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据法新社报道,巴西政府3月29日表示,中国和巴西已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以本币开展贸易。


美元

法新社称,这一协议将使中国和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巴西能够直接进行大规模的贸易和金融交易,用人民币兑换雷亚尔,反之亦然,而非通过美元这一中间货币进行兑换。报道说,该协议是在北京举行的中巴高层商业论坛后宣布的,今年1月,双方曾就此达成初步协议。

“预计这将降低成本……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3月29日,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局长豪尔赫・维亚纳在北京举行的商业研讨会上讲话

法新社称,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505亿美元。

彭博社3月25日报道称,在巴西总统卢拉访华前,数百名巴西农业企业代表本周“涌入北京”,寻求增加对华出口合作,并吸引投资。路透社也称,此次访华的代表团规模庞大,包括多名内阁部长、州长、议员和240名商界领袖。巴西大部分牛肉、大豆和木浆都出口到中国。巴西外交部官员表示,巴西希望在铁矿石、大豆、豆油和肉类出口之外扩大对华贸易,并准备签署有关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议。

延伸阅读:

媒体:俄乌冲突以来,人民币在俄罗斯地位逐步上升

对于当下的俄罗斯而言,最靠谱的外汇只剩人民币了。

文 | 海上客

当地时间2月9日,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科雷切夫(Vladimir Kolychev)表示,本年度财政部将清空国家财富基金(National Welfare Fund,简称NWF)中的欧元份额,将只保留黄金、卢布和人民币。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科雷切夫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

作为全球GDP前十位中唯一经济下滑的国家,俄罗斯为什么会选择在当下清空NWF中的欧元并只保留人民币外汇呢?

01

想要理解俄罗斯的做法,首先要明白NWF是什么。

National Welfare Fund,此次国内媒体翻译成“国家财富基金”,但直译为“国家福利基金”,只不过后来“变味”了。而这个基金的创立时间可以追溯到2004年。

众所周知,俄罗斯靠出售石油等大宗商品积累了超额的外汇储备资产,但宏观经济和汇率也变得和大宗商品价格高度绑定,例如在大宗商品牛市期间,卢布就偏向升值,这降低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从而使得国内经济结构过度依赖能源部门。因此,21世纪以来,俄罗斯当局一直试图通过累积石油、天然气相关超额财政盈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影响。



人民币 资料图

2004年1月1日,俄罗斯建立了第一只主权财富基金——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并于2008年将基金拆分为储备基金(Reserve Fund)和国家福利基金(National Welfare Fund)。拆分后的两种基金,前者是联邦预算资产的一部分,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以避免因石油和天然气收入下降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而后者用以弥补可能出现的养老金缺口。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14年至2016年,俄罗斯先经历了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之后克里米亚事件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多轮次、多领域的制裁,俄罗斯由此陷入了严重的货币危机和经济衰退,不得不动用大量基金资产来补贴巨额财政赤字,这就导致到2017年末,储备基金消耗殆尽。

既然储备基金没钱了,俄罗斯干脆又把它与国家福利基金合并,也就是如今的 NWF 。此时,NWF虽然名字没变,但已经不仅仅是“国家福利基金”,所以中文媒体干脆翻译成“国家财富基金”,成为俄罗斯重要的主权基金。

02

刚才说了,NWF虽然名字没变,但拆分又合并后的意义不一样了。最主要的是,弥补可能的养老金缺口这一“出厂设置”,已经被逼成进入HARD模式。

早在2013年,俄罗斯养老基金就已产生收支缺口,且逐年递增。2014年至今,俄罗斯养老储蓄金一直处于冻结状态。2020年,俄罗斯再次宣布将冻结期延长至2023年底(和此次清空欧元的时间点不谋而合)。俄罗斯冻结养老储蓄金,既为缓解日益增长的养老基金支出压力,也为减轻联邦财政的沉重负担。被冻结的资金并不是直接划归俄联邦财政,而是用于补充发放当期退休职工的养老金。



2014年养老储蓄金被冻结以来,俄罗斯老人的退休生活冷暖自知。图|莫斯科时报

即便财政入不敷出,用于积累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的NWF,规模在2022年持续增加。根据俄财政部的报告,截至2023年2月初,NWF在俄罗斯银行的独立账户中有104.6亿欧元、3074.4亿元人民币、551.27吨黄金和5.301亿卢布。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财政部不断减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货币在俄资产结构中的份额——NWF在俄罗斯央行账户上的英镑、日元和美元账户,已经纷纷归零。

这么看来,这一次轮到欧元清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03

在海姐看来,NWF此次只保留人民币作为外汇,就是看重人民币的抗风险性和中俄两国的良好关系。



中俄两国国旗

据俄罗斯《观点报》2月7日文章,曾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美国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预测,世界将抛弃美元。这是因为美国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种相互竞争的全球储备货币。



美国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 图|美国财富网站

鲁比尼表示,目前的一些现象加速了世界去美元化的进程。首先,在美国和欧盟与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之间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元作为外汇储备正被快速抛弃。俄罗斯在外汇储备中放弃了美元和欧元,转而支持黄金和人民币。这是一种正常的做法,各国央行总是持有贸易往来最活跃国家的货币。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于去年年底进行首次用人民币支付的重要交易。鲁比尼认为,其他国家也可能效仿。

俄乌冲突以来,人民币在俄罗斯地位逐步上升。

自去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金融机构实施制裁后,莫斯科交易所开始扩大可用的人民币交易。2022年11月人民币在莫斯科交易所外汇市场交易中的占比增至48%,而年初时仅占0.2%。今年1月13日,俄罗斯央行恢复了买卖人民币的外汇交易业务。俄罗斯《消息报》发表文章称,人民币在俄交易量不断上升,已经能够显著影响到卢布汇率的形成过程。文章强调,“人民币目前就已在显著影响卢布汇率的形成过程。人民币交易量和结算比重的增加,有助于卢布汇率稳定、改善俄罗斯经济投资环境”。

从清空美元资产,到清空英镑和日元资产,再到连欧元也不要了,俄罗斯似乎通过NWF去西方化的形式来向全世界表决心。毕竟,对于当下的俄罗斯而言,最靠谱的外汇只剩人民币了。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巴西与中国本币结算

当地时间3月29日,巴西外交部援引巴西贸易投资促进署(ApexBrasil)的声明宣布,巴西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停止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结算贸易。中巴金融合作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该协议,巴西与中国之间的外贸和融资业务可以通过将雷亚尔兑换成人民币进行,反之亦然,从而避免了交易中需要将雷亚尔兑换成美元的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将有利于中巴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中巴双边贸易稳步发展,巴西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西的主要出口国。中国主要出口制成品,而巴西主要出口农产品、能源和矿产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觉庭近日表示,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巴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双边贸易稳步发展,投资合作日益活跃。
尽管当前世界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但中国和巴西的双边贸易额仍在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7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中方出口619.7亿美元,进口1095.2亿美元。巴西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舒怡婷表示,中方期待与巴方就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中巴务实合作,促进两国经贸关系提质增效进行建设性讨论。中国是巴西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国,双边务实合作稳步推进,涉及制造业、能源和矿业、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从过去来看,互补性有助于双方的经贸活动。具体来看,巴西是中国大豆、鸡肉、糖等最大进口来源国,玉米等重要农产品也出口到中国,增长迅速。
中国主要出口机械设备、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设备、仪器仪表、纺织品、钢材、运输工具等。在投资方面,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投资主要涉及能源、矿产、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行业。巴西对华投资主要涉及压缩机生产、煤炭、房地产、汽车零部件生产、纺织服装等项目。
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动和宏观经济稳定,也有利于双方货币的国际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金斌对贝壳财经表示,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实际上是货币国际化中的一个重要基础,中巴达成以本币结算的协议实际上有利于双方货币的国际化。
这是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背景下货币多极化的重要表现。特别是主要贸易国之间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是便利它们之间经贸关系的内在需要,对促进货币多极化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主要贸易国之间以两国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减少了对第三方货币或单一货币的依赖,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储备多元化时,其跨境资本流动受单一货币的影响会更小,这也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动和宏观经济稳定。
王金斌还指出,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本币贸易结算也反映了贸易伙伴之间对彼此货币的信任。双方商品的定价可以不通过第三国货币的过渡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汇率,同时也对双方货币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期汇率稳定的角度来看,贸易伙伴有必要保持价格稳定。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初晓表示,中巴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该协议允许中国和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直接进行大规模贸易和金融交易,不仅便利了中巴贸易,降低了双方交易成本,还刺激了双边贸易,提升了中国在巴西投资的便利性。
中国与哪些国家有类似的合作?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
初晓表示,中巴合作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如今,中国已逐步与世界几个主要资源国进行非美元贸易结算。巴西矿产资源丰富,中巴经贸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巴协议的签署也是对美元霸权的冲击。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元信用因地缘政治冲突而持续透支。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逐步采用非美元结算,巴西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在此之前,3月1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正式宣布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成功落地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目前,贷款已用于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双边贸易合作。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增强,市场地位得到认可。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美元仍然是全球交易中最大的货币,其主导地位尚未受到影响,但近年来人民币交易的比重大大增加。2022年,人民币交易量占比从2019年的4%提升至7%,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
此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宣布将于2023年4月3日推出美元/CNH外汇期权。CME表示,这一选项可以增加交易量,并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对于中国而言,离岸人民币期权有助于满足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在《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指出,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持续增长。下一阶段,我们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稳步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将进一步夯实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满足实体领域人民币使用需求,推动更高层次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促进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良性循环。同时,继续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评估预警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巴基斯坦考虑用人民币取代美元结算双边贸易是真的吗?

外媒12月20日报道称,巴基斯坦报道,巴基斯坦政府考虑在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时,以人民币取代美元做为结算货币。

据新加坡12月19日报道,路透社引述该报道说,负责发展中巴经济关系的巴基斯坦内政部长伊克巴尔在为两国一项长期经济发展合作计划揭幕时,提到了上述计划。

2015年至2016年间,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38亿美元。

另据路透社12月19日报道,中国和巴基斯坦12月18日公布一项经济发展长期合作计划,对两国间至少到2030年之前从基础设施到信息科技(IT)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进行展望。

报道称,这是两国首度宣布中巴经济走廊(CPEC)打算进行多长时间的合作。

报道表示,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在伊斯兰堡的一项典礼上公之于众,巴基斯坦规划发展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及中国驻巴大使姚敬都出席了典礼。

报道称,但文件中并未透露投资与贷款的条款及条件等项目具体细节,也未提供经济特区的细节,经济特区部分项目已在巴基斯坦推进当中。

2013年3月26日-27日,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德班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1:试题分析:货币的购买力由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的货币量关系决定,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和货币的购买力提升无关,①说法错误;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减少了美元为中介的货币兑换,可以降低汇率变动的风险,有利于促进中巴双方贸易回答的开展,②④正确;人民币目前还不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说法错误。该题选D。
小题2:试题分析:金砖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利于加速世界多极化的进程,C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表现为世界正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A说法错误;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B说法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D说法错误。

中国和外国用本币交易的国家有哪些?

中国和外国用本币交易的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
1. 俄罗斯:中俄两国曾达成了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直接结算的协议。
2. 韩国:中韩两国之间有一部分贸易采用人民币和韩元结算。
3. 日本: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也有一部分采用人民币和日元结算。
4. 伊朗:中伊两国之间采用人民币和伊朗里亚尔结算。
5. 巴基斯坦:中巴之间也有采用人民币和巴基斯坦卢比结算的贸易。
6. 阿联酋:中阿两国之间的贸易也有采用人民币和迪拉姆结算。
7. 新西兰:中新两国之间的贸易也有采用人民币和新西兰元结算。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一些国家中采用本币结算的交易比例有所增加,但在国际贸易中,美元仍然是主要的结算货币。

Rcep成立后内部贸易用什么货币结算?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可以说很多人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个问题问的是内行的问题。毫无疑问,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成立以后15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会大大增加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将会极为可观。在这种情况之下,采用什么结算货币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应该对这个结算货币还没有什么要求。只是采用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通用的以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为主。这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目前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已经提出了双边货币互换的协议。就在上个月,我们跟韩国进行了超过50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这就是为了避免使用美元而采用了直接本币交易

之所以选择避免使用美元欧元结算,是因为使用这些货币结算的话,方便大概是方便了。但是使用这些货币结算要给美国交上一大笔的铸币税,要知道美元可是在不断的贬值的。而且如果使用美元交易的话,就意味着成员国之间要储备大量的美元。这样就会让自己的货币和美元进行挂钩,而随着美元的贬值,本币也在不断的贬值。这就等于被美国薅羊毛

这肯定是所有人都不希望接受的,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什么其他好的办法。这最多是使用双边货币交换来避免一些损失。但从长久来看,这并不是长期之计,确实可能。在一二十年之内还不会牵扯到结算货币的问题,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彼此之间的交易额越来越大。如果都采用美元计价的话,那么每一年被美国人赚走的利润就是天文数字

事实上,在十年之前,中日韩自贸区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同时,还被炒热的有一个叫做亚元的概念。顾名思义,亚元和欧元一样,希望能够成为亚洲各国的统一货币。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计划最终被搁置了。所谓的亚元也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这背后也少不了美国人的手脚,毕竟现在世界竞争本质上就是金融行业的竞争,金融行业竞争最核心的就是货币,可以说如果哪个国家的货币或者哪个组织的货币,能够成为世界货币的话,这个国家这个组织就将立于不败之地。美元原本是世界货币最有力的竞争者,但是欧元的出现可以说摧毁了美国。那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美梦。在被欧元分去了将近百分之二三十蛋糕之后,美元自然不能够容忍出现下一个欧元

再加上这个协定,15个国家之中人均GDP差的实在是太大了,从几千美元到几万美元都有。不发达的过于不发达,发达的过于发达和欧洲28国平均都在2万美元上下不同,所以这个亚元很有可能并不会出现。全面协定并不会像欧盟一样成为一个统一货币的组织。那么从长久来看,必须又要有一个替代,我觉得人民币是一个大势所趋。虽然目前还不会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成为主要结算货币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先给结论,短期来看主要还是通过美元结算。

RECP于11月15日正式签订了,从预想到签订用了8年时间,这个多变贸易协定的签订对于我们国家发展区域经济是很有好处的。

在美国推出TPP后,世界范围内比较大的区域性贸易协定不多了。我国一定要利用好RECP,对于今后很多年的经济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RECP一共15个成员国,除了东盟10国外,还有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可以说,这个协议涵盖了这个区域内所有有实力的国家。尤其是全球消费潜力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中国和东盟。中国每年与东盟的贸易量已经超过美国和欧盟。东盟和中国都是彼此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日、中韩的贸易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这次签订RECP后,90%的货物将实施零关税,这无疑会大力推动进出口贸易。对于构建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拥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过,RECP的建立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可能作用不大,至少现在来看不会改变世界贸易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格局。

分析RECP其他的14国可以发现,日本、韩国是美国的小弟,新西兰、澳大利亚与英国同属英联邦国家。虽然在局部问题上的利益与美国可能有所冲突,但整体上来说,他们都是亲美国家,给他们再大的胆子也不敢不用美元结算。

剩下的东盟十国里也有不少美国的小兄弟,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几个东盟大国同样是以美国马首是瞻的,让他们用人民币结算几乎也不太可能。

剩下的东盟小国即使愿意用人民币计算,但题量实在太小,对于整体的货币格局造成不了大的影响。

其实,我们应该和日本做做文章,日元与人民币一样同是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货币。双方都想扩大自己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这倒是可以发挥一下,在一些交易中用人民币或是日元结算,这是有利益双方利益的事情。

这属于自贸协定,并未对结算货币作出具体规定,但会有以下几种趋势:

美元在短期内仍然会是主要的结算货币,尤其是美国的铁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会比较坚持。

为了避免美元换算过程中的损失,RECP成员国之间的货币互换的规模会增加,尤其对于对外贸易量巨大的中日两国会有巨大的好处。

数字货币会成为某些敏感贸易的结算手段,可以有效避开目前美元结算体系的监督。

如果RECP成员国能够不断壮大,突破美元和欧元的限制,长期来看,朝着统一货币的方向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但这条路将会很坎坷。

RECP自贸协定对于人民币、日元、澳元、新元、韩元等强势国家的货币是个好消息,尤其是人民币和日元,国际份额会增加。以后去这些国家估计不用再兑换外汇了。

用什么货币结算和这个协定有关系吗 你懂什么是自贸协定吗 一般结算还是正常的美元 人民币 还有日元 澳大利亚元 新西兰元等等双边或者国际通用货币 这个协定最主要是减免关税 特别是中国和日本 来自日本的产品如果享受FTA会便宜 其他的其实对中国影响并不大 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已经和中国签了双边或者多边协定

主题:RCEP成立后内部贸易用什么货币结算?首先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犀利,而且也很有专业深度,笔者从各方面资料收集综合梳理下来,将会是这个亚太地区最大的经贸组织用3个货币逐渐过渡使用货币来结算区域贸易,分别是前期美元结算,中期人民币国际化后的主力人民币结算为主,而后期当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更加成熟后,数字货币DCEP系统的成熟将会是未来RCEP区域内主力结算货币



01 当今世界贸易结算,现在还是沿用美元结算,这个是前期的共识,也是RCEP亚洲经贸区域前期可能最能众口均衡的贸易结算货币 02 人民币国际化结算将是中期RCEP的重点推崇结算货币的主选对象 03 未来的RCEP的结算货币很可能当区块链和数字化货币技术成熟后采用更数字化的结算方式来提现未来经济活动和国际贸易结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总结

RCEP区域内的货币结算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期的美元结算,中期人民币国际化结算将是会成为该区域合作组织的结算货币,也是让人民币国际化的亮点,而未来的DCEP数字化货币,将可能成为该区域的主力结算货币,而变得未来可期。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只是一个区域的自贸区,是经济区域整合的进行优势互补的互利互惠的合作,RCEP协议区内并没有涉及到使用什么货币结算的相关协议。

RCEP15个亚太国家,主城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中日韩、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东盟10国,本来还包括印度在内,可是在2019年,印度总理莫迪宣布退出RCEP谈判,让印度没有成为其成员国。RCEP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他要比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大得多,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经济能力,只不过这不是一个由美国所主导的区域性组织。

因此才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这样一个不是由美国所主导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就不会使用美元了呢?其实这跟是否使用美元没有关系,因为以目前世界的金融体系来看,美元依然是各国贸易结算的主体货币。以美元建立起来的世界金融结算体系,短期内是不可动摇的,同样也是不可替代,这就意味着包括RCEP在内的各个伙伴还都会以美元结算系统为主要贸易结算。

那些所谓的用人民币来进行区域结算,短期来看是不切实际的,毕竟人民币没有做到自由兑换,人民币还没有背后所需要支撑的条件。虽然人民币作为世界五大结算货币之一,拥有其结算和储备的属性,但是在整个区域内,恐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的美国铁杆盟友是短期内不会大量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对于其他国家,由于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使用人民币相互结算,这也会变成一个常态。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随着区域内人民币的结算领域扩大,也意味着该区域内人民币结算贸易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人民币,在东南亚以及日韩两国之间的贸易结算,其地位会逐渐上升,这样才有在该区域内逐渐排挤美元结算的份额。不过这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和金融改革做支撑,否则人民币想要在区域内取代美元的地位,目前讨论还为 时尚 早!

很高兴回答:

RCEP成立后内部贸易用什么货币结算,就目前来看,现在还是以美元,欧元作为结算币种居多,后续不排除会增加更多方面的币种结算,这里要从几方面考虑:

币种结算:目前世界上流通最多的货币是美元,国际通用货币,而欧元相对差一些,但是也是被很多国家认可的,人民币方面其实也在很多国家流行通用,但是大多数来看人民币更像是国内游客 旅游 消费为主,就贸易上来看还未曾有更多的表现。

贸易币种:未来不排除人民币,日元,韩元以及澳元为主的贸易结算货币,毕竟都是贸易大国,可能会有一些货币上的优势。而从发展角度上来看15个国家也不排除会增加一种新的货币作为RECP贸易协定的主流货币结算品种,当然这是假设,后续会不会成为真的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其实RECP成立后不管以什么样的货币作为结算,这些其实都是次要的,而主要的是我们等待了8年,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从贸易上来看实现了更多国家互助互利,互赢双赢的局面,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这才是RECP成立后初衷!

希望更多的投资者在留言区踊跃发言,一起探讨,成长未来!

一开始美元为主,人民币为辅。循序渐进的向人民币过渡,这是比较顺利的情况。不过协议内部的澳大利亚和日本会是不利因素,最后还是以实力说了算。

前期会用美元或欧元过渡,后期肯定会以人民币或“亚元”为主体。任何协议前期都会先易后难,先把容易解决的先做了,后期慢慢啃硬骨头。货币就是那块最大骨头之一,期待人民币大显身手那一刻。

RCEP是自由贸易协定,主要在于削减关税,促进多边交易。对于结算货币并没有做出要求,因此当前还是以美元结算为主,日元、人民币、澳元为辅的状态。

什么是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当然,“三哥”因为某些原因,在2019年11月4日,印度已经宣布不加入RCEP协定。因此,11月15日签订协议的成员国为15个。



这次的RCEP,覆盖总人口达到22亿,占全世界的30%,本身就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根据协议,未来货物贸易开放水平将达到90%以上,各成员国承诺10年内降到零关税。中国与日本更是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 历史 的突破。

各币种在全球支付市场占比

数据显示,在国际收支结算中,人民币在国际收支中占比2%左右,长期处于第五位水平。


从数据可以看出, 目前国际支付中,还是以美元、欧元为主导。

不过,人民币在东盟使用的基础设施已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东盟十国已实现全覆盖,截至2019年末,东盟国家共有71家金融机构成为CIPS参与者。

根据《2020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东盟国家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合计 24087.1亿元,同比增长34.7% 。中国—东盟货币合作不断深化,截至2019年末,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六个东盟国家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4个东盟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4个东盟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




因此,从目前来看,RCEP的内部贸易还是主要以美元为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深化双边金融合作,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不断加深,人民币在国际收支中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