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姓的来源和历史,荀姓的迁徙分布。

百家姓当中,各个姓氏都是有由来故事的,并不是凭空而生出来的,很多姓氏都是通过其他姓氏演变而来,水墨网百家姓专题整理了百家姓的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查看。

荀姓的来源和历史1、源自黄帝赐姓在上古时期,黄帝手下有一个叫做荀始的艺师,主要负责大小官员的官帽制作,后来还发明了制作帽子的道具,后来他还针对不同的官位编制了不同的帽子,后来获得黄帝的赞赏,于是就赐姓荀始给他,后来他的子孙也就以祖先赐姓为姓,后来也形成了荀姓氏族最古老的一脉。

黄帝还给25个儿子中的一个赐姓为荀氏

2、源自姬葡荀姓还可以追溯到周王室一族,在西周时期,周公旦就将自己的第17个儿子姬葡分封于郇地,后来就姬葡也被称为郇伯,并且之后也建立了郇国,主要负责掌管战略要地的食盐运输等事务,不过在周桓王姬林在位时,郇国就被晋国吞并,后来殉国的部分王室遗民就以故国为姓,并且去掉了邑偏旁,改为了草字头,最终形成了荀姓氏族的一脉

3、源自杜隰叔荀姓中的另一脉则源自殉国之后,当时殉国被晋国吞并就形成了荀邑,也就是现代山西省晋平一带,而唐姓族人中的一脉后来迁到了杜城,改姓为杜姓,并且建立了杜国,而其中有一位叫做致禄的人,被称为杜伯,后来周宣王将其诬陷杀害,于是他的儿子杜隰叔就逃到晋国,后来受到晋穆侯姬弗赏识,隰叔被任命为上卿,赐封于荀邑,后来他的子孙也就以荀为姓,不过这一脉的族人在汉宣帝继位后,为了避开刘洵的名讳,所以荀姓族人改姓为孙姓

荀姓的迁徙分布在春秋时期,荀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

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程氏和智氏四支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

他提出了人定胜天思想,同时还认定人性生来是恶的,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因此教育不可或缺,《荀子》第一篇就是《劝学》;在经济上他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等主张

他的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有《荀子》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yaoshixiu.com

姓氏的由来

姓氏由来 
 在上古时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类别:
1、在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妫、姒、姚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3、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4、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5、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
6、天子赐氏,以谥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为惠王,他的后代便姓惠。
7、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
,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8、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9、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郑”;后他改名为郑和。
10、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像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1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1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
、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1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14、以乡、亭之名为氏。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15、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16、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17、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18、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9、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如完颜、耶律等。

贵族氏的分类
以国名为氏
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以地名为氏
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以官名为氏
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以职业为氏
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以居住地为氏
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诸如东郭、西门、池等等。
以血缘关系为氏
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以贵族的字为氏
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孙子兵法家喻户晓,孙姓有何来历?

1、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2、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

3、源于妫 姓和姚姓。 《新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

4、源于芈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5、源于荀姓。汉朝时,因汉皇室成员刘询当了皇帝,即汉宣帝,为了要避“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并将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由是荀姓也成为汉朝“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扩展资料

孙姓名人

1、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2、孙阳

孙阳是春秋中期伯乐。伯乐,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伯乐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后人就用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来比喻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或集体。

3、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姓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荀姓的来源和历史,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