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英国向乌克兰提供包括贫铀(depleted uranium)炮弹等武器后,英国外交部长克莱弗利回应说,提供这一武器不会导致俄乌战争升级为核战。



克莱弗利

路透社报道,克莱弗利星期三(3月22日)说:“(英国向乌克兰提供贫铀炮弹)不会对俄罗斯造成威胁,纯粹是为了帮助乌克兰保卫自己”,克莱弗利还说“仅仅因为贫铀弹药的标题中有铀这个词,它们不是核弹药,它们是纯粹的常规弹药。”

英国日前证实正在向乌克兰供应含贫铀的弹药,这种重金属被用于武器中,是因为它的密度和其他特性使其更容易穿透坦克和装甲。

贫铀是用于制造核燃料或核武器的核浓缩过程中的副产品,它的放射性约是天然铀的60%,是一种“具有化学和放射毒性的重金属”。人类若吸入铀弹药撞击和燃烧产生的气溶胶或粉末,或导致肾脏、大脑、肝脏、心脏等器官功能受损,长期接触或造成白血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和遗传等系统。

此举引发俄罗斯强烈不满。俄罗斯总统普京星期二(21日)警告,如果英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物资,包括含贫铀的穿甲弹,莫斯科将“被迫做出回应”。



扎哈罗娃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俄罗斯-24”电视频道的节目上说,在乌克兰使用贫铀弹有给人和环境带来严重后果的危险。

她指出,使用这种武器不仅对平民和军事人员构成危险,而且会造成土壤的长期污染。扎哈罗娃强调,这一举动将是一颗定时炸弹。她表示,必须跟专家弄清楚,净化受污染的土地需要多长时间。

扎哈罗娃说:“这是一个延绵几十年的过程,而我要提醒的是,它需要学识、巨大的资金、投入等等。谁来做这件事?英国人?当然不是!他们从来就没有做过。”



贫铀穿甲弹穿甲工作过程 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延伸阅读:

拉夫罗夫:若英国向乌提供贫铀弹 将致冲突"严重升级"

拉夫罗夫也警告:如英国提供贫铀弹药,将致冲突“严重升级”

综合塔斯社、《消息报》等多家俄媒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2日与厄立特里亚外长奥斯曼会谈后共同举行了记者会。拉夫罗夫在记者会上警告称,如果英国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药,将导致俄乌冲突进一步“严重升级”。



拉夫罗夫3月22日在记者会上发言的画面。图自塔斯社

塔斯社报道称,拉夫罗夫当天在记者会上还称,俄方将不得不对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药作出回应。拉夫罗夫称,“正如(俄罗斯)总统和防长所说,我们将不得不考虑到一点,即我们的英国同行正在将紧张局势升级到新的、非常严重的程度”。他还称,使用贫铀弹药将大大降低乌克兰生产未受污染的优质农业产品的能力。

综合路透社、俄罗斯《消息报》等多家外媒此前报道,英国副国防大臣安娜贝尔·戈尔迪当地时间20日称,英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配备的部分弹药中,包含贫铀穿甲弹。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回应称,“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这将意味着西方国家已开始联合使用包含核成分的武器,俄方将被迫采取回应措施”。俄罗斯防长绍伊古也表示,英方的决定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国家距离潜在的“核冲突”爆发越来越近。

扎哈罗娃:英国向基辅提供贫铀弹的计划是对莫斯科又一次不明智的挑衅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2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告诉俄卫星通讯社,英国向基辅提供贫铀弹的计划是对莫斯科的又一次不明智的挑衅。



贫铀弹 资料图

“这是英国的又一次挑衅,旨在让乌克兰周边局势中的侵略、冲突和对抗升级,发展到另一个维度。”扎哈罗娃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资料图

报道称,扎哈罗娃表示,华盛顿和伦敦关于他们希望乌克兰实现和平和考虑乌克兰人民福祉的声明都是谎言,他们的真正目标是摧毁乌克兰。

英国国防部官员21日表示,英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配套弹药中将包含贫铀穿甲弹。对此,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俄方多名官员表示谴责。



英国陆军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 资料图

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英国计划向乌克兰运送包含贫铀弹在内的坦克弹药表示谴责,并表示如果西方使用含有核成分的武器,俄政府将被迫做出回应。同一天,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英国的决定缩小了俄罗斯与西方潜在的“核冲突”的距离,西方“又向前迈了一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则表示,英国做出这种决定,证明他们已经认识不到这些行为会对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怎样的破坏。

历史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多次使用贫铀弹。有关专家指出,贫铀弹对人体的伤害有较长的潜伏期,对环境和人类的食物链也造成长期影响。1999年,北约在轰炸南联盟期间共投掷了15吨贫铀弹,导致当地癌症和白血病发病率激增,严重破坏当地乃至全欧生态环境。

来源:环球网/张江平 李律杉

为什么坦克尾稳穿甲弹只有美国人用强大的贫铀弹芯,其他国家怎么不发展?

所谓“贫铀”,指的是铀的同位素U235含量比自然界中的铀矿更低的含铀材料。由于贫铀材料密度大、强度高、在高速运动时具有自锐效应,同时因在撞击时易氧化、可通过铀的燃烧融化装甲,因此非常适合用作穿甲弹芯。

美国采用贫铀穿甲弹的原因,在于美国曾经因大规模发展核武器和核电生产了大量的核原料,由此也伴随产生了大量的贫铀材料,因此美国具有设计和使用贫铀弹芯的条件。而之所以其他国家不发展贫铀穿甲弹,原因各不相同。对于大部分有能力设计尾稳穿甲弹、却不采用贫铀弹芯的国家来说,由于这些国家事实上也基本都是无核国家,因此难以获得贫铀材料,自然也不太可能设计制造贫铀穿甲弹。

而对于另外一些能够获得贫铀材料的国家来说,贫铀穿甲弹可能也不是最佳选择。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早期的DTW-125型穿甲弹(即俗称的“二期弹”)自用型号在2000米距离上穿深达到600毫米、出口型号达到550毫米,德国的DM53型穿甲弹同距离上穿深达到630毫米。从穿甲能力上来看,DTW-125和DM53与M829A3型贫铀穿甲弹在同距离上的穿深存在一定差距。但考虑到各国主战坦克正面普遍采用具有倾角的复合装甲、侧面和背面的装甲防护水平又都比较有限,事实上几乎任何两种第三代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遭遇时,都会发生对射对面正面装甲难以打穿、射击对面侧面和后面装甲时又能够互穿的局面。

而在超过2000米距离时,受限于坦克观瞄器材性能限制、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干扰等因素,坦克之间发生交火的比例有比较低,此时贫铀穿甲弹虽然具有穿深优势但发挥余地也大打折扣。另外,随着材料技术和弹药设计技术的发展,目前一些非贫铀材料的穿甲弹也在达到或接近贫铀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如国产DTC10-125型穿甲弹(即俗称的“三期弹”)在2000米距离上穿甲深度超过700毫米,已经与M829A3持平。因此,发展贫铀穿甲弹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也并不是必要的选择

世界上最厉害的装甲坦克是哪个国家的哪个坦克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和英军的坦克和飞机向伊军发射了贫铀炮弹,其残片迄今仍在散发着化学毒气和射线。有关的核物理专家认为,在今后20~30年中,伊拉克将有数十万人受到贫铀弹的影响,有些人甚至会因此而丧生。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用贫铀合金制成了穿甲弹(实际上是穿甲弹芯)。

贫铀虽然不会像核弹那样产生爆炸,但它有微弱的放射性,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特别是作为武器弹药在战场上使用后,大小碎片分布范围广,而且放射性是听、摸、看、感觉不到的,人们长期接触,身体将会受到一定损害。

贫铀穿甲弹是靠射击后获得的动能来击穿坦克的防护装甲的。弹芯在侵袭装甲的过程中,由于高速碰撞,温度可达900℃。作为弹芯的贫铀合金在空气中燃烧的温度较低,约为400℃。在弹芯穿透装甲后,弹芯碎片就自行燃烧,在车内形成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即杀伤乘员和破坏坦克内部设备。更为严重的是,贫铀燃烧时会形成淡烟雾状的氧化钠尘埃。这些尘埃状的氧化铀扩散开来,将周围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实际上,它的危害并不亚于原子弹爆炸后的放射性污染,只不过每发穿甲弹的污染区域较小而已。

美国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t贫铀弹.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238,它与制造原子弹的铀235属

坦克2004年美国M1A2排名第一;

装甲车: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西方三大主战坦克性能比拼 美M1A2位居榜首

主战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是陆军主要武器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普遍装备的武器。2004年6月,DMS国际武器预测小组公布了对世界坦克性能的排名,美国的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被列为榜首。对于如何评价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性能,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看法。

DMS国际武器评估预测小组的选择标准只有一个,即到评比当年的年初为止候选坦克必须在生产状态。评估标准包括:机动性,最重要的是单位功率(发动机输出功率与坦克战斗全重之比);杀伤力,包括火力(主炮的尺寸和性能)和火控(目标瞄准、捕获及测距,以及产生火控方案和赋予主炮首发命中的相关计算);战斗力,包括人机工程和适应性;生存力,包括装甲防护的类型和数量、总体设计(包括内部和轮廓)以及最新研制的主动防护系统。

美国最新型M1A2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俄罗斯对DMS国际武器预测小组的主战坦克排名非常气愤和不满,因为在最新的2004年排名中俄罗斯的主战坦克没有上榜,2004年排名是:美国M1A2SEP“艾布拉姆斯”荣获“世界最强坦克”;第二位是以色列“梅卡瓦”-4型坦克;第三位是日本90式坦克;第四位是德国最新式“豹”-2A6坦克;第五位是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

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制造厂的专家们驳斥了美国军事研究机构“国际武器评估小组”对各国主战坦克性能的最新排名。俄专家认为,美国人的研究结论缺乏严肃性,其排名反映了美军工界对俄方同行的总体态度。

最近,一些美国媒体又列举出西方主要四种主战坦克是:美国的M1A2“艾布拉姆斯”、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英国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评价认为在坦克与坦克之间比较,许多方面超过俄罗斯设计的像T-64坦克和它的后继改进型(T-72、T-80和T-90)。

美国媒体认为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看法与其它三种西方主战坦克相比较稍存不足,如虽然采用自动装弹机但却需要更复杂和更多的维护工作,并且认为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更像一个年轻的“新兵”。从服役时间来看,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于1992年初正式服役,其余三种都是在基本型上加以改进而成,基本型服役较早:德国“豹”-1型坦克于1965年9月正式服役,第一辆生产型“豹”-2型坦克于1979年10月正式服役;英国“挑战者”坦克于1983年3月正式服役,“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1998年6月正式服役;美军M1“艾布拉姆斯”坦克于1981年正式服役,最新改进型M1A2型于1993年正式服役。从实战经历来看,美国的美军M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英国的“挑战者”坦克先后参加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最近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并且在战争中表现突出;德国的“豹”-2坦克和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只参加过1999年的波黑维和行动。但DMS国际武器预测小组2004年排名中处于第三位的是日本90式坦克,没有任何实战经历,因此对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衡量显失偏颇。

美国媒体重点对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英国的“挑战者”主战坦克和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的一些性能作了比较。

一、三种坦克在火力方面比较

英国“挑战者”坦克安装一门L11A5式120毫米线膛坦克炮,在先进主战坦克中独此一家。德国“豹”-2坦克和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也拥有同样出众的火力,这两种坦克都选用德国莱因公司120毫米滑膛炮。

在火炮发展历史中,最早是结构简单的滑膛炮,后来才出现射程和精度更好的线膛炮。现在,大多数国家坦克火炮又重新选择滑膛炮,一方面滑膛炮制造简便和重量较轻,另一方面能以很高的初速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尤其适合于空心装药破甲弹。但英国坚持使用线膛炮,认为它既可以发射旋转稳定的破甲弹,又可以发射尾翼稳定的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英国的“挑战者”-2坦克采用大口径线膛炮

1、火炮在射程方面优劣,可回顾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表现:

在单打独斗方面:一辆英国“挑战者”坦克在射程方面表现惊人,在5,600米远的距离击毁一辆伊军T-72坦克,估计采用的是充分利用线膛炮优势的旋转稳定破甲弹,作战性能和中远程车载反坦克导弹相当;而美军一辆M1A1型主战坦克表现也同样不俗,采用贫铀弹芯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3,750米距离上击毁了一辆伊军T-72坦克,这一射程与“陶”式反坦克导弹相等。

英国的“挑战者”-2坦克具有远射程火炮优势

在集群作战方面:英军“挑战者”火炮射程远,擅长打对攻。在一次夜战中,176辆装备先进夜视系统的英军“挑战者”坦克与伊拉克的一个坦克师展开激战,结果摧毁伊军200辆T-62坦克、100辆装甲车和100门火炮,伊军坦克师全军覆没,而英军几乎没有损失。美军在海夫吉的沙特边境一侧进行一次成功装甲伏击战,当美军一个装备有M1A1的坦克连在夜间防御时,忽然发现伊军约33辆坦克向前机动时,不待上级指示,即先敌开火,依仗先进的坦克火控系统,在3分钟内即击毁伊军坦克31辆,击伤1辆,自己无一伤亡,然后全连安全转移。美军坦克擅长打夜战和伏击战,来自具备的显著优势,首先数字化战场态势感知优势;第二,搜索和火控系统先进,先敌发现并火力准确和快速;第三,世界上首先采用了隐身效果极佳的燃气发动机。在实战中,美军在数量相当或处劣势时一般不同伊军坦克打对攻。有些观点认为当时伊军坦克应该采用苏军战术靠数量猛冲到美军坦克面前来打近战。事实上是,在遭遇战中美军先呼叫战场上的攻击机和武装直升飞机掩护迅速后撤至伊军坦克射程外,依次摧毁伊军进攻的坦克;待伊军坦克损失数量过大而后撤时,再转过来追歼残余。在坦克集群作战方面,美国和英国的主战坦克与伊拉克的坦克不在一个水准,美军更重视战术。

美军M1“艾布拉姆斯”坦克更擅长集群作战

对英国的“挑战者”主战坦克的远射程火炮优势,在海湾战争中担任英军“沙漠之鼠”旅旅长的帕特里克·科丁准将说:“我一直认为‘挑战者’是为战争而造的坦克,而不是为了竞争。战例证明,它比美军M1A1射击更准确,靠自身携带的燃料肯定会跑得更远,防护也更好。”

2、火炮威力方面优劣。

滑膛炮能以很高的初速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线膛炮发射旋转稳定的破甲弹的射程非常远。但在火炮威力方面,滑膛炮要优于线膛炮。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炮管长53米。DM1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该120毫米火炮的主弹种,初速约为1,65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为3,500米。新型第三代DM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有更大的长径比,性能增强。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坦克采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120毫米滑膛炮后,专门配套研制了威力巨大的M829A1/A2尾翼稳定贫铀合金弹芯脱壳穿甲弹。在海湾战争中,曾发生过一枚M829A1贯穿一辆坦克后又穿透另一辆的“一箭双雕”情况。还有一枚M829A1击穿了T-72左侧掩护用的沙墙后贯穿了坦克,又从右侧沙墙飞出。

威力巨大的M829A1尾翼稳定贫铀合金弹芯脱壳穿甲弹

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也增强火炮威力,安装了性能更好的XL30式高膛压线膛坦克炮。2003年9月,英军为适应新形势,强化通用性来降低武器弹药成本,在陆军“挑战者”坦克杀伤力提高项目(CLIP)上,开始考虑用120毫米滑膛炮替换“挑战者”-2的120毫米线膛炮。

总体衡量火炮威力优劣,美国“艾布拉姆斯”坦克在配备自行研制的高威力贫铀穿甲弹后,是西方火炮威力最强大的主战坦克。德国虽然采用相同的火炮,但反对配备贫铀类弹药。

二、防护能力方面比较

英国“挑战者”坦克、美国M1“艾布拉姆斯”和德国“豹”-2坦克分别代表三种防护装甲最好的技术,而且都是处于极端保密的专享技术。

英国“挑战者”采用的是著名的“乔巴姆装甲”,在1976年由设在英国小镇乔巴姆的英国装甲研究院精心研制而成。它是在两层钢板之间又夹数层陶瓷、树脂等材料,“夹心饼干”式的“复合装甲”使其防护能力是均质钢装甲的3倍。它的奥妙在于:陶瓷是高硬度、低韧性的材料,抗压硬度约是钢的10倍;而树脂则是低硬度、高韧性的材料,韧性比钢好得多。如此两者结合,再加上里外两层金属板,可大大提高抗炮弹的能力。日本的T-90坦克和印度的“阿琼”坦克也采用了类似“乔巴姆装甲”的复合装甲技术,但技术水准存在差异。

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采用的是先进的“贫铀装甲”。美国率先从1983年开始,历经5年花费10亿美元研制成功。“贫铀装甲”的强度极高,韧性极好,它是由贫铀合金材料特殊热处理后制成的,其强度极限高达150公斤/毫米,比优质合金钢还高50%。这种贫铀复合装甲采用网状结构,网状骨架采用贫铀合金材料,网格间加入防止贫铀合金氧化的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坦克重量,又取得了更好的材料匹配性能。外侧加入蜂窝状结构的吸能材料,靠“软硬兼施”的手段吸收穿甲弹的动能,以降低对装甲的损害。此外,在安装上还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即将这种装甲制成小型块,再将这些小型块连接在一起,分别挂在炮塔和车头等重要部位。战斗中,一旦某一复合装甲块被射弹击中,就可以简单快捷地取下被击块,更换新块。

德国“豹”-2坦克主要采用模块化复合装甲,并根据需要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种类的装甲模块。“豹”-2坦克的炮塔安装了被动式反应装甲;最近为提高抗地雷能力,在坦克底板下附加了被动装甲;履带处另外安有镶嵌式装甲。采用不同种类的装甲模块,使防护具有针对性和最优化。

美国媒体认为综合对比英国的“挑战者”坦克的防护能力要优于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德国的“豹”-2坦克。因为从实战看,英国的“挑战者”坦克从没有被敌人摧毁过。

对于最好火力和最好防护的“自相矛盾”问题,英国的“挑战者”坦克在最近伊拉克战争中以悲剧的一幕作了生动的证明:2003年3月25日,两名英国士兵在巴士拉附近因为友军“误射”而阵亡,另有两名士兵严重受伤。据英国国防部的声明说,这两名士兵是在两辆英军“挑战者”坦克发生意外互射后阵亡的。因此,现在来看强大的火力和强大的防护都是战场生存的基础,美国的“先敌发现、先敌摧毁”才是最佳方法。

三、机动性方面比较

德国“豹”-2A6主战坦克

影响坦克机动能力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自身重量和发动机性能。

在三种坦克自身重量方面:英国“挑战者”坦克曾被称为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战斗全重达到62吨;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为545吨;德国“豹”-2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为5515吨。但三种坦克的最新改进型重量已经相差无几:英国的最新“挑战者”-2坦克战斗全重达到625吨;美国的最新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同样也达到625吨;德国“豹”-2A6主战坦克战斗全重超过60吨。

在发动机方面: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采用1,200马力帕金斯柴油机和TN54传动装置;德国的“豹”-2A6采用1,500马力MB873Ka-501型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和HSWL 345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美国的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采用1,500马力AGT-1500燃气轮机和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

三种主战坦克的机动性:德国“豹”-2坦克位居榜首,公路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越野最大速度55公里/小时,0-32公里/小时加速时间7秒,公路最大行程550公里;美国的M1A1“艾布拉姆斯”居其次,公路最大速度6671公里/小时,越野最大速度483公里/小时,0-32公里/小时加速时间7秒,公路最大行程465公里;英国的“挑战者”-2坦克速度据说在全世界新型主战坦克中是最慢的,公路最大速度59公里/小时,越野最大速度40公里/小时,公路最大行程450公里。

经过对比可以看到,德国的“豹”-2坦克依靠优异的动力系统,在三种坦克中是机动性能最好的。

英国为使机动性相对较差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变得更灵活,为改进型“挑战者”-2E型坦克引进了德国的推进技术。“挑战者”-2E安装了德国MTU公司的“欧洲动力模块”,包括883 V-12涡轮增压柴油机和TM自动变速箱,公路最大速度达72公里/小时,越野速度4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达到550公里,接近“豹”-2 A6坦克水平。

四、动力系统性能比较

从机动性对比可以看到,德国的“豹”-2坦克采用柴油机,而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采用燃气发动机。虽然两者都能提供1,500马力的动力,但两种发动机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豹”-2坦克因采用柴油机而具有更高的燃油效率,因此公路最大行程达到550公里,远优于采用燃气轮机的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但“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燃气轮机在运行时非常安静,不但零件少,定期检修间隔时间长,且冷却系统简单高效,排烟大为减少,冷起动性好,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加速性好,还可使用多种燃料。此外,该机零部件保养简单,整机更换极快,不超过一个小时,但是燃气轮机也存在燃油消耗率高,初始成本偏高的缺点。燃气轮机与柴油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较低的红外信号值,有利于隐身。

争论两种发动机的优劣为时过早,毕竟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燃气轮机的主战坦克。从世界范围来看,俄罗斯作为坦克技术大国之一,T-80坦克、新型“黑鹰”坦克和T-95坦克也采用燃气轮机。

坦克采用燃气轮机同时也需要配套采用辅助发动机,辅助发动机主要用于坦克发动机关闭时向全车电气设备供电,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燃料,还能大大减少坦克的红外辐射,提高生存能力。

美国媒体评价称,燃气轮机使“艾布拉姆斯”坦克更安静、信号值更小,因此没有先进红外线夜视系统的对手在晚上发现“艾布拉姆斯”坦克将会非常困难。当一辆“艾布拉姆斯”坦克在附近,能带给他们的唯一警告可能是当“艾布拉姆斯”坦克送给它们一枚120毫米口径“糖果”的时候。“艾布拉姆斯”坦克采用独特的辅助动力单位,在防卫上是一个极大的优点,可以增强对抗红外传感器的能力,且更难被敌人发现。

五、近防御武器比较

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配备三挺近防机枪

主战坦克除配备强大火力的主炮外,还需配备一些辅助武器用于近防。英国“挑战者”坦克辅助武器装备1挺与主炮并列安装的762毫米L8A2式机枪和1挺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762毫米L37A2式高射防空机枪;德国“豹”-2坦克辅助武器为一挺与主炮并列安装的762毫米MG3A1式762机枪和一挺安装在装填手舱盖环形支架上的762毫米MG3A1式高射防空机枪;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辅助武器是一挺与主炮并列安装的762毫米M240式机枪和一挺安装在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的762毫米M240式机枪,另外车长还有一挺127毫米勃朗宁M2机枪,位于一个电动的旋转平台上。但从M1A2开始,这个动力平台和观瞄设备被更大的车长转塔和一个手动机枪占据了位置。所以从M1A2开始,车长不得不打开舱盖,使用机枪的机械瞄准具瞄准目标。

从上面不难看到,英国和德国的主战坦克及其他国家的新型主战坦克都配备两挺机枪作为辅助武器。美国为何在主战坦克上采用三挺机枪?有些美国媒体分析认为这是美国M1“艾布拉姆斯”所具有的优势之一:炮手操作火炮同轴机枪,指挥官和装填手分别各自操纵另外两挺机枪,每个人都能独立覆盖一个扇形区域。在近防御时,努力避免敌方步兵悄悄接近坦克。上述观点在美国的主战坦克在维和区或占领区执行任务时,不需要火炮打击装甲等目标时似乎可以发挥作用。

六、坦克内部结构对乘员安全性比较

西方坦克设计将乘员安全性放在首位,但在设计上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英国的“挑战者”坦克的所有装药均储存在炮塔座圈以下的特制容器内,容器壁内的液体可减少起火危险,在后期生产的车型上,装药容器还加有装甲保护层。德国的“豹”-2坦克在驾驶舱左边的空间和炮塔尾舱里储存炮弹。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驾驶员两侧是用装甲板隔离的燃料箱和弹药,炮塔内弹药大都放在炮塔尾舱内,采用了装甲隔离措施。一旦弹药仓被命中或着火爆炸,气浪会先将炮塔顶部3块泄压板冲开,使乘员免受二次效应的伤害。车体两侧各安装6块装甲裙板,可向上翻转,既保护了悬挂又可避免因车侧中弹引起二次效应。

美国媒体认为德国“豹”-2坦克内部使用钢板材料作为内衬,当一枚脱壳穿甲弹或HESH(高爆易碎头)弹打击坦克的时候,它能产生散裂碎片。当一辆“艾布拉姆斯”坦克遇到相同情形时,它的火炮弹药保存在一个分离的隔舱中并且有一个铝碎片内衬,这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当一辆“艾布拉姆斯”专心在泥浆中连续作战的时候,尽管被一辆T-72坦克的主炮击中三次,仍然可以敏捷地调度炮口摧毁这辆T-72坦克。

综合对比三种坦克的内部结构,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坦克明显优于另外两种。

美国媒体综合评价认为,美国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总体性能最好,犹如它出色的战斗记录一样。德国“豹”-2主战坦克紧随其后,英国“挑战者”-2坦克的性能则远在“豹”-2坦克后面。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评价基本上比较客观。

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研制的履带式步兵战车,1980年定型并投产,1983年装备美国陆军。其改进型主要有M2A1、M2A2、M2A3等型号。最新改进型M2A3于1994年8月问世,2000年8月服役。M2A3是美国陆军第一型全数字化步兵战车,车上装有数字化火控系统,改进型目标捕获系统,第二代焦平面阵列热像仪,一体化导航系统,车长、驾驶员、班长用数字显示器等先进数字化设备。目前美国陆军计划花费38亿美元将现役的1109辆M2改进成M2A3。M2车长6453米,宽32米,高2565米(至炮塔顶),战斗全重223吨,车手3人,载7名步兵。武器:1门25毫米机关炮,1具“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和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体为铝合金焊接结构,车前部上装甲和顶装甲用铝合金,炮塔前部为钢装甲。性能: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83千米,单位功率26马力/吨

谁有俄罗斯“黑鹰”坦克的详细资料啊?

铀238与制造原子弹的铀235,都是铀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而且是原子,所以两者是同位素,故选:B.

谁能介绍一下俄罗斯T95坦克的具体性能

于1997年9月出现的俄罗斯“黑鹰”(即T-80UM2)主战坦克,一直是世界坦克界的热门话题。随着新资料的陆续披露,“黑鹰”的真面目逐渐变得更清晰了。“黑鹰”坦克主要性能数据:车长686米、车宽359米、车高182米、战斗全重48吨、乘员3人、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越野速度40-45千米/小时。

结构特征

“黑鹰”主战坦克出身自T一80家族,所以继承了T系列坦克的标准布置形式。在外形上与T-80系列其他型号的最大区别,就是换装了西方式的带尾舱的大倾角炮塔。全车由前至后仍分成驾驶、战斗和动力传动三部分,乘员为车长、炮长、驾驶员三人。

“黑鹰”的车体为全焊接结构,炮塔依然处于车体中部,不过车长在炮塔内位于左侧、炮长位于右侧,与T-80以前的型号正好相反。车长指挥塔顶部的舱门向前开启,舱门顶部安置了3具后视潜望镜,指挥塔四周安装5具潜望镜、正前方安装1具热像仪。炮长上方的舱门也向前开启,舱门正前方也有1具热像仪,在舱门右侧还安装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其上方有1扇向右开的滑动式舱盖。舱盖上装有3具潜望镜,在需要时,中间的1具可换成微光或红外潜望镜。在炮塔后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组4具烟幕发射器。

1997年对外展示的“黑鹰”采用了T-80UM坦克底盘。1999年出现的。''黑鹰”已正式采用新底盘,来自俄罗斯陆军的消息称该底盘是从T一80U/UM坦克的底盘上发展出来的,行动装置每侧有7个挂胶负重轮和6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两侧履带均有履带张力调节油缸。为支持炮塔的重量,第三、第四负重轮间距较小,这和T-80系列的其他型号是一致的。

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包括主发动机、传动装置等。主发动机旁装有一台辅助发动机。发动机室顶采用封闭式盖板,排气口在车体尾部;进气口设在炮塔后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进气的净化程度。

武器系统

海湾战争中,T一72装备的125毫米火炮未能击穿西方主战坦克的前主装甲,令世界对T系列主战坦克的攻击力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为摆脱攻击力不佳的形象,俄一再声称已研制成功了新式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并装备在了新型主战坦克上。人们曾坚信这种新式火炮肯定会装备在“黑鹰”上。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鄂木斯克展览会上的“黑鹰”主战坦克配备的只是1门与T-80UM1同型号的2A46M-4滑膛坦克炮,在总体性能上Lb2A46M-1提高约37%。火炮炮身装有热护套、内膛镀铬,火炮中间位置装有圆柱形抽气装置,炮口有初速度测速装置,因而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及炮管寿命。据称该炮的寿命约为800~850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或1000发空心装药破甲弹。在不吊装炮塔的前提下,火炮可在15小时内更换身管。

“黑鹰”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

为2挺机枪。一挺是安装在主炮左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1250发。另一挺是安装在炮长舱门上的新型127毫米“科尔德”(Kord)高射机枪,弹药基数500发,由炮长在车内遥控射击或手动射击。作战时,炮长通过1个AA型升降式瞄准具进行瞄准,瞄准具接目镜位于枪架下面左侧;枪架上还装有1个处于保护之下的AA型反射式瞄准具。未经证实的消息说,“科尔德”型高射机枪可配备装有贫铀弹头的弹药,能击穿40毫米厚的钢板。

由于俄罗斯军事工业的保密系统又回归到苏联模式,人们对于“黑鹰”今后是否会采用135或140毫米主炮不得而知。如果仅从威力上说,大口径主炮的威力肯定要比2A46系列坦克炮强得多;但出于成本考虑,估计这两种口径的主炮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很难被采用。

防护性能

关于T-80坦克的防护性能一直争论颇大,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前对T-80的防护性能严格保密,而且没有出口过一辆T一80坦克,外界根本无法知晓其防护能力。即使是出口了T-80坦克,西方也不可能知道更多情况,因为俄制武器的出口型和自用型向来有较大的不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解密过一些文件。其中有文件披露,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T-80系列坦克防住了阿富汗抵抗战士手中各式各样的西方新型反坦克武器。但由于这是俄自家的说法,所以西方一直予以否认。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全世界都看见格罗兹尼市区内满街都是东倒西歪、烈火熊熊的T-80坦克。这一实战情况给了西方军火商以攻击T-80坦克的口实,许多坦克专家由此认为T-80坦克的防护力不比T-72好多少。

但俄军战后调查组的调查显示,在损失的T一80坦克中有98%是由于坦克炮塔的顶部、后部,车体侧后部、尾部及履带等“软肋”被击毁而引起的,没有一辆T-80坦克的车首装甲与炮塔前部装甲被击穿。西方一些防务专家私下承认,即使是美国的M1A2或德国的“豹IIA6”被反坦克武器击穿上述薄弱部位,命运比T一80也好不到哪里。由此可以判断,T-80系列坦克的装甲防护力并非西方军火商宣传的那样弱,与西方主战坦克应该是基本相当的。防护技术与T一80相比,“黑鹰”采用了更好的防护技术。首先在外形上,高度降低到2米以下,在战场上更难被发现。其次,炮塔一改T系列的圆形铸造炮塔,采用类似西方带尾舱的焊接炮塔。炮塔前装甲倾斜71。,大大提高了来袭弹药跳弹的概率。为防止二次爆炸效应,“黑鹰”还运用了西方坦克的防护思想,在弹仓与乘员之间用高强度的阻燃抗拉复合材料装甲板隔开;弹仓顶部装有可掀掉的装甲板条,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掀掉板条向外排出,而不会进入乘员室。这样既不会伤及乘员,对车辆本身的伤害也减到最小。模块化装甲车体前装甲与炮塔正面装 甲为模块化装甲,可根据威胁与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更换。俄有关方面声称,在更换装甲时只需打开装甲间的焊接点即可。至于这种先进主装甲的厚度和材料组成,目前仍是俄军的最高军事机密,没有任何资料披露过。俄一些防务杂志则称,这种主装甲为俄最先进的复合装甲,在性能上与美国的贫铀装甲相媲美。装甲材料是在淬火硬钢板内交替嵌入贫铀材料、特种塑料层、受控变形层而组成的,防穿甲弹与破甲弹的能力分别相当于900毫米和14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有一点可以肯定,即“黑鹰”坦克炮塔和车体的前装甲的防护能力,要高于以往任何一种T系列主战坦克。反应装甲在车体前装甲和炮塔前主装甲上安装的标准组件式附加反应装甲,并不是西方以前认为的“接触一5”型,而是俄罗斯新研制的。这种新型的附加反应装甲除了能防御空心装药破甲弹与穿甲弹的攻击,还可以有效防御采用串联战斗部的反坦克武器的攻击。“黑鹰”车体前斜装甲板上并排安装有两排这种型号的反应式装甲块(呈倒品字型),每排有5块;炮塔正面两侧各有7块。为增强对攻顶式武器的防御,反应式装甲块从火炮防盾上方向后、一直延升到炮塔顶部后部边缘,覆盖了整个炮塔顶部。当该型反应式装甲与“黑鹰”的基本装甲结合使用时,应该可以防住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现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黑鹰”侧翼防护能力为加强“黑鹰”侧翼的防护能力,设计人员在前5个负重轮(注意,T-80U/UM/UMl是前3个负重轮)的上半部侧裙板上也安装了反应式装甲块。不过该反应式装甲块与车体的反应式装甲块不同,它的外板仍为钢板,而内板则采用三层橡胶压成的橡胶板,为的是防止反应式装甲爆炸时内板伤及履带。为防止地雷对坦克的伤害,“黑鹰”车体前部下方安装了用橡胶纤维制成的挠性板,用于提前扫除带触杆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

“黑鹰”还安装由俄罗斯机械生产设计局和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的“阿雷纳”主动防护系统。俄坦克专家评估认为,安装“阿雷纳”的“黑鹰”比不装“阿雷纳”的T-80UM,坦克防护力最少高出3倍以上。再加上先进的复合多层基本装甲和附加反应装甲,拥有三层防护系统的“黑鹰”坦克的防护能力将跻身世界上最先进行列。坦克驾驶员的座椅如同T一80U那样挂在车体顶甲板上,可有效防止地雷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直接传递至驾驶员。此外,“黑鹰”还配备了先进的“图曼”快速探测,灭火抑爆设备、三防系统、“图恰”热烟幕发射系统等。

火控系统

俄制坦克的火控系统一向落后于西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一直成为西方对苏/俄制坦克口诛笔伐的重点之一。俄方迄今没有公布“黑鹰”火控系统的详情,只对外宣称是一种新型的数字稳像式火控系统,在性能上至少与美国M1A2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相当。目前唯一得知的是,该火控系统具备全自动跟踪、识别并按优先顺序排列威胁目标的功能。

这种能力不要说以前的俄制坦克,就是西方最新型主战坦克也不具备。此外,“黑鹰”还安装C3I系统,将为俄军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为了一改俄制坦克怯于夜战的弱点,“黑鹰”的车长与炮长都有独立的全景稳定式可见光/热像仪,具有搜索、发现和指示目标的能力。在无星光夜晚的有效作用距离可达3700米,目前西方最新型热像仪的水平也不过如此。“黑鹰”还用二氧化碳激光测距机代替了掺钕钇铝 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前者不但对眼睛安全,而且测量距离与穿透距离也更远。先进的数字式弹道计算机能够精确修正活动目标的提前量,并有本机自检能力,可根据目标距离与横向运动速度、自身运动速度、火炮耳轴倾斜角和身管磨损量、外界温度、大气压力、横风速度以及选定的弹种,计算出弹道参数。

由于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黑鹰”在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进时,主炮和并列机枪依然能对运动/静止目标实施有效攻击,命中率高达85%。“黑鹰”的车长依然拥有超越控制能力,即可超越炮长操纵火炮对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机动性能“黑鹰”的动力系统

暂时采用T-80UMl上的动力系统,即1台1500马力的GTD-1250G HP型燃气轮机。与T-80U,UM使用的GTD一250G型燃气轮机相比,HP型采用了一种液压容积调节机构,能够将坦克的越野速度提高31%,有效使用寿命延长27%,油耗减少9%。据说目前正在试验安装大功率 柴油发动机的“黑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性能良好的动力传动系统有着高可靠性的磨擦装置、液力减速器及制动器,完全适应燃气轮机的特性,保证了“黑鹰”在各种复杂的战场条件下有最好的机动性。该动力传动系统使坦克在标准路况下的平均速度提高12%、转向速度提高33%、行动机构寿命提高50%、传动装置寿命提高50%。

“黑鹰”坦克的行动装置

为传统结构形式,其履带传动装置包括2条短销挂胶装置、14个带胶铝制负重轮、12个外置的减震托带轮、2个全金属诱导轮、2个主动轮、2个履带调节器。因为使用了高质量的材料,使其维护相对简单,排除故障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黑鹰”仍运用了扭杆弹簧独立悬挂装置,在第1、第2、第6个轴和第7悬挂总成以及金属制动器上装有液压减振器,维护与修理都相当简单。另外,车辆的操纵仅通过方向盘、节气门和踏板3个控制装置来实现,操纵系统非常简便,使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能集中精力处理战场、地形等其他情况。

“黑鹰”坦克的油箱

“黑鹰”坦克有1个主油箱和5个外组油箱,主油箱位于车体内,外组油箱位于履带上方。当长途行军时,车体尾部可加装2个容量分别为300升的桶形副油箱。使用主油箱和外组油箱时,最大公路行程超过400千米;如果加上使用副油箱,则可达到500千米左右。而且所有的油箱都用1个加油口加油,坦克一次加满所有油箱的时间仅需15分钟。

“黑鹰”坦克的涉水能力

“黑鹰”坦克有着很强的涉水能力。因进气口在炮塔后面,距离地面较高,所以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黑鹰”可涉渡水深18米的河流;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能涉渡水深达5米的河流,并且潜渡的距离不受限制。

俄式125坦克炮和西方120坦克炮有什么不同

YY了这么多年也没有的东西,甚至连个可能的形状都没有,没有CAD图,没有缩比例模型。连可能采用了什么技术都无从得知。这十几年时间连装甲车辆技术本身和需求都有了本质的变化,假如当时真的有什么次世代坦克的计划,今天也是完全推倒重来的东西了。

而且可能的计划在2010年就没有得到拨款了,实际上俄罗斯也无力去继续开发。现代化T-90是更现实也更有效的选择。

根据提问点回答

1俄式125火炮理论上火力比120的炮威力要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125炮的作战效能远不及120炮,比如炮管内的工艺炮长等,决定火炮威力身管长度相当重要,120的炮最高打到了55倍口径,炮管越长炮弹在炮膛滑行时间越长因此就需要更大的膛压,膛压一高炮弹的初速自然也就上去了,而穿甲弹往往是最依赖初速的一种纯动能弹药,125炮的初速是不如120炮的所以造成了穿甲能力的差异。另外苏制火炮的制作工艺是不如西方120炮的,而且可靠性不如120,整体炮膛磨损较快,更换炮管更勤。

2炮的威力大小跟炮弹有直接关系,穿甲理论最基本也最容易理解的就是炮的口径大于装甲厚度则一定能穿透,现在这个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化了,其中融合了炮的口径问题,膛压,初速等一系列问题综合出一门火炮的穿透性,而炮弹是穿透性计算中很重要的一环,同种火炮发射被冒穿甲弹,和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威力就是很不一样的,所以炮弹对于一门火炮的威力有决定性影响,其实125炮和120炮的基本性能相差不远,西方120炮的炮弹更强一些,比如德国的DM 53 美国的贫铀弹等。

3实际作战效果不太好距离,最近的战例也就是伊战了,再说了伊拉克的T-72属于老式产品~虽然理论上是可以威胁到M1的,但很可以没看到坦克战,在坦克对打之前,T-72已经被飞机给废了~不过就算伊拉克那种老式T-72有机会开炮,个人认为他是无法击穿M1正面装甲的,而M1的M829火炮 配合贫铀弹可以很轻松的撕裂T-72的正面。顺便一说,99G装备的125火炮是意外的强,虽然我持怀疑态度,但是据说99G的125炮使用先进钨芯穿甲弹能在2000米击穿970mm均值钢甲的能力,如果是真的,这是目前最强的坦克炮了,豹2A6的 RH-120 L55最高也就穿透950mm。

4。肯定的,第2问已经说的很明白了,120的炮通过优秀的弹药可以超越口径的劣势,虽然125炮的本身初速就没120强。

5125炮的主要弹药是

高爆弹 穿甲弹 破甲弹 炮射导弹

120炮的主要弹药

高爆弹 穿甲弹 破甲弹

坦克使用的弹药就这么几种,只不过炮弹的质量不同而已,比如俄罗斯和德国都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但是虽然是同种炮弹,但是其质量不一样穿甲能力就有差别。

6这里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例

今天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APFSDS的弹芯的外形近似长箭,弹身细长,直径20-30mm(老是的达到40mm),长经比超过20:1,弹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飞行中的稳定性和射击精度。这种近似长箭的外形不仅可减小飞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装甲撞击时作用面小、冲击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由于APFSDS的直径远远小于火炮口径,因此必须在弹芯上套一个弹带才能由火炮发射,弹带的作用是密闭炮膛,并增大弹丸的受力面积,使弹丸获得高炮口初速。目前西方的APFSDS的炮口初速已经达到了1700米/秒左右-这相当于5倍的音速,弹带的外边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铜箍,在弹丸飞出炮管的过程中铜箍会和炮管发生摩擦,在弹丸飞出炮管后,弹带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脱落,剩下的箭形弹芯则保持高速继续飞行。 由于APFSDS完全靠动能破坏装甲,所以弹芯的动能和材料硬度便成了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穿过坦克装甲,弹丸的硬度必须够高,这样才能在“硬碰硬”的过程中占优势,动能(E=MVV/2)对APFSDS也极其重要,动能越大,穿甲威力越大。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