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17日报道,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发文称,该媒体已获得40多份遭泄露的美国情报文件。其中一些分享的文件显示,美方认为俄军正在逐渐控制巴赫穆特。

报道称,这些情报显然是通过广泛的监控手段收集的,也就是动用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所称的大量“机密信息来源和方法”。文件显示华盛顿正在“密切关注”俄乌冲突的巴赫穆特战况,并绘制详细地图展示了军事部署情况,甚至个人手机和雷达的准确位置。



乌军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分享的部分文件被标记为“绝密”,是来自遭泄露的大量美军文件的一部分。据称这些文件照片曾被一名21岁的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队员分享到一个游戏爱好者论坛,因此传播开来。这些照片似乎拍摄的是演示幻灯片,展示了巴赫穆特以及俄乌冲突其他战场的每日概况,并详细标明了俄军和乌军单位的部署位置、大致兵力、弹药使用率以及土地得失。

RT报道称,这些文件显示,尽管乌方将巴赫穆特看作是其在顿巴斯地区的一处重要据点,但美国情报机构似乎认为它可能终将不可避免落入俄军控制之下,并因此对基辅造成一场“心理打击”。有文件还提到,巴赫穆特附近的乌军士兵士气“低落”。

然而,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分享的文件,美方并不认为巴赫穆特对整个冲突来说至关重要,美方及其盟友正忙于着眼于未来,加强乌军以准备期待已久的春季反攻。乌军发起反攻的日期据称就定在4月底。

RT报道提到,德国《图片报》早前报道称,许多乌军士兵并不认为巴赫穆特值得坚守,随着俄军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攻占这座城市,这些乌军士兵因此感到“紧张和担忧”。 而该报援引的自由记者Jan Humin将这座城市的情况描述成“地狱”,还称俄军完全控制那里只是“时间问题”。

此前在4月2日,俄罗斯私营军事公司“瓦格纳”集团的士兵宣布控制了巴赫穆特市政府大楼。 “瓦格纳”集团领导人叶夫根尼·普里戈任当时宣称,那里发生的战斗“几乎摧毁了乌克兰军队”。

RT报道称,在许多人看来,持续时间已长达近七个月的巴赫穆特战役,让那里成为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血腥的战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誓言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座城市,但他的西方支持者警告说,这种做法可能会消耗乌军兵力,并妨碍乌军的春季反攻。

延伸阅读:

环球:中国防长访俄 西方媒体急着找出"非常规信号"

应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邀请,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16日至19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李尚福今年3月履新以来的首次外访,凸显出中俄两军之间高度的战略互信。中俄两军关系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是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题中之义,也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增加了砝码。



李尚福访问俄罗斯

这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出访。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好像被踩了尾巴,急着给中俄之间的常规交往找出些“非常规信号”,有的非要从中解读出所谓“重塑世界秩序、削弱美国影响力”,甚至有些还炒作所谓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可能。这些说法如果不是出于政治恶意,那么它们就是很不专业的外行话。迷信霸权主义与零和博弈,只会让自己看待世界其他国家正常交往时也戴着同样的“有色眼镜”,看谁都像看自己。

众所周知,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也是观察大国关系的“晴雨表”。两国关系好,两军关系就好;两军关系好,两国关系会更好。中国防长就任后的首次访问,在传统上一直选择重要大国作为访问对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和美国都多次成为中国防长的首访目的地。2013年和2018年,以及今年,中国防长就任后都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对象,这也见证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提升。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从维护同邻国的安全互信、政治互信以及维持与邻国的正常关系出发,两国的国防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的背景下,一些欧洲人很关注中俄互动会传出哪些信号,将如何影响局势走向,这种关切可以理解。但还有一些声音却像特洛伊木马一样藏在其中,伺机而出。它们先声夺人地给中国扣上莫须有的帽子,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将并非当事方的中国变成责任方。说白了,这是夹杂在西方焦虑情绪中的对华抹黑,它会随时随地找借口冒出来。



中俄国旗 资料图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义务反复“自证清白”,也没有任何人有权力逼我们这么做。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我们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都秉持着这样的原则。中国在国际上从来不搞选边站队、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自然也不可能因为外部胁迫而减少、降级与其他伙伴之间的合作。3月22日发布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双方将定期组织海上、空中联合巡航和联演联训,加强包括现有双边机制下两军各项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军事互信。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将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力量。

就乌克兰危机而言,中国的立场从一开始就十分鲜明,那就是我们坚持劝和促谈而不是拱火浇油。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一公正立场得到包括当事方、多个相关方在内的赞赏和理解,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期待中国在劝和促谈上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美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客,与其一看到中俄交流合作就挖空心思借机炒作,不如在地区与全球安全问题上多些反思,想想谁是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

中俄两国在军事上高度互信,紧密协作,这对地区和平稳定至关重要。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稳步向前的中俄关系将有助于两国在重大问题上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也是当前维持全球战略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把中俄关系巩固好、发展好,这既是中国的正当权利,也是大国的责任所在。

巴赫穆特在哪里?

地理位置上巴赫穆特位于顿涅茨克以北、利西昌斯克以南。

阿尔乔莫夫斯克(Artyomovsk,亦称Bakhmut,巴赫穆特),是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城市,在北顿涅茨河右岸支流巴赫穆特河畔。阿尔乔莫夫斯克是一个主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因为它有两条高速公路相交,铁路向北一直通往莫斯科,然后穿过南方,弯道进入顿涅茨克市。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їна,英语:Ukraine),首都基辅,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北高南低,矿产资源丰富。

乌克兰历史:

旧石器时代早期,乌克兰现疆域内就存在古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前2000年末和前1000年初,东欧地区最古老的种族基米里人开始在乌克兰草原地带定居。

在7世纪至5世纪,从“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上来的希腊人在黑海沿岸建立了一些移民城邦,并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希腊人逐渐迁移并定居于黑海和亚速海地区,在黑海的刻赤和塔曼半岛上出现了博斯波尔国。

俄罗斯巴赫穆特指挥官是谁

和此前几场围城战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断逼近的进攻方是乌克兰军队。在乌克兰政府和部分西方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亲自宣布反攻开始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宣称,战争将以“克里米亚的解放”为终结

乌克兰赫尔松州的同名首府赫尔松是一座始建于18世纪的老城,至今仍残留着沙俄时期黑海舰队中央要塞的历史风貌。城市西边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农田,北边蜿蜒流淌的因古列茨河形成天然屏障,东边则紧邻宽阔的第聂伯河。

8月以来,这里的炮火声渐隆。继基辅、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和北顿涅茨克之后,这座俄罗斯2月底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迅速占领的乌克兰南部城市,成为又一处俄乌之间展开拉锯战的焦点战场。截至当地时间9月6日,赫尔松市区西郊、南郊约20公里处都已出现进行反攻的乌方部队,市区北部也一度发生小规模交火。据塔斯社报道,9月6日晚22时左右,赫尔松市上空又响起十多次爆炸声,天空中还有导弹飞过。

和此前几场围城战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断逼近的进攻方是乌克兰军队。在乌克兰政府和部分西方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亲自宣布反攻开始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宣称,战争将以“克里米亚的解放”为终结。但进入7月以来,这场“媒体直播时代的透明战争”突然被遮蔽起来,模糊的战报、不再公布的具体作战地点、对媒体屏蔽的前线、阻断通讯信号的战区,让战事进程充满更多的悬疑。而更多的分析则认为,所谓“转折点”并非乌克兰转守为攻,而是这场已经持续半年多的战事将陷入“长期战争”的灾难性僵局。

7月14日,战线上的俄罗斯空降部队士兵。图/人民视觉

“不再直播的战事”

8月9日,克里米亚空军基地发生了连续爆炸。在此之前,国际社会上一次对乌克兰南线战事的重点关注,还是2月24日俄军“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之前。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和西方智库曾警告称,俄军可能进占乌克兰南部靠近克里米亚的省区,特别是扎波罗热、赫尔松两州以及最大的港口城市敖德萨。2021年,俄军集结多支舰队的两栖部队在克里米亚举行大规模登陆演习,更加深了西方世界关于俄军“闪击敖德萨”、使乌克兰变成“内陆国”的猜想。

2月24日清晨,和其他战线一样,俄南部军区部队越过克里米亚与赫尔松州的边界,“几乎没有发生激战”,就迅速控制了拥有30万人口的赫尔松市,战线被推向赫尔松州靠向乌克兰腹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尼古拉耶夫州的边界。不过,“闪击敖德萨”并没有发生,当时更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行动是俄军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进攻。

4月之后,俄军集中兵力围攻顿涅茨克州南部重镇马里乌波尔,处于僵持的赫尔松州成为侧翼战场。马里乌波尔围城在5月20日结束后,俄乌军力的重心转向更北部的卢甘斯克州乌控区,西方媒体将此视为“顿巴斯决战”开始,南线则长时间处于远离战场中心的状态。

但事实上,7月下旬,当俄乌两军主力还在顿涅茨克州乌控重镇巴赫穆特展开拉锯时,乌军已经在南线进行了小规模的反击试探。7月23日,在距离赫尔松市仅10公里的河道上,乌军第一次攻击达里夫卡大桥,试图破坏俄军补给线。当天,有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对媒体透露,乌军在7月15日至22日间夺回了赫尔松州的一些小村庄。不过,俄乌双方均未确认具体村庄的名称。

当时,外界普遍沉浸于“直播战争”的新形态中,很少有人预料到南线战事的具体战斗地点和进程不被公开。美国军事智库“战争研究所”后来指出,乌军“南线反攻”的主战场地处赫尔松州农村地带,通讯也不像基辅郊区那么发达,主要是“不太可能对外传播两军动向和交战状况的小型定居点”,这使得外界难以通过社交媒体及时追踪和确认一线的动态。在“战争研究所”7月23日的“每日战局简报”中,南线依然被视为“顿巴斯决战”遥远的侧翼,在全文最末被稍稍提及。

8月9日下午3时许,一连串剧烈爆炸声打破了位于克里米亚萨基的俄军空军基地的平静。自2014年以来,这里一直是俄军稳定的后方。今年2月以来,俄军战机从距离赫尔松市约200公里的萨基基地出发,几乎掌控着整个黑海沿岸的制空权。

萨基基地爆炸事件的原因,目前仍无定论。乌克兰政府官员时而宣称这是远程导弹打击的杰作,时而宣称是乌克兰特种部队渗透进了克里米亚。俄罗斯方面则表示,这是意外爆炸引发的事故,俄空军也不像乌军所言那样损失了多架先进战机。

更为关键的是,爆炸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豪言:冲突“始于克里米亚,必将以克里米亚的解放而结束”。面对记者关于“是否开始南线反攻”的问题,泽连斯基身边的官员坦然表示“可以这么说”。8月11日,乌军南线司令部发布了打击赫尔松俄军第49空降师和第 126 近卫海防旅指挥所的战报。这被视作更明确的信号:由于俄军高级指挥官经常“靠前指挥”,乌军在基辅、切尔尼戈夫等地发起反击前,都曾尝试定点打击俄军前线高级指挥所。

“南线反攻”

回顾从7月底到8月“转折点”期间俄乌双方释放的为数不多的关于南线战事的信息,一些分析人士梳理出了乌军要进行大规模反攻的线索。从7月23日攻击达里夫卡大桥开始,乌军频繁进行交通破袭,试图切断第聂伯河两岸俄军的交通连接。仅赫尔松市以东的关键要道安东尼夫斯基公路铁路桥,就在十天内遭到三次攻击。乌军还反复袭击从赫尔松到扎波罗热沿线的关键铁路站点和机场,以期影响俄军南线全线的调动效率

自7月下旬以来,乌克兰情报部门亦公开向南线被占领区居民征集俄军信息,包括俄军部署点的地址坐标、交通路网详情、当地和俄方“合作”的乌克兰人的身份信息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双方的战报都显示,美国及欧洲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刚刚形成战斗力就被优先应用于南线战场,负责定点攻击俄军指挥所及后勤、交通系统。据塔斯社报道,仅9月5日,俄军就在赫尔松地区拦截了34枚美制火箭弹,并击落了4枚美制空对地导弹。作为乌军体系中另一支装备最为先进的队伍,无人机部队也被主要投放在南线战场,自7月31日开始频繁袭击克里米亚本土。

目前乌方宣称在南线利用美制武器取得的最大“战果”,是在7月30日用“海马斯”袭击了赫尔松市东南约47公里处的俄罗斯军用列车,据称造成80人死亡、200人受伤。虽然这次袭击并未得到完全确认,但俄军多次报告赫尔松周围的交通设施遭“海马斯”袭击,并在8月开始加强关键路桥的防空火力和雷达部署,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乌军在南线最初的打击行动超出了俄军的预料。

不过,乌克兰8月“官宣”反攻后的半个多月,赫尔松一线乌军进展缓慢。其间,乌克兰统帅部一度宣布“收复”7个居民点,但没有披露具体地名。俄军不断发布在赫尔松一线炮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乌军后方目标的消息,并宣布进入尼古拉耶夫州境内,显示出乌军仍未将俄军从这两州和赫尔松州交界的最前方战线上赶走。

究其原因,俄军至迟在7月底已意识到,乌军在南线将有“大动作”。西方情报机构称,从8月1日开始,俄军陆续将“顿巴斯决战”主战场顿涅茨克州北部的精锐部队调到南线。作为俄军关键机动力量、曾是基辅围城战主力的俄空降兵部队,有90%已部署到南线。8月10日之后,南线战事升级,而俄军在顿涅茨克的大规模进攻有所减少,双方约有一个月都维持在巴赫穆特僵持的局面。与此同时,乌军在“官宣”反击后再使用无人机对克里米亚后方的黑海舰队总部、刻赤海峡大桥等进行攻击时,都遭遇俄军有效拦截。

为打破僵局,8月29日,乌克兰统帅部宣布开启大规模反击,意图全面突破第一道战线,逼近赫尔松市区。此后一周,乌军多次宣布“收复”居民点,并披露了一些地名和视频素材。9月4日,泽连斯基在演讲中表示“乌克兰国旗正在回归它们应在的地方”。西方分析因而多将8月29日视为南线战事的新阶段。也是从这天开始,“战争研究所”每日简报的首要部分都聚焦“南线反攻”,篇幅超过“顿巴斯决战”。

俄方及亲俄武装发布的信息则显示,8月29日以来的战事有所升级,但仍是小规模试探性进攻。亲俄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对媒体称,乌军调动了多个营级作战群。赫尔松州当局亦发布了要求西部地区居民避难的通知,其负责人斯特雷穆索夫9月4日对塔斯社表示,由于“安全问题”,该州加入俄罗斯的公投计划将暂停。

关于南线之战到底谁占上风,俄乌各执一词。乌克兰政府一再呼吁媒体避免报道或预测反攻行动,以免“误导”。乌克兰高级官员多次表示,乌军没有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所以选择持续破坏俄军交通网络及指挥、后勤系统,然后寻找机会。乌军认为,南线战局能在8月转入全面反攻,已经说明了该战术的成功。“我不能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乌克兰前国防部长扎戈罗德纽克近日表示,“但我们正在破坏俄军控制我们领土的能力。”

俄罗斯媒体及一些分析人士则嘲讽乌军的反击是“自杀式行动”,或是出于对南线俄军进一步深入乌克兰腹地或进攻敖德萨感到恐惧才主动发起进攻。俄罗斯国防部多次强调,乌军始终未能在赫尔松州边界沿线建立阵地,亦未突破俄军任何关键防线和据点。9月5日,塔斯社在报道中写道,乌克兰政府早已失去对整个赫尔松州领土的控制,“该地区正在逐步恢复和平,正在融入俄罗斯的法律和经济生活”。

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津

巴赫穆特位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是乌克兰军队重要的补给枢纽,俄乌双方正围绕这座城市激烈交战。塔斯社称,俄军已经控制或封锁通往巴赫穆特的几乎所有道路,泥泞的道路条件使得乌军向弹药和人员的后勤工作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