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影响
探索关系模式,破除“强迫性重复”。强迫性重复,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这仿佛是个宿命,但是,如果出生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难道就没有逆袭的机会了吗?当然不是。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首先要面对它,面对它最好的态度,就是先承认、接受,然后去成长。“没有一种痛苦像一个人所回避面对的痛苦那么具有毁灭性,没有一种受难会像自己不曾觉察的受难一样持续地那么久。”这就是说,要想摆脱这些我们不自觉的重复行为,关键是要克服否认。那些经历过创伤的人需要了解、体会自己所经历的创伤,体会和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释放负面情绪。当人们通过描述过去的创伤,把创伤定位到了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在彼时彼刻我遭遇了创伤,而现在并不是彼时彼刻),就能够开始把此刻的压力和过去的创伤区分开来。通过对当时事件的描述和讨论,个体对此时的不由自主的重复行为产生了意识层面的控制。
自我省察”,了解内心需求
省察过去的伤痕。大家都有受伤的经验,不管怎样的伤口,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愈合。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就像有的女孩总是遇到渣男,有的男生爱的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女性,因为潜意识里,他们在寻找的是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弥补他们童年感情的缺失。但这种感觉可能让人遍体鳞伤,成年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
用行动完成“自我分化”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用它寻找什么,全凭你心。有人在黑夜中迷失自我,有人在黑夜中寻找光明,有人在暗黑中堕落沉沦,有人勇于剖开黑幕勇往直前。你对待原生家庭阴影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走向。如果说原生家庭是一种生活环境,那我们所处的环境绝不止这一个。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境里切换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模式和情感,也意味着我们有很多机会观察、学习别人是如何处理与经营人际关系的。
多与外界接触,与不同的人做朋友
学习别人和别人家的相处模式。关系,包含着互动的特质,即一个人的变化,会自然而然带动别人的变化。当我们意识到在家庭中的僵化模式时,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个微小的改变,然后看看这个改变带来了什么。当模式发生改变的时候,整个家庭都会有新的体验。也就是说,首先,要自己做出改变,你变了,世界才会跟着改变。比如,告诉爱控制的父母,你的边界,而不是一味地听从和压抑自己的情感,有人可能说,父母不听我的啊,父母说我翅膀硬了啊,怎么办?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东西、注重的细节不一样而已。父母的确伤害了你,而他们认为是爱,不是伤害,他们怎么样都不明白这一点。这是拧巴的亲子关系无解的地方。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去争论谁对谁错了,在表达对家人的理解和关心的情况下,还是要坚持自我的立场和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