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之际,乌方近日罕见地透露出与俄罗斯谈判的意向,但同时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

据英国《金融时报》5日报道,乌总统泽连斯基办公室的副主任安德里·西比加对该报记者表示,如果乌军到达克里米亚半岛的边界,基辅愿与莫斯科讨论克里米亚的未来。

西比加此前是一名资深外交官,长期负责外交政策制定,俄乌冲突爆发后,他一直在泽连斯基身边出谋划策。

报道指出,西比加这番言论,是乌克兰自去年4月中断与俄方和谈以来,对谈判意向最明确的声明。

西比加还表示,“如果我们在战场上成功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当我们到达克里米亚的行政边界时,我们准备通过外交谈判讨论这个问题。”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排除了由军队解放克里米亚的方式。”西比加补充说。

3月29日,顿涅茨克地区,乌克兰士兵坐在坦克上。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西比加“乌军到达克里米亚”的表态,俄罗斯导弹和炮兵科学院副院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反驳称,相关言论毫无依据,基辅没有这样的力量和资源。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西夫科夫说,“这是一项政治声明,旨在提高士气。他们(乌方)所说的没有任何前提。克里米亚在哪儿?乌克兰军队又在哪儿?距离太远了。”

“他们(乌方)没有制空权,也没有火炮优势。他们的武装力量员额有60万人,但真正有战斗力、有作战经验的人,我个人估计在8万人以内。我们在前线的这类人员多出许多倍。”西夫科夫说。

4月6日,克里米亚地区辛菲罗波尔,俄罗斯开启2023年春季征兵。图源:视觉中国

据悉,乌克兰军队最近加大了对克里米亚半岛俄方军事设施的攻击,此外,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还指出,乌克兰军队将在“5个月至7个月”后抵达克里米亚大门口。

与此同时,俄罗斯一再强调,会以任何必要手段保卫克里米亚。莫斯科还警告西方,不要通过供应武器来鼓励基辅夺回克里米亚。

今年3月,俄总统普京驾车到克里米亚,参观当地新落成的儿童中心和艺术学校,以纪念克里米亚“公投入俄”9周年。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俄乌在巴赫穆特持续拉锯之际,乌军或将开展“春季大反攻”,受到普遍关注。

3月29日,乌防长列兹尼科夫表示,乌克兰将西方坦克用于战场的反攻行动可能在4月或5月开始。

《纽约时报》4月3日则报道称,有迹象表明,乌克兰将在未来一个月前后发起攻击。不过报道同时指出,在巴赫穆特持续数月的战斗中,俄军通过打消耗战,把乌克兰疲惫不堪的士兵逼到了极限。

4月2日,巴赫穆特地区,乌克兰士兵在修理一辆坦克。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乌军的反攻计划,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早前表示,俄罗斯知道基辅方面正准备进攻行动,俄军总参谋部正研究并准备应对的措施。他还表示,随援助武器转移到乌克兰的西方军事专家正成为俄军的合法打击目标。

为支持乌克兰,美国防部4月4日宣布,将向乌克兰再提供总计26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5亿美元将从美国防部库存中支取,包括“海马斯”火箭炮系统、防空截击机、弹药等。剩下的21亿美元则通过“乌克兰安全援助项目”向乌方提供长期援助,用来采购火炮和坦克弹药、雷达等武器装备。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发表声明说,此次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将帮助乌克兰人民保卫国家。布林肯强调,只要俄乌冲突继续,美国及其盟友将一直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对此,俄罗斯驻美大使馆表示,美方此举旨在尽可能延长俄乌冲突,真正目的是将乌克兰变成威胁俄罗斯安全的永久策源地。

就在美国宣布军援的第二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5日表示,北约已开始着手制订计划,为乌克兰长期提供武器,这一计划将为期十年。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北约主张为乌克兰长期提供武器,是在回避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中新社、环球时报、央视新闻等

乌克兰内战 有关消息

乌克兰局势最新消息:乌克兰内战中的明争与暗斗

2014年09月05日 07:2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8月25日,乌克兰政府在基辅举行盛大阅兵式的同时,反政府武装在东部重镇顿涅茨克组织了乌政府军俘虏大游街;8月31日,媒体刚刚披露北约将组建规模庞大的快反部队以应对俄罗斯,普京便放出狠话:最好别惹我们……

这一幕幕鲜明的对台戏是乌克兰内战交战双方、背后大国力量分庭抗礼的生动写照。这场内战中,双方军事力量的构成和战斗力如何?背后的大国博弈发挥着什么作用?乌内战未来走势如何?人们期待着这一个个问号能被拉直。

反政府武装—

组成多元却并非乌合之众

乌内乱爆发不久,曾有分析指出,尽管乌东南部一些州市被民间反政府武装占据和控制,并自行宣布独立,但理念不一致、缺少统一组织、重型装备缺乏等诸多问题将导致其在乌政府军的反攻下不堪一击。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半年时间过去,反政府武装不仅在城市攻防战中表现不俗,甚至能够频频击毁乌政府军战斗机、运输机和坦克等装备。

据估计,目前反政府武装的兵力规模大概在1万到2万人之间。其构成多元而复杂,主体是东南部俄罗斯族的前退伍老兵,以及在矿厂、军工厂等企业工作过的当地年轻人。这些老兵有不少曾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国内反恐作战等战事,具有相当的实战经验。“顿涅茨克人民军”十二连指挥官尤里就曾经是前苏联特种部队指挥官,并参加过在阿富汗坎大哈的战斗。他领导的这个连队的战士几乎都曾在苏联或乌克兰的步兵、空降部队、特种部队或防空部队服过役。

就地倒戈的乌政府军和警察也是反政府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克兰冲突爆发伊始,就有不少东南部的乌政府军因亲俄的政治信仰直接易帜,成建制加入反政府阵营。特别是今年初,被乌当局宣布解散的“金雕”特种部队,除了一大批队员宣誓效忠俄罗斯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投入反政府武装怀抱,成为对抗政府军的力量。

境外武装人员的渗入也给这支武装添加了神秘色彩。早在今年4月,就有观察家发现,在乌反政府武装中,出现了一些成建制的武装分队,这些小分队着装、武备严整、职业化程度非常高,远不像临时组建的民间武装。有分析认为,从口音、装备、技战术特点等方面看,这些部队很可能是俄罗斯直接渗透进乌克兰的特种部队。斯拉维扬斯克的一位反政府官员稍显隐晦地表示,“我所能求助的当然是以前的战友了,他们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甚至摩尔多瓦。”但这些武装分队并没有一直停留在东部战区,其真实来源人们不得而知。

乌克兰反政府武装武器五花八门,来源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民间武器,如战斗员从民间收集的猎枪,以及自制的火炮、发射筒等;二是倒戈的乌克兰政府军带来的“嫁妆”,这其中不乏重装备,例如一支乌政府军装甲部队倒戈,一次就带来了10余辆坦克和多辆步战车;三是从乌政府军和警察手中缴获的武器,如在占领顿涅茨克警察局的战斗中,反政府武装一举就获得近千支手枪和步枪。此外,外界也一直传闻,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外部力量暗中向乌反政府武装输送了大量先进武器,但俄罗斯等国一直持坚决否认的态度。

就是这样一支看似混杂的武装力量,其战斗力却比人们想象得更强大。从作战意志看,这些人大多属俄罗斯族,与乌政府积怨颇深,独立意向非一朝一夕而成,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战思想,作战较为坚决。从技战术来看,除了那些前苏联老兵和倒戈部队有较为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受过专业化训练外,由于乌克兰超过70%的军事工业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当地军工业从业人数众多,那些参加战斗的年轻人对作战武器并不陌生。正如一名当地年轻人所说:“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学会了如何使用武器,包括投掷炸弹以及装卸和使用自动步枪。”此外,熟悉作战环境,以及有当地民众的支持帮助等因素也是反政府武装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乌政府军—

实力占优但难以掩盖弱项

无论是在组织指挥、兵力规模,还是在武器装备、物资供给上,乌政府军都远高于反政府武装。

然而,乌内战伊始,由于政治信仰和理念问题,以及俄罗斯对乌施加的巨大压力,乌政府军“不愿战、不能战、不敢战”的情绪十分严重,特别是东南部的乌克兰政府军出现大量不抵抗或临阵倒戈的情况,这极大地震惊了乌当局,由此也形成了乌政府和军队之间较为严重的不信任情绪。乌当局执意解散“金雕”部队就是这种不信任感的外在表现。为解决这一问题,乌当局的策略是使打击反政府武装的军事力量更加多元化、分散化,而不是把希望单一寄托在政府军身上。

今年4月,乌克兰当局在政府军之外新组建了一支专门用来打击反政府武装的新国民警卫队。这支部队为应急而建,招募标准宽松,凡是致力于打击反政府武装、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年龄在18至55岁者,均可申请入伍。由于是内战爆发后的自发入伍,这支新组建的部队集中了不少仇视俄罗斯族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对乌克兰当局忠诚度较高,作战较为勇猛,在数次战斗中都有上佳表现。

早些时候,有观察家认为,在乌克兰东部战区也出现了服务于乌当局的外部军事力量。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乌当局把某些作战任务和战斗区域向国外安全公司进行了军事外包,以丰富和加强打击反政府武装的力量。尽管这些消息和分析并没有得到乌当局的承认,但外部亲乌武装力量在战区的现实存在使这种可能性不能被排除。

在战法上,冲突伊始,乌当局的战略初衷是斩草除根,免留后患,对反政府武装采取以歼灭战为主的阵地战。但是,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把反政府武装推向了背水一战的境地,乌政府军遭到激烈抵抗,伤亡巨大。针对这一情况,乌当局逐步调整了一些战法,更加注重利用在兵力规模和实力上的明显优势,对东部几个重要城镇采取围打结合、以围促变的方式。目前,由于乌政府军的围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食品和能源短缺,断水断电情况严峻,反政府武装、特别是当地民众苦不堪言,乌当局借机步步为营,夺战了一些重要据点。

尽管优势较为明显,但乌政府军的弱项也难以掩盖。一方面,由于俄罗斯在俄乌边境调集了大批军事力量,并不断有疑似俄特种部队的武装小分队出现在乌东部境内,乌政府军由于担心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并不能放开手脚、全力推进。另一方面,本不富裕的乌当局财力更显捉襟见肘之态,恐难维持长期的消耗战。早在7月,乌克兰财长就明确表示,由于资金不足,乌政府军最早可能在8月出现“无饷可发”的窘境。而一旦军饷不足,乌政府军的作战意志很可能出现严重滑坡。早些时候,围攻斯拉维扬斯克的乌军第25空中机动旅因连续数天填不饱肚子,就一怒之下投靠了当地反政府武装。

外部势力—

军事博弈将影响乌战局走向

目前,乌克兰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互有优劣势,战局呈胶着状态。未来,这两股势力背后大国之间的博弈,特别是在军事手段上的布局和运用将对战局走向发挥重要影响。

从俄罗斯方面看,其军事运用大致可以有三个选项。一是持续保持大兵压境的战略威慑之势。俄罗斯在俄乌边境频繁的军事调动和演习被认为是乌反政府武装的主心骨,对乌当局和政府军构成了巨大战略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这能够使俄在战局出现突变时第一时间抢占军事主动。据基辅一家军事智囊机构的研究和统计,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周边的总体军事部署达8万人,军事装备包括坦克、装甲战车、多管火箭系统、火炮系统、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和海军舰船等几乎各个方面。可以想见,未来俄罗斯不会轻易解除对乌克兰,特别是东南部的军事高压态势。

二是进行小规模、隐蔽化的军事渗透。对于乌反政府武装整体上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通过小规模的军事力量渗透,较为隐蔽地对其进行军事咨询、情报供给,甚至直接的战斗支援,是促使乌内战保持相对平衡的重要杠杆。乌克兰和西方国家一直指责,有充分证据证明俄罗斯军队向乌克兰境内进行了渗透。对此,俄罗斯一概予以否认并进行了舆论反击。但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的表态却有弦外之音,他称乌克兰境内确有俄方人员,但是这些人是“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前往乌克兰”支援民间武装。

三是进行直接的高强度军事干预。一旦乌克兰内战局势出现不利于乌反政府武装的巨大突变,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以普京的战略风格,也不能排除俄罗斯进行直接的、较高强度军事干预的可能。但这种方式也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军事风险,并不是俄罗斯的战略优先项。

从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看,由于在乌问题上的利益攸关度上要远低于俄罗斯,其战略主轴应仍是避免在军事上与俄罗斯形成直接对峙和冲突。但这并不代表西方在军事上无所作为,其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发力,制衡和报复俄罗斯的战略攻势。

一方面是着眼长远,打外围牌,借机推动在东欧地区的整体军事战略优势,持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北约28个成员国在早些时候已就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做法召开了专门军事会议,并设计了增强中东欧军事存在的“一揽子计划”:增加在该地区军事演习的频率与强度;扩大北约空军在波罗的海国家的空中巡逻行动;向东欧国家投入更多的军事力量;在这些国家设立永久军事基地,等等。特别是以英国和其他北约六国为主体,将组建一支规模至少一万人左右的快速反应部队,这支部队将包含海陆空三军,以巩固东欧安全为主要任务。

另一方面是对乌克兰进行间接军事援助。这主要包括提供军事顾问、情报和资金支援、非致命性军事资源和装备等。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经公开向乌克兰提供了两批次的非杀伤性军事援助。未来,北约还可能依靠卫星、无人机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情报收集并与乌克兰进行共享,增强网络力量以助乌克兰在网络战上获得优势,等等。特别是乌克兰和北约已达成协议,打破乌克兰独立23年来的禁忌,邀请北约多个国家于今年11月前在乌克兰境内举行规模可观的联合演习。北约军队可以通过这种演习深入乌克兰腹地,更直接地帮助乌克兰军队提高作战能力,并建立一系列合作机制,以对抗俄罗斯。

2010年一月亚鲁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后奉行什么的务实外交

乌克兰媒体方面报道称,近日负责经济增长、能源和环境事务的美国副国务卿基思·克拉奇对外表示,乌克兰外交部已经决定将该部门大楼中安装的中国公司华为的所有设备拆除,另外几个政府机构也会开始效仿该国外交部的这种做法,这则消息是克拉奇和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进行会晤之后透露的消息。

不难发现对于乌克兰做出这种决定,美国方面非常满意,克拉奇还表示回顾和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之间的会晤,什梅加尔明确表示,乌克兰方面不愿意继续和华为进行合作,更喜欢美国的思科公司,这番话得到了克拉奇的夸赞。

乌克兰危机后,针对哪些重大事件

中新社莫斯科2月25日电 (记者 田冰)乌克兰基辅消息:乌克兰新当选总统亚努科维奇25日在乌最高议会宣誓就职。他表示,乌克兰将奉行与俄、美、欧平等外交政策,以使乌获得最大利益。

亚努科维奇在就任仪式后发表了简短的就职演说。他说,“我明白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做”,首先是恢复高效的国家管理体系,尽快组建有作为的权力执行机构,以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立刻采取刺激措施。

为此,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改革国家权力体系,特别是内阁,“使其成为一个专业的团队,而非政治官僚机构”。他呼吁最高议会给予支持,并呼吁议员们团结合作。

如何看待乌克兰局势?

乌克兰危机后,针对

1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

2俄罗斯硬顶西方“金融打击”

3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升级

4马航MH17客机在俄乌边境被击落等重大事件,美欧联手对俄罗斯发起多轮单边制裁。

乌克兰危机演变及影响名字有哪些

2022年是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俄罗斯进攻了乌克兰,而且注定会成为世界重新动荡的一个导火索,现在就看谁愿意将这跟导火索熄灭。目前美国不愿意,而且很乐意看到冲突的加剧以及时间的延续。欧盟不愿意,他们在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下瑟瑟发抖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探清虚实的好机会,他们不想和俄罗斯拼个你死我活,只是想在未来可能的战略同盟下取得更多的主导权。而中国不愿意卷入其中,这个做法不一定对,低调发育是没错,可是美国也是这方面的祖宗,怎么可能让你好过,最多三到五年,针对中国的封锁圈即将闭环,到时候你就算有再多的话都说不出去。如果这场战争俄罗斯胜出,那么他与欧盟的缝隙进一步拉大,国内矛盾随之减弱,国际力量迅速上升,成为美国现阶段需要对付的一号种子,而欧盟和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升华,毕竟大家几百年前都是一家人。如果俄罗斯退出战斗但是继续与欧盟斗争,那么中国应当立刻加大军事力量的投资,并将‘领土范围’向北,向西扩张,插手中东势力,寻求战略的纵深。而俄罗斯退出战斗,则俄罗斯将会迎来国内动荡,值得一提的是,普通人的目光是短浅的,因为他们接受到的信息有限,所以俄罗斯内部将会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欧盟也会进一步加大对俄罗斯制裁,这期间,一旦普京退位,那么亲西的上台,俄罗斯将会立刻和欧盟结成战略同盟,成为世界真正的二号势力。围剿拿破仑同盟再现?那么这时候,中东地区将会大部分落入欧盟-俄罗斯的范围之下,而美国在中东的部署将会被打乱,不得以转入战略收缩和寻求间隙进攻的阶段,这时候是东南亚最好的时机,只可惜因为历史遗留因素,中国无法融入到东南亚里面,而且印度这个历史上的两面派,无论哪一面都不会和中国友好,这期间将是中国最难的阶段,因为一号势力美国及其小弟和二号势力欧盟-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都会对中国进行封锁,最大的就是技术方面的因素,这时候如果中国一旦加大军事力量的投资,将会立刻引来一号势力和二号势力的大力度针对,所以中国应该要么继续猥琐发育,积极寻求与东南亚的密切合作,要么直接态度强硬一些,大量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告诉别人,你不让我活,你也别想好活!

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和欧盟为什么不敢对俄动武?

形势与政策-乌克兰危机演变以及影响

三七

来自专栏乌克兰危机的爆发的根本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欧盟-俄罗斯争夺苏东地区经济主导权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对乌克兰施压结果玩脱了,导致的经济问题-族群冲突-地区安全问题逐级引爆。随后,俄罗斯在推动独联体的经济一体化方面操之过急,在缺乏制造业支撑的情况下,过早地启动了欧亚经济联盟谈判,建立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空间,这实际上关上了乌克兰融入欧洲经济 的大门。因此,在乌克兰难以取舍的时候,恰恰是俄罗斯逼走了乌克兰,使其最终“倒向欧盟” 。乌克兰东西两边倚重的战略再也无法持续,最终选择了西进的道路,进而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弹,乌克兰危机由此爆发。

自2022年2月以来,俄乌局势持续升级,引发各国关切。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终结30年来前苏联地区最大的一场危机。这不仅是一场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或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而且是一场在国际权力转移敏感时期发生的多方力量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国际冲突。乌克兰危机,也是21世纪以来牵动全球秩序重构、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以及人们对世界事务中关键问题重新认知的一项重大事件,这场危机延绵8年多,迄今依然深深扰动区域与全球局势。

借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冯绍雷在《学术前沿》杂志发表文章进行分析,乌克兰危机深层背景大致可以分为两点,首先,二十多年来,乌克兰国家政治发展方向不定,国内宪政体制多变,国家治理功能衰弱,社会经济长期波动,腐败盛行,民生艰难,这是造成本次动荡的一个长期的内部原因。其次,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结合部最西端的特定历史地理位置是危机的又一深层原因。

乌克兰危机的直接导致因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其一,“文明离婚”式的苏联解体过程尚未终结,“苏联解体综合征”还深深困扰着艰难转型中的前苏联各国,而长期以来美国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和策动“颜色革命”等方式离间俄乌关系,制造冲突隔阂。美国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导致乌克兰危机升级,自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表态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加强乌克兰政府的军事援助,其手段有美国国会表决批准向乌克兰再提供400亿美元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二,有一系列基础设施作为保障的欧俄能源合作体系,原来作为欧俄双边关系的“粘合剂”,因乌克兰过境天然气危机与“页岩气革命”的骤然发生、欧洲政治的代际更替、跨大西洋关系的走向不明等新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发生动摇,致使俄欧关系趋于疏离与对立。其三,乌克兰危机过程中多重冲突交织,不光有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纷争,有乌克兰东部和西部间的矛盾,有激进极右翼和寡头之间的角斗,还有其他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复杂博弈。

上述一系列的危机诱因后,带来了几点影响。首先是直接影响,乌克兰危机中,美国曾威胁制裁俄罗斯,同时警告中国公司。虽然俄方多次反驳关于计划入侵乌克兰的说法,但美国一直威胁要制定内容广泛的制裁并同盟国一起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同时美国警告中国公司说,如果他们在对俄制裁的时候同俄罗斯合作的同盟国就会受到经济惩罚。但美国的制裁措施本身力度不够,不能让普京退却,且俄中若采取同等经济反制,由此带来的经济代价也够美国喝一壶了。与此相比,俄乌危机的间接影响范围更广。

一方面是紧张局势带来的世界范围内避险资产价格上涨,现货黄金和白银短线跳涨,油价走高。

二是粮食问题,从黑海的港口运送粮食更加困难,乌克兰的玉米,俄罗斯的小麦,战事再起或将无法顾及供应国际社会,但我国的小麦和玉米整体保持自给自足状态,这点无需太过担心。

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增加不稳定性,乌克兰危机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制裁,将加剧重要原材料断供,零部件供应短缺,物流堵塞,运输成本上涨等问题,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更多不利影响。

由这次乌克兰危机,向我国映射了一些启示。第一,坚定的中国立场,世界各国乘坐再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想驶向光明未来,我们必须同舟共济,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第二,中国始终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我们主张各国都有权独立自主地决定自身外交政策,不应强迫别国站队,不应采取非敌即友,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做法,尤其要抵制冷战思维,阵营对抗。

最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和平合作和公道正义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拱火浇油、滥用制裁不是解决争端的正确方式,对话谈判才是化解危机的最有效途径。相关各方唯有保持冷静克制,展现政治意愿,让理智战胜情绪,让远见战胜短视,让共同利益战胜个别私利,早日停火止战,才能实现欧洲和世界的长治久安。

发布于 3 月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984

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和欧盟只制裁俄罗斯,而不敢与俄罗斯在军事上碰碰。这个怎么说呢,首先要搞清楚这个俄罗斯它本身的这个定位人吗?他那和我哭可是世界第二呀,然后再加上俄罗斯他有战略性的轰炸机,而且他俄罗斯在这个美国。还有在这次欧盟的另一其实并不是特别大。不像是我国于这个很多国家是有相当大的贸易,现在中国在全世界来说是一个挣钱的和旗下,梧州啊,还有这个美国其实是赔钱的。而这个俄罗斯的话,那么他这个原油这块儿,还有天然气这块儿,是欧洲必须要需要的,如果要他们想过一个温暖的冬天的话,那么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是不可缺的。

嗯,然后的话这个整个欧盟其实是不愿意喝这个,俄罗斯正在进行军事上的对抗,甚至说是经济制裁都不愿意,而这个因为这个北约的存在,尤其是美国主导的北服,所以说那话这个,呃在北语框架下,如果要是欧盟想要在军事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的话,那我必须要跟随美国军队,哦俄罗斯进行制裁。了解一下现在正在修建的这个天然气管道,是从俄罗斯修网,这个德国的,呃,好像叫什么北溪二号吧,是从这个北边儿修过去的。所以说的话,这个在经济上的欧盟是不愿意和这个俄罗斯进行这个对抗的,但是美国不让再看美国,认为这个俄罗斯的这个天然气和石油占据了美国的市场,因为现在美国其实是头号的天然气和不对,现在是美国是头号的石油出口国和生产火。所以说的话,美国是愿意这个欧盟和这螺丝进行对抗的,因为这样子的话,这个呃接着发这个火。把这个那个灾难战争彩。

然后因为这个,嗯核武器的问题,还有这个远程导弹的问题,美国也不愿意和俄罗斯进行硬碰硬,因为这个俄罗斯在历史上这种硬碰硬的性格是,美国和这个欧盟是呃经受过的。所以说嘛,现在就是说,嗯,欧盟不愿意招惹,而美国也不愿意招惹,只好这样子一点一点的压缩。

所以说,你要从这两方面进行这个考虑,低,他们经济上没有那么多牵扯。第二就是俄罗斯的这个拳头够用,尤其是这个苏联留给他们这个全都是非常硬朗的,老婆不愿意这个和他进行硬碰硬,而且跟他硬碰硬,也活不得特别多的利益美国人眼里边和螺丝就是一个政治的战争对象,而不是利益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