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锻炼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复杂的器械,繁杂的步骤,还有场地,但是可不可以用最简易的方式达到养生锻炼的效果呢?走路可不可以养生呢?走路如何达到养生的目的呢?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2年就明确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之一就是步行。步行是既简便易行,又不需花钱的健身运动,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运动专家建议,如果单纯的走路让你感到乏味枯燥,不妨变着花样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走路的好处

行走,既是足部锻炼的主要手段,也是涉及全身组织器官的运动,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运动的加强。经常行走有六大好处:

1、有利于骨骼、肌肉的坚强度增殖,使人的关节灵活。

2、能使呼吸肌发达、肺活量增大,使氧气的交换能力得到加强。

3、能使心肌发达、血液的贮备和输出量增多,使心力得到加强。

4、能使人胃口大开、食欲改善、消化吸收率提高,使营养之源更加丰富。

5、调节大脑机能,使人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动作协调、记忆力增强、改善睡眠。

6、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自身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增强。

步行可以使冠状动脉硬化的斑块发生逆转,并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比较结果证明,每天步行3次,每次走30分钟以上的人,患糖尿病的机会比经常不运动者要低25%。美国科学家对一组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有膝骨关节病的老人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每天都能坚持行走的老人3个月后明显改善了行走困难和平衡失调的症状,基本解决了因平衡失调造成的跌倒问题。

日本学者提出“日行万步”的锻炼目标,按平均每步距离为70~80厘米计算,大约就是3~3.5公里。许多日本人在上下班时都选择了放弃坐5~7站车的享受,而改为有意识地行走一段路程。

在城市的上班高峰期,公共汽车的时速(含停靠站的时间)为20公里/小时,电车12公里/小时,地铁25公里/小时,乘2公里的车加上等车的时间,一般就得10分钟。如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走完这段路,不过20分钟。换坐车、等车为走,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等车和挤车对心理的不良影响,无疑是对健康有益的举措。

走路养生的基本要求

抬头挺胸是精髓

中医认为走路养生也能养生,而走路养生的关键就是抬头挺胸,低头含胸、脚掌拖地、速度太快、胳膊偷懒,这是错误站姿“黑名单”上的前四位。低头含胸不仅最容易带来疲劳,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脚掌拖地给人邋遢、难看之感不说,更主要的是会使关节、肌肉、足弓“受伤”。走路跟“急行军”似的,免不了与人相撞的尴尬,发生摔倒、交通事故等意外的风险也会更高。

正确姿势:小时候,我们总是被妈妈教育走路要“抬头挺胸”,这4个字确实道出了正确走路的精髓。虽然走路动得最多的是腿,但眼睛、头、下巴、脖子、肩、背、胸、胳膊这8个部位都是关键,需要你时刻“校准”它们的位置。双眼应平视前方3—6米处;头要抬起,寻找一种“往上拉”的感觉;把缩着的下巴拿出来保证与地面平行;脖子要“正”,随身体自然向前移动;双肩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背部得稍稍向后“收拢”;胸千万别含着,一定要挺起;胳膊别闲着,保持上臂自然下垂,以30—45度的幅度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这会让你走起来更轻松,看起来更有气质和威仪。

走路养生小技巧:走路时可配合一些小动作,如拍手5分钟、揉揉腹部等。肾不好的老人还可以踮起脚尖走5分钟,通过按摩前脚掌内侧和足大拇指来温补肾阳。

把所有精力放在腿上

神可调动气。气可以调动精,灌注到腿的关节之中。人体中流动的水分叫津液,津比较稀薄贯穿于肌肤之中,体温热时走汗道,体温凉时走尿道。液比较稠贯穿于人的筋骨之中,润滑关节。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些“人体轴承”得不到充足的润滑油,但要承重100多斤甚至200多斤的重量运动。时间久了,会把关节磨坏,导致一些人换股骨头,换膝关节。

走路时把精力放在腿上,走的路远、时间长,腿不会酸乏,这是津液灌注关节的结果。

走路是最经济的锻炼,不用投资,不容易出现大的问题。而不适当地选择竞技项目反而会出意外,如有的老年人猝死在网球场上,往往是因为人的精力不在腿上而在球上,导致内部虚空,神散于外。

走的强度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如果再加上两个字——适度,这句话就更准确了,就是:“生命在于适度的运动。”运动一定要适当。走路腿轻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走出很远,往回走腿累了就坐车回来。因为腿累了如同汽车发动机缸热了,再发动就会磨损机件。

肝气虚的人不宜大幅度运动。中老年人也不适宜大幅度运动。因为这些人群体内的津液匮乏,易引起关节的磨损。有的中年人买了健身房的套票,身体非但没锻炼好,反而心脏出了问题。因为耗了筋气,出现了“筋不养心。”

走的时间

走的时间要放在早晨。早晨为春,春主动。春夏天长,天亮得早,3点至5点钟只要天亮就可以出门走路。天不亮时可在室内干家务,为的是动。肝主动,应春,主管筋脉,早晨动使筋脉条达。天亮要出门走一走。肝主风,风行于天,有利于“早春”抒发肝气。

晚饭后不宜外出散步。“早出晚归。”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话。早为春,春主阳,阳主动,阳主外。晨练是为了助长阳气。暮为秋,秋为阴,阴主静,阴主内,傍晚减少活动是为了收敛阳气。秋主收,没有秋收就没有储藏,就损失了精华。晚为冬,冬主藏。没有储蓄,就没有用钱之本。晚9点立冬,在这之后的兴奋活动会扰动阳气使之散失。冬天如果是一个冷冬,华北的农民会说:明年的小麦好收成啊!因为小麦有深睡眠未被扰动阳气,如果是个暖冬,农民就发了愁。因为小麦被扰动了阳气,春天发芽一派病态。

选择恰当的步行方法

1、普通步行适用于一般保健。以慢速(60-70步/分钟)和中速(80-90步/分钟)步行,每次30-60分钟。患有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可减为每次20-30分钟。

2、快速步行以90-120步/分钟步行,每次30-60分钟。适合于普通中年人,身体健康者和慢性关节炎、胃肠病、高血压病恢复期患者。

3、摆臂步行以60-90步/分钟速度步行,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可以增进肩部、胸廓的活动。适合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肩周炎、上下肢关节炎患者。

4、摩腹步行以30-60步/分钟速度步行,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趟一步按摩一周,正转反转交替进行,每次时间为3-5分钟。这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法。《千金要方》曰:“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数百遍……则益人无百病。”从现代观点看,轻松的散步及柔和的腹部按摩,能促进胃液分泌,加强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慢性病。

5、反臂背向步行行走时将两手臂放在腰命门穴,缓步背向行走50步,然后再向前走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适合年老患轻微痴呆症、神经疾病者。

6、定量步行根据需要的运动强度,规定一定距离、行进速度、坡度、中间休息次数和时间。运动强度以心率为尺度,30岁者以130次/分钟为标准;40岁者为120次/分钟;60岁以上者为110次/分钟。每次步行30-60分钟。对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增进身体的轻快感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尚有逍遥步、倒行步等步行方法,可依据个人自身情况选用。不管选用何法,运动量、运动强度应依体质、体力、体能等因素合理安排,勿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量的控制主要靠脉搏、睡眠、食欲及身体反应等自我感觉来决定。若用心率为标准,步行时宜保持在100-120次/分钟,不要超过130次,步行后10分钟心率应恢复到比运动前只多10-15次/分钟。睡眠好,食欲佳,身体无不适,说明步行运动量适宜。

各种走路姿势对养生的作用

边拍边走呼吸畅

走路时,两手半握,虎口张开成弧形。左脚向前迈步的同时,双手向身体两侧打开,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右手轻轻拍打左胸(以乳头为原点,水平和垂直各划一条直线的上1/4区域),左手则向右侧后腰处拍打。然后迈右腿,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后腰,一边前进,一边拍。据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介绍,这种走路方式可以锻炼肺部,有助于呼吸通畅。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向前看。

甩手大步走不驼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造成脊柱变形、驼背。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行走时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迈步大小以两臂伸直的距离为宜,同时前后甩臂,一般以每分钟80~90步为宜。

走走跑跑燃脂肪

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与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同时,高强度的运动也使得脂肪燃烧速度加快。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正步走气质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始终以身体健朗、富有朝气的形象示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王有一套独特的养生法。几十年来,女王一直坚持周末走步,她走步的方式很特别,采用的是“正步法”。正步走不用像军人一样姿势很标准,只要全脚掌着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持续到身体有出汗的感觉,就达到锻炼目的了。

踮脚走能护肾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教授李跃华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骨骼、牙齿、耳朵关系密切,因此,老人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倒着走治腰疼

倒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田径运动员受伤后,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身体恢复练习。后来就有运动专家指出,倒走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法。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文强指出,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对久坐的人来说,通过倒走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在倒走时,由于看不到后方路况,很可能会出现跌倒、磕碰等危险。另外,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倒走不可能走太快,所以运动强度很小,对于心肺功能的锻炼作用很小,从健身效果来说很不经济。因此,老人尽量不要倒走。建议喜欢倒走的人,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每天走半个小时,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

走一字步缓便秘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指出,运动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处方,走一字步针对性更强。走一字步的要领是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走一字步的运动量不用太大,把其当成每天健走运动的一个环节,走500米就够了。另外,走路时需要注意,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指出,在走路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3项准备工作:1.正确穿着。穿一双软底跑鞋,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穿一身舒适的运动装,有利身体活动。2.热身充分。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3.带瓶水,运动时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

快走防很多病

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还发现,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30%。美国《临床肿瘤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已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如果经常快走锻炼,生存率要比不爱走路的乳腺癌患者高45%。对更年期女性来说,快走的保健作用更明显,过了更年期,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几率会逐渐增加。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钟到1小时,其中风几率可以减少40%。

快走应至少每次40~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时长,先每隔一天走一次,从半小时开始,逐步适应后就要坚持每天锻炼。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有的人走路喜欢背着手,这样走的锻炼价值几乎为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收腹提臀,曲臂摆动。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快走时最好随身带块糖,防止发生低血糖意外。

在走路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3项准备工作:1.正确穿着。穿一双软底跑鞋,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穿一身舒适的运动装,有利身体活动。2.热身充分。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3.带瓶水,运动时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

步行养生的四大注意事项

步行既是最简便的健身运动项目,也是最易标定负荷量度的运动项目。要达到健身效果,步行活动必须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原则,并且还得注意以下四大事项。

锻炼时间要适度

每次锻炼30到60分钟,每天应走8000到10000步为宜。应当提倡“步行上下班”、“饭后百步走”、“双休日走进大自然”、“步行逛街购物”,“情侣漫步”、“家庭老少游”等,将步行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科学控制运动强度

一般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步行强度一般应达到心率每分钟100到120次。学会在运动中量脉搏的方法,一般是边走边数自己10秒钟的脉搏数,再用它乘以就是一分钟的脉搏数。

选择好的运动着装

步行以下肢为运动部位,要选择透气性能好,鞋面舒适贴脚的运动鞋,鞋底要有弹性。太小太窄的鞋容易使足部擦伤、起泡。鞋还要轻,结实耐用,鞋底落地时稳定性好。有脚气、脚癣的人,还应注意锻炼时穿棉线袜,鞋垫要保持干净,经常翻晒。

注意步行安全

尽管步行运动的负荷不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体弱者更需注意。如果身体过于疲劳,神经过于紧张,则要通过步行加以调整,负荷的量和强度都不能太大。要尽量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步行。手提重物步行,要注意防止腰部扭伤。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或肥胖症患者,尤其要注意步行安全。

走路是最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但是,不正确的行走方式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还会引发其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