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交部介绍中俄两国元首就乌克兰问题交换意见情况)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2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能否请发言人介绍一下中俄两国元首就乌克兰问题交换意见的情况?


汪文斌 资料图

汪文斌表示,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就乌克兰问题交换了意见。习近平主席强调,上个月中方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汪文斌称,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关于乌克兰问题,双方认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双方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为谋求军事、政治和其他优势而损害别国的合理安全利益。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

汪文斌介绍说,双方指出,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拱火浇油。双方强调负责任的对话是稳步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为此,国际社会应支持相关建设性努力,双方呼吁停止一切促使局势紧张,战事延宕的举动,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双方反对任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

延伸阅读:

媒体:布林肯向中国"甩锅" 中俄的声明做出有力回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正在俄罗斯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1日在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两国元首当天讨论了包括深化双边关系、经济领域合作、国际局势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并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中俄元首此次会谈受到国际媒体广泛关注。法新社、路透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英国《卫报》等媒体均对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会谈进行实时跟进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习近平此次访俄,将把“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层次,继续扩大中俄经贸合作,并以此向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中俄关系既不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也不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胁迫。著名中国问题学者,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俄中元首会谈是今年最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的全球性大事之一,它或许将影响接下来几年内的世界政治走向。它向世界展现出一个现实,即俄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水平阶段。

中俄关系始终保持蓬勃健康稳定发展势头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1日称,普京当天在克里姆林宫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虽然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两国元首会谈于莫斯科时间15时开始。但《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大批媒体记者提前两个小时便赶到克里姆林宫等候。

欢迎仪式结束后,俄中两国元首开始小范围会谈。普京在小范围会谈中表示,他已经与习近平主席讨论了当前的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随后,俄中双方举行大范围会谈以及文件签署仪式。

习主席在大范围会谈中表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始终保持蓬勃健康稳定发展势头。两国政治互信、利益交融、民心相通不断深化,经贸、投资、能源、人文、地方等领域合作持续推进。他说:“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我同普京总统、米舒斯京总理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达成很多重要共识。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共识进一步加强,合作早期收获已经显现,更多合作正全面推进。”习主席还对普京总统说:“我愿同你一道,对双边关系和务实合作作出规划部署,助力两国各自发展振兴。”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普京在乔治大厅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这是两国元首紧紧握手,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1日傍晚,习近平和普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两人在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谈到中俄将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具有战略意义。中俄关系不是一种应急性的关系,它具有内生的发展动力,因此中俄关系始终不断得到加强。对于中俄两国而言,双边关系是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局势下更好捍卫自身利益,以及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平、更合理方向演变的重要基础。

李海东认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息: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背景下,中俄关系实际上已成为推动世界秩序良性演变的关键力量。

“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正在增强”,德国《时代周报》21日评论称,中国国家主席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德国《明镜》周刊21日引用俄媒的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将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在动荡和变化的世界中,中国将继续与俄罗斯合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经济合作将为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除深化两国关系外,两国元首21日签署的经济合作相关声明也引起广泛关注。《联合早报》称,这份声明将给两国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习主席21日与普京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同10年前相比,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116%,不仅有效夯实了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也为两国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我同普京总统达成共识,双方要加强统筹设计和顶层规划,扩大能源、资源、机电产品贸易,增强双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拓展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农业、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推进传统贸易和新兴领域合作互为补充、同步发展,进一步畅通跨境物流运输。”

美国《纽约时报》称,中俄两国的经济关系近年来一直走强,去年贸易总额更是激增。对俄罗斯来说,中国已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和贸易的生命线。法国《观点》杂志网站20日评论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俄在经济领域极具意义。

法新社21日特别提到,普京在大范围会谈中称,俄企有能力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能源是中俄两国的传统合作领域,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天然气数量不断攀升。受乌克兰危机影响,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实行“切割”,这让作为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更加注重“向东看”。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进入新的快车道,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巨大,因此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和互补性巨大,前景广阔。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张弘21日也对记者表示,能源是中俄经贸合作的传统重点。在与西方的能源贸易“脱钩”后,俄罗斯也希望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亚太市场,能源对俄罗斯经济具有“压舱石”作用。

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副教授格沃尔格·米尔佐扬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两国元首共同引领下,俄中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展现十足韧性和潜力。未来,两国务实合作必将继续拓展,会有更多合作项目落地,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


俄乌两国国旗

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

中俄领导人是否谈及乌克兰问题一直是国际媒体关注焦点。《纽约时报》称,中国领导人对俄罗斯的访问正受到西方国家官员的广泛关注,以借此寻找中国愿意在俄乌冲突中发挥多大调解作用的迹象。

关于乌克兰问题,中俄在21日签署的联合声明中表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双方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为谋求军事、政治和其他优势而损害别国的合理安全利益。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双方指出,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拱火浇油。双方强调,负责任的对话是稳步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为此,国际社会应支持相关建设性努力。双方呼吁停止一切促使局势紧张、战事延宕的举动,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双方反对任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日声称,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不但没有谴责俄方,反而为其提供了外交掩护。分析人士认为,中俄上述声明是对这种不负责任言论的有力回击。

张弘对记者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危机的当事方,向中国“甩锅”、推卸责任是没有道理的。张弘表示,乌克兰危机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一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灵丹妙药”,能够让危机“药到病除”,这是不现实的,也具有误导性。中国已经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展现出中国劝和促谈的意愿和建设性的方案。但是,乌克兰危机未来如何发展,还是取决于俄罗斯、乌克兰以及西方的下一步行动。

王毅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联合国大会期间,参会的各国领导并不会进行实质性的会谈,而王毅与拉夫罗夫的会谈,也只是象征性、理解性的会晤,除了在一些热点问题上交换意见之外,并不会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探讨。从公开报道来看,乌克兰问题依然是双方交换意见的重点,王毅强调了中方的一贯立场,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起到劝和促谈的作用;拉夫罗夫则是在阐述俄方立场的同时,也对安全不可分割这一核心诉求进一步强调,同时也表达了对话和谈解决问题的意愿,很明显这些信息都是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

虽然公开信息中并没有值得特变关注的,但还是有一个细节有必要注意,那就是无论未来的俄乌军事冲突如何发展,中俄两国的交流,依然能够对整体走势甚至国际局势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有了这个层面的认识以后,就会发现其实不管俄罗斯承受多大压力,也不管中方有没有在公开场合给予支持,都不会对两国关系造成实质性破坏,借用外交部发言人的一句话,中俄两国的关系和合作是没有上限的,这也是王毅会见拉夫罗夫所体现出值得关注的信息。


当然,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乌克兰问题上,两国元首肯定有过深入细致的沟通,而王毅和拉夫罗夫此行主要是参加联合国大会,在这样的场合中,根本不具备探讨具体事务的客观条件,因此无论王毅还是拉夫罗夫,都只是官方说辞而已。不过,王毅希望通过和谈解决安全关切的表态,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方态度的,对此拉夫罗夫也给予了积极响应,说明两国未来很有可能在这方面联手合作。

由此作为参考不难看出,王毅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与拉夫罗夫的会见,虽然没有就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但是在乌克兰问题上,还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发表了观点和态度,这对接下来俄罗斯的战略部署应该会有参考价值。此外,王毅和拉夫罗夫作为中俄两国外长,在各种国际活动中都会进行单独会晤,也体现出两国的紧密关系,如此一来俄罗斯即便承受了巨大国际压力也会高枕无忧。

俄德领导人通电话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呢?

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普京通话,全程唱“白脸”,要求普京下令撤军,否则将会对俄罗斯的“吞并”行为做出回应,普京或被“惹怒”,批评粮食出口问题毫无进展,讽刺西方“断气”自讨苦吃。

9月13日,朔尔茨与普京通话,双方围绕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重点在于“交换意见”四个字,潜台词是先各自提出要求,之后商议解决办法,电话会谈中朔尔茨向普京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要求俄罗斯尽快与乌克兰建立停火协议。

二、俄罗斯军队必须全部撤出乌克兰。

三、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并以外交方式解决俄乌冲突。

普京也向朔尔茨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要求西方解决粮食出口问题以及运输去向过于偏向西方富裕国家的不平衡问题。

二、要求西方提醒乌克兰给予对等的机会接触俄方被俘人员。

三、要求西方解除对北溪—1、北溪—2项目管道运营的限制。

综合来看,德国所代表的西方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引发的包括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俄罗斯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战争的损耗巨大、粮食出口问题得不到解决等。如今,普京和朔尔茨都提出了要求,接下来就看一方会率先达成要求以寻求更进一步的现场谈判,但是可以看出双方对现有的状况都不满意,任何一方都不想率先做出让步。

总结: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探查乌军动向后给出的消息称,乌克兰军队想要在扎波罗热地区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举动异常疯狂,完全不顾及扎波罗热地区核电站在战争中发生核泄漏的风险,一旦该地区发生大规模冲突,前不久多方共同努力设立的安全区将不再有实质性的作用,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可能会重演。

乌克兰局势对中乌贸易有多大影响?中国外交部态度为何低调?

     分析讨论,抛砖引玉。

     先说第一个,中-乌贸易在这次乱局中会受到波及和牵连,主要表现在加工订单的临时取消、原材料的延迟交付和海-空-陆贸易通道的部分中断以及乌方面出口中国的传统技术装备的停产停滞。

      中-乌之间在高端技术制造业方面密切的贸易联系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举个例子:

中国和乌克兰国有企业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在一系列联合项目上积极合作,包括研制ARJ21喷气式支线飞机、改进运-8运输机(央视频频曝出的新改进型很多是在跟乌方专家的合作中诞生的)等。

中国还在乌克兰专家帮助下建造大型风洞用于重型军事运输机的试验,这将是中国最大的气动实验室。而且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和中国签署了协助中方研制重型军事运输机的备忘录(国产大飞机的“联合”研制)。

我们航母装配乌克兰系发动机,乌方已经转让了DN80燃气涡轮机制造技术,空母的舰载机训练中心也是采用了相当一部分的乌克兰技术。当然技术的消化和转换是需要实践时间和外来指导的。

乌克兰向中国出售的4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其中两艘正在乌克兰建造,另外两艘在乌方造船企业和专家协助下在中国生产。


     政局的动荡对这种需要集中大量资金、人力和科技的产业打击的可想而知的,更何况抵御风险能力差的民间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和乌克兰合作的调子是不会变的,双方都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促进双边贸易,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中国依然非常需要乌克兰出售的改进型苏联式装备和技术,乌克兰当前的当政者也绝不会放弃中方庞大订单这块大肥肉。总的来说,乱局难免,合作依旧,降低损失,着眼长远。


     再说第二个,到目前为止,能确认的中国外交部表态是3月8日王毅外长的讲话。具体内容如下:

     美国媒体3月8日报道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敦促所有各方从维护乌克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考虑,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

王毅说:“乌克兰的局势发展到今天,事出有因,令人遗憾,同时也折射出这个问题背后的复杂历史经纬和利害冲突。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慎重对待。”

迄今为止,中国没有公开表示有意加入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和参与外交斡旋,这与中国在许多国际危机中的低调立场是一致的。中国官媒对此次通话的报道甚至没有提到中国尊重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尽管外交部发言人此前一直发表这样的意见。所有国家都是依据现实关切作出对外政策决定的,而不只是依照原则行事。例如,美国对乌克兰新政府的支持是美国对民主运动的支持与美国地缘战略利益的结合,中国低调行事也表现了自身的外交态度和处事风格。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更是一个务实的大国,要对本国人民和本国利益负责,要在国际交锋中务实。从中国对乌乱局的低调表态中可以解读出几个关键词:


   1.谴责。对乌克兰当局也即街头示威夺权的反对派给予谴责。“对前一段乌克兰国内出现的极端暴力行径予以谴责,并一直在敦促乌克兰有关各方在法律框架内和平解决内部分歧”。正是在美国及西方大力支持怂恿下,乌克兰的街头示威才最后演变成了“极端暴力”。谴责这种行为,也就是谴责乌克兰当局,也是在打美国及西方的脸。这也是中国对前段乌克兰局势的定性。俄罗斯出兵的理由是“保护黑海舰队和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公民安全”。中国谴责的现象与俄罗斯的理由有“交集”,反对派夺权后,乌克兰刮起了一股反俄浪潮,“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公民安全”确实存在问题,中国的表态也是对俄罗斯这点“理由”的认可。
2.苦衷。摆出了中国不公开支持俄罗斯的“苦衷”,“中方历来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是中国经常在国际场合说的原则,面对俄罗斯今天出兵乌克兰,中国不可能如美国那样一改以住所坚持的立场,而持双重标准来公开支持俄罗斯,这点普京应能理解。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叶利钦当初攻打“白宫”,还是普京与梅德韦杰夫玩二人转,中国都是用这个原则来处理,中俄才有如今的睦邻友好。同时也暗含了对普京作法的批评,尊重一个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联合国宪章根本原则,大是大非问题上中国不含糊,但也只是点到为止。
3.理解。“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表达了对普京的理解。如果不是美国及西方的干涉,乌克兰局面会发展今天这样吗?美国与西方国家为了一己之私,怂恿反对派推翻民选的合法总统,完全不顾及俄罗斯的利益,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出兵。也可以说普京是忍无可忍。这应该是对普京的最大支持了。
总之,中国的表态低调又不失内涵。看是对双方各打了几板,总的是还偏向俄罗斯的。这在当前美国重返亚洲、不断在中国周边挑事、围堵中国之机,美俄在乌克兰争斗,给了中国一个缓和美国压力的契机,借势而为,机不可失。但是,中国在乌克兰也有自己利益,如果完全站在了俄罗斯这一方,万一乌克兰的局势向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一方发展,那时中国的利益谁来维护?而乌克兰今后局势发展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根本就不可能让俄罗斯完全掌控乌克兰,加上俄罗斯也具有多变性,出现那样结局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正是考验中国外交智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