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糜的名人,糜姓起源于什么时候?《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因此前面几个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姓氏,百家姓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关注就可一一知晓了。
历史上姓糜的名人麋芳:三国蜀臣。
东海朐人,竺弟。
初曹操表为彭城相,与兄糜竺同弃官。
归刘备,从入益州,拜南部太守,统属关羽。
与羽有隙而叛迎孙权,遂致荆州失守。
麋夫人,三国时代蜀汉老臣麋竺及麋芳之妹,刘备之妻,本名不详。
麋师旦:(1131-1197),宋臣。
宇周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
历官高邮、西安尉,通州、南康军、衢州教授,知富阳县、秀州。
宁宗庆元初以左司郎中召,适金国贺生辰使至,假显谟阁学士充接伴使。
三年卒于常州。
麋溧:宋臣。
平江府吴县人,字子长。
糜师旦子。
庆元进士。
授和州司户参军。
嘉定七年知广济县,有惠绩,民为立生祠。
理宗宝庆初除直显谟阁、浙东提刑,以秘阁修撰致仕。
学问充实,立朝有循吏之风。
居谏职,不肯顺旨劾真德秀,名重一时。
麋弇:(1206-1264),宋臣。
字仲昭,号省斋,平江人,溧子。
以父任入官,历仕郡县,所至吏不敢欺。
豪右屏迹,内转度支郎官,迁尚书右郎中。
弇立朝议政知大体,以守正不阿为丁大全所中,罢去。
再起知吉州,兼提举江西常平。
性孝友清约,无燕游玩好之奉,知吉州日,葺浮梁以济众,州人名曰糜公桥。
景定五年卒。
糜姓起源于什么时候?糜姓最早始于夏代,是以谷物名称命名的姓氏。
黍的一个变种称为糜子,当时专门种植豆黍之类农作物的人,有的以糜为姓。
另有一说来源于封邑名,楚国有大夫封于南郡糜亭,他的后世子孙以糜为姓。
此外,楚国工尹糜之后也称糜氏。
三国时,刘备手下有糜竺、糜芳二兄弟,曾为刘备所重用。
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汉置东海郡,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原兖州府东南,至今江苏邳县以东至海,及山东滋阳以东至海一带)。
有姓都的吗?
问题一:中国有姓“都”的吗?都敏俊不是姓都么。。。【都姓名人】
汉代
都尉朝:著名东汉学者。从孔安国学受古文《尚书》,后转授于庸潭。
宋代
都随:著名宋朝大臣。曾出使辽国,辽国朝廷要他为大辽服务,他忠贞爱国,严词拒绝。辽国人都叹服其节操。既归宋朝后,辽国每次派遣使臣入宋,必问其起居、健康情况。
都贶:北宋臣。字君锡,陵川(今属山西)人。博览经籍,长于史学,以明经得中进士。哲宗时官朝请大夫、鸿胪少卿,出为梓州转运使。徽宗崇宁三年(1104),坐议弃湟州,降授承议郎,权发遣坊州,再贬监抚州酒税,入党籍。后五年复朝散郎。佞佛,为圆通禅师法嗣。后因不愿做官,隐居义门村锦屏山中,结芍药会。当时文人谷汉臣、高子美等经常往来山中,流连山水,诗酒度日。县令吕由庚曾再三举荐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都洁:宋臣、学者。字圣与,江苏丹阳人,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间以左朝请郎知德庆府,历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总领。洁父都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平生留意于《易》学。洁承家学,与其父处多有所得,自认土封辞义,先儒已多有详论,故撰《易变体义》十二卷,专就《易》的变体用法进行探讨。
都颉:宋臣。字光远,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官至司农少卿。初家贫而笃于学,后闲居而作《七谈》,以述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
都光远:著名宋朝大司农。[2]
明代
都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因居官廉明洁静,所以屡有任职使命。历官五十七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
都穆:(1459-1525),明朝人,学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玄敬。弘治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博学清简,勤于治史。有《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系正德七年(1512)任礼部郎中时,披阅旧牍,得朱棣即位,初封赏功臣簿籍,因稍加修整而成,共三十三人。后二月复得指挥以下功赏簿籍,又编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缺。又有《使西日记》一卷,系正德八年奉使册封庆藩寿阳王妃,自京师至宁夏而作,记沿途灵胜形势、故宫遗壤、碑碣古迹颇详,但多据见闻,鲜为考证。另有《史外类抄》、《金薤琳琅》、《吴下冢墓遗文》、《周易考异》等。
都杰:明臣。蔚州(今山西蔚县)人,字彦辅。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与李言恭同撰《日本考》五卷。李言恭督京营戎政时,其任右都御史。会倭寇侵患方剧,乃录其所闻成书。
都任:明臣。字弘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四川右参政。天启中,为陕西左布政使。崇祯中,以山西右布政使兼副使。饬榆林兵备。李自成部将李过陷城,巷战,被俘,不屈死。
近现代
都锦生:号鲁滨,浙江杭州人。民国八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并亲手纺织出第一幅丝织风景画。民国11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开工制造,到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拥有手拉机渐都锦生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至140人。他们的产品曾经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馆金质奖章。民国17至18年,东渡日本考察。民国26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他被委任为杭州市 *** 科长,遭到他的拒绝,于是全家迁到上海避难,并在上海建造产房,扩大生产。民国28......>>
问题二:百家姓都有哪些姓氏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中国复姓大全&百家姓
B: 鲍俎(bao zu)、百里(bai li)、碧鲁(bi lu)、伯赏(bo shang)、北堂(bei tang)
C: 单于(chan yu)、陈林(chen in)、淳于(chun yu)、
D: 第五(di wu)、 东方(dong fang)、东郭(dong guo)、东门(dong men)、段干(duan gan)、独孤(du gu)、端木(duan mu)、
F: 范姜(fan jiang)、
G: 哥舒(ge shu)、公良(gong liang)、公孙(gong sun)、公西(gong xi)、公冶(gong yan)、公羊(gong yang)、缑亢(gou kang)、谷梁(gu liang)、归海(gui hai)、
H: 赫连(he lian)、胡母(hu mu)、呼延(hu yan)、黄方(huang fang)、皇甫(huang fu)、
J: 即墨(ji mo)、夹谷(jia gu)、晋楚(jin chu)、
K: 况后(kuang hou)、
L: 梁丘(liang qiu)、令狐(ling hu)、陆费(lu fei)、闾丘(lv qiu)、闾邱(lv qiu)、
M: 明哲(ming zhe)、墨哈(mo ha)、慕容(mu rong)、万俟(mò qí)
N: 钠兰(na lan)、南宫(nan gong)、南郭(nan guo)、南门(nan men)、年爱(nian ai)、
欧阳(ou yang)、
P: 濮阳(pu yang)、
Q: 漆雕(qi diao)、亓官(qi guan)、谯萱(换竹字头)(qiao xuan)、屈突(qu tu)、
R: 壤驷(rang si)、汝鄢(ru yan)、
S: 司马(si m......>>
问题三:中国现在都有哪些姓氏?中国新百家姓排名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矗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第101--200个是:
庞樊兰殷施 陶洪翟安颜
倪严牛温芦 季俞章鲁葛
伍韦申尤毕 聂丛焦向柳
邢路岳齐沿 梅莫庄辛管
祝左涂谷祁 时舒耿牟卜
路詹关苗凌 费纪靳盛童
欧甄项曲成 游阳裴席卫
查屈鲍位覃 霍翁隋植甘
景薄单包司 柏宁柯阮桂
闵欧阳解强 柴华车冉房
问题四:中国有姓起的人吗?谁都有名,谁都有姓,但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在哪儿?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少姓氏?中国姓氏文化又是如何发展至今的?这一连串的疑问,在10月17日至19日河南周口市举行的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上找到了答案。与会的海内外姓氏研究专家达成共识:中华万姓源于羲皇故都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祥地。
参加文化节的专家们一致认为, 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被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的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而河南省周口市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源地,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的故乡。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姓氏学专家袁达义,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贾斌,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翔南等多位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史料,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探讨、论证了伏羲、淮阳与中华姓氏文化起源、发展的渊源关系。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率领自己的部落由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以其圣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各部落图腾的特色组成了新的图腾---龙。龙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
太昊伏羲定都于宛丘后,以龙纪官,分理宇内。他做网罟、画八卦、造甲历、养牺牲,去穴巢之居,改茹腥之食,兴礼教以导文,造干戈而饰武,开创了中华远古文明,被尊为人文始祖。特别是伏羲定姓氏、制嫁娶,创立了男女对偶婚的婚配制度。伏羲自定风姓,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华夏姓氏自此起源。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10000多个,现在常用的有3000多个,如果溯流而上,均可追溯至太昊伏羲,其中李、陈、王、孙、胡等100多个大姓直接起源于淮阳。伏羲之后,中华民族姓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总过程没有变,众多姓氏同根同族,互为依存,血脉相连。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敬祖尊宗的传统文化,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为弘扬伏羲圣德,传承中华文明,光大姓氏文化,中国侨联、中国文联、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河南周口市举办了为期3天的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周口市淮阳县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发祥地,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认祖归宗。(完)
问题五:中国有"都"这个姓么?没有, 中国的姓氏繁多,“百家姓”的说法, 就是姓氏很多的一种表达而已,而不是说就只有100 个姓。经过数千年历史沧桑的变化与累积,
中国人的姓氏简直五花八门,无不为姓。比如, 天体气象(姓天、日、月、星、风、云、雷、虹等);地形地貌(姓山、河、江、海、石、沙 等);动物、植物(姓马、牛、羊、龙、虎、熊等);朝代名称(姓商、周、秦、汉、魏、吴等) 等;军制官衔(姓军、师、帅、尉、司马、司徒等);食物用具(柴、米、火、钟、席、盘等) ,千奇百怪的姓,总都是缘于一定的地域、历史和文化。有了姓氏,便有了人们对姓氏文化的研究。自从宋朝有了第一本《百家姓》,类似姓氏读物就逐渐多起来,后来又有了《新编 百家姓》、《郡望百家姓》、《千家姓》等等?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一书作者王泉根教授的统计,宋代初年的《百家姓》一书,共收集了442个单姓,61个复姓,共计为503姓。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 共收录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部门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所得姓氏总数为2587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阎福卿等 编写的《中国姓氏汇编》一书收集单姓、复姓共计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写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又多达7720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袁义达 、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共集录我国古今有文字记载的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则又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 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 136个。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姓氏数量的最新统计,也是最多的统计。?
但即使这个数字,恐怕也难说是很准确的,中国的姓氏数量可能比我们要统计到的多得多。就是《中华姓氏大辞典》的作者在他们的调查中也发现,在民间还有一些未见诸姓氏专著的 姓氏,有的姓,是各种字典里都找不到的字,如SX(B-*5HT6”SS山丘SX) (音“亚”),在辽宁省昌图县民间就发现 不止一个家庭是这个姓。还有的姓在字典中有此字,但不作姓氏解释,而且读音也不同,如姓束(音“辣”),陕西省安禄县就有分布。其他罕见的姓氏还有漏、误、箫、庙、蜜、汗、 味、以、露等。此外还有一些在姓氏专著和汉语字典中都未曾见过的复姓,如“辜高”、“ 张简”、“相里”、“相望”等。?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 过了一次又一次民族大融合,以汉民族人口为最多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体。姓氏作为文化的产物,由于不同地域、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风俗文化的阻隔,一方面有的 姓氏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很多姓氏很难在一些姓氏专著中搜集到和统计到。我们中华民族至今有多少姓,或者说目前有多少姓,只有留待在以后的人口普查中去进一步落实 了。
问题六:百家姓都有什么姓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楮 卫 蒋 沈 韩 杨哗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闽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丘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斜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逑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锺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阎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有,《百家姓》只是片面说只有《百家姓》其实有很多怪姓的lz。...>>
问题七:“百家姓”都有哪些姓氏?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台 丛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佟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殴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逯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跋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闫 法 汝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第五 言福 百家姓终
问题八:中国姓氏里面有姓是的吗?是姓,是已有1800年历史的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将其列为“罕见姓”。据统计,目前全国是姓人口约有8000余人,许多县、市没有此姓,而在常州及其邻近的无锡、江阴、宜兴等地,是姓人口约有4000多人,可见常州的是姓为全国是姓人口的50%
《三国志・是仪胡综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据《江苏是氏宗谱》(四维堂藏版)卷三十五《姓氏志》载:“三国时吴尚书仆射都亭侯是仪,北海营陵人,为齐高大夫之后,本氏姓,因孔融有民无上之讥,遂改氏为是,此实是氏著姓之始。”另据《中华姓氏大典》载:“北海是仪,本姓氏。孔融嘲之曰:氏字民无上,乃改为是。仕吴,官至侍中,封都亭侯。又是云氏,改为是氏。亦有氏氏,五代将氏叔琮、氏延赏。”又据古籍《姓考》:是姓为“齐大夫之后”,《千家姓》称之为“北海族”。又据《通志・代北复姓》:“是云氏,改为是氏,西魏开府是云宝。” 从以上史料记载可见,是氏来源为二:一为春秋时齐国氏姓大夫之后,三国时氏仪改氏姓为是姓,其后裔世代姓是,原因是氏仪在北海郡“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太守)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更为是,乃遂改焉”(《江苏是氏宗谱・姓氏志》)。 另外,鲜卑族是云氏后改为是氏。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常州地区的是姓来源,据《江苏是氏宗谱》记载,其远祖即为三国时是仪。至唐代大历年间有是仪裔孙是光,官秘书监少监,配赵氏,生二子怀德、怀衡,子孙居山东。常州是姓奉是光为第一世。唐度宗时有是镳、是钟兄弟。宋代有是彬、是标兄弟居武昌。元末,群雄割据,张士诚部将莫天佑占据无锡,朱元璋大将徐达大军围攻无锡并将屠城,时有是讷庵公劝说莫天佑应顺大势,献城降明,免除数十万生命之涂炭。为此,明太祖朱元璋亲书“克昌厥后”和“克迪光前”赐给是讷庵以资奖励。 是讷庵及胞弟是敬庵世居苏州吴江,明初洪武年间,裔孙安一有一子迁居昆山,一子迁居江阴徽墩(今江阴峭歧镇);安二迁居无锡安阳山夏渎(今无锡陆区镇);安三迁居武进大宁乡省岸,即今焦溪省岸村,安三子石崖,由省岸迁居武进焦溪镇;安四迁居武进横山,即今横山桥镇芳茂是家巷村;安五迁居绍兴;安六后裔不详;安七迁居南通州;安八后裔不详;安九迁居淮安府;安十迁居溧阳;安十一、安十二迁居松江府。
编辑本段近现代发展情况
600多年来,世居于无锡夏渎及武进省岸、横山、焦溪的是姓子孙坚持合族纂修宗谱,至今已传26世,是姓供人分迁为29支,散居在武进、江阴、无锡、宜兴30多个村庄。主要支派有:无锡陆区镇夏渎支分迁兴岸支、毛村支、河东村支、八士桥支、白水塘支、徐舍支、富巷头支、南漕村支、蒲沟村支;武进省岸支分迁为小二房支、东二房支、店四房支、前四房支、北沙河支;武进焦溪支分迁为横沟上支、汤家坝支、野田里支、沙田村支、三河口支、阙家村(江阴)支、石堰支、邹家桥支、新桥支、慕义庄(江阴)支;武进横山支分迁为黄莲墅支、下殳桥支、李巷支、万庄支、湖父(宜兴)支等。后世子孙散居常州、无锡、苏州、湖北、上海、北京、新疆、台湾以及海外各地,约为8000余人。
问题九:中国有姓上的吗?姓氏上姓姓氏渊源
1.春秋时齐国上之登之后。上之登为邢公之御(驾车人)。亦见《姓苑》。
2.出自上官姓,复姓简化。 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后简化为上氏、官氏。触上姓,《姓氏急就篇》说“齐上之登,御邢公,见《左传》”,《姓苑》说“上之登,为邢公御”。就是说,上之登是为邢公驾车的人,地位不高。历史上姓上的名人不多,汉代有上雄;元代有上御,在府里当过判官;明代有上志,陕西人,天顺进士;又有上泰,广东参政;还有上观,在江夏(今湖北武汉)当过知府;清代有上睿。
姓氏分布
现在,这个姓分布较广,广东、江西、湖北、山西、陕西都有,山东沂水、山西太原、江苏武进、江西峡江、陕西韩城、湖北利川、四川汉源、安徽淮南、黑龙江大庆、广东澄海、广东吴川、广西钦州、台湾等地均有此姓。从民族成分看,汉族、土家族都有人姓上[1]。
问题十:百家姓里有没有姓都的百家姓里有姓都的珐都姓起源(1)以王父字为氏。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公孙阏[e],字子都。其支孙以祖字“都”为氏。(2)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田,食采于都邑,称公都氏,其后亦有都氏。
百家姓的由来故事
百家姓的由来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 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 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 让位于父权制珐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 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m的正妃之姓;李 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经增补到五百余个。但据有关报 道,研究姓氏的专家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百家姓歌】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
关于中国百家姓中姓氏的简短传说故事有哪些中国的姓氏是如何由来的呢?文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两千年前,在黄河流域已出现了庞大的人类群,由于处在落后的原始社会,人们不讲究姓氏。
有个叫伏羲的去南山打猎,遇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饿得要命,向它乞求说:“能不能把你打的兔子让我一只?”
伏羲毫不犹豫地从腰里解下来递与他说:“拿去吧!”
老人接过猎物非常感动,于是从腰里摸出一粒种子说:“年轻人,拿去吧。回家后把它种在土里,以后便长出一颗秧苗,等它结了葫芦,你把那个最大的摘下来留着。等下黄水时把葫芦瓤掏净,和你妹妹钻到里面,可保你们不死。”
伏羲接过种子说:“谢谢了,老人家!”但见老人一转身便不见了。
伏羲回到家便把它种到洞前地里,那葫芦籽没多久便钻出了土,越长越高,一条绳子还没打完结,就开了花结了果,共座了三个。其中一个葫芦长得又大又圆,到成熟的时候,伏羲把它摘下存放起来
第二年夏季,空前未有的特大山洪暴发了、黄河水外溢。这时伏羲想起老人说的话。于是取出葫芦在顶端开了个孔,把瓤子掏出来,然后对女娲妹妹说:“快钻进里面!”
女娲不解的问:“哥哥,你想干什么?”
伏羲说:“让你钻你就钻,别磨蹭了!洪水就要到来,我们不能等死。”
女娲还是不解,问道:“这东西能救我们的命?”
伏羲说:“我也不清楚,一个神人告诉我的,他很厚道,不会骗我们的。”
“那就试试吧!也许死里求生。” 女娲说完钻了进去,发现里面的空间很大,喊道:“哥哥!里面好舒服,快进来吧。”
伏羲钢钻到里面,洪水进家了,一个劲地上涨。但见葫芦稳妥的漂在水上。这时,只听人声鼎沸。不多时便鸦雀无声了。天地间茫茫一片洪水,只有一个葫芦带着兄妹二人随波逐流。
不知过了几天几夜,那葫芦落在一个山坡上。兄妹二人出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大地上狼狈不堪。二人下得山来,走啊!走啊!走出很远很远,看不到一个人影,看来人们全被洪水淹死了。
女娲问哥哥:“那人间不就绝种了吗?怎么办?”
二人想挽回人间惨局,可是没有办法。正在为难之际,忽听有人在空中说道:“你兄妹二人不就是天下的人种吗?”女娲和伏羲明知情理,可怎么下得手!伏羲说:“妹妹!我有一法。”
女娲问:“什么法子?快快讲来。”
伏羲说:“我们两个各奔东西,如果走对了头,就是天赐的夫妻。”
女娲说:“只能如此了!”
于是他们分头奔去,可是,不到两个时辰,便遇到一起。
“我们再做一次,” 伏羲不甘心,指着一棵大树说:“若我们把这棵树推倒,就可以结为夫妻。”
女娲说:“那就试试吧!”
二人来到树前,用力一推那树就倒下了,不由唏嘘惊叹,可还是有点难为情。正在踌躇之间,忽然发现山坡上有两块木板。伏羲说:“各自把一块木板滚下山去,如果它们合在一起,我俩就是夫妻无疑了。”女娲应声“好!”便把一块推下山去,伏羲也推下另一块。只见那木板咕咕噜噜往山下滚去,到山脚下便合在一起了。伏羲仰天叹道:“此乃天意!”
伏羲和女娲成为夫妻后,生了许许多多子女。
一天,女娲把他们叫在一起说:“娘想给你们起个名字,往后叫得方便。”
其中一个说道:“娘!先给我起吧。”
女娲寻思了半晌说:“还是你们自己起好。各自到外面选择一样东西,它叫什么,你就随它的姓。”
孩子们一听,都纷纷跑到外面。有的来到李树下姓了李,有的到了杨树下姓了杨,有的拣了块石头就姓了石,有的遇到马就姓了马,有的看到花就姓了花,有的见了柳树就姓了柳,有的见了水就姓了水……
这毕竟是传说,真正的姓氏来自母系社会。群体为氏,女生者为姓,也就是说......>>
姓氏的由来?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
姓氏的小故事百家姓的由来
黄
相传黄姓是伯益之后。伯益为禹所重用,他助禹治水有功,名重一时。周代有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西),是伯益后裔的封国。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消灭掉,其子孙以国为姓,称黄氏。据考证,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县东南)。黄姓最早南迁到宁都黄石田坑。黄姓也是唐朝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黄姓氏宁都第三大姓,也是赣南客家大大姓。
--------------------------------------------------------------------------------
周
周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传周人的祖先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沙县西南)。到商朝后期,游牧民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于是古公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当地百姓认为赧王是周家后代,因此称为周氏。另外,还有一些改姓周的,如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据赣南历代府县志记载,周姓从唐朝起历次大南迁都有移居赣南的。
--------------------------------------------------------------------------------
赵
造夫从华山一带得到8匹千里马辣的车子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他。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在这次平叛中立了头功,周穆王就赐给他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赵姓氏唐朝至五代南迁到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也是赣南客家大姓之一。
--------------------------------------------------------------------------------
徐
相传徐国是夏、商、周三代的诸侯。在周穆王时的徐君偃聪明仁爱,很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后来他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剑,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西王母那里做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立即收兵,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徐子孙的后代称徐氏,这就是徐姓的由来。宋末,徐鹤龄孙三郎的后代播迁赣南各县,成为赣南客家又一大姓。
--------------------------------------------------------------------------------
高
相传齐太公的六世外齐文公有儿子受封于高,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友。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溪联同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史称齐桓公。齐桓公为了表彰溪的功劳,便赐他以祖父之名“高”为姓。高氏后来世袭齐国上卿之职,成为春秋时齐国名重一时的权贵之族。高姓是唐至五代南迁到赣南的,也是早期的客家重要姓氏之一。
------------------------------------------------------------......>>
百家姓张氏的由来.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秦姓氏由来的小故事秦姓,亦称秦氏。汉族秦姓有两大分支:一支源于嬴姓,一支源于姬姓,秦姓分布很广,以北京、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广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居多。少数分布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秦氏和西南地区的秦氏外族汉化的比较多。又其次分布于安徽、贵州、浙江、福建、江西、云南、北京、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南方地区。
施姓氏的由来施姓起源
源出有五: 1、出自上古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时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带),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姓施。 施氏最早为夏代诸侯。《夏记》载:“夏诸侯有施氏,国亡,其后以国为氏”。另一说为殷代遗民。《左传》载:“分康叔以大路、少白、绪、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W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然而,后世均无其后裔承传。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惠公子尾生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 这是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认的施姓发源地,则是3000年前的鲁国。 主要依据是《姓纂》上面的记载。 《姓纂》是这样说的:“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由此可见,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
施姓始祖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施姓祖先
1 轩辕黄帝→2元嚣→3虫乔极→4帝喾→5弃→6※玺→7叔均→8不※→9鞠陶→10公刘→11庆节→12皇仆→13差弗→14毁阝俞→15公非→16高圉 →17亚圉→18公叔祖类→19古公dan父→20季历→21文王昌→22周公旦→23伯禽→24炀公熙→25魏公※→26献公具→27武公※→28孝公称→29惠公弗湟→30施父→31施伯 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氏、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 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骸、纳西、僳僳等族有此姓。
陈姓氏的由来・陈姓氏的由来(1)出于妫姓。以国名为氏。《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分封大舜的后裔胡公满于陈国,其子孙遂为陈氏。后来陈公子完投奔齐国,食采于田,古时陈田读音相近,再因政治原因,不利于继续不忘旧国,齐庄公时,陈氏得宠,陈完四世孙陈文子为宰相,改陈姓为田姓称田文子。历史上常说“陈田一家”,即本于此。(2)为古代北方鲜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有代北三字姓候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陈氏。(3)古代安南国王姓陈氏。
中国古代姓氏的由来?张 、 王 、 李 、 赵 、 钱 、 孙 … …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相 传 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 :
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 姜 、 姒 、 姚 等 。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 齐 、 鲁 、 晋 、 宋 、 郑 、 吴 、 越 、 秦 、 楚 、 卫 、 韩 、 赵 、 魏 、 燕 、 陈 、 蔡 、 曹 、 胡 、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
4), 以 乡 、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 陆 、 、 阎 、 郝 、 欧 阳 等 。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 门 、 乡 、 闾 、 里 、 野 、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住 地 点 。
6),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 其 中 复 姓 近 200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 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
7),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例 外 。 鲁 庄 公 之 弟 庄 父 、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 司 马 、 司 空 、 司 士 、 司 寇 等 。 一 些 以 官 职 为 姓 的 姓 氏 , 单......>>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历史上姓糜的名人,糜姓起源于什么时候,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