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强迫症的数毛党来说,没有比拍一张清晰锐利的照片更兴奋的情况了。其实这或许中是一种误区,很多人也都会有这样的误区,就是你买了很高像素的单反相机,但是拍出来的照片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锐利,跟预想中的期望不一样。其实这不是相机的问题,也不是镜头的问题,只是有些设置和使用上的小细节上你可能没处理好,就会出现照片不锐利的问题。那么怎么才会拍出锐利的照片呢?下面来说一下相机设置技巧吧。

一、对焦对不准就会有这样的问题

初入单反相机的新手爱好者,往往会出现对焦不好的问题,这里想给新手小白朋友说的是,单反相机对焦是要先半按快门键的,或者有个AF按键负责对焦。所以注意他的使用技巧。

同时想要一个准确的对焦,光靠相机的对焦模块是不行的,你还需要一个对焦小技巧。在微单或单反相机上有一个叫峰值对焦的辅助功能,用于查看对焦点是否对准,对上焦的区域都会有红点覆盖。所以在弱光或者手动对焦的时候,不能太过依赖相机的测焦模块,否则很容易脱焦。真正的技巧继续往下面看。

另外在单反相机上还可以用Lv(实时取景)模式,然后用放大功能将画面放大,就能看到对焦的区域是否清晰,如果觉得画面不够清晰就可以用这一招去检查对焦点有没有对准,对于一些手动镜头来说非常实用。当然如果是自动对焦,那你完全可以忽略这些。不过有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镜头如果出现跑焦的现象也可能会造成照片模糊。如是你的镜头真的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找厂家售后解决问题吧。

在对焦模式选择上,对于不是经常运动的主体,用单次自动对焦较好,实时对焦也不要开启,这样会减少因对焦点偏移导致的对错焦的事情出现。

二、光圈设置不恰当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镜头了解的摄影师都知道一个概念,光圈是决定了景深大小的因素之一,大光圈加上长焦距,其带来的浅景深大虚化是十分迷人的。但浅景深会有一个对焦上的问题,就是容易跑焦,一旦离开了这个对焦有效范围就会变虚,这是光圈全开才有的现象,不算是缺点。但要适当使用。

看上图效果左边的猫耳没有右边的清晰

对于一些人像拍摄或者静物拍摄,最好不要全开光圈,收缩到f/2.8以上为佳,即使是对好焦之后,模特摆Pose也会在对焦点的范围内,怎么摆都不会跑焦。想要背景虚化较大效果,还可以用长焦镜头达到虚化背景。并有效的压缩空间感。

有时候光圈也不能开得很小,会产生光线衍射得现象出现,具体表现为画面发虚,分辨率下降,造成画质变差的现象出现。不过不是每一支镜头都会这样,但是拍摄的时候,尽量选择合适的光圈值,景深够用就行,或者选择画幅较小的相机,景深就会变大。

三、安全快门也不一定安全

小白在学习单反相机拍摄时,也会接触到一个概念,就是传说中的安全快门,其原理是焦距的倒数就是安全快门的速度。比如是50MM的镜头,那安全快门就是1/50S,85mm镜头就是1/85S ,这也许是在低像素时代的概念,如今相机像素越来越高,最高的全画幅相机直逼5000万,小小的抖动都会很明显。所以安全快门显得不合时宜,我觉得应该是两倍焦距的倒数才是比较理想的安全快门。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照片不出现糊片现象。

当然快门过低也会有造成画面变糊,在低速快门时用三脚架或者能固定的台阶为支撑,消除手持抖动。有些镜头或者机身有防抖功能,并且也很强大,手持拍摄建议开启,用三脚架时关闭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在提高快门的时候,不得不用高ISO感光度,与此同时会增加噪点的产生。开启机内降噪有效抑制噪点,但是画面的清晰度也会减低,在对画面细节不做很大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高ISO感光度,但是实在无法忍受噪点的话,最好加个补光灯增加亮度,闪光灯也是可以的。

高ISO带来的噪点影响照片清晰度,如上图

总结一下吧:如不是故意拍抽象派的照片,一张模糊的照片绝对是影响出片质量的元凶。曝光问题不算很大的话,可以通过RAW来调整画面的色彩和亮度等,构图不好看,还能后期裁切来完善,但是一张模糊不清晰的照片,其利用价值是没有的,后期锐化的可用性不大。

最后补充一下:这篇文章适合对象小白新手,老法师请绕道。另外:如果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请记得给个点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