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高语阳

4月8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以“四不两直”方式在合肥市暗访安全生产和城市治理工作。

《安徽日报》报道,4月7日2时17分许,包河区淝河路华中汽配城一门面房发生火灾。8日上午,韩俊出差一回到合肥就来到火灾现场。

另据《合肥日报》报道,8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不打招呼前往华中汽配城,现场督导事故调查工作。

此前,安徽省应急管理厅通报,4月7日2时17分许,包河区淝河路华中汽配城一门面房发生火灾,燃烧物为修车铺杂物,过火面积约70平米,火灾共造成3人死亡。

省委书记现场检查,严肃指出问题

4月8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以“四不两直”方式在合肥暗访。


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以“四不两直”方式在合肥暗访

暗访的第一站是4月7日凌晨发生火灾的华中汽配城。《安徽日报》报道,韩俊出差一回到合肥就来到火灾现场,详细察看过火房屋,了解火灾调查进展。

韩俊表示,要深入调查事故原因,全力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要深刻汲取火灾事故教训,聚焦生产经营与住所合用场所火灾风险,重点整治门店违规住人、占用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损坏过期等突出问题,坚决遏制群死群伤和“小火亡人”事故。


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以“四不两直”方式在合肥暗访

在华中汽配城,韩俊还走进华中汽配城内的饭馆、汽修店、柴油系统服务站等场所,仔细检查灭火器配备、厨房煤气罐摆放、商户库房使用等情况。

《安徽日报》报道,当看到一些商铺货物堆放不规范、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韩俊严肃指出,要持续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做到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处置。

把人员密集区域场所作为重点,紧盯大型商业综合体、物流仓储、大市场等高风险场所,进一步加强安全巡查和突击检查,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演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底线。

市委书记现场决定成立工作专班

4月8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不打招呼到合肥市包河区,督导安全生产隐患整治工作,现场办公研究推进相关事项。


华中汽配城

《合肥日报》报道,始建于2007年的华中汽配城,经营、仓储、住宿“三合一”,管理混乱,7日一门面房发生火灾。虞爱华来到汽配城,现场督导事故调查、风险隐患整治等工作。

虞爱华现场决定成立市级综合执法工作专班,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公安、城管、消防、卫健、文明办、市场监管等部门参加,开展全市范围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遏制群死群伤和“小火亡人”等事故发生。

虞爱华还直接前往五金机电城调研。看到公共区域违规堆满货物,部分道路车辆违规乱停,消防安全隐患很大等问题后,虞爱华现场找到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进行法治教育,提出整改要求。

虞爱华表示,风险隐患务必在3天内整改完毕,3天后再来回头看。

同时,相关部门要跟踪督办,并举一反三,盯紧全市各类商业综合体、物流仓储、批发市场、产业园区等高风险场所,开展重点执法检查。

越是“不能看”的地方,越要经常去看

省委书记韩俊当天暗访的另外一个主题是城市治理。

据报道,根据网友留言反映的问题线索,包河区周谷堆社区“城中村”等周边地区环境“脏、乱、差”,存在安全隐患。韩俊来到这里,沿着暗仄的小道走入“城中村”深处,随机入户察看居民住房。

“既要看到城市光鲜亮丽的一面,也要看到城市的伤疤所在。”韩俊指出,要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等改造更新,让社区环境彻底改观。

韩俊还表示,大兴调查研究,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

当天下午,虞爱华也前往包河区周谷堆社区“城中村”。

虞爱华表示,要开展城中村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组建工作专班,实行赛马机制,加快推进重点片区改造。

他还提到,要结合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越是“不能看”的地方,越要经常去看,越是“意见大”的地方,越要现场办公。

资料 | 安徽日报 合肥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五不两直具体指什么

五不两直具体指不专门布置、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24日下午,泉州市委书记王永礼以五不两直方式(即不专门布置、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前往安溪县龙涓乡检查指导管控区疫情防控工作。

辽宁沈阳市一饭店发生燃气爆炸,已造成 4 人死亡、 47 人受伤怎么回事?

记者从沈阳市燃气部门了解到,20日晚上,附近市级燃气管线维修,该饭店处于停气状态,于21日早上恢复供气。目前,燃气公司确认为燃气爆炸,但是正在排查饭店是否在停气期间使用液化气罐。事件原因正在调查当中。

沈阳发布:10月21日8时20分许,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南七马路路口发生燃气爆燃事故。事故发生后,省委书记张国清,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乐成第一时间分别作出批示,并赶赴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雷,市长王新伟在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按照救援部署,沈阳市立即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成立现场指挥部、事故调查组,迅速开展处置工作。

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共出动各类救援车辆307台、救援力量1054人,8名各类专家参与救援。消防搜救队伍对爆燃区域内部和外围已开展了4轮搜救,确保不漏一人,严防次生事故和灾害发生。公安、应急等部门现场设置隔离区维持秩序,对周边区域实施交通管制。

卫生部门开设绿色通道,开展伤员救治工作。目前,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伤情平稳,44人轻伤,均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安排36家宾馆,对事故波及群众进行妥善安置。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发生爆炸的饭店处于停气状态: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事件发生后,和平区公安、消防、应急、城建、属地新华街道办事处及燃气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已赶到现场应急处置。目前,沈阳市消防救援力量已经到达现场,超过100名指战员参与现场工作。

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出,发生爆炸的路口多栋建筑受损严重,外窗损毁、露出钢筋。停在路边的多辆小车受损。

湖北山体崩坍已致12人遇难是真的吗?

事件概述:


1月20日晚7时,位于南漳县城以西的海市蜃楼酒店发生山体崩塌,截至目前,已初步核定被困人员名单,共15人被困。年龄最大61岁,最小17岁。截至目前,2人遇难,3人获救,仍有10人被困。21号下午16点,专家及搜救人员在连续搜寻后,确认现场已无生命迹象,被困人员全部遇难。


 一、事发酒店的基本情况

发生山体崩塌的海市蜃楼酒店位于南漳县城以西的城关镇便河村三组剪子沟,为一栋三层建筑,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一楼为餐饮,二、三楼为住宿。

 二、事发过程

1月20日晚7时24分,南漳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袁海(第一个被救援人员)的报警电话称,其晚上就餐的酒店背后山体发生崩塌,参与就餐的5人被困,请求救援。

 三、救援过程

县110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城关镇派出所和县消防大队的人员前往救援,并向带班的局领导及县委、县政府汇报。

前期到达事发地的公安、消防救援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向市消防支队汇报,请求救援支持。

县委、县政府接到山体崩塌情况报告后,迅速向上报告的同时,调集有关部门迅速赶赴救援一线,并成立了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维稳和善后处理组、舆情引导组等,全面展开救援。

接报后,省委书记蒋超良,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任振鹤迅速做出批示,要求立即全力组织救援,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埋人员。同时,立即就崩塌原因开展调查。

1月21日零时35分,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从省“两会”会场赶至灾害现场,与先期赶到的市委副书记王铭德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南漳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带领市、县安监、公安、国土、消防、卫计、民政、城建、房管等部门的负责人现场指挥救援。

1月21日凌晨4时,副省长童道驰带领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来到山体崩塌现场,一边指挥现场救援,一边与被困人员对话,鼓励被困人员坚定信心。

1月21日凌晨6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任振鹤从省“两会”会场赶至南漳,与副省长童道驰一起紧急召集现场参与救援的市、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听取情况汇报,对救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他们强调,一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搜救被困人员,不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进行搜救。二是时间就是生命,抓住黄金救援期,科学施救、全力施救,对受伤人员要组织最好的医疗力量,全力救治。三是加强对现场危岩的监测,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确保安全救援。四是迅速组织有关专家对山体崩塌原因进行调查。五是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六是举一反三,由市政府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对辖区内的危岩体和地质灾害点以及其他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大排查,防止类似现象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山体崩塌发生后,湖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和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分别派出了专家紧急赶赴现场,为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意见。经过现场勘察,崩塌体长30米,高3米,约3000余立方米。

据初步了解,山体崩塌时,酒店内大约有14人。

现场投入的公安、武警、消防等救援人员120多名,同时动用了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到1月20日晚9时30分,救援人员发现被困人员袁海、孙玉军、赵秀珍。经过两小时20分钟的施救,袁海被成功救出。1月21日凌晨2时55分许,第二名被困人员孙玉军被就出来。1月21日凌晨4时23分,第三名被困人员被救出。目前这三人生命体征正常。1月21日7时43分,第四名被困人员被救出,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但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四、 崩塌原因初步分析

据湖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和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的4名专家的现场勘察,认为此次属于突发性山体崩塌,现场还有几百立方米的危岩体,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因此专家提醒,在救援的同时要注意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专家介绍,由于受到夜间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山体崩塌只能进行初步的分析,需将进一步进行勘察和分析,找出山体崩塌的原因。

 五、 下一步的救援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救援方案全力以赴抓好救援工作,“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对于进展的情况,我们也将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山东栖霞金矿事故工人被救后,还会从事本行业么?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只能说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吧!

首先对于正在发生的山东栖霞金矿事故,全国人民都希望尽快将事故中的22名人员悉数安全救出。因为他们是22个家庭的希望,对于每一位家属来说那是痛苦的煎熬。



如果被救后,他们还会从事本行业吗?

相信只有有过“劫后余生”经历的人,都格外懂得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他们明白:在生命面前,其他都是浮云。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有了,谈何孝道?谈何抚育?一切都是空话。



从事矿工的人,基本上都是来自 社会 底层经济状况非常拮据的人群,他们也想发财赚大钱,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但是奈何文化能力有限,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从事这种风险系数高的工作获取相对可观的报酬。



而作为家中的经济顶梁支柱,他们也深刻的明白:如果一旦发生意外,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所以经历过此次事故,很多人会留下心理阴影。 他们“不会”再冒险从事这么危险的工作了。

俗话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天底下多少人从事的工作都是迫于生活无奈。

所以不排除可能,这些被救的人会因为生活的压力而继续从事这种“高风险”“高收入”的工作。因为人生别无选择。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太多无奈。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都一直在整改那些非法经营的矿场,对不合格无资质无安全保障的矿业进行严厉打击和取缔。经过这次事故,相信整个矿产行业也会进行大整改,矿工的安全保障会有一定的提升和改善。

真心希望每一个矿工能够平平安安归来!人在家在希望在!

打死也不下井了

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不下井,家谁养?生活是无奈的。虽然生活在 社会 的最底层,宁可冒着生命危险去挣钱,也不小偷小摸坑蒙拐骗,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是真正的汉子!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山东栖霞金矿事故工人被救后,还会从事本行业么?

我觉得一般人是不会再走回头路了。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的人也许为了生活,继续从事下去,有的人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说说我个人的体会吧:

我九十年代国企改制下岗,在当时僧多粥少的大背景下,我经朋友介绍选择了下矿井工作。

当我来到栖霞附近一座金矿时,看到眼前的矿山,毫无安全保障措施,不由得心里打怵起来。

回头想想,中年下岗,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几口子人等米下锅,怎么办?

只好硬着头皮下井打钻、装矿石、推矿车,为的就是家里有碗粥喝啊!

工作两年后的一个夏天,连续几天暴雨,突发山洪暴发,洪水倒灌淹没巷道,苍天保佑我和同事们逃出了一劫。

当时在家里休息了半个多月,发誓回到家里再也不去下矿井了。

可是多次找工作受挫,没有法子只好再次来到另一座金矿打工。

来到新的金矿工作不长时间,第二年夏季又遇到连续几天暴雨。

矿井上游的水库溢满,溢洪坝下泄一米多的洪水淹没了果园,地表水渗透井下,瞬间淹没了巷道。

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巷道的我们瞬间冲到竖井巷道,爬上了罐笼,当罐笼升至一半处。

地表水倒灌,眼看着上升的水淹没了提升设备,设备断电,我们只好拼命地爬出来,总算逃出死亡之井。

我就在金矿打工6年,经历了两次生命危险。

从那以后,我走出了金矿,就是穷死也不再下井了。

人们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家有两碗粥,不下眉头沟。

你觉得他们会再从事本行业吗?

重罚该企业!!把罚的钱全部分给22位兄弟!!!!TM他差点命没了!!感谢党和祖国!22兄弟每人给一万元!!!

最近山东栖霞金矿事故22名旷工被困的消息牵动着全国十几亿人的心,我们先来看一下从事故发生到营救的时间轴:

1月10日,事故发生

14时,栖霞市笏山金矿距井口240米处的“一中段”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2人被困在井下600余米处。

1月11日,事发30小时后企业上报

21时45分,成立省市县一体化应急救援指挥部

1月12日,山东省委书记、省长从北京赶赴事故现场

11时30分,现场救援指挥部举行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1月13日 事故责任单位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

1月14日,救援进行中

上午11时左右,回风井井筒障碍物清理至距地面330米左右。

1月15日,烟台栖霞市委书记、市长双双被免

救援方面,由于岩层构造裂隙易造成钻孔“卡钻”,导致个别钻机推进速度缓慢甚至停滞。

1月17日,第一条“生命通道”打通

17日晚间,井下传回纸条——五中段现有11人,六中段1人,另有10人情况不明。

山东栖霞金矿事故工人被救后,还会从事本行业么?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即便是在矿难发生前,相信大多数人稍微有其他理想的职业选择就不会选择成为一名旷工。

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 2019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0起、死亡316人 ,这一数据还是在近几年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扎实推进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基础上降下来的,相比2009年2630人的死亡数、2002年6995人的死亡数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而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数据,上世纪末我国我国矿难死亡人数为9506人。

显然近些年我国矿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旷工仍然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至于本次栖霞矿难的22名被困旷工被救后是否还会继续做旷工职业,无非存在两种可能:

1,懂得生命的珍贵,从事其他职业;

事情发生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8天时间了,22名旷工还未被营救上来,想必8天的煎熬让他们重新思索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有些人也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阴影;

对于这22名旷工而言,也算的上“死过一回”了,想必他们现在比我们更懂生活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也比我们更倍加珍惜生命。所以其中大部分人可能再也不会继续旷工工作了,因为比起工作而言,生命的价值要高的多。

2,别无他选,继续从事旷工工作;

对于成年人而言,“选择”有时候未免太奢侈了,旷工也是如此。

生活中几人能做到“随性而活”呢?谁不是一边抱怨工作,一边坚强的生活着呢?况且一些旷工身无他技,离开了原岗位不一定能找到报酬更高的工作,所以坚持做旷工也许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毕竟旷工工作虽危险系数极高,但薪资也不差。

结语:

不管22名旷工被营救上来后还是否会继续从事旷工工作,我们都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

也希望监管层要时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给予旷工最充足的安全保障;同时希望用工方加大对旷工的安全意识培训,让旷工学会一些井下自救措施,真正做到“开开心心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

最后希望22名旷工能安全获救,与家人团聚,过一个团圆的中国年!

大概率是不会再做了,首先是心理有阴影了,其次被困这么多天经历生死,心境会有所改变,毕竟家和人才是最重要的,钱少挣点就少挣点。

我估计不会再干了,再干是真要命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果你是工人,你干不干呢?

不会的!已经吸取教训,绝对不会有第二次了!甚至听到消息者也不会干这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