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凌姓的名人有哪些,凌氏的祠堂在哪里?中华文化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百家姓也是众多文化瑰宝的其中之一,汇聚几百个不同姓氏的起源由来,关注百家姓专题,就可知晓更多关于百家姓的知识内容。

历史上凌姓的名人有哪些1、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凌操之子,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

年少名盛凌统的父亲凌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时兴兵,每次凌操从征,经常作先锋首当其冲。

守永平任永平长,奔驰山越,奸猾之徒也收敛,后迁升为破贼校尉。

2、凌唐佐(约1072年-1132年),字公弼。

宋哲宗元符三年中进士,工诗文,他挚爱徽州的山水,曾写过不少歌咏黄山的诗文。

如《洗药溪》、《黄山汤泉》。

一道出遥岑,潺湲古到今。

雪天声泻玉,月夜影摇金。

岁旱施功大,民疴被泽深。

浮丘与轩帝,仙迹可追寻。

3、凌准(752-808),字宗一,唐新城(今富阳新登)人。

以孝悌着称乡里,又富谋略,尚气节。

20岁时,上书丞相,丞相奇其才,荐任崇文馆校书郎。

泾源之乱,以谋划佐元戎有功,累迁殿中侍御史、浙东廉访使判官。

任内抚慰百姓,惩办-,为世所称。

4、凌云翼,字延年,名汝成,号洋山,江苏太仓人。

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考中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取进士,授工部主事。

隆庆六年(1572年),任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今湖北十堰市)。

5、凌廷堪(1755-1809),字仲子,一字次仲。

安徽歙县人。

少赋异禀,读书十目一行,年幼家贫,弱冠之年方才开始读书。

稍长,工诗及骈散文,兼为长短句。

仰慕其同乡江永、戴震学术,于是究心于经史。

乾隆五十四年(1790)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国府学教授。

凌氏的祠堂在哪里?凌氏在我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祠堂、家族宗祠有不少,分散在各个省市乡村,凌这个姓氏出自姬姓,在历史上出过很多有名的人物,其中有明代文学家凌濛初、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凌统,还有清朝末年的凌十八,从各地宗祠的分布来看相对较为有名的祠堂有深井古村的凌氏宗祠、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水田凌氏宗祠、城厢镇光德村的安溪内园凌氏莲园宗祠等,在凌氏是家族祭祀祖先及先贤的活动场所,也是其他和家族相关总体活动的宗亲交流场所,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体现。

yaoshixiu.com

百家姓中“凌”的由来

如下:姓氏源流 凌(Líng)姓源流较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淩”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淩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淩,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淩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淩。”由此可见,凌、淩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淩,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淩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凌氏起源是什么?

凌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其子在周朝任凌人之职,掌贮藏冰块的冰室,属周礼天官之列,其后人以其官职为姓。
二 迁徙分布 凌姓的望族居住在渤海(今天的河北沧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1、 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2、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清朝未年,天津卫是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四 历史名人
1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 凌蒙初:字玄房,号初成。明朝浙江乌和人。
3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5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6 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7 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9 凌云翰:明代诗人。
10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中国有姓凌的吗

中国有姓凌的。

凌姓(淩,读音作líng(ㄌㄧㄥˊ)),出自姬姓,姬姓出自姚姓,是黄帝十世嫡长孙舜帝姚重华的姚姓衍生姓氏的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

当时卫国位置在今河北、河南一带,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军凌统,以赫赫军功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郡望河间郡、渤海郡。

凌十八(左)

扩展资料:

凌姓的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

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

-凌姓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历史上凌姓的名人有哪些,凌氏的祠堂在哪里,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