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日常使用频率和时长最高的手机app是不是微信,是的同学请把是打在屏幕上,如果不是,那我真的很想知道你用哪款软件的频率会比微信还高。微信诞生前,腾讯就已经是中国互联网第一,那时腾讯市值不过517.5亿美元,而现在,腾讯市值超过了8000亿美元,遥遥领先阿里,腾讯投资的美团,拼多多,京东等公司总市值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绝对的王者。微信的诞生让腾讯帝我迎来了空前绝后的繁荣。在连接一切的战略下,中国互联网变成了当下的格局,微信,互联网以及其他。那么,十年的时间,微信是怎么从一款简单的通讯产品,最终成长为无可撼动的巨人,并牢牢掌控中国互联网的呢?本期视频学长带大家复盘微信创世史,回顾腾讯移动互联网神话的诞生第一站2011年,腾讯微信击败米聊。跟腾讯其他产品一样,微信的诞生也是受国外产品的启发。这款软件名叫kk,他在2010年10月正式发布,可以在手机通讯录直接与联系人通讯,实现免费短信聊天,仅仅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的用户。这个时候,腾讯总部还在疲于应付奇虎360的偷袭,不在腾讯总部办公的张小龙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他给马化腾发邮件请战,准备做一款类似的产品鄙视移动互联网方兴为i限于3q大战的腾讯口碑和士气都很低迷,马化腾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他当即批准了张小龙的请战,马上就做微信项目于2010年11月20号正式立项。同时看到这个机会的除了张小龙,还有刚刚创办小米的雷军。小米公司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抢先于2010年12月10号上线了米聊。雷军在小米内部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纳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就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三个月时间。可惜雷军当时只盯住了腾讯在深圳的总部大厦,他忽略了广研院的张小龙。腾讯有内部赛马机制,一款产品几个团队竞争,最终胜者为王。张小龙的团队只是微信项目赛马中的其中一批。


顶着激烈的内部竞争压力和来自米兰的外部压力,张小龙快马加鞭,日夜绩投入到微信里研发中。最终,他带领的广研团队以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优势,以及轻微的产品优势,战胜了腾讯内部的其他团队。当然,他也没有给米聊三个月时间。 2011年1月21号,微信正式上线,比米聊上线仅仅晚了一个多月。在微信向app store提交了上线申请的前一天,当时的微博红人李开复出版了新书微博改变一切。张小龙很不屑地说,我很佩服他,竟然能就微博写出那么厚的一本书出来。张小龙对微信信心十足,他笃定微信才能改变一切。米聊和微信的早期用户都是互联网圈内人士,这场战役胜败的两个关键是通信层面和社交层面,看谁的体验好,谁不犯错,以及谁先扩圈,谁先完成从通讯到社交的华丽升级。世间没有完美的产品,互联网的打法是小步快跑,不断升级迭代, 2011年微信全年都在不停的迭代,它在1.2版本支持图片分享,到2.0版本开始支持语音, 6月8号上线, 2.1版本匹配通讯录好友和qq好友, 8月3号上线, 2.5版本推出附近的人, 10月1号上线, 3.0版本推出摇一摇漂流瓶, 12月20号, 3.5版本推出了微信二维码。一位小米的员工复盘米聊和微信的战争失败。原因第一,微信上线后不久,用户就能导入qq邮箱,联系人,后来又能导入qq好友,奠定了微信胜利的基础。微信是建立在腾讯qq社交基础上的新帝国。第二,微信先后推出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等陌生人社交,进一步甩开了米聊。当时很多人通过这个找对象或者是荷尔蒙,是互联网第一,生产力第三,米兰在发展初期有过几次宕机,发送延迟,延误了时机。在微信和米兰的竞争中,真正扭转乾坤的产品就是8月3号微信2.5版本推出的。附近的人有人建立米聊,也应该增加位置交友,但雷军拒绝了,他说,我希望把米聊做成熟人社区,陌生交友混进来,社区会比较混乱,好的社区是熬出来的。地理位置交友对微信的意识,让他从一个发信息的聊天软件变成了可以社交的平台,它的用户群也从互联网从业者一下扩展到了更多人。这项功能发布后,张小龙说,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战局已定,即是成为业内人,也感叹移动数字时代的节奏之快,别人开始理所当然,实则波澜起伏。社交究竟是什么?这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毫无意外争议的共识是,荷尔蒙是全球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唯一起点。 Face book, qq微信,陌陌,他们的起点都是泡妞。认同这一点的正人君子们,请把你们的荷尔蒙打在屏幕上。有人说微信击败了米聊,也有人说这场战争本质是如日中天的腾讯帝国,击败了刚刚创业的小米公司过往的技术沉淀,对社交网络深刻理解, qq无可比拟的用户积累, 3q大战后腾讯对胜利的迫切渴望,以及张小龙和他团队的努力,这一系列因素最终促成了2011年微信的胜利。第二站, 2012至2014,虚拟帝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过亿,这个过程用了433天。当时有分析公司预测,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首次突破一亿部。这两个数据组合起来,意味着微信在移动用户存量市场获得了绝对的优势。接下来,腾讯和张小龙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微信产品,等待新增移动用户主动加微信。微信最重要的工作是探索各种沟通的形式,在微信虚拟的网络帝国铺设好各种高速公路,并在高速公路两旁种好绿植。微信在2012年发布了两款重量级产品,既巩固了微信社交网络的竞争壁垒,因为未来微信互联网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一个是4月19号上线的朋友圈,另一个是8月23号上线的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更像是qq空间的某种延续,它为微信的社交增加了更多的内涵,微信公众号则是连接个体一对多沟通的某种常识。从商业角度来说,微信最重要的商业价值是个人的身份id,一个微信,确定一个人公众号这种一对多的沟通方式,首当其冲的便是媒体和自媒体内容,它能满足微信用户的阅读需求,然后是商业层面,在品牌商家与个人用户之间建立连接。 2013年6月,微信正式上线了微信群功能,又在接下来的八月推出了微信支付。微信支付诞生后,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打开局面,不过随着微信群的活跃,这个困扰张小龙的难题迎刃而解,他们从微信群的掷骰子游戏中找到了灵感,于是有了2014年微信红包的横空出世。


微信红包大受欢迎,是因为人们面对游戏和金钱刺激时,会激发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无尽的欲望。微信将人性中的贪嗔痴全都激发了出来,对人性的洞察是腾讯帝国在中国互联网无可匹敌的优势。借着微信红包的势头,腾讯冠名了2015年春晚,微信支付获得了空前成功,也找到了支付加社交的打法,在于支付宝的竞争中逐渐占了上风。 2012至2014年,是微信帝国建立其基础设施的一个阶段,在这期间发生过一个著名的事件淘宝微信断交,在2013年双11前夕,淘宝关闭了微信跳转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这标志着淘宝和微信的相互断交,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为不管是淘宝还是微信,都想成为流量终结者,在pc时代,总之互联网的都是超链接跳转,阿里完成了全网营销,淘宝成交的布局,淘宝电商成为流量的终点。但移动时代,几乎每个app都有机会成为流量终结者,每个app都想做自己的生态闭环。微信拥有无人匹敌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时长,更重要的是,微信拥有流量分配的话语权。对阿里来说,淘宝用户一旦习惯了通过微信社交渠道购物,那么腾讯就遏制住了淘宝的流量入口。腾讯完全有能力将原本属于淘宝的用户带给京东,所以淘宝必须在微信生态和用户购物习惯尚未养成前,斩断这个苗头。后来的事实证明,淘宝与微信断交先见之明,切断微信,才真正成就了手机淘宝。所以现在你明白了,淘宝链接不能在微信上分享,并不是微信的屏蔽,而是淘宝先自己主动切断,以至于我们现在在微信上看到这种low low的乱码,也只能老老实实去打开淘宝app。但这个角色也留下了市场裂缝,两年后,这条裂缝中将会成长出一个新的庞然大物,这个庞然大物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微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成。那么这个大雾究竟是什么,学长在后面会讲到,已经猜到了,同学可以先剧透在屏幕上。微信的基础设施分为三块,第一是庞大的微信用户,第二是丰富的社交形式,比如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第三就是微信支付。随着微信基础设施建立成熟,腾讯又迎来了一个躺着赚钱的崭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格局,那就是微信互联网以及其他。第三站2014至2019连接一切的数字殖民。腾讯公司在2005年启动了在线生活的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是围绕qq用户,为他们提供网上应有尽有的各种服务,如新闻,游戏,社交,安全,支付,电商等等, pc时代的腾讯qq几乎什么都做,于是有了全民公敌的称谓,以及2010年的3q大战。这里插播一句哈,关于这场中国互联网史上著名的3q大战,大家可以移步学长之前做过的一期专题视频,来深入了解腾讯与360的恩恩怨怨。诞生于3q大战期间的微信,最终完成了qq未能完成的战略使命。当然,也正是因为3q大战,让腾讯清醒地意识到,所有业务都拿在自己手里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于是腾讯在2011年后开启了开放战略和投资战略,这两者的核心是把非核心的业务开放出来,交给被投资的生态公司去负责,由此建立起腾讯联盟。这种模式也可以说是数字殖民地。腾讯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结为流量加资本,微信强化了腾讯的竞争优势,把流量加资本的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微信的商业化始于2013年8月5号上线的5.0版本,微信支付上线的同时还上线了表情包商店和游戏中心。也就是这个版本,微信中出现了天天爱消除和经典飞机大战,曾经有一段时间沉迷过这个小游戏的同学们,请把打飞机打在屏幕上。增值服务和游戏是qq商业化的经典项目,腾讯对社交流量的变现可谓驾轻就熟。不同于qq微信的商业化其实很克制,这种克制是因为张小龙的坚持,也因为腾讯的战略使然。 3q大战的新型以及腾讯电商的失利。


一个个案例告诉腾讯,腾讯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电商这样费力不讨好的活交给京东和美团这样的公司来做,微信躺着就能赚钱,通过投资既可以让微信流量变现更高效,还能通过京东,美团这些公司的股价实现投资价值的再一次放大。微信如同神话一般的存在,使得腾讯的投资无往不利,战无不胜。同时在2014年1月增投了滴滴,三月投资了京东,四月投资了大众点评,六月投资了五八同城,这就是微信支付九宫格的最初雏形。这些投资为微信支付提供了丰富的支付场景,而这些被投资的京东们,看重的是微信的用户和流量,或者说是微信网络我的通行证。腾讯投资无网不利的同时,微信也在2014年8月接入了腾讯的广告系统广点通,从此我们的朋友圈就多了一个属于广告的位置。马化腾把腾讯做的业务总结为连接和内容产业,腾讯的收入最主要就是通过游戏和广告,这两个业务是互联网利润率最高的。随着游戏和广点通的接入,腾讯投资布局的跟进,中国互联网终于迎来了微信互联网的统治。 2015年开始,中国互联网迎来巨变,滴滴与快滴合并,五八同城与赶集网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也是2015年,一家名叫拼多多的创业公司在杭州成立。拼多多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在淘宝,微信断交的市场裂缝中成长起来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老板黄征曾说,我死了,腾讯也不会死。腾讯有千千万万个儿子。除了投资和联盟,微信互联网还建立起全新的生态规则,那就是2016年1月11号,张小龙提出微信小程序,设想一年后,第一批小程序正式上线。如果说微信支付九宫格是对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整合,那小程序则是对互联网长尾市场的一次汇编,用户只要有一个微信id,就能在微信体系内完成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等体验,小程序的繁荣又进一步巩固并强化了微信的竞争优势。第四站微信依旧无人能敌2018年,抖音异军突起,在超越快手的同时,也给了腾讯很大压力。腾讯内部有人反思说,为什么腾讯短视频没有成功?马化腾和张一鸣在朋友圈互怼,腾讯和自己跳动的全面战争正式揭开序幕。在去年五月,有媒体站出来质疑说腾讯没有梦想。外界的质疑汹涌袭来,而微信的商业化也加快了步伐,朋友圈有了更多的广告,微信小程序也越发丰富,腾讯投资的美团,拼多多等小弟空气上市或股价大涨,微信商业化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无人能敌。 2019年1月15号,行业明灯罗永浩发布了聊天宝,曾做出让全国男性都兴奋布艺产品的王兴发布了匿名社交产品马桶mt抖音发布了多少?三款app同时禁止社交,但无一例外,他们在24小时之内通通被微信封杀。其实在更早之前, 2018年的五月,微信就封杀了市场上最火的32款短视频和直播客户端,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和今日头条更是被一锅端。迫于腾讯集团的压力,微信把社交资源倾斜给了腾讯微视。但腾讯微视积重难返,苦苦挣扎,腾讯短视频的重任最终也交给了张小龙。微信在2020年1月开始内测短视频功能,推出视频号。在微信十周年的大会上,张小龙深情款款地说,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领域的主题。复盘微信十年历史,我们发现,他先后击败了米兰,击败了支付宝,遏制了淘宝天猫,遏制了自己跳动,在搜索,电商,游戏内容等等领域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要给微信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他就能凭借社交网络优势,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户和流量,把所有产业和服务都纳入到微信互联网中。微信在中国互联网是造就万物的神话,也是吞噬万物的黑洞。


腾讯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腾讯的势力非常大,它旗下的公司囊括了衣食住行各方面。

腾讯是互联网中的巨头

由此,可以看到它在互联网中的地位有多高,我们可以从更深的角度来看腾讯的地位。腾讯最有影响力的社交软件是常见的qq和微信。腾讯社交软件的ip增长每年以亿计,社会化本身就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到目前为止,腾讯在年轻人心目中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超越了移动、电信、联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借助强大的社交软件,腾讯开启了一号关口的腾讯帝国,与当年的大帝国非常相似,但有核心区别。

也正是因为如此,腾讯才逐渐让游戏公司成为中国用户最多的公司。

在此期间,腾讯收购了包括拳头在内的多家国外游戏公司。你一定玩过这些游戏公司的游戏。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就不多说了。目前,腾讯游戏的年产值已经超过1000亿元。虽然腾讯发展能力较弱,但凭借其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市场运营能力,其在游戏行业的地位不会因为持续的收购和参与而动摇。

腾讯最薄弱的是腾讯云

目前市场上三大云市场分别是阿里巴巴云、百度云、腾讯云。其中,阿里巴巴云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腾讯云一般面向学生,长期来看我不敢说。短期来看,我只能说腾讯云只是鸡肋。当然也有不值得一提的腾讯浏览器。现在,真的没人用了。综合分析,腾讯在当今中国互联网的地位不言而喻。今天的三巨头,按照认可度来看,腾讯和阿里巴巴是旗鼓相当的,一个侧重电商,一个侧重虚拟生活。腾讯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打了无数胜仗,今天的影响力确实不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腾讯QQ是如何崛起的?一本小说帮马化腾打下庞大的“腾讯帝国”

众所周知的是,腾讯的发家产品,正是腾讯公司的著名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腾讯QQ。

那么,腾讯QQ到底是如何从一款名不见经传的小众软件,一跃成为了火遍大江南北的国民级产品的呢?

其实,原来是一本小说让腾讯QQ强势崛起,一飞冲天的。

而腾讯QQ强势崛起后,马化腾更是凭借它所带来的巨大流量优势,一步步打下了一个庞大的“腾讯帝国”。

那么,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曲折离奇的故事呢?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1998年10月,马化腾从老东家“润迅公司”辞职后,就约上了大学同学张志东。他们双方在经过一番深入交谈后,准备成立一家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服务公司。

于是,马化腾找到他担任国企高管的老爸马陈术,让马陈术给他们的新公司取一个名字。

马陈术长年在国企担任高管,阅历丰富,取个名字自然不在话下,他不仅答应给马化腾的公司取名,还一口气取了四个。

这四个名字分别是:网讯、捷讯、飞讯和腾讯。

在马化腾看来,“网讯”是最为理想的公司名称,它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公司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也是他们热爱、兴趣、做梦都想进驻的行业。

“捷讯”位居其二,因为“捷”字的意思是“快捷、便捷”,便利而快速地反应与服务,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优势。

“飞讯”,代表着公司发展的远景与自己的梦想,想想在无边的网络天空与漫漫人生天地间自由飞翔,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

而“腾讯”似乎总不如前三个名字理想,当时这个名字并不被马化腾看好,他认为这个名字不够突出个性,也没有什么创意。

但在进行公司名称注册时,他发现其他三个名字居然都已经被别人注册了。最后没办法,只有选择“腾讯”这个名字了。

于是,1998年11月11日,一家最终改变无数中国人沟通方式的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了。

刚刚成立的新公司,马化腾还没有想好做什么产品和业务,所以便干起了他以前的老本行,研发出了一款网络传呼系统。

前面说到过,马化腾在创建腾讯之前,其实是在一家叫做“润迅”的公司上班的。当时的润迅公司主做传呼行业,在业内颇有名气。

但这项产品并没有让他们取得太大的成功,为了使公司能够存活下去,马化腾和他的团队积极拓展各种业务,然而通常能够赚到钱的业务都和他们的主业没有太大关系。

在当时,他们的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马化腾将公司选址在深圳赛格 科技 园4楼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内,里面经常只有马化腾和张志东两个人。

他们的办公设备极其简陋,每天也只能吃盒饭、睡沙发,但因为彼此的梦想,他们还是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办公室里的灯也时常亮到天明。

马化腾曾经说过,创业之初他和几位创始人最害怕到月底,因为那段时间虽然被热心人免去了房租,但水电费还是要交的。

机房的服务器要24小时运行,尤其是到了夏天,深圳这样的南方城市酷热月份比较长,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一起"上阵",水电费便成了困扰马化腾的难题。

而更大的挫折来自市场,由于不懂市场运作,马化腾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很难形成销路,他和同伴在向企业推销产品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

马化腾后来回忆道:

不久之后,中国电信发布了一个招标项目,打算招聘有实力的网络公司,开发一款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

马化腾看到这个招标项目之后,一度十分兴奋,他觉得这是腾讯公司一次很好的机会。一旦腾讯公司招标成功,他们的窘迫状况很快就会有所改善。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由于腾讯公司刚刚创建,声名不显,中国电信最终没有选择它们,马化腾也因此与这一次绝佳的机会失之交臂。

在经历过失望和沮丧之后,马化腾痛定思痛,振奋精神,他最终下定决心:中国电信不要我们,那我们就自己干!

于是,马化腾由此开启了,通过模仿ICQ来研发OICQ(也就是后来的腾讯QQ)的历程。

虽然是模仿,但马化腾还是将很多创新因素融入了ICQ。马化腾考虑,虽然ICQ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当时在中国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它的英文界面,难以被中国大众所接受;其次,ICQ的操作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当时的使用者都是一些专业的网络从业人员。

因此它在中国根本得不到普及,而中国的潜在用户群又是如此巨大;再者,ICQ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就是用户信息都被储存在用户终端。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更换了一台计算机上网,那么其储存的大量信息都将无法获取。在当时的国内,主要的上网人群都集中在网吧,所以,ICQ这一缺陷简直是致命的。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马化腾和他的合作伙伴于1999年2月正式推出了一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OICQ(也就是后来的腾讯QQ)。

OICQ全部采用中文界面,操作简便,并将用户信息储存于服务器,基本实现了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的中国化。

但在当时,这款软件推出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 社会 反响。

一是因为中国的软件市场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的概念还很陌生;二是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同类型的软件产品,而马化腾推出的OICQ又没有核心竞争力。

但马化腾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他开始积极寻求开拓市场的方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打优惠牌。

1999年5月的某一天,马化腾忽然将OICQ挂在网上,供客户免费下载并免费使用。

因为当时的网络公司的主要收益就是依靠出售软件,而且马化腾的最初资本积累也是靠出售软件获得的,因此他的这一行为很快引起 社会 反响。

最先开始大范围使用OICQ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经济能力相对较低,马化腾打出的优惠牌很快将他们吸引了过去。

而后,随着在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OICQ的使用群体也开始向都市白领群体快速蔓延,就这样,OICQ渐渐打开了局面。

然而,此时的QICQ虽然已经渐渐打开了局面,但也仅仅只是小有名气,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真正让QICQ强势崛起,红遍大江南北的,其实是一本小说。

这本小说的名字,叫做《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这本小说,让万千读者知道了OICQ的存在。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著名作家蔡智恒( 痞子蔡 )于1998年创作的一部网络言情小说, 被公认为是“网络小说开山之作”,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部畅销小说。

1998年9月,台湾红色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纸质版本《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图书销售处于排行榜前位,热销近60万册。

1999年11月,知识出版社抢得先机被授权在中国内地出版《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出版后在中国内地迅速热销,连续22个月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到2005年止,销售100万册。

在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这本小说中,作者 蔡智恒 对OICQ进行了华丽的描写,使OICQ在人们心中俨然成为了一种 时尚 和流行的代名词,众多网友都开始期待能拥有这个远隔千里却可以坐下来聊天的工具。

可以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对OICQ的风靡一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在这本书全国畅销的同时,OICQ也被疯狂下载,腾讯公司也因此开始声名鹊起。

据当时相关的互联网数据统计显示:

1999年末的时候,OICQ的注册用户仅仅只有6万左右;到了2000年末的时候,OICQ的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100万大关了。

而到了2001年末,OICQ的注册用户更是呈火箭式暴增,直达2000万大关。《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小说,也正是于2000年到2002年这段时间在中国内地爆火的。

因此,《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小说,对腾讯QQ的强势崛起而言,实在是贡献颇大,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的是,腾讯的主营业务就是社交+ 游戏 。靠着这两大王牌业务,马化腾亲手打下了广袤无垠的腾讯帝国,赚得盆满钵满。

从某种程度来说,腾讯 游戏 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崛起,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其社交业务为腾讯 游戏 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支持。

而腾讯社交的起点,则是其著名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腾讯QQ,也就是前面所说的OCIQ。

因此,我们可以产生这样一条逻辑链:

《第一次亲密接触》铸就了腾讯QQ的强势崛起,而腾讯QQ的强势崛起,则铸就了马化腾广袤无垠的腾讯帝国。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而言,正是《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小说,帮马化腾打下了他引以为傲的腾讯帝国!

如果《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部小说没有如此爆火,再或者说这部小说里面没有如此卖力的夸赞腾讯QQ,腾讯QQ想要强势崛起,肯定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然而,事实就是那么巧,《第一次亲密接触》偏偏就火了起来,而这部小说偏偏又卖力地夸赞了腾讯QQ。

这一切的一切,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马化腾早就谋划好的营销策略。

如果是巧合,那么只能说是天意所致;而如果是马化腾早就谋划好的营销策略,我只能说,小马哥实在是厉害,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的媒体评论

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腾讯是一个标杆,用户数量最多、销售收入最大、盈利情况最好、市值最强等诸多行业第一都由腾讯保持。
作为一家全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是唯一一家能不断攻城拔寨、继往开来的公司,这与其能在修炼内功和持续扩张中寻求到平衡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与其一直坚持以用户为导向的战略思想有关。坚持以用户为导向,坚持更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为腾讯贡献自己的心力、创造收入,是腾讯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是一家不受金融危机影响,能持续创出新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的成功,是用户决定公司价值的普世商业价值理念的成功,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以东方智慧引领产业未来的荣耀。
———“中嘲百家标杆企业”学术委员会
从一款单一的即时通信软件企业,到2001年的无线增值业务,再有游戏、门户、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到今天几乎布局最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马化腾用了10年。不经意间,腾讯完成了互联网产业几乎全业务的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人跟陈天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5个人同时过招。他(马化腾)长相斯文,行止儒雅,却被叫做“全民公敌”,他掌管着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过去5年中,王雷雷、丁磊、周鸿神、马化腾、还有杨元庆都尝试过同一件事情。不过最后只有(他)一个人成功了。
———《中国企业家》
马化腾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为中国人创造了全新的沟通方式。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腾讯QQ的用户群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腾讯QQ在即时通信领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同时腾讯公司也从广告、移动QQ、QQ会员费等多种领域实现了赢利,创造了中国网络领域一个经典的神话。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