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在百家姓排第几位,徐姓的人口分布。

在生活当中要是碰到了同姓的人,有的人就会开玩笑的说一句lsquo;说不定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rsquo;,这也是不是纯属于玩笑话,和姓氏的来源其实是相关联的。

关于百家姓的更多内容,姓氏的由来,怎么取名,都可以来水墨网查看相关文章。

徐姓在百家姓排第几位徐在百家姓里面排第150位

徐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

其中,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与《三字经》和《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徐姓的人口分布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

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

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

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

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

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yaoshixiu.com

徐姓起源及简介 姓徐的名人有哪些

导读: 徐姓的起源是什么? 徐姓是中国第十一位大姓,尤其在苏、浙、皖地区人丁兴旺。当今徐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51%,总人口大约在1900万。那么,徐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徐的名人有哪些呢?姓徐的明星有哪些?快点随我了徐下徐姓起源及简介吧。



徐姓起源及简介

构成当代汉族徐姓主要有两支:嬴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金天氏少吴。少昊氏族最早活跃在今河北盐山东南,后南迁到山东曲阜地区,为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一支。少昊之孙皋陶在尧舜时为掌管刑法和司法之官,皋陶之子伯益为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之官,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公元前512年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公元前511年,楚国灭越,徐国的领土归入楚的版图。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4000年前的夏朝,徐国获封,到战国时国灭,徐姓至少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第二支出自子姓。周朝初期,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徐姓的外族血缘融入事件有:东晋北地氐族中有徐姓,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蜀人賨族中也有徐姓;进入南北朝之后,这些少数民族的徐姓基本都同化为汉族了。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来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历史上徐姓的分布和迁移

从夏朝至秦初,徐姓一直活跃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的江淮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徐姓已经发展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西、四川、湖北等地。唐朝时,徐姓始入福建和广东,明初入台湾。由于徐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中国北方几次战乱对徐姓的伤害相对要轻。尤其在宋元明时期,徐姓在赣、浙、苏、闽四省繁衍最盛,形成了东海、高平、琅邪、濮阳、东莞五大望族,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东方大姓。

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大姓第十七位。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五省,又占徐姓人口的8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1%,排在第十位。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四省,又占徐姓人口的21.6%。全国仍以长江口三角地区为主要的徐姓聚集地区,但在东南地区的福建和广东重新形成另一大块徐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徐姓的分布

当代汉族徐姓的人口已近1900万,为全国第十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1%。徐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安徽四省,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西、四川、湖北四省,又集中了26.5%。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11.3%。全国形成了长江口三角地区、鲁豫、川鄂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中心。

历史上姓徐的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徐姓历代名人685名,占总名人数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5%,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22%,排在第九位。

徐姓血型:

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4%,A型占29.2%,B型占28.1%,AB型占8.7%。

姓徐的明星

徐若瑄、徐静蕾、徐熙娣、徐熙媛、徐小凤、徐子淇、徐凤娇、徐怀钰、徐婕儿、徐英姬、徐自贤、徐贤、徐濠萦、徐锦江、徐子崴、徐小明、徐伟贤、徐乃麟、徐靖博、徐良、徐克、徐峥、徐皓峰、徐正曦、徐天佑、徐超、徐桑楚、徐海乔、徐德亮、徐亨。

x开头的姓有哪些?

x开头的姓有:

1、夏姓

夏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妫姓夏氏组成。其中以大禹后裔姒姓夏氏为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夏氏人口约470万。

2、徐姓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

3、熊姓

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为楚贵族姓氏。熊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个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得姓始祖为鬻熊,为祝融氏的后代。

4、辛姓

辛姓,为传统汉族姓氏。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篡》记载:“姒姓,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9位。在2013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45位。

5、肖姓

一般认为,肖姓是萧姓的简化。萧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2019年公安部发表的全国姓名报告中,肖姓在百家姓中的排位变为第三十三位。

中国14亿人口中,前10大最多人用的姓氏有?

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中国的19大姓是以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汉族人口的大姓,2004年排名如下:
1、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分布全国各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4、刘姓
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5、陈姓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6、杨姓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7、赵姓
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黄姓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9、周姓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10、吴姓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11、徐姓
徐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
12、孙姓
孙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二位。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
13、胡姓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14、朱姓
朱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
15、高姓
高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16、林姓
林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17、何姓
何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
郭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马姓
马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最常见的十大姓有哪些?

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共有4100个姓。目前中国前十大姓都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单姓人口超过1%汉族人口的大姓。 1.李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0.吴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列举的那几个稀少的姓其实并不稀少,如: 廖,现有人口408万,在前一百个姓中排第66位。 白,现有人口348万,在前一百个姓中排第73位。 毛,现有人口324万,在前一百个姓中排第76位。 江,现有人口313万,在前一百个姓中排第79位。 文,现有人口204万,在前一百个姓中排第00位。 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00文 1、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分布全国各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4、刘姓 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5、陈姓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6、杨姓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7、赵姓 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黄姓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9、周姓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10、吴姓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11、徐姓 徐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 12、孙姓 孙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二位。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 13、胡姓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14、朱姓 朱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 15、高姓 高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16、林姓 林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17、何姓 何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 郭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马姓 马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借助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对中国公民的名字进行了统计。显示,中国人名呈现明显的北“硬”南“软”地域特点。按照统计结果,中国人的姓名均有所在地区的特点,而这些姓名的常用字,也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别。 比如,北京,排在北京市前五名的姓氏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最大姓氏是王,占到总人口的10.35%;其次是张,占9.4%;第三位李,占8.54%;刘姓占6.91%;赵姓占3.45%。上海市户籍人口中叫“陈洁”的最多,共有3937人;排在前10位的姓名依次是:陈洁、张敏、张伟、张燕、王秀英、张秀英、张磊、王伟、陈燕、王芳。上海市户籍人口中最大的姓氏为“张”姓,共有896758人,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上海的常用姓名和杭州、南京十分接近,洁、敏、燕、芳、萍等字在这三个城市的使用都很频繁。 南北东西的文化差异也能在姓名上体现出来。比如,北京人女性多以静为名,哈尔滨人女性多以淑为名,这些字与江南城市相比略显刚强。在广州,常用姓名则表现出粤文化的特质:受港台文化影响很大,特别是商业气氛带来了入世精神,广州前十名依次为陈志强、黄志强、李志强、陈伟强、陈俊杰、陈妹、梁妹、黄俊杰、陈志明、陈丽华。志强、俊杰等词汇,少了江南城市的清丽,多了几分自我自强的精神,而妹字的使用则带有当地方言的色彩。 从全国31个省会市、直辖市的姓名统计情况来看,前10名中两字名居多,主要也集中在姓氏统计中王、张、李、赵、刘等“大姓”之中。在31个城市中“张伟”位居榜首,2亿人中共有59275个张伟,“王伟”、“李伟”与“刘伟”分别为2、3、4名。前4名的姓名中“名”全是“伟”字,可见中国百姓在起名时对“伟”字情有独钟。 在成都,人们起名字好像更加偏爱勇字,排在前10名的姓名中有5个名字都是以“勇”作为名,成都人在起名字时把一个“勇”字用到了极致,排在前10位的其他姓名,也是以强、敏、伟、静等反映人们品质的字作为名字。与成都相邻的贵州也有这样的特点,前十位都是两个字的,且分别有五个名字都是以“勇”作为名字。 由于文化不同,昆明人姓名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信息。昆明市排名前十位的姓名中有七个都是三个字的名字,“秀英”“桂英”等反映女性优秀品德的名字在同名同姓现象中还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合来看,西南地区城市同南方的广州、南宁、海口的同名同姓现象差别较大,反映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徐姓氏来源

许与徐姓氏来历?许姓和徐姓都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许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徐姓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一、许姓源出有:
(1)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2)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周成王时,其始祖文叔被周分封在许国。战国初期被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文公之子姬其许。卫国君主文公姬毁生有公子姬其浒,亦作姬其许,在姬其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春秋战国时期,“浒”与“许”二字通假,故而亦称许氏,但读音作hǔ。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顺布鲁氏多冠汉姓为许氏;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许氏。
(5)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以后,在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土司、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区的 *** 、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 ***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许氏。
二、徐姓源出有: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战国时,吴国灭徐,徐国的子孙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徐姓氏的由来?徐姓,源出嬴姓。中国神话中传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遂分封其子若木于徐国(山东南部郯城一带),徐国历夏代、商代、周代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群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去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国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也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长安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处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料到周穆王来得那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不忍心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罢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打败徐偃王之后,因见他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为徐氏。另外,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后代亦称徐氏。望族居东海郡(今山东郯城东南)。秦始皇时有方士徐福渡海访仙,三国时有名将徐晃、徐盛、文人有徐庶,唐代有名将徐茂功,五代有名画家徐熙、文学家徐谐、徐铉,明代有名将中山王徐达、文学书画家徐渭、社会学家徐阶、科学家徐光启、旅行家徐霞客、政治家徐恺廷等等。

姓氏徐的由来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第一源流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徐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徐姓起源有四:
一为出自赢姓,东夷少昊之后,以国为氏;
主要出自赢姓,始祖为帝颛项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相传帝颛顼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并将本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姚女生有两个儿子,其小儿子叫若木。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他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由于与商人同属东夷集团,因而,在周灭商后的商人反叛中,赢姓之徐即使没参加共同行动,也必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周初平叛后没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的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相关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檀弓》篇中就记录了徐国大夫容居的回忆:“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西讨的对象必是周王朝,徐驹王可能是周初时徐国的国君,大军已到了黄河边,足见军力之强。并且,徐国国君也称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地去征讨。《史记・鲁世家》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鲁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占有之意,在伯禽大军压境之下,徐国只得南迁,迁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国也被称作淮夷、徐夷。由于屡次兴兵,又被称作徐戎。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历史上,是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孙,也就是说,从伯益计,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有关徐偃王的记载,最早出于战国后期的《尸子》与《荀子》二书。
《尸子》久佚,引自他书,有徐偃王记载二条,分别为:“徐偃王有筋(古筋字)而无骨”,“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人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荀子・非相》篇将他与仲尼、周公、皋陶、闳夭、傅说、伊尹、禹、汤、尧......>>

徐氏姓的来源是什么?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五千多年,但姓氏作为一个家族的标志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从远古时期一直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称氏。姓是表示母系血统,氏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当时姓氏是代表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所以只有贵族才可以有姓氏,平民和奴隶不能有。姓可以世袭也可以由国君赐封,人的地位是会变动的,氏号往往也随着变化。战国以后,一般称氏而不称姓,姓的使用机会越来越少,开始了姓氏合一。
姓氏是一种符号,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在原始时代,姓氏一分为二:男为氏,女为姓。氏又分贵贱,贵者有氏有名,而贱者则只有名无氏。自太史公始姓氏合二为一。在封建时代,姓氏是家族系统的符号,姓氏宗族色彩浓厚,同姓氏者称同宗、老宗。
到了现代,姓氏的内涵起了不少变化,宗族色彩有所淡化。有的革命者进行革命斗争时,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迫害,改名换姓,革命成功后,改换的姓名已为组织或社会认同,便不再恢复原来姓名,其子女也按改换后的姓氏安名。笔者一位老领导,人们只知其姓何,却很少人知道他原姓奚。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过山瑶的习俗是子女轮着随母、随父姓。
古代炎黄夷三族的联盟,是由一百个氏族组合而成,所以属于一百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这就是“百姓”一词的由来,其实一百个姓是个概数,流传颇广的通俗读物《百家姓》就不止一百个姓,而是有408个单姓和三十至七十个不等(各种版本不同)的复姓。大型工具书《辞海》共收录了1024个姓氏,徐俊元等合著的《贵姓何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中的《古今姓氏表》共收录5093个单姓、复姓,这个数字远远不是我国姓氏的全部,有报载有个 *** 战士专门收集各种姓氏两万多个。
我国的姓氏来源多种多样,有以国、封地为姓的,和周、吴、赵、齐;有以技艺为姓的,如屠、陶、甄;有以动植物为姓的,如牛、马、杨、李、桂等等。据说至今还有姓狼的,而且其人特别豪爽,逢人介绍姓名还特别声明此“狼”非彼“郎”,真是可爱得可以!因为姓氏多多,就衍生出一些有关姓氏的故事。
有些姓氏,有其特殊读音,如按普通习惯去读,就会读错。如解读懈(xiè)而不读姐(jiě),查读渣(zhā)不读茶(chá),盖读葛(括В┎欢粮疲è括i),尉读寓(yù)不读谓(wèi),覃读秦(qín)不读谈(tán),单读善(shàn)不读丹(d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 评论(0) 引用 阅读(4) 圈子 编辑 有奖举报
中国100大姓氏最新排名 编辑 2006-03-03 22:22:55
1 李 2 王 3 张 4刘 5 赵 6 陈 7 杨 8 黄 9 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

徐姓的来历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baike.baidu/...oOaZmK
希望你满意……

徐姓氏的由来简介起源始祖
起源源流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2]
徐若木
2、源于嬴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 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徐姓的由来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也有另种说法的是:
相传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君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搐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称徐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

姓氏徐是怎么来的徐姓起源有三:
1、伯益之子若木封于徐国说。据《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语见《通志・氏族略》)。
2、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
3、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徐姓在百家姓排第几位,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