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沙特带头多个产油国突然宣布自愿减产挺市,油价开盘大幅走高 )

北京时间4月2日晚,多个产油国突然宣布将实施自愿减产石油计划,持续时间从5月份持续到2023年底。突如其来的联合减产为近来因银行业危机陷入萎靡的油市注入强心剂,4月3日亚洲早盘交易时段,WTI和布伦特两大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开盘大涨7%,布伦特原油一举跃上85美元。

石油输出国组织(下称OPEC)“带头大哥”沙特阿拉伯的减产力度最大。沙特能源部公告称,将在OPEC+《合作宣言》框架下与一些OPEC和非OPEC国家协作,从5月至年底每天自愿减产50万桶。此次自愿减产是对2022年10月5日第33届OPEC和非OPEC部长级会议减产决定的补充。沙特能源部官员强调,“这是一项旨在支持石油市场稳定的预防措施。”


沙特带头多个产油国突然宣布自愿减产 网络图

当天,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宣布将此前承诺的3-6月自愿减产延续到年底。前后脚宣布自愿减产的还包括伊拉克(21.1万桶/日)、阿联酋(14.4万桶/日)、科威特(12.8万桶/日)、哈萨克斯坦(7.8万桶/日)、阿尔及利亚(4.8万桶/日)、阿曼(4万桶/日)。至此,上述产油国的合计自愿减产量接近165万桶/日。

“由于美国和欧洲持续的银行危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预测且短视的能源政策决策,目前全球石油市场正在经历一段高度波动和难以预测的时期。”诺瓦克在周日发布的声明中称,“与此同时,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和透明是确保长期能源安全的关键。”诺瓦克表示,减产50万桶/日将从“2月的二手评估平均产量水平”基础上开始实施。

在力挺油市、支撑油价的目标面前,石油生产国们再次彰显出高度的团结。

此举正值4月3日OPEC+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召开前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国家采取的是一致但单方面“自愿”的减产行动,而非由23个产油国组成的OPEC+联盟的集体行为。就在上周,多位OPEC+代表透露,该联盟不太可能在4月3日的会议上调整产量政策。

自从去年12月决定维持10月份作出的减产200万桶/日的措施后,OPEC+今年以来采取了保守立场——在进一步明确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需求回暖进度及俄罗斯石油供应受制裁后的市场影响之前,该组织无意改变既定的产量计划。即便在美欧银行危机拖累布伦特油价大跌至70美元/桶关口之际,OPEC+仍选择按兵不动。但在油价回升至80美元/桶之后,一系列自愿减产突袭市场。

沙特带头协同减产可能会再次加剧该国与另一产油大国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白宫紧急回应 资料图

去年10月,OPEC+联盟宣布减产挺价曾令美国十分不满:会前,美国敦促OPEC+成员国不要继续减产。会后,白宫表示“失望”,指责OPEC+此举相当于和俄罗斯结盟。美国总统拜登警告,沙特做法“必有后果”。

彼时,沙特外交部在一份详尽且罕见的官方声明中为OPEC+减产辩护。这个全球最大产油国之一和最大石油出口国说,减产协议绝非在地缘政治冲突中“选边站队”,而是基于石油市场现状、由全体OPEC+成员国一致同意的决定。就美方指责沙特支持大幅减产是“站队”俄罗斯的说法,沙特外交部表示“完全反对”,坚称这一决定“纯粹出于经济考虑”。

如今,美国总统拜登手中能用以反制OPEC+、争夺全球石油市场主导权的牌比去年更少。自从其推动执行史上最大规模战略石油储备(SPR)释放计划之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存现已降至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白宫回应,产油国周日宣布的减产举措是不明智的,鉴于市场的不确定性,美国认为当前减产不可取。

延伸阅读:

取代俄罗斯!美国成欧洲最大原油供应国

去年年底,随着针对俄罗斯原油的制裁生效,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根据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直到最近,俄罗斯还一直是欧盟最大的原油供应国。


美国成欧洲最大原油供应国

财联社3月29日讯(编辑 卞纯)去年年底,随着针对俄罗斯原油的制裁生效,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供应国。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周二发布的数据,去年12月,欧盟18%(近3450万桶)的原油进口来自美国。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直到最近,俄罗斯一直是欧盟最大的原油供应国。

在2022年1月底前,俄罗斯占欧盟总进口量的31%,而美国以13%的份额排在第二。

但去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供应格局出现剧变。欧盟国家削减了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并对俄罗斯的石油和煤炭出口实施制裁。

去年12月,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原油,并为俄油设置了价格上限,禁止托运人、保险经纪人和其他公司在俄油价格超过60美元每桶的情况下提供服务。

美国并非唯一一个欧盟增加石油进口的国家。去年12月,欧盟从挪威进口的原油增至近3290万桶,占石油进口总量的17%。

美国成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

俄乌冲突爆发后,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俄罗斯方面则开始切断流向欧洲大陆的天然气供应。俄罗斯国有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先是削减了通过北溪1号管道输送的天然气,该管道占2021年欧洲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总量的35%左右。去年9月,该公司以技术问题为由关闭了该输气管道。


北溪1号管道 资料图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进口中的份额已大幅下降,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31%降至去年底的近19%。这使得美国成为欧盟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占有近20%的份额,仅次于挪威,后者占欧盟天然气进口的近31%。

数据提供商Vortexa的高级分析师杰伊·马罗(Jay Maroo)表示,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对欧洲的原油出口就一直在增长,不过冲突增加了从其他来源获得原油供应的需求。

欧盟摆脱对俄依赖

欧盟统计局表示,去年2月至4月期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波动很大。但从2022年9月开始,进口量逐渐下降,直到12月仅占进口总额的4%。

该机构表示,到去年年底,欧盟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是美国、挪威和哈萨克斯坦,这表明欧盟成功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石油市场格局,并几乎摆脱了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

不过,俄罗斯已经为其石油找到了新买家,这些买家热衷于以大幅折扣抢购俄油——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目前的价格为每桶54美元,而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的价格为每桶78美元。

自俄乌冲突以来,印度等国加大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力度。

沙特石油心脏被轰炸,石油将减产一半,对全球经济将造成什么影响?

据了解,这次袭击使沙特关闭了一半的石油产量,这意味着每天将影响近500万桶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每日产量的百分之五。业内人士称,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将影响市场很大一部分参与者的预期,国际油价短期剧烈波动不可避免,如果损失过大,且影响了供需平衡,那原油期货价格会走高,会不会形成趋势性的走势还需要验证。

对石油进口国来说,油价上涨的 后果是进口费用上涨。而多花的这笔钱本 来可以用于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美国高盛公司估计,如果油价保持在目 前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原油进口费用增加相当于使美国个人的实际收入同比下降了150亿美 元。高油价的影响对运输、化工等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美国杜邦公司估计,石油和天然气 价格每 上涨1美元,该公司的税前经营成本每年就会增加约135亿美元。

油价高企不仅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生产消费领域有影响,更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综合发展战略有影响。许多国家的发展首先需要得到石油安全的保障。

  所谓“石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石油资源的状态和能力。如果发生石油安全危机,全球国际政治格局就难免发生冲突。当代几次重大的国际冲突,其背后都有石油的影子;石油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走向。而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又会反作用于油价。

油价高企的影响也体现在金融市场领域,随着油价大幅度上扬,美元价额可能会持续下滑。油价走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于石油资源国、生产国和途径国,国际油价的急升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利好因素。

俄罗斯利用油气加强其自身地缘强势,欧佩克(OPEC)成员国通过增减原油产量来扩大本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话语权,中亚各国扩大油气出口增强国家独立以后的经济基础。委内瑞拉是拉美唯一的欧佩克成员国,原油出口占其总出口75%以上,也依赖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对于石油消费国,油价每提升1美元,其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

国际原油价格跳水,国内汽车油费确依然坚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今年以来油气价格上涨主要原因 原油价格上涨主要因素: 1、上游资本开支减少,传统油气田的自然衰减。 2、OPEC+对于油价的控制力度增强,通过产量调节来控制油价。 3、美国页岩的资本开支克制,利润好转,用以降低资产负债率。

欧佩克+持续减产

2020年春季,在油价暴跌的背景下,欧佩克+采取了干预措施,通过削减产量来支撑市场。虽然在当前油价已大幅反弹的背景下,市场人士预期欧佩克将就取消部分减产举措达成协议。但在2021年3月4日召开的会议上,欧佩克+同意多数成员将减产延长至4月,允许部分成员小幅增产,其中俄罗斯获准在4月增产13万桶/日,哈萨克斯坦获准增产2万桶/日,以满足它们的国内需求。

欧佩克+将减产协议顺延至4月的举动使商家感到意外,因为此前部分商家预计,欧佩克+可能放松减产措施。此外,欧佩克“领头羊”沙特表示,将延长100万桶/日的自愿额外减产。受此消息影响,国际油价再次大幅上涨,3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2.26美元,至每桶66.09美元,涨幅为3.5%,是2019年4月以来近月合约的最高结算价;伦敦洲际交易所(ICE)5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2.62美元,至每桶69.36美元,涨幅为3.9%,是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投资者退居其次

交易员和分析师表示,到目前为止,支撑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关系,而不是投机交易。目前基金经理在WTI原油期货和期权合约中持有的看涨头寸和看跌头寸之比低于2018年油价上涨时的水平。这表明,投资者并没有主导市场。

但如果基金经理涌入石油市场,押注经济活动将重启,这种情况可能改变。

供应缺口大幅增加

受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的减产影响,疫情开始时激增的石油库存已出现萎缩。由于担心新一轮封锁举措会破坏市场再平衡的努力,沙特2021年1月宣布额外减产。

分析师称,得克萨斯州2021年2月出现的极寒天气曾一度使美国失去近一半的原油产量,这也将有助于消耗全球原油供应。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马基恩·拉茨表示,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超过日产量280万桶/日。今年一季度石油市场的供应缺口或将是2000年以来最大的。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杰弗里·柯里表示,“石油市场正处于供应短缺状态,这正是库存大幅下降的原因。同时,由于3月7日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导致国际油价短暂站上70美元/桶,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三季度会达到每桶80美元。

市场抢购现货原油

对原油产量和需求进行实时衡量很难,但不同日期交付的油价之间的关系表明,买家正在争抢原油。交易商愿意支付较高溢价来持有原油现货,而不是一年后才获得原油,这与去年春季时现货原油价格下挫、与期货价格相比有大幅折扣的情况截然不同。

石油交易商托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萨阿德·拉希姆表示,“这表明市场极度渴望获得原油,以至于需要动用原油库存。虽然原油市场还未完全恢复,但绝对正在复苏”。

需求在恢复

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已恢复,美国和欧洲的石油需求也在好转。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2021年1月美国人日均消耗1860万桶汽油和其他燃料。这与去年4月的消耗水平相比增加了26%,不过与去年1月的消耗水平相比仍低了7%。

预测油价进一步上涨是基于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财政刺激措施将使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活动重新活跃起来的假设。拉希姆表示,“复活节之后,人们将开始旅行并恢复出行”。

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负责石油市场的副总裁保拉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则更谨慎。根据公路和航空流量等数据,她预计,原油需求要到2022年底才可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页岩油供应出现问题

产油国每日闲置数百万桶原油产能,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产油国重启这些产能,油价能否承压?分析师预计,今年欧佩克+会逐步增加产量。

但交易员和分析师表示,短期内美国石油产量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约1300万桶/日的水平。在股东和债权人要求优先考虑现金流的压力下,面对油价上涨,石油公司并未急于增产。在美国页岩油产业这种“新纪律”的约束下,钻机数量尚未达到维持每日生产1100万桶石油所需的水平,更不用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了。

沙特关键石油设施再度遭袭,国际油价即将大涨的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你好,我是百姓金融分析,我来说活我的看法。

第一,石油输出国组织,沙特跟隔壁俄罗斯这两边打起来了原因!

第二,原油消费也不景气,沙特就找隔壁的俄罗斯就商量了,说我们干脆把油的产量给减下来,这样油价就能往上走,稳定一点,像我们日子都好过!

其实这个事沙特以前经常干,一言不合,就减产抬油价,每次都搞得欧洲老美他们都很被动,没办法,毕竟油埋在人家地里面,对不对,但这一次沙特想故伎重演,找上了俄罗斯,但问题是俄罗斯是战斗民族,怎么好惹,俄罗斯就盘算减产这事好像我也没有什么好处,我不干了。

第三,沙特就想,你不配合我减产抬油价。我降价,拖到你俄罗斯,来找我沙特谈,沙特没想到,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就是和沙特干打价格战,你降价我也降价。结果两个月前国际油价还能卖到每桶65美刀,哪怕在上个礼拜五的时候,一桶也能卖到46美刀,但问题是才过了一个周末,国际原油的价格就暴跌到了每桶才卖30美元了,很多人不知道这一桶30美元块钱是什么概念,给大家打个比方,同样一个大桶,你如果装满原油的话,可以卖掉197人民币,但是如果装同样多的水的话,你可以卖到300多人民币,是的油现在已经不如水贵了。

第四、油价暴跌背后的根本原因,我先告诉大家一个,沙特欧佩克预计今年的石油消耗产量会下降,当然了一个是因为电动车的步步紧逼,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到了全球的运行秩序,尤其是喝油大户、欧美国家,所以你看油价美股都双双暴跌了,惨不忍睹,已经片绿,很多人会问说,那我们会影响到吗?我觉得大家可以安心吃瓜,这一次的疫情,你看我们用震惊世界的执行力,成为了目前全球首个成功封堵的病毒的国家,甚至你看已经开始慢慢的复产复工了。另外油价下跌其实对经济范围当中有很多的利好消息,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对很多石油进口大国来说,比如我们当然有些人就会说了,说这样我去加油,这个油会不会就便宜了?这边我告诉各位不会便宜降价的!我回答完毕,希望可以帮助你!

这是个石油战略储备的好机会。对于个人来讲私家车用不了多少钱就当没这回事儿嘛!对于国家来讲这是储备能源的好机会。

汽油是从原油中提炼加工的产品,原油是汽油生产的主体原料。通常原料价格下跌,会带动后端产品的价格下行,然而,常常会有一个从动的滞后期。国内汽油价格在国际原油价格跳水之后,再经过一个滞后期,必然下跌,同样也会有一个滞后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汽油价格不可能像国际原油价格那样程度的跳水。因为汽油是原油精加工后的产品,精加工费用是汽油成本构成的重要一部分;而且国内汽油生产的原料中有一部分是国际原油进口,还有一部分是国内自产,国内自产部分的成本略低于50美元/桶,远高于进口原油成本;再有,国内汽油是综合的定价体系,响应市场波动、但不取决于市场波动。

这大概是国内汽油价格目前还坚挺的主要原因吧!

要搞懂这个问题就要从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跳水的背后原因去查找问题所在,从表面上来看,本次油价暴跌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退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欧佩克+)减产协议,沙特发动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以向俄罗斯施压。

此外,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油原本就呈现大幅下跌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活动突然放缓,这一点在对石油需求中体现尤为明显。

在欧佩克+这一机制崩溃的表象下,导致油价骤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原油市场不 健康 的供求关系。在新能源和页岩油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原油市场供大于求,限产保价机制掩盖了危机,扭曲了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现有体系崩溃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为何我国的油价依旧居高不下呢?

第一个原因。很多车主不知道的是在油价当中包含着很多种税费,比如有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等等,这些税费一共在油价的比例中达到一半左右,别的国家也有,比如美国,但是人家的油价中的税率没有我们高,因此油价也不高,因此美系车都是油耗子。 第二个原因。原油要经过很多个工序才能变成石油,而我国提炼石油的技术相比别的国家而言还是太落后,我国仅仅能从100桶原油中提练出60%的石油来,比别的国家低20%,这种差距也是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2020年的到来,国家大力扶持更加清洁的能源代替传统的汽油,相信不久的将来,油价可以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空间。S

三桶油买的时候就很贵。是买的原油期货,所以国内的油品降不了价。

原来2016年我国发改委下达了一条新的通知,确定了中国石油价格的熔断机制,也就是说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一桶的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不会继续下调了。出台这条政策是为了确保我国石油公司和一些地方炼油公司没有太大的压力,也能保证国内石油行业的正常生产。

没有办法,油价跌了,其他费用上升。你看看中国三大油企的 历史 就知道了,附庸的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这个算是大型国企的 历史 问题吧,毕竟第一代石油人为了国家石油付出了很多,好多家庭需要养,如果真和国外市场化一样,估计得破产了。

这说明中国成品油只能和国际原油的涨有关系,和果子原油的跌没关系!因为中国的成品油桶非常贵

看法?敢有看法吗?国际油价跳水,我们搬凳子、嗑瓜子,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看着就行了。

国际原油交易一般都是采用期货形式,关于价格跳水,主要原因受到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数据公布,重大的政治事件,还有像这次席卷世界的新冠瘟疫,都是直接导致原油价格暴跌的。我们生活当中的汽油,柴油还有塑料都是从原油里面提炼出来的。价格跳水,关键就是市场需求受到上述这些原因影响,急速减少引发市场恐慌投资者大量的抛售手中的原油期货单。 国内市场为什么价格,表现的不是很明显,这个就是期货的作用,交割日期是往后面延迟的,有的时间是半个月一个月或者更长,它跳水之后不会马上在我们生活当中表现出来。

近日,沙特的关键石油设备再次遭到袭击。因此,国际油价也即将大涨,那么此次袭击者又想从中得到些什么?

这次袭击沙特石油设备的目标是什么?

本次沙特受到袭击的主要是两大地点,一处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综合处理中心,另一处是沙特国内前三的油田。此次袭击对国际原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会不会进一步扩大关键是要看沙特的原油出口的量,以及沙特国内的原油生产是否会进入长期停止状态。

油价的飙升已经是意料之中,最新周一开原油的涨幅高达了百分之二十。而且这件事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很大,对于中国,伊朗和沙特是我国的最主要石油供应国。但伊朗近些年受到美国打压,如今石油产量锐减,即使即使供上,质量也大不如前,沙特也因此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石油供应国,中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沙特的石油行业在此番受到重创,作为以出口石油来维持国家经济的沙特,元气大伤,准备拉全世界买单。原本沙特方面表示是石油供应在一周内就可以恢复如初,但沙特的石油公司却又称,一周只能恢复到以前的1/3左右。沙特此举,显然是趁着现在油价高涨,想乘机捞上一笔,弥补之前的亏空。

本次袭击事件后,美国也再次跳了出来。近些年来,美国开采术提升也成为了石油输出国,近些年劲头正猛,美国的能源部长表示能从美国的战备储油当中十分出部分石油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美方这么做,一方面能够趁此机会大赚一笔,另一方面,也能拓展客服户,对于国家来说,百利无害。

如今国际油价因为美国释放战略储备,涨幅得到抑制,不会再以可怕的趋势上涨,至于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还是需要看美方后续动作如何。

我国作为目前全球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国家,此次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那么如何能保证将来不会再出现能源短缺的问题,现在应该及早做好备选方案。有专家提出,俄罗斯是不错的选择。俄罗斯的产油量十分稳定,而且距离中国近,中间产生的运费也可略去许多,需要提高俄罗斯石油的进口数量,尽快将原油工业对于我国的影响降到最低。

现在国际油价一直在震荡,此次事件是否会影响油价大幅度上涨?还得跟踪后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