美国。战事一年多来,美国多次利用军事援助影响战局走向,动辄用上百亿美元巨资把乌克兰诱入万劫不复的“无底洞”。早在开战之初,俄乌双方曾多次举行和谈,甚至早在2022年3月就对草签和平协议达成共识。然而,美国援助“及时赶到”,一切都回到原点。
中国本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却屡屡因乌克兰危机登上美国媒体的头条。美国一些人总想把中国同乌克兰危机扯上关系,不停鼓噪中国“不应支持俄罗斯侵略”,必须“发挥作用劝说俄罗斯止战”,潜台词就是要甩锅推责,把危机延宕不止的症结归咎于中国。
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钥匙不在中方手中,而在美西方手中。美西方如果真心希望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就应支持配合中方努力,停止幕后操盘、拱火浇油,停止转移矛盾,停止对中国的诬蔑抹黑,甚至威胁制裁。
中国援助与美国“援助”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无论为中俄还是为世界,我们都有理由期待中国领导人这趟友谊、合作、和平之旅。
德法领导人为何先后访俄罗斯?
外媒5月20日报道称,德国总理默克尔18日飞抵索契,欲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围绕众多问题进行会晤。她抵达普京官邸时,总理梅德韦杰夫恰好也在门口。
俄罗斯5月19日报道称,普京送上一束白玫瑰,默克尔用德语道了声早安。
见到梅德韦杰夫后,默克尔以“你好”来打招呼。她在门口停下,突然改用俄语跟二人交流起公事:“(新)政府已经在工作了?”在东德长大的默克尔能说一口不错的俄语。
普京在一旁夸赞梅德韦杰夫:“总理刚完成组阁。”
梅德韦杰夫接过话头:“我们是有能力的政府,可以工作。期待与贵方交流。”
默克尔继续用俄语祝他“一切顺利”,而后便去跟普京会谈了。一个半小时后,两国领导人共同出现在媒体面前。
普京说:“我们结束了前半场会晤,在记者会后将开始扩大会议,我们已就政治、经贸、文化、人文领域的双边合作交换了意见,重要的是,尽管外交形势艰难且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俄罗斯与德国皆认为维持定期接触是有益的。”
俄德两国记者最关注的是北流天然气管道二线的进展。尽管新管道对德极为有利,但默克尔仍认为有必要保留经乌克兰对欧供气。
普京安抚在场的所有人:“我们无意中止过境乌克兰输送天然气。我想强调的是,倘若经济上合算,供气仍会持续。”
围绕特朗普对项目所有参与方以制裁相威胁一事,普京评论道:“特朗普不仅是总统,也是大企业家。他同时推动的还有本国企业的利益,以确保美国液化天然气能在欧洲市场销售。这是否有可能?可能,但相当昂贵。比起俄向欧洲输送的管道天然气,其价格甚至要高出25%至30%。这其实是帮了乌克兰的忙,后者虽然不愿跟俄发展关系,但总是开心地将我们支付的过境运输费塞进腰包。每年约20亿至30亿美元。”
另据英国5月18日发表题为《态度谨慎的欧盟大国与克里姆林宫找到共同点》的报道称,对普京来说,这是个值得回味的时刻:欧洲最有权势的政界人士中的两位主动与他会面。
1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索契与普京会面时明确表示,与莫斯科保持良好关系符合德国的“战略利益”。
下周,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到访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年度经济论坛的嘉宾。
近几个月来,俄罗斯的外交地位降到了最低水平。但这两次访问表明,它可能正从深渊中跃起,因特朗普决定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对德黑兰实施新制裁而得到提振。
德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乌克兰和莫斯科干预美国大选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如今却处在具有若干共同利益的不寻常处境中。他们都希望继续执行伊朗核协议,同时都抵制美国对俄罗斯与欧洲之间拟议铺设的北流天然气管道二线施加的压力。
18日的会谈后,当被问及柏林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在缓和时,默克尔说:“我认为,我们彼此间的对话绝对非常重要。”
法国官员说,下周访问俄罗斯期间,马克龙也将谋求凸显与莫斯科的新共同点。总统府的一名助手说:“维持(伊朗核)协议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另一名助手说:“促使我们携起手来的共同忧虑是,我们愿意避免地区局势升级。”
普京显然是在利用这个机会表明他是一个比特朗普更可靠的伙伴,后者对传统盟友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德国联邦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诺贝特·勒特根说:“普京觉得自己是这种新形势下的暂时赢家。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好运气。”
法国也希望马克龙下周对俄罗斯的访问预示两国关系缓和。这位总统将于24日在圣彼得堡与普京举行会谈,并于次日参加该市年度国际经济论坛的小组会议。一名高级外交官说,他热切希望“表明我们(对叙利亚等有争议的议题)持有坚定立场,但也寻求尽可能在所有领域深化关系”。
来源:参考消息
为什么中国人对俄罗斯普遍有好感?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人对于俄罗斯有着普遍的好感,主要是因为中俄关系不断升温,再加上中俄之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多的往来,所以这使得中国人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有着天然的好感。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俄罗斯对于中国这个国家也有了新的认识,正是由于俄罗斯人能够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才使得中国在俄罗斯人眼里,有了更平等的地位。
一、中国人对俄罗斯有着普遍好感,是因为中俄关系不断升温由于中国和俄罗斯在经贸能源往来以及国防安全领域有着深入的合作,所以中国人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有着很深的好感。而在俄罗斯人眼里,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值得信赖的朋友,因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时,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人最好的朋友。
虽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总会掺杂着很多复杂因素,但是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中国和俄罗斯总会保持稳定一致的步伐。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成为了当今国际社会当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的不断稳定和升温,中国人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自然会有着不错的好感和印象。
由于在目前的国际局势环境下,俄罗斯是最值得中国依靠的朋友,所以中国人才会对俄罗斯有着不错的好感。除了在共同利益面前有着一致的目标以外,俄罗斯对于中国的能源稳定也会有着相当重要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人才会把俄罗斯当成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当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中国能够走到如今这个地步,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在努力的过程中,中国也得到了俄罗斯给予的很多帮助以及支持。
因为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遭遇过外部安全因素隐患困扰,而正是由于俄罗斯在这个阶段给予中国提供了很多安全上的支持,才使得中国能够在相对稳定和安全的氛围当中发展经济。
由于中国人一直信奉“喝水不忘挖井人”的传统,所以中国人才会对俄罗斯这个国家有着普遍的好感。当然中俄之间也曾出现过一些矛盾和争议,但是和平共处才是中俄之间永恒的主旋律,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俄罗斯这个国家确实在国际社会当中,能够给予中国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如果想要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就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因此中国人才会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由于这些年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一直遭到了欧美国家的针对及打压,这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遭遇到了严重的打击,而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给俄罗斯提供了很多经济方面的帮助,当然中国的做法也让自己遭到了很多舆论的批评以及指责,但是中国在帮助俄罗斯的时候,却并没有丝毫的犹豫,这让俄罗斯人感到非常的温暖。
因中国在很多问题上,都表达了对于俄罗斯的支持,这使得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并没有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中国在俄罗斯人眼里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高,因为俄罗斯人觉得中国是一个可以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朋友,如果没有中国在困难时刻的帮助,那么俄罗斯人的生活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随着中俄之间的关系不断深入,我相信中俄之间一定会有更多的合作项目出现,能够维持好中俄双边关系的稳定,对于中俄两国的老百姓也会带来很多的帮助。
因为加强两国经贸往来,对于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会带来很好的帮助,所以我觉得中俄之间必须要以和平共处为主旋律,只有这样,中俄两国才能够携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环境。
俄罗斯有个说陕西话奇怪的村庄,作为中国人当年他们为何要去俄罗斯?
俄罗斯是我国的北方邻居,虽然绝大多数的领土位于亚洲,并且接壤了我国东北和新疆,但是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依旧是白种人,典型的西方人,而黄种人毕竟只是少数民族,但是在俄罗斯,有那么一个奇葩的农村,在这里的村民竟然说陕西话,就如同陕西在俄罗斯的一个飞地一般,这些村民确实是中国过来的,那为何他们会来到俄罗斯住下来呢?
曾经在清朝的时候,在陕西一带,有这么一群人,为了躲避战乱的迫害,他们一路向北跑,竟然跑到了俄罗斯的地盘上,最后在那里生活了下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被发现时,竟然还不知道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可见这个村庄非常的偏远闭塞,连如此重要的消息都接收不到。
当记者来到这个村庄,采访他们的时候,这些人的陕西话依旧说的非常地道,甚至有些古老的词汇连现在的陕西人都不会,不过他们毕竟不会写汉字,所以依旧学习了俄文,平时生活中也可以熟练使用,如今在这个村庄诞生的人们,也重新开始慢慢学习中文,毕竟他们坚信自己来自中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在我国历史上,像这种事情其实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在浙北苏南一带,也有很多村子的村民讲河南话,都是一些灾难时期迁移而来的,久而久之,在当地就形成了一个聚居地,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现象了。
1974年,朝阳群众抓捕克格勃立大功,苏联方面多年不知是咋暴露的
前几日,著名钢琴家李某违法被朝阳群众举报后,“朝阳群众”这个特殊的组织再次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在近几年的 娱乐 圈新闻、法制新闻中,“朝阳群众”的存在感可是相当不低。
有人盘点了朝阳群众曾经举报过的违法犯罪的明星,竟达十几人之多, 其中不乏如宁财神一样广为人知的著名编剧。可见朝阳群众在面对违法犯罪时绝对是“一视同仁”,通通举报没商量。
在见惯了“朝阳群众”的神秘与强大后,甚至有网友调侃称“朝阳群众”是世界第五大王牌情报组织——P.S,其 他四大王牌分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苏联克格勃,以色列摩萨德,英国军情六处。
少为人知的是,朝阳群众还曾经与其他王牌情报组织之一“交手”过——1 974年,朝阳群众协助警方抓捕住了苏联克格勃的间谍。
1974年1月15日晚,一辆牌照为“使01-0044”的白色伏尔加牌轿车悄悄驶出了苏联驻华大使馆,在夜色的掩护下向北京的东北郊驶去,最终在西坝河桥附近一处较为阴暗的地方停了下来。
不久后,桥车上下来了两个人,他们似乎提了什么东西,向着西坝河桥下走去。两人离开后,这辆伏尔加轿车也快速离去了。
能够乘坐使馆专车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使馆的工作人员。令人疑惑的是, 苏联使馆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在很晚的时候去到北京比较偏僻的地方,而不是好好在使馆内休息呢?
答案很快便揭晓:过了一会儿,西坝河桥另一面出现了另外两人,他们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便交换了各自的物品—— 来者将自己所带的口罩交给了使馆工作人员,使馆工作人员将自己手上的深色旅行包递给了对方。
看几人沟通之顺畅,交换物品之迅速,显然不是第一次见面沟通了。但这次略微有些不一样:就在他们即将离开的时候,红色的信号弹蹿上了天空, 三百名早就埋伏好的警察和朝阳区群众冲了过来,将这四人绳之以法。
直到被抓捕,苏联使馆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这次接头如何被泄露了消息。
很快,中方紧急召见了苏联驻华大使,将五名从事间谍活动的苏联使馆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予以驱逐出境。
人民日报在五天后便报道了整个事件, 1月23日,《人民日报》再发文报道《苏修间谍落网记》。 作为我国的党报代表,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官方态度,中国相当于揭下了苏联的遮羞布。
据说,此事令当时的克格勃头目安德罗波夫恼火异常,他认为此事让克格勃丢尽了脸。
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间谍如何败露对于苏联方面来说都是一个谜。 中方心中当然清清楚楚,这次特大间谍案破获的关键,就是间谍本人——李洪枢。
对于李洪枢的出身有着不同的说法。有媒体报道称,他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解放后家庭成分被划分为地主;他因此而不甘心,于1967年非法越境进入苏联。
根据李洪枢自己的说法, 他是黑龙江双鸭山人,当年偷渡是为了“探亲”——他的兄嫂于早几年的时候偷渡边境,跑到了苏联生活。
早年偷渡到苏联生活的兄嫂成为了李洪枢叛国的理由:他说, 是因为自己的亲人在苏修手中,他才不得不为苏联谍报机关效力的,否则他亲人的安全将无法得到保证。 这种说法真实性已经无法考证。
“偷渡”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词汇,我们一般所见的是其他国家的人通过边境想要偷渡到我国。 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中苏边境偷渡到苏联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但是无论何时,“偷渡”都是妥妥的犯罪行为,一旦发现肯定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中苏关系已经恶化的20世纪70年代,偷渡到苏联的人都会按叛国投敌论处。
当时的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到什么程度了呢?珍宝岛事件之后,苏联组织了上万人的游行队伍,轮番到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前示威。
说是“示威”,实际上无异于攻击——游行队伍拿着砖头、墨水瓶等硬物砸向大使馆,导致主楼和两侧宿舍楼一至三层的窗户几乎全部碎掉了,某些地方四层的窗户也碎掉了。
而当中方大使馆试图缓和关系,邀请苏联外交部有关人员于1971年2月9日到使馆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时候, 苏联《消息报》很快发表了一篇文章攻击《智取威虎山》。
显然,作为苏共官报,《消息报》的态度代表了苏联官方的态度。因此,我方大使馆经请示取消了电影招待会,并严正指责苏联的行为影响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偷渡到苏联的人被判定为“叛国”是不冤枉的。
而这些偷渡客中,的确有很多出卖了自己的祖国—— 最开始的偷渡客提供给了苏联方面一些情报,包括地方党组织结构、人员名单、驻军情况等。 这让苏联情报部门意识到了其中隐藏的机会。
因此,苏联开始将偷渡客划分类别,从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类是几乎不能给苏联提供任何情报,本身也没有价值的人,他们会被遣送回国。
第二类是一些中俄混血儿,或者地方党政干部,苏联允许他们定居境内。
第三类是一些比较聪明,有特殊身份或掌握一些特别技术的人,这些人经过情报部门的考察和培训后,会成为间谍派回中国国内。
李洪枢就属于最后一类。专案组成员刘复之的回忆录中写明了他受到重视的原因—— 李洪枢是吉林大学化学系毕业生。
据李洪枢自己的供词所说,他于1967年4月偷渡到苏联,1970年便被送去莫斯科,接受苏联国防部军事情报机关的特务训练, 并于1972年6月接受派遣任务从新疆额尔齐斯河口越境潜回国内。
看这已经堪称成熟的培训流程,偷渡回国的口岸选择,可想而知李洪枢虽然是这批被培训的偷渡者中最出名的一个,但绝不是唯一一个。
这一点,当时我国的公安部门也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在李洪枢偷偷潜回国内后二十几天,我国安全机关已经秘密逮捕了他。
当年叛逃出国,在苏联接受了好几年训练的李洪枢,在思想上已经非常抗拒自己的祖国了。
因此,当我国安全机关试图逆向利用他的时候,李洪枢表现出了极端的不配合——他始终沉默着,不听任何人的劝告,也不配合任何行动。 中途,他甚至偷偷逃跑过一次。
之前被捕的时候因为事发突然,李洪枢没有来得及向自己的上峰通报。而这次逃跑的时候,李洪枢借机给苏联大使馆打了一个电话。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苏联大使馆没有将他的求救当回事儿—— 也许是因为时间紧迫,他没有讲清楚;更可能的是,苏联方面原本就不缺这一颗“棋子”。
很快,在一片高粱地中,李洪枢被再次捕获。仍然不配合的他甚至没有在一开始就交代自己曾经给苏联大使馆打过求救电话的事情。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引起了中共中央最高层的注意—— 周总理亲自指挥此案, 并成立了以解放军少将李震为组长的专案组,组员包括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北京卫戍区司令、北京市公安局正负局长等。
可见,当时中国在反间谍上绝对是下了苦功夫。
李洪枢本人倒不至于这么重要,毕竟他刚刚偷渡回国内,还没来得及给苏联方面传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突破口: 证明苏联在不断向中国派遣间谍,也是中国撕开苏联在中情报组织的豁口。
可惜,这个“豁口”在二次被捕,明知道逃掉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的时候,依然保持着他的沉默,展现出不配合的态度。
这也难怪,毕竟一方面他接受了苏联多年的洗脑, 另一方面他也担忧自己的安全和前路:谁会相信一个投敌叛国的人呢?
专案组为了撬开他的嘴,让他能够反过来为我们所用耗尽了心思。最终,决定采取软化的政策。
成员们吃住都同李洪枢在一起,就连办案的时候都不避着他; 中央还特别交代,谁都不需对李洪枢怀有敌意,当着他的面说话不可以吞吞吐吐,不可以造成新的隔阂。
专案组成员们身体力行,努力将李洪枢当作自己真正的“同志”。他们一起吃喝,甚至一起打扑克、一起聊天。
李洪枢的心思也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发生着变化。 他开始不用敌对的眼光看大家,不时时刻刻摆出一副防御的姿态,可以跟大家一起开玩笑,甚至一起玩了。
有一段时间,李洪枢的纠结是非常明显的。他有的时候会和大家一起笑,有的时候却坐在角落里心事重重的样子;有的时候跟大家一起吃喝,有的时候却会绝食,什么都不干。
任谁都看得出来,李洪枢已经有所改变,正在和被苏联洗脑的自己作斗争。专案组成员们将这一可喜的变化汇报给了周总理,总理批复道:“对李洪枢继续采取感化政策。”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洪枢原本就是中国人,在感受到来自同胞的温暖后,他转变了, 同意作为 “双面间谍” ,为中方所用。
专案组也进行了下一步:麻痹苏联情报组织。他们请示总理,先让李洪枢放出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给苏联情报组织,以迷惑对方。
例如,在国防部长换任的时候,提前三天告诉李洪枢谁即将继任国防部长一职 ,三天后这个消息才会见报。
尽管只提前了三天, 但是这个情报证明了李洪枢可以窥见中央高层的任命,会让苏联方面感受到李洪枢的价值。
有些情报则是故作神秘,例如东北某地近期突然隆起一个土包,有可能是军事工事等等。还有一些真真假假的部队调动,既保持李洪枢的价值,真假参半又能够迷惑苏联军方。
很快,李洪枢接到了新的任务,要求他在黑龙江甘南县与苏联情报人员碰面。这是他们一早就确认好地接头点,但是距离北京太远了。
专案组成员们也十分纠结——太远了,行动不便,而且也怕李洪枢在路上跑掉。 思前想后,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试:几名专家陪同李洪枢一起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达了甘南县。
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李洪枢没有逃走,还在这儿接到了最新指令:1974年1月15日晚八点半,在北京东郊西坝河桥下等待接头。接头人将给他最新的电台、密码、手枪和活动经费。
专案组们努力了近两年时间,不断感化李洪枢,“放长线钓大鱼”,终于有了收获。他们高兴地将最新情况报告给了总理,总理也说:“可以破案了!”
在警方力量不够的情况下, 朝阳群众自觉组织起来,帮助盯梢,排查周边可疑人员,以及服从专案组成员安排提前撤离西坝河一带。
就连附近居民家的狗也被喂了酒馒头,醉倒后被塞到了床底下。 在实施抓捕的时候,群众们主动成为了候补力量,帮助警方捉拿犯罪嫌疑人。
那天,苏联方面联络人按照原计划出发。为了保证隐蔽,他们做了许多准备。
乘坐在那辆使馆专车中的一共有五个人,分别是苏联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马尔琴柯夫妇、三等秘书谢苗诺夫夫妇和武官处翻译科洛索夫。
其中,负责下车与李洪枢接头的只有谢苗诺夫和科洛索夫两个人,其他三个人都是他们的掩护。 为了在中途停车的时候不易被发现,他们还改装了 汽车 的尾灯,使之在踩刹车的时候不会发亮。
夜晚九点十分左右,两位驻华使馆秘书躲进了桥洞里;约过了二十五分钟后,李洪枢和另一名同伙前来接头。
几个人简单对了暗号后,李洪枢便给出了准备好的线索——用密封塑料底封在了白口罩内部,谢苗诺夫则给出了装着新电台、经费的旅行包。
就在此时,我公安机关同民兵、群众一起一拥而上,将几人顺利抓获。证据也没有被错过—— 谢苗诺夫为了脱罪,将白口罩扔进了附近的河沟里,但是被朝阳群众们捞了起来。
这只写了中国重要情报的白口罩,以及手提包里的电台联络频率时间表,苏联特务机关的“指示信”,在中国秘密建立反革命组织的纲领等成为了最好的证据,几人在进行特务活动而不是什么其他的“朋友会面”的事实板上钉钉。
而这一切不仅被参与行动的人看在了眼里,也被到来的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恰在此时,那辆小轿车在兜了一圈后回来了,它是来接谢苗诺夫和科洛索夫回使馆的。
于是,车上的三名协助从事间谍活动的人也一起被抓捕归案。这天晚上车上的五个人,便是后来被驱逐出中国的五名苏联外交人员。
此案破获后,总理十分高兴,说道:“你们立了一大功,李洪枢也立了一大功。”
因此,为了让他安定地生活下去, 李洪枢改名换姓,成为了北京的一名普通公民,被分配到北京一个工厂工作,娶妻生女。 他人生中传奇的部分就此谢幕。
对于苏联和中国来说,间谍抓捕归案、驱逐出境只是开始。接下来,中苏之间还有一场“仗”要打—— 一场舆论宣传仗。
中方详尽的长篇通讯引起了国际 社会 的轰动,苏联名望一时之间大跌。尽管各国都免不了存在间谍活动, 但这样被赤裸裸地揭露出来,其他国家就算是出于维护自己“正义”形象的需要也要谴责苏联。
一向与苏联水火不容的西方报刊全文转载了这篇通讯,并将其中的细节专门拿出来津津乐道,甚至有报刊评价称这是“詹姆斯·邦德系列故事的中国现实版”。
中国这次间谍案也使得很多国家引以为戒,开始寻找并驱逐国境内的苏联间谍。
为了进一步进行反谍宣传,公安部专门举行了《打击苏修间谍展览》,一些国家领导人、外国兄弟党负责人都曾经前来参观过。
1977年,国内还以李洪枢一案为原型,拍摄了许多部反国际间谍的影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叫做《熊迹》。
这些影片无不揭露了克格勃特工的活动,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欢迎。
苏联方面不甘示弱,曾经策划过一起“间谍案”诬陷中方大使馆成员。这名不幸的外交人员名叫关恒广。
当时,中国已经预计到了苏联可能会抓一名我方外交官,于是紧急通知驻苏大使馆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大使馆也通知了所有工作人员一律不出门,全部在家休息。
然而还是有一人被抓住了,此人就是关恒广。在苏联大肆调查下, 终于找到了这名已经在回国探亲途中的中国外交官,当时他乘坐的火车已经到了西伯利亚境内。
克格勃立刻派出特工用飞机追赶关恒之所在的火车,准备用他来“交差”和反诬陷中国。
1974年1月19日,中国抓获苏联间谍四天后,在已经接近中苏边境的苏联伊尔库茨克市,苏联特工终于登上了关恒广所在的火车,并径直奔向了他所在的车厢。
刚好,关恒广身边的座位上没有人。于是,克格勃的计划上演了:
无辜的关恒广当即被克格勃特工抓了起来,用直升机押送回莫斯科。紧接着,苏联效仿中国的做法,以“企图向苏联女公民索取军事性质情报” 的罪名将关恒广宣布为“不受苏方欢迎的人” ,被限期离开莫斯科。
当然,关恒广回到国内后受到了热烈欢迎,被带上了大红花,也被告知:“你受委屈了!”
苏联方面的“反击”没有到此为止。时隔四十年后,俄罗斯《绝密报》在2014年12月披露了当年的另一个内幕: 苏共中央秘书处也曾决定 “用从特殊渠道获得的一些材料制作称影视片,揭露中国情报机构特工的活动。”
安德罗波夫的想法是很好的,可惜,正如《绝密报》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些间谍材料中几乎不含任何细节,明眼人一看便知是空穴来风的宣传品。
因此,他想要像中国的反谍宣传片一样为大众所知、甚至向全世界播放,基本都是一个空想。
甚至,安德罗波夫还曾经设想这种影视作品可以“降低中国情报部门反苏的侦察、破坏活动的规模” ,还可以在国际 社会 上“营造对我们(苏联)有益的 社会 舆论氛围”。
显然,粗制滥造的影片和真实的故事是不一样的,安德罗波夫所设想的一切都不可能成真。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克格勃出品的第一部反映“中国间谍”的作品《郭秀山的供状》在苏联国内收获最多的评论是:“无聊之作!”
在中苏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宣传与反宣传活动更多出于政治目的。好在这场闹剧最终也迎来了结局: 勃列日涅夫执政晚期意识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做出了许多弥合中苏关系的努力。
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在大势面前也没有坚持自己的个人立场,而是主张“改善中苏关系”。因而,这场间谍宣传战就此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