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律杉】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报道,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当地时间11日表示,欧洲领导人愈发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推动的、旨在让欧洲远离美国的“战略自主”政策,马克龙的立场在欧盟领导人中并非孤例。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报道称,马克龙此前关于欧洲应该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压力的言论引发争议。米歇尔对此表示,这位法国总统的立场并未在欧盟领导人中被孤立。米歇尔说,虽然马克龙是以法国总统的身份发表讲话的,但他的立场和观点反映了欧盟领导人的想法正在日益转变。

“与几年前相比,(欧盟)在战略自主上有了飞跃。”米歇尔11日在一档法国电视节目中表示,“在(欧盟)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上,很明显,在欧洲理事会的讨论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和敏感性。一些欧洲领导人不会像马克龙那样说话…… (但)我认为相当多的领导人真的在像马克龙那样思考”。

报道提到,米歇尔还表示,欧盟对与美国的联盟关系确实存在着“巨大的依恋”。“但是,如果因为我们与美国是盟友,就认为我们在所有问题上都应盲目、系统性地追随美国的立场,那就错了”。

据媒体9日报道,在结束为期3天的访华之行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返回法国的专机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性,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并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马克龙表示,欧洲面临的“巨大风险”是其陷入“并非属于我们的危机当中”,这些危机阻碍欧洲建构战略自主性。他呼吁欧洲在防务等领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马克龙强调战略自主的言外之意是欧洲和美国的关系是盟友关系,但是美欧在哪些方面合作、哪些地方不合作,应该由欧洲来作主,而不是一味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欧洲不是美国的仆从,是否发展和俄罗斯、中国的关系应该由欧洲决定。马克龙的这番话代表欧洲的利益,也代表欧洲理性的声音。在台湾问题上,马克龙意识到,中国大陆是极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跟着美国跑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洲不应该也没有能力干预中国的台海政策。他的表态也是讲给所有欧洲国家听的。

延伸阅读:

马克龙呼吁欧洲勿做附庸后 欧洲议员借题质问冯德莱恩

“欧洲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9日报道,在结束为期3天的访华之行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返回法国的专机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性,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并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马克龙表示,欧洲面临的“巨大风险”是其陷入“并非属于我们的危机当中”,这些危机阻碍欧洲建构战略自主性。他呼吁欧洲在防务等领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马克龙的相关表态获得许多欧洲主流媒体积极评价。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称,多年来,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战略参与者的崛起一直是马克龙的目标,这可以追溯到第五共和国开国总统戴高乐开创的外交传统。不过,爱沙尼亚等国一些政客不认可马克龙的主张,并宣称欧洲应与美国站在一起对抗中国。“针砭欧洲”新闻网认为,华盛顿总是试图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民主教育”的名义在全球经济中攫取更多份额,但随着欧盟各大经济体纷纷打破“反华壁垒”,恢复并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欧盟最终将不得不软化态度。

“欧洲人必须醒来”

据法国《回声报》9日报道,马克龙结束访华行程在总统专机上接受访问时表示, 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建立起战略自主性。他认为,建立战略自主性对于防止欧洲国家成为附庸国来说至关重要,欧洲可以成为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第三极”力量。



马克龙 资料图

“战略自主权必须是欧洲的斗争。我们不想在关键问题上依赖他人,”马克龙表示,欧洲面临的“巨大风险”是其陷入“并非属于我们的危机当中”,这些危机阻碍欧洲建构战略自主性。他呼吁欧洲人“必须醒来”,其首要任务不是在世界各地的议程上配合其他国家;欧洲不应陷入阵营对抗。

谈及台湾问题时,马克龙表示:“欧洲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台湾问题的危机加剧是否符合我们的利益?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矛盾加剧,我们将没有时间或手段来提升战略自主权。我们将成为附庸。”“作为欧洲人,我们关心的是我们的团结。”马克龙说,“中国人也关心他们的统一,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台湾是(统一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声报》记者在采访中提及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马克龙表示,俄乌冲突让欧洲在能源和防务上更加依赖美国,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现在欧洲必须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国防工业。马克龙还建议欧洲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报道称,一些国家因遭到美国制裁而难以进入美元计价占主导地位的全球金融体系,这迫使欧洲企业不得不切断与第三国之间的业务往来和联系,否则将面临美国严厉的二级制裁。目前,欧洲已有不少人对美元的“武器化”颇为不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马克龙强调战略自主的言外之意是欧洲和美国的关系是盟友关系,但是美欧在哪些方面合作、哪些地方不合作,应该由欧洲来作主,而不是一味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欧洲不是美国的仆从,是否发展和俄罗斯、中国的关系应该由欧洲决定。马克龙的这番话代表欧洲的利益,也代表欧洲理性的声音。在台湾问题上,马克龙意识到,中国大陆是极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跟着美国跑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洲不应该也没有能力干预中国的台海政策。他的表态也是讲给所有欧洲国家听的。

欧盟内部存在认知差异

“马克龙再次捍卫他对旧大陆世界地位的愿景”,法国《费加罗报》10日称,在上述采访中,法国国家元首至少9次提及“战略自主”一词,在他看来,欧洲不应偏离自己的路线。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评论称,多年来,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战略参与者的崛起一直是马克龙的目标,这可以追溯到第五共和国开国总统戴高乐开创的外交传统,主张政策制定独立于美国。

“马克龙希望欧洲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德国《明镜》周刊10日称,法国总统发出“欧洲人是否变成美国的过度追随者”的疑问。在社交媒体上,许多德国学者支持马克龙的相关表态。德国经济学教授哈桑·阿尔卡斯在推特上写道:“马克龙呼吁欧洲战略自主,成为‘第三极力量’。(尽管)美国和北约不会喜欢这样,但它仍然是正确的!”德国籍欧洲议会议员马丁·索恩伯恩则借此质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您的(访华)旅伴马克龙刚刚表态支持欧盟的战略自主权,并认为简单地追随美国的立场存在巨大危险。4年前,您不是向我们承诺过‘地缘战略自主权’吗?现在开始吧,女士!”



冯德莱恩 资料图

欧洲媒体认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对战略自主有了更加急迫和全面的认识,这集中体现在2022年3月欧洲理事会通过的《凡尔赛宣言》中。宣言称,要在国防、能源供应和经济方面加强欧盟战略自主。但另一方面,俄乌冲突也导致欧盟在安全上进一步增加对美国和北约的依赖。

“德国之声”称,中东欧及北欧一些国家原本就与法德在欧洲防务方面存在认知差异,在不同的安全压力下,它们对欧盟自主防务能力缺乏信心,倾向于继续躺在美国的保护伞下。在马克龙做出上述“欧洲战略自主”的表态后,最先跳出来批评马克龙的一些政客正是来自这些国家。波兰内部安全局发言人札伦声称:“北约必须团结一致,对抗未来威胁和挑战。让欧洲与美国相斗是死路一条。”爱沙尼亚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米克尔森称,“欧洲应该和美国站在一起,抗衡中国”。芬兰驻比利时大使馆参赞英莎丽则宣称,马克龙“无权代表整个欧盟”。

孙恪勤表示,虽然在美欧对中国和俄罗斯妖魔化叙事的搅动下,欧洲一些势力放大对马克龙这番言论的批评声,但可以看到,跟着美国走的欧洲国家政府和企业界出现“脱钩”,许多民众和政府的诉求差距越来越大。欧洲战略自主的基础正变得越来越扎实,支持战略自主的力量也将越来越强大。

“美国从内部崩溃之际,或许我们不应再做欧洲保姆了”

“在美国的强大控制权下,欧盟的‘战略自主’在哪?”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分析称,华盛顿有多个渠道对欧盟众多外交政策参与者施加控制。美国能够让欧洲保持分裂、冲突,而且似乎无法寻求任何真正符合欧洲利益但违背美国利益的外交政策。这甚至达到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并散布乌克兰是罪魁祸首错误说法的程度。



美国共和党籍反华参议员卢比奥

马克龙发出加强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吁后,美国反华议员卢比奥气急败坏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质问马克龙“究竟是不是代表欧洲”。卢比奥声称,如果马克龙代表欧洲,认为不该在台湾议题上选边站,美国大可让欧洲自己对付俄罗斯。此话一出,引得网友争相吐槽。有网友留言称:“听起来你可以决定谁代表欧洲。”还有网友表示:“你的说法已经证明马克龙是对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包括法国人,但不包括美国人。停止干涉法国和欧洲!”还有网友提醒美国先管好自己的“烂摊子”,“与其浪费时间弄清楚欧洲是否真的站在美国一边,不如花更多时间做对美国最有利的事情,在美国从内部崩溃之际,或许我们不应该再做欧洲的保姆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金玲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过去一年俄乌冲突中欧洲的应对来看,欧洲安全严重依赖美国,欧洲寻求战略自主在短期内将受挫。但从长期来看,欧美的安全利益是相互疏离的,安全领域的战略自主能够改变欧洲硬实力不足的现状,重新平衡美欧关系。而在经济等其他领域,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可能性更大。

G7发起一项全球性倡议,哪些是重要议题?

由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7个国家领导人一起召开的七国峰会,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倡议。全球性的倡议也体现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多角度多领域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重要议题在自然气候的关注、全球妇女安全的保障问题以及世界医疗水平和推动数字化的深入开展等领域提出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七国集团国家非常重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倡议。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并且完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生活条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帮持力度,增大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加在非洲天然气等技术设施能源的支持。

七国集团领导人表示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不能再对其进行技术封锁,要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和谐。七国集团提出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力度这个全球性倡议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和支持,希望这些国家能说到做到。七国领导人关心自然气候的问题,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要保护环境不能破坏环境,全球变暖这个问题已经在深入发展,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缓全球气变暖的步伐。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七国集团领导人还关注全球妇女的权益,保障妇女的安全,尊重妇女的地位。这一提议引起了大家的点赞和赞同,要尊重和保护妇女,给予妇女应该有的地位,不能剥夺她们应有的权利。对于全球性问题要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地处理和解决,不能有些国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进行破坏,国家之间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思想。

乌克兰是否真的可以加入欧盟?乌克兰为何要加入欧盟?

欧盟峰会作出重大决定,批准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成为欧盟的正式候选国。 “乌克兰的未来在于欧盟,”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示,批准加入欧盟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性时刻。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愈演愈烈,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的目的是什么?欧盟真的能成为乌克兰的救星吗?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联盟,有27个成员国,其中19个国家统一使用欧元。到2021年,欧盟GDP将达到17.08万亿美元。欧盟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拥有庞大的内部统一市场,实现了商品、人员、资金和服务四大自由流动。欧盟公民还可以享受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福利、医疗保障以及国际就业和居住。这也是2015年叙利亚战争爆发时大量难民涌入欧盟的原因,其中包括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数百万来自乌克兰的难民,也是乌克兰宣布加入欧盟的重要原因。

乌克兰加入欧盟看似巧合,实则不可避免。早在2017年,乌克兰就成为欧盟成员国。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政府立即申请加入欧盟,视俄乌局势而定。开启“加入欧盟”的快车道。乌克兰政府迫不及待地加入欧盟,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几年前,乌克兰政府不顾俄罗斯一再警告,在东欧一再支持美国,因为它只是将加入北约视为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参加了北约的军事演习。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都知道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这一个举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我不知道乌克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但是我认为他应该尽早的选择投降,毕竟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对乌克兰进行援助,那么乌克兰早就已经被俄罗斯所攻下。

欧盟峰会在基辅哪里举行

欧盟特别峰会2月9日和1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本届特别峰会主要议题有三项:难民问题、因应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和乌克兰问题。近在咫尺的土耳其和叙利亚尽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逾万人死亡,却并未受到峰会的特别关注。反倒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线下出席欧盟峰会,抢尽了峰会的风头,把欧盟峰会变成了“欧乌峰会”。
上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及十几位欧委会委员赴基辅与乌方举行了工作会议和欧乌峰会。因此,泽连斯基此次布鲁塞尔之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俄乌冲突以来,泽连斯基在2022年12月访问了华盛顿,此次是他自俄乌冲突爆发后第二次离开乌克兰。8日,泽连斯基此次欧洲之行首站到访英国,会见了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和英国首相苏纳克。甫抵英国,泽连斯基就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此行旨在“亲自感谢英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俄乌冲突爆发后,英国紧跟美国力挺乌克兰。时任首相约翰逊去年3月初访问波兰和爱沙尼亚,是首位访问俄乌冲突临近地区、宣称“尽一切可能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欧洲国家政府首脑。此后,英国未因约翰逊政府下台而减少对乌支持。首相苏纳克日前强调,今年英国将加快和增加对乌军援。除为乌提供坦克外,英国国防部已为乌培训了一万名军人,今年培训的人数将增加一倍。英国还准备在西南部某基地为乌培训飞行员和海军人员。苏纳克还支持成立国际战争法庭、加大对俄制裁力度。
8日当晚,泽连斯基抵达巴黎,与号称“欧盟火车头”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共进晚餐。有分析指出,泽连斯基试图以英国的援助倒逼欧盟成员为乌提供包括战机在内的重型武器。
9日的欧盟峰会成了泽连斯基的“个人秀”。上午,泽连斯基应邀在欧洲议会大厦发表演讲。欧洲议会议长梅措拉将一面欧盟会旗赠送给泽连斯基,以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有西媒评论道,泽连斯基俨然成为“为民主、自由、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战的勇士”。泽连斯基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尽快得到欧洲更多的先进战机、远程导弹、重型武器和弹药。他宣称“绝不空手而归”。
梅措拉议长在议会强调,必须帮助乌克兰打胜,欧盟成员为乌提供战机责无旁贷。米歇尔说,未来几周和几个月至关重要,为乌提供武器的承诺应转化为行动。冯德莱恩则呼吁欧盟成员为乌“作更多的贡献”。她强调,欧盟愿意为乌长期提供军援,但提供军援属于欧盟各成员的主权范畴。由于欧盟不是一个军事组织,欧盟对乌军援是以“双边”援助形式进行的。9日下午,欧盟27个成员分成4个工作组分别与泽连斯基就军援的实质内容举行“双边会谈”。
从目前来看,欧盟成员为乌提供“现代化重型武器”的意愿并不高。马克龙表示,“先要从短期角度来看可以为乌提供什么样的武器”。比利时首相明确表示,“不能为乌提供比利时自身需要的战机”。保加利亚认为,欧盟应通过外交渠道解决俄乌冲突,为乌提供战机不啻火上浇油。葡萄牙主张“乌克兰是唯一决定是否能够和平的因素”。至于最终是否为乌提供军机,欧盟成员防长将于本月14日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开会讨论。
泽连斯基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确定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时间。尽管欧盟机构领导人此前在基辅已强调“不确定乌入盟时间表”,一些欧盟成员也反对为乌提供“免费直通票”,但泽连斯基坚持在2023年开始入盟谈判。在与冯德莱恩和米歇尔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泽连斯基甚至多次发声:“米歇尔,入盟谈判2023年开始。”有媒体戏称,“泽连斯基以演员的幽默表达了早日入盟的企图”。对此,欧洲理事会表示,今年12月将对乌方作出“答复”,但强调“开始入盟谈判需要成员全体一致同意”,这就为乌入盟谈判前景埋下了伏笔。
俄乌冲突以来,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欧盟成员国受到来自各方的意识形态、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压力。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近年来,欧盟整体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增加,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加上新冠疫情和美国盟友“下黑手”,欧盟流年不利。就拿此次峰会另外两大主题来说,数百万难民的安置、就业和遣返已是近年来每次欧盟峰会都会讨论的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良方。美国去年8月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对经济复苏乏力的欧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欧盟近期推出《绿色协议工业计划》回应美国,该计划本应在此次峰会上重点讨论,但泽连斯基引发的情绪“带节奏”般地转移了各方的注意力,掩盖了欧盟关心的其他紧迫问题。
有分析指出,俄乌冲突是目前欧盟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彻底解决乌克兰问题离不开俄罗斯,和平谈判才是唯一的出路。不应忘记的是,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如果乌克兰一味“要要要”,西方一味“给给给”,对俄“打群架”,最终将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和升级。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处理俄乌冲突,各方需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