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姓族源所出有数说,其姓当始出自古之伊人族、其族或即炎帝之后古伊国;也有传称伊氏是出自唐尧之世伊祁国、以及有出自商汤之臣伊尹族、出自颛顼后裔伯益族及出自春秋之世伊戎国等说,那么,伊姓有什么来源?相关家谱文献有哪些?《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因此前面几个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姓氏,百家姓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关注就可一一知晓了。

伊姓有什么来源?1、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帝王唐尧,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相传,古帝唐尧生于伊祁山(今河北顺平),他出生时,寄养于伊侯长孺家,因此称他为伊祁氏,其后裔子孙便以伊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有一说,尧帝出生在伊水边,为了纪念他的出生地,所以姓伊,在尧的后代中,有人就继承了伊氏,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姒姓,出自商朝大臣伊尹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商王朝的开国贤臣伊尹,姒姓,是夏禹的后代。

他曾居于伊川(今河南伊川),因此以其居住地伊水为姓氏。

伊尹后来辅佐成汤战败夏桀,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奴隶制的商王朝。

伊尹,名挚,是有莘人(今山东曹县)。

著名夏末商初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伊尹生有儿子伊陟,成为伊氏的始祖。

该支伊氏一族最早成望于陈留郡,即今河南省的开封市。

3、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伊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伊耆,是西周时期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的一种官位,专职主管农政,即原先的神农氏之职,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部长。

这在典籍《周礼秋官》中有记载:伊耆,古王者号。

后王识伊耆氏之旧德,而以名官。

在伊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伊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伊氏,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族部大可汗拓跋邻(北魏献帝拓跋弘),以其六弟为伊娄氏,建伊娄部,为鲜卑民族中显赫的贵族部落氏族。

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强化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伊娄氏分改为两支汉字单姓:一支为娄氏,一支为伊氏。

该支鲜卑伊氏族人,后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典籍《回教民族说》中的记载:伊司马仪之后裔姓伊。

回族伊氏,实际上最早主要是取自伊斯兰教圣人伊布拉欣(Ibrahim)名字首音的谐音汉字,又称易卜拉欣、亚伯拉罕。

伊布拉欣与阿丹、努哈、穆萨、尔撒和穆罕默德并称为安拉的六大使者,系犹太教和基督教推崇的圣人和希伯来人的祖先。

许多在中国的伊斯兰教教徒皆以其名字为汉化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在回族伊氏家族中,也有来自清朝时期改氏的,如清朝内务府大臣密咱按布,就是回族人,他曾请旨改姓为伊氏并得到恩准,其后裔子孙成为回族伊氏的另一支。

相关家谱文献河南杞县伊氏世家谱,(清)伊六璧修,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1985年河南大学图书馆影印。

现被收藏在河南大学图书馆。

伊姓家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始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宁化伊氏族谱十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注:先祖为[唐]伊文敏,始祖为伊显,本支祖为伊奉。

福建宁化伊氏族谱十六卷,(民国)伊象昂辑,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

注:先祖为[唐]伊文敏,始祖为伊显,本支祖为伊奉。

太原伊氏十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山东嘉祥伊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写本。

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嘉祥县三官庙伊家村伊氏宗祠。

yaoshixiu.com

我的姓氏是伊,镶黄旗。我想问下我的满族姓氏是什么?

引用前辈资料……
【伊】满族老姓包括:伊尔根觉罗氏、爱新觉罗氏、伊尔库勒氏、伊佳氏、伊尔佳氏、伊苏氏、伊拉里氏、伊穆图氏、伊尔哈氏、伊克得里氏、岳察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岳诺特氏(蒙古族)、伊氏(朝鲜族)等。
然后具体分析。
爱新觉罗宗室里很少有上三旗,镶黄旗更是只有一支。所以不用考虑。但是觉罗里上三旗比较多。这要看你名字里有没有“辈分字”。
朝鲜族伊氏是满洲正黄旗。
伊尔佳氏,正黄旗满洲。
伊拉哩氏,镶黄旗满洲。
伊尔库勒氏,镶白旗满洲。
伊克得里氏,改姓那拉。
岳察氏,镶白旗满洲。
岳诺特氏,镶黄旗满洲。
伊尔哈氏脱谱,只在北京有少量此姓之人。
伊苏氏、伊库鲁氏、伊穆图氏等氏为满洲稀姓,资料不详。另一方面也不大可能。
以上,可知岳诺特氏和伊拉哩氏这两个比较靠谱。
是否能够提供世居地,以便确定二者是哪一个?

伊面的来源,还有就是还有其它什么叫法吗?

举世闻名的伊面也称为“伊府面”, 是中国五大名面始祖为淸乾年间, 福建一位伊姓知府家厨, 无意研发而成.伊面是面中上品也是一般筵席上特面点. 一般人称伊面为象征长寿的意思, 所以家中长辈过生日, 都会以伊面作贺礼 伊面也是现今速食面的鼻祖. 日本人将伊面改进成家喻户晓的 “速食面”, 风行全球.
伊面因为是一种煮后再油炸而成的面,所以可保存较久. 也因为制法独特, 可适合不同煮法.干炒, 汤面,烩煮都很好吃. 若配以上汤,可在汤汁未达沸点时投入伊面, 浸煮时间不能太久, 否则吸汤太多面条则会松散.
煮食法:将面放入热水浸约10秒, 排出水分。可配汤或煮炒
成份:麦粉、鲜蛋、水、菜油、食用色素E160Aa
一、原料
1、主料:精面粉250克,鸭蛋2个。 2、辅料:鸡汤800克,水发香菇25克,干淀粉10克,熟火腿25克,猪五花肉50克,大白菜125克,干虾肉25克。 3、调料:精盐8克,葱10克,味精4克,花生油800克(耗120克),蒜仁3克,熟猪油25克,韭菜15克。
二、制法
1、精面粉置于板上围成凹。将鸭蛋磕在碗里,打散后倒入精面粉中,精盐3克化一点点水掺入。把蛋和面揉和,撒点干淀粉,把面擀薄,每擀一遍,撒淀粉一遍,叠起再擀,防止粘连。擀得每片都很薄后,切为6毫米宽的面条,把面条散开。 2、锅置旺火上,清水烧沸,把面条分几次下锅,氽过捞起(注意勿烧成糊状),放笊篱沥干。 3、炒锅再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分数次放入氽熟面条,炸至膨胀成金黄色时捞起。 4、把猪肉、香菇均切成丝,熟火腿切成细丝。白菜洗净切丝,蒜葱切段。 5、锅放旺火上,注入熟猪油烧热,下葱稍煸,放入猪肉、香菇、白菜丝、虾干略炒。加入鸡汤、精盐烧沸,放入炸过的伊面,烧透翻炒,至刚透时,调入味精,加点尾油装盘,撒上火腿丝即成

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也有白种人,他们又是什么民族?

是鲜卑族。
不管基因如何,伊姓现在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民族融合是历史潮流。
根据检测结果,福建客家人父系血缘中,中原汉人基因比例是75%,而在宁化平均为65%,明显更低,宁化北部安远、水茜和泉上等乡镇更低至59%。一切都是因为宁化伊姓人是白种人的后裔。伊姓在全国是个排名200名开外的小姓,但在宁化却是个大姓。根据族谱,伊姓是唐末从河南陈留迁入宁化,是商朝名相伊尹的后代。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伊姓有什么来源,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