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俄媒:克宫称,已立即将“俄战地记者被炸身亡”一事汇报普京)

【环球网报道】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咖啡馆当地时间2日发生爆炸事件,一名俄罗斯战地记者被炸身亡,超20人受伤,警方以谋杀罪立案调查。据塔斯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周一(3日)表示,这是一起恐怖主义事件,已在昨日立即向俄总统普京进行了汇报。

佩斯科夫 资料图

“这是一起恐怖主义事件,你们和我都看到了国家反恐委员会的声明。现在调查进入主动阶段,我们看到逮捕嫌疑人的这一有力措施。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耐心等待我们在那里工作人员的声明。从国家反恐委员会的声明来看,有证据表明乌克兰特工部门可能参与了这次恐怖袭击的策划行动,当然,这是一次恐怖袭击,”佩斯科夫说。

报道称,被问及俄总统普京是否就此事知情时,佩斯科夫回应称,“昨天,他已被立即告知了此事”。

当地时间4月2日,事件嫌疑人达莉亚·特列波娃在圣彼得堡一咖啡馆外 图源:CNN引自社交媒体

此外,塔斯社称,佩斯科夫没有透露事件遇难者塔塔尔斯基是否会获得俄罗斯国家奖的信息。他补充说,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希望伤者早日康复。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此前报道,圣彼得堡一咖啡馆的爆炸事件已造成1人死亡,超20人受伤。报道称,死者为战地记者弗拉德伦·塔塔尔斯基(真实姓名为马克西姆·福明)。3日早些时候,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公布消息,涉嫌谋杀俄罗斯知名军事媒体人“塔塔尔斯基”的达莉亚·特列波娃在圣彼得堡被拘捕。同日,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表示,俄战地记者弗拉德伦·塔塔尔斯基4月2日被炸身亡一事是由乌克兰特工部门策划的。

延伸阅读

俄军一指挥官在家中枪身亡 俄公布死因后乌方罕见发声

当地时间3月29日,俄罗斯第247空降突击团第2空降突击营指挥官德米特里·利西茨基中校的葬礼及告别仪式在斯塔夫罗波尔军事基地举行。

当地时间3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现年48岁的利西茨基被发现死在斯塔夫罗波尔一处公寓厨房中,身上有枪伤。当地官员公布了利西茨基的死讯,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其死亡情况。

有意思的是,利西茨基的死因是什么,俄乌双方竟然各执一词。俄罗斯方面称,利西茨基是自杀身亡,因为对俄乌冲突持续不断感到“沮丧”,“他用猎枪的枪口对准了自己”。

乌克兰媒体却“罕见”声称,利西茨基被乌武装部队“清算”。最先披露利西茨基死讯的乌克兰记者尤里·布托索夫称,乌武装部队“再次为2014年的伊洛瓦伊斯克(事件)复仇——他们清算了德米特里·利西茨基。”


德米特里·利西茨基

据报道,利西茨基被认为是2014年导致至少366名乌军士兵和志愿者死亡,450人受伤,300人被俘的“伊洛瓦伊斯克(乌克兰城市)熔炉”事件指挥者之一。

布托索夫称,去年俄罗斯从哈尔科夫(乌克兰城市)撤退时,他(利西茨基)所在的团就遭受了“重大损失”,并表示“清算利西茨基将严重削弱该团的作战能力”。

然而,俄媒援引俄罗斯执法机构的消息来源驳斥了这一信息。这位消息人士补充道,利西茨基的同事们表示,他最近感到沮丧,曾谈到自杀,据说是因为“一项关于他对(军事)人员非法行为的投诉”。

此外,利西茨基母校斯塔夫罗波尔国立农业大学校长弗拉基米尔·西特尼科夫则表示,利西茨基是在前线牺牲的。“前线传来了一个悲惨的消息。我们大学的毕业生,俄罗斯第247空降突击团第2空降突击营指挥官,俄罗斯英雄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利西茨基在战斗中牺牲,”他在社交频道上写道。

利西茨基曾参加过俄罗斯多次重要军事行动,如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1993年)、达吉斯坦作战行动(1999年)、车臣反恐行动(1999-2000年和2001-2004年)等。

201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颁令授予利西茨基最高级别的“俄罗斯联邦英雄”荣誉勋章。此后,利西茨基开始担任俄罗斯第247空降突击团第2空降突击营指挥官。

普京的一些趣事轶事

他之所以选择到香港才把机密透露给媒体,是因为香港是一个在文化和法律框架方面能够接纳他、且不会致使他立刻遭到逮捕的地方。

斯诺登是一名美国中情局的职员,同时还负责美国国安局的一个秘密项目。这个项目是美国在监视自己的公民,包括所有的日常通信和上网都被美国政府监视了,而且这个秘密计划还涉及了很多美国很有名的大公司,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苹果、谷歌、雅虎facebook这些公司都参与了这个监视计划。

现在斯诺登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动把这个绝密计划曝光给媒体,也就是把美国政府最机密的东西都曝光了,然后斯诺登现在跑到香港暂时避难。到香港后斯诺登又透露了很多秘密给媒体,说美国政府连续几年都在攻击其他国家的网络,还入侵中国的网络,窃取各种情报。

扩展资料:

事件背景

棱镜计划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绝密电子监控项目。该项目的官方名称是“US-984xn”。

据报道,泄露的文件描述了“棱镜”项目深度监控即时通讯和现有数据的能力。被允许的监视目标包括任何使用参与公司服务的美国境外客户,或任何与海外人士进行通信的美国公民。

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棱镜”项目获取的数据包括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对话、、照片、VoIP对话内容、文件传输、登录通知和社交网络细节。总统的《每日简报》(DailyBriefing)是一份综合性情报文件,它使用了2012年来自“棱镜”项目的1,477个项目的数据。

根据斯诺登公布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访问大量的个人聊天记录、存储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和个人社交网络数据。政府证实,它曾要求美国公司Verizon提供数百万份私人电话记录,包括通话时长、通话地点和双方的电话号码。

在有关“棱镜”项目的报道发布前不久,美国政府继续秘密要求威瑞森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其所有客户的每日电话记录。这些最高机密文件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合同承包商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泄露的。

他之前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室工作,但在2013年5月搬到了香港,在复制了这些文件后将其公之于众。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棱镜”项目于2007年发射。参议员范士丹证实,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电话记录数据库至少有7年历史。这项每年耗资2000万美元的计划自奥巴马上任以来就备受瞩目。2012年,总统每日简报中引用项目数据1477次,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报告中至少有七分之一使用了项目数据。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斯诺登接受全球网友问答 解释为何选择到香港

飞向太空的第一人不是加加林?

一些有关普京的趣事(摘自叶利钦的自传)

第一次认识普京

关于我同普京如何相识的问题,现在颇多传闻和杜撰。一般人认为,我们应该是在1996年认识的,当时普京任总统事务局副局长。实际上,我同普京相识要比这早两年。

1994年秋以前,我同普京没见过面。但是我听说,索布恰克有一个可靠的副手,此人总是迟到。记得有一次我同切尔诺梅尔金和索布恰克三人谈话,切尔诺梅尔金突然火了,他冲着索布恰克说:“多利亚,斯莫尔尼宫(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编者注)里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我在那儿召集一些人开会,我问:‘今年市外贸总额多少?’回答:‘不知道。’‘那么谁知道?’回答说:‘第一副市长普京知道。’‘他现在哪儿?’‘您别着急,他耽搁一会儿,但是肯定会来的。’果然,一刻钟过后,冲进一个人来……对政府总理怎么一点儿也不尊重?!”但索布恰克说:“对不起,您错了。的确,普京不太守时。但是此人非常可靠。您自己也清楚,现在找个真正忠诚的人有多么难。”这个情节我记住了。

枪击野猪 普京救了我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出发去离城80公里左右的狩猎场。一些圣彼得堡的官员随行,人不是很多。我们都身着迷彩服,拿着猎枪。这时我注意到一个人,迷彩服非常合体,一副军人仪态。他持猎枪的姿态非常自信,紧紧地抱着,就像拥抱一个心爱的女人。

我问礼宾官:“此人是谁?”“他是市政府第一副主席,姓普京,叫弗拉基米尔。”“啊,记得,有人对我讲过他。”

那天,我们决定打野猪。但是怎样才能将这个活动同正式谈话、同讨论国内迫切问题结合起来呢?大家最后决定,在草坪上摆上桌椅,备好食品,午餐会后直接去森林打猎。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开始吃甜点。突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灌木丛中走出一个庞然大物,它站在那里,四处转动着眼睛,用蹄子扒拉着落叶。坦率地说,野猪的突然出现使我们惊慌失措,当时由于我讲话时太激动,眼镜掉在了地上,于是10个随同人员都钻到桌子底下找眼镜。情况很危急!这时,我侧目看到,普京没有往桌子底下钻,下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端着猎枪在一旁站着。终于听到两声枪响。后来了解到,同普京一起开枪的还有我的副官库兹涅佐夫。但是最后检查的结果表明,正是那个“总是迟到的普京”击中了野猪的心脏。

野猪的出现是由于猎场人员的疏忽,他们赶野猪时搞错了方向。

坦率地说,那天我们为普京喝了很多杯。我的第一印象很准确:这是一个强硬、不妥协和思维敏捷的人。我们非常友好地分手了。后来我多次回忆起那个秋天,回忆起那霉湿的落叶的味道,回忆起那惊险的瞬间和获救的场面。每每想到普京,我就想:“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一切就像预料的那样,命运终于使普京来到了首都。

我想辞职

我经过长期的、甚至于痛苦的深思熟虑之后,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天,宣布了自己的辞职决定。

12月22日,我把普京叫到我的办公室:“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你还记得吗,我任命你为政府代总理时说过,你是一个前程远大的总理。现在我认为让你接班的时机已经来临。”普京嘴角微微带笑,他在激动时往往这样。沉默了一会儿,普京说:“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我不完全明白您的意思。”

我说:“我想辞职。”

在平常比较严肃的普京脸上顿时出现了各种复杂的表情。显然,他怀疑我是否在考验他:“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您已经决定了?”

我说:“我想和你一起作出这一决定。”他说:“我认为您的辞职对国家来说将是一个巨大损失,如果总统选举提前举行,我还没有做好承担这么大责任的准备。”老实说,我很恼火,因为我期待的是另外一种回答——更积极更诚实的回答。“好吧,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你走吧。”我挥了挥手。

普京说:我想接班

此后几天我总是在想:我要辞职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应该让普京再当几个月总理?

12月27日,我录制了电视新年讲话。沃洛申(总统办公厅主任——编者注)几次想与我谈普京和以前讨论过的关于我辞职的问题,都被我打断了话题,因为我决定暂缓辞职。克里姆林宫内出现一片令人不安的停顿。

早晨我又把普京叫来,他说:“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上次我做得不对,实际上我能够接班,也想接班……”

“那就好了。”我说

普京挨打悟出的道理。

普京的第一次挨打,就悟出了一个受用终生的道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收获了。普京当时回忆说:当时我感到很委屈。打我的哪个小子看起来是个瘦猴。不过,我很快明白,他年龄比我大。力气也比我大的多。对我来说,这件事情是街头大学校给我上的重要的一课。由此使我获得了受益非浅的教训。

我从这个教训里得到了四点结论:

〈1〉首先是我做的不对,当时,那孩子只是对我说了句什么。而我却粗暴的把他给顶了回去。那话简直能把人噎死。实际上,我这样对待人家是毫无道理的。因此,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2〉如果当时站我面前的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也许我就不会对他这样粗暴了。因为这孩子看上去瘦骨伶仃,我才觉得可以对他撒野。但等我吃了苦头以后。我才明白,不论对谁都不能这样做。对任何人都要尊重。这是一次很好的,有示范意义的教训。

〈3〉我明白了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我对错与否。只要能进行还击。就都应当是强者。可那孩子根本就没有给我任何还击的希望。根本没有希望。

〈4〉我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

[ 转自铁血社区 >

1961年4月12日,身着90公斤重的太空服,原苏联首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重达475吨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和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于原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5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柳别尔齐职业中学,成为受训冶金工人并继续在萨拉托夫工业技术

学校学习,业余时间学习飞行。1955年以优异成绩从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1957年参加原苏联军队,并成为原苏联北方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1959年10月,原苏联首位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者中的一员,并于1960年3月开始在原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在训练中,加加林凭借其坚定的信念、优秀的体质、乐观主义精神和过人的机智成为原苏联第一名宇航员。

“东方”号宇宙飞船于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发射,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原苏联境内。这次飞行之后,世界各国报纸立即对此进行了报道,使加加林的名字在全球家喻户晓。加加林也因此荣获列宁勋章并被授予“苏联英雄”和“苏联宇航员”称号。在这次历史性的飞行之后,加加林曾多次出国,访问过27个国家,22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4月12日的莫斯科,红场春意浓郁。65岁的瓦莲京娜在亲人和友人的簇拥下,穿过排列整齐的苍劲松柏,缓步向克里姆林宫墙的深处走去,那里埋葬着她的丈夫尤里·加加林——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两周前,3月27日,瓦莲京娜也曾在这大墙下的伟人墓地洒下泪水,那天是加加林遇难的日子。这天,在加加林飞入太空40周年纪念日,她又来了,她带来了妻子的怀恋,亲人的爱戴,也带来了世界各地对这位英雄的一片深情。

在纪念加加林进入太空40周年之际,俄罗斯各大城市纷纷举办各种活动,纪念和缅怀这位宇航史上的英雄。普京总统在莫斯科城郊的宇航城向加加林纪念碑敬献鲜花,参观加加林博物馆,会见了俄宇航界的老前辈,也会见了加加林的妻子和后人。

加加林英名不朽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9时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拜科努尔宇航中心发射升空。1小时48分钟后,返回舱平稳降落在哈萨克斯坦平坦宽阔的草原上。在舱门打开的一瞬间,尤里·加加林的名字连同他那迷人的笑容就开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加加林,人类首次畅游太空的英雄!

在俄罗斯,许多人都保存着一张老唱片,唱片旋转,苏联著名播音员列维坦浑厚宽阔的声音仿佛让时间倒流了40年。那是塔斯社1961年4月12日发布的重大新闻:

“1961年4月12日,苏联向地球轨道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

‘东方’号宇宙飞船的驾驶员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公民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多级宇宙火箭发射成功,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并与最后一级运载火箭脱离后,宇宙飞船开始环地球轨道绕地球自由飞行。

初步预计,宇宙飞船将围绕地球108分钟,距地球最近距离175公里,最远达302公里……”列维坦把人们带回到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

加加林在太空108分钟

从列维坦用他那独特的嗓音播发加加林上天的消息起,整个苏联都屏住呼吸,等待重返地球的英雄。英雄回来啦,在莫斯科,在基辅,在塔什干,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走上街头。对整个国家来说,加加林是真正的英雄和宇宙开发新阶段的象征。

俄媒体近日披露,在加加林升空前,惟一知道加加林其人其事的记者是当时苏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的摄影记者切列金采夫。载人飞船上天前,他奉命拍摄了一批加加林的照片。拍好后的照片被总编放进了贴了封条的保险柜里。总编说,塔斯社只有在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才能将它们拿出来。84岁的前塔斯社***之一罗马诺夫说:“按现在的说法,若事先走露消息,重大事件的轰动效应就会大打折扣。”他回忆说,4月12日上午10时整,总编秘书来电话,让他立即到总编室听取正式通知。科留诺夫总编与他握手,然后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用特殊纸张打印的政府文件:“要快,另一份已在列维坦手里,看样子,加加林已经飞过了一半以上的路程。”5分钟后,社里打字速度最快的女打字员加林娜将稿子打好。10点13分,塔斯社的新闻稿飞向1500个国内新闻机构,50家外国订户。为了保密,公报没说发射时间——9时零7分。这个消息在3天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才正式公布。塔斯社的消息振动了全球。一家老字号美国新闻社写道:“美国人摘下了帽子”。人们奔走相告,群情振奋。加加林当年给全体苏联人带来的喜悦和幸福真是刻骨铭心。

加加林去世后,他的故里格热特斯克城更名为“第一宇航员城”。城里的各单位的名称都与宇航沾亲带故。宾馆叫“东方”,商场叫“月光”,旅行社叫“加加林之旅”。人类首次宇航博物馆设在过去的小教堂里,尽管大家都知道,教会反对人往星体上飞。现在,这里放着一套虚拟环境装置,据说,可以让人用双脚找到进入宇宙空间的感觉。加加林博物馆的每件实物都很珍贵,另据报道,加加林的首航日志将于5月9日在纽约举行的航天文物拍卖会上拍卖。日志包括加加林写下的飞行印象,他自己在升空、降落和身在宇宙的感觉。其中最精彩的是对落地前最后几分钟的描绘——从宇宙观赏地球的感受。据专家估测,加加林日志将以15万—20万美元的高价出手。

英雄也是普通人

加加林是第一个有缘在外层空间观赏地球的人,他因此也就成了誉满全球的风云人物,但是,正像他妻子所说的那样,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1959年,俄罗斯宇航之父科罗廖夫着手进行载人宇宙飞行的研究。莫斯科决心要抢在华盛顿之前,把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因此变得相当紧迫。数千名符合选拔条件的空军飞行员参加了进入宇航员训练中心的角逐,加加林和其他19名歼击机驾驶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取了苏联首批宇航员的光荣身份。

40年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让什么样的人当宇航员,谁的心里也没数。良好的体能,丰富的驾驶经验,超群的心理素质,正是通过对上述各方面的全面检测,加加林成了20名宇航员中的第一名。宇航基地领导之所以看中加加林,是因为在条件相差无几的小伙子中,他的准备工作最出色。飞船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说,加加林集“天生的勇敢、善于分析的头脑、吃苦耐劳和谦虚谨慎”于一身。后来人们发现,加加林的心理素质真是出类拔萃,即使是在升空前的一刻,加加林的脉搏也一直保持在每分钟64次左右。

马尔杰缅诺夫是无线电专家,当时在基地负责与加加林进行无线电联络。40年来,他从未接受过采访,但在人类进入太空40周年纪念日,他同意接受俄独立电视台的采访。他说,事实上,加加林飞行的一些细节长期保密,成了国家秘密。加加林提前两小时就进入了飞船,随后就出现了不愉快的事情。先是发现舱门未关,后来又发现加加林忘了打开通讯开关,无法与地面联络。马尔杰缅诺夫急中生智,利用一个小电台调出频率,总算恢复了与加加林的联络。但距点火还有很长时间,为了让加加林别太紧张寂寞,总设计师让我给加加林放点音乐,我给他放了奥库德热维的流行歌曲。倒计时数秒的最后一瞬,加加林喊出了那个流芳百世的名句:“飞起来了!”当时还没有地面与飞船间的视频系统,基地只听见他的声音,却不见其人。整个飞行全部录音,磁盘的重量就达40公斤。磁盘后来都装进箱子。贴在箱口的封条上写着:“绝密永久保存”。

首次太空飞行之后,加加林积极参加训练其他宇航员的工作,1961年5月成为宇航员队长,1963年12月荣升为宇航员训练中心副主任。在训练其他宇航员的同时,他自己并没有放弃训练,梦想着能够再次进入太空。1967年4月,他完成了“联盟”号飞船首次飞行的培训准备工作,成为宇航员科马罗夫的替补。他在进行宇航训练之余,并未放弃驾驶歼击机,还专门进入茹科夫斯基航空军事学院继续学习飞行,并于1968年毕业。

1968年3月27日,他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在一次例行训练飞行中,因一架双座喷气式飞机坠毁而罹难。加加林死后,其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壁龛里,他的故乡格扎茨克被命名为加加林城,他训练所在的宇航员训练中心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纪念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俄罗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宇航节,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英雄人物。

著作:《通向宇宙之路(苏联航天员札记)》;《炽烈的感情!(言论、信件、访问录汇集)》;《心理学与宇宙》(与列别杰夫合著)。

生平:

1934年3月9日:出生于苏联莫斯科西边防的格扎茨克镇。

1941年5月:加加林开始上学,一个月后德国军队侵略前苏联,他的学业中断。战争结束后,他又返回学校学习。

1951年:离开技术学校,成为受训治金工人并继续在工业学院学习,业余时间学习飞行。

1955年:从学院毕业,加入前苏联空军做飞行员。

1957年:成为试飞员。

1960年:加入宇航员军团,而后被选作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在108分钟内围绕地球轨道运行4万公里(2万5千英里)。

1960年代:任宇航员培训计划主任。

1968年3月27日:在例行的试飞中,因飞机坠毁而逝世

加加林之死和他的后人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在驾驶喷气式双座飞机进行训练时坠机身亡,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飞行教官谢廖金。政府当时曾成立专门委员会对坠机事件进行调查,但却一直未公布调查结果。加加林遇难原因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说法和版本。据说,事故调查工作委员会成员都是一流专家,他们调查了从技术设备到飞行员全部操作的每项细节,却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从技术上找不到导致事故的原因。但事故毕竟发生了,于是专家们只好猜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是飞行员在下降时可能把云朵当成了突然出现的障碍;二是出现一群飞鸟;三是飞机陷入另一架飞机的尾迹或上升的纵向气流当中。

加加林的外孙也叫尤里,与他外祖父加加林同名。把隔代长辈的名字赠送给小孩子,以表达对长者的尊敬,这是俄罗斯人的传统。尽管11岁的尤里多次来过外公的故乡,但他仍兴趣盎然地在院子里观赏那部“伏尔加”牌小汽车。那是加加林因首次太空飞行而获得的奖品。顺便说一句,奖给宇航员小汽车早就成了莫斯科的一个传统。

加加林的姐姐卓娅回忆起往事:那是1961年春,就是最亲近的亲属也没猜想到,尤里正在准备做何等大事。最后一次出差前,他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出差去。”母亲问:“儿子,远吗?”“是啊,远,妈妈。”“那有多远?”“这个嘛,远极啦。”加加林与妻子瓦莲京娜1957年结婚。1959年,大女儿叶莲娜出世,小女儿加林娜赶在父亲踏上太空前一个月出生。加加林遇难时,瓦莲京娜33岁,两个女孩子,大的9岁,小的7岁。尽管从未遇到经济上的困难,但孤身一人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对瓦莲京娜来说,仍然是无比艰辛。如今,两个孩子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叶莲娜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一直从事艺术理论研究,有副博士学位,目前在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工作。加林娜也拿过副博士学位,不过不是艺术史,而是区域经济学。她从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毕业并留校工作至今。11岁的小尤里就是她的儿子,人们都说,这孩子长得酷似其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