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上,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相比男性呈现明显的高发,但男性虽然发病率较低,也不代表男性不会患骨质疏松。50岁过后的男性,尤其是曾经出现过疲劳性骨折与撕脱性骨折的男性更应当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症,日本大阪星之丘厚生养老金医院整形外科中濑尚长科长指出:“不顾及营养一味减肥的人还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普遍认为,维生素的减少是导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谓疲劳性骨折与撕脱性骨折,指的是常见的两种骨折情况。疲劳性骨折指的是当人体反复进行一定量负重后出现的骨折现象;而撕脱性骨折则指的是在鸡肉作用下出现骨骼剥离的现象。因为它们并不会像传统认知的骨折那样出现剧烈疼痛,因此常常被人们忽视。但随着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男性的不科学减肥和维生素D不足的现状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补充维生素D才能增加钙质吸收
许多人在补钙的过程中,一味强调钙质的补充,却忽视了钙质在补充进人体之后,还需要人体进行吸收利用,才能真正达到补钙的目的。正因为有这样的盲点和误区,人们才会普遍只重视补钙,而忘记了补充维生素D这个钙质的辅助吸收剂。
维生素D的功能在于辅助人体从肠内将钙质进行吸收,并且将钙质存入骨骼中。钙不仅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矿物质,是维持神经与肌肉功能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因此,当人体摄入钙质后,为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会选择优先保证血液中的钙浓度,而非直接将钙质吸收入骨,因此当维生素D不足时,钙质无法成功进入骨骼中存积,而血钙浓度一旦降低,骨钙就会流失到血液中补充不足的血钙,长期以往,骨骼就会越来越脆,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但男性人到中年以后也应当对骨质疏松症格外警惕。近来,因为维生素D摄入不足而导致骨折高发的报告及二连三,而想要预防骨质疏松症,在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是格外有效的做法。
中濑尚长指出,如果50岁以上的男性同时还在减肥,那么需要定期到医院测试骨密度,结合正确的营养知识来减肥,不要因为减肥而导致维生素D不足,甚至因为营养素的不平衡导致骨质疏松症。
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下面和我具体了解下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男性骨质疏松的西医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注意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如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①钙剂: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量)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 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 mg。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②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的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单位(5ug)/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400~800IU(10~20ug)/d。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因此降低了跌倒的危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2.药物治疗:
(1)抗骨吸收药物:
①双膦酸盐类: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据表明阿仑膦酸盐( Alendronate)(福善美或固邦)可明显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降低椎体及髋部等部位骨折发生的危险。国内已有阿仑膦酸盐制剂。其他双膦酸盐如羟乙基双膦酸盐(Etidronate)也可探索性地应用(周期用药)。应用时应根据各种制剂的特点,严格遵照正确的用药方法(如阿仑膦酸钠应在早晨空腹时以200ml清水送服,进药后30分钟内不能平卧和进食),极少数病人发生药物返流或发生食道溃疡。故有食道炎、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道炎者慎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阿仑磷酸钠有10mg/片(每日一次)和70mg/片(每周1次)两种,后者服用更方便,对消化道刺激更小,有效且安全,因而有更好的依从性。
②降钙素类: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可预防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钙素类制剂有二种: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据显示每日200IU合成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密盖息),能降低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骨折发生率。降钙素类药物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或骨骼变形所致的慢性疼痛以及骨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痛均有效,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降钙素类制剂应用疗程要视病情及患者的其它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应用剂量为鲑鱼降钙素50IU/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根据病情每周2~5次,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日;鳗鱼降钙素20IU/周,肌肉注射。应用降钙素,少数患者可有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现象。
③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至妇女绝经前水平。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据表明每日一片雷诺昔芬(Raloxifene,60mg),能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明显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该药只用于女性患者,其特点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对乳房和子宫内膜无不良作用,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对血脂有调节作用。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暂时不宜用。国外研究显示该药轻度增加静脉栓塞的危险性,故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④雌激素类:此类药物只能用于女性患者。雌激素类药物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补充疗法(ERT或HRT)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危险,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基于对激素补充治疗利与弊的全面评估,建议激素补充治疗遵循以下原则:适应证: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及(或)骨质疏松症及(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妇女,尤其提倡绝经早期开始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禁忌证: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为绝对禁忌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
有子宫者应用雌激素时应配合适当剂量的孕激素制剂,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已行子宫切除的妇女应只用雌激素,不加孕激素。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
(2)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PTH):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能有效地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此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一般剂量是20ug/d,肌肉注射,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3)其它药物:
①活性维生素D: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有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对增加骨密度有益,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危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老年人更适宜选用活性维生素D,它包括1?-羟维生素D(?-骨化醇)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化三醇)两种,前者在肝功能正常时才有效,后者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骨化三醇剂量为0.25~0.5ug/d;?-骨化醇为0.25~0.75 ug/d。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与其它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
②中药:经临床证明有效的中成药如强骨胶囊亦可按病情选用。
③植物雌激素:尚无有力的临床证据表明目前的植物雌激素制剂对治疗骨质疏松有效。
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是缺钙吗?
缺钙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但是骨质疏松并不全部因为缺钙。
下面是引起骨质疏松的8大原因:
饮食因素:
1.缺钙: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人体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左右的钙,而我国国民平均每天的钙摄入量仅为390毫克左右,不到人体需要量的一半。长期的低钙饮食,是造成我国骨质疏松高发的重要原因。
2.蛋白质过量:目前全世界出少数地区之外,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能量蛋白质超标的难题。高蛋白饮食,会抑制钙的吸收,也是造成我国骨质疏松高发的原因之一。
3.喝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营养素吸收障碍,阻碍钙的吸收。长期饮酒,也被证实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4.吸烟:研究表明,每抽1根烟,会导致0.25毫克钙流失。因此长期吸烟,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5.长期大量喝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会促进钙的流失,因此长期大量喝咖啡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活动减少:
大家可能不知道,骨骼中的两种细胞,决定着骨骼是生长还是退化,他们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沉积和矿化,也就说负责将人从食物中获得营养,转化成人的骨骼。但是成骨细胞比较“懒”,只有受到纵向压力时,才会开始干活。如果活动量不足,成骨细胞的细胞活性比较低,骨骼的合成效率就会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雄激素减少,降钙素的缺乏,都会导致骨质疏松。雌激素和雄激素均和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有关,当这两种激素缺乏时,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从而导致骨骼中的钙的流失速度,大于沉积速度,引起骨质疏松。降钙素则负责将血液中的钙,更多的沉积到骨骼中去,降钙素缺乏,食物中获取的钙则不能很好的沉积到骨骼中,在血液循环中走了一遭之后,最终排除体外,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钙吸收异常:
1.年龄增长:年龄增大之后,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钙吸收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2.服用制酸剂:长期服用某些制酸剂如奥美拉唑等,会引起钙吸收异常,从而会导致骨质疏松。
药物因素:
肝素、皮质醇、抗癫痫药物等,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反生。
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常见的降钙素,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良,从而导致缺钙诱发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获取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深海鱼类,第二种是晒太阳。我国深海鱼类摄入量很低,维生素D的主要获取渠道为晒太阳。现在,由于年轻人户外活动减少、雾霾等因素,导致人们接受日照不足,引起维生素D缺乏,进一步导致缺钙,诱发骨质疏松。
肾功能问题:
高钙尿、慢性肾功能疾病,都会导致钙等矿物质的重吸收效率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钙的吸收效率,从而导致人体缺钙,进一步引起骨质疏松。
性别与种族因素:
由于更年期之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激素下降,而男性的雄激素水平则下降较慢,因此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而白种人由于基因的关系,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则高于黄种人和黑种人。
骨质疏松预防饮食方案:
多吃富含钙、镁的食物:钙、镁是构成人体骨骼的“混凝土”,补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常见的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苜蓿、芝麻酱、虾皮等。含镁丰富的食物,一般为绿叶蔬菜。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骨的构成包括灰分和胶原蛋白,骨质疏松是骨骼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同时减少引起的。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合成胶原蛋白,增加骨骼中有机质的含量,恢复骨骼的韧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够促进骨胶原的合成,增加骨骼中有机质的含量,维持骨骼韧性。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多是绿叶蔬菜及水果,如:青菜、彩椒、鲜枣、猕猴桃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中老年人成骨细胞活性低、破骨细胞活性高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维生素A能够刺激成果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骼合成,是骨质疏松患者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维生素的获取渠道有两种:1.直接获取食物中的维生素A;2.获取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合成维生素A。常见的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有:肝脏、胡萝卜等。
多吃富含锌的食物:锌既影响维生素A的合成,又参与细胞代谢,还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多吃富含锌的食物。一般富含锌的食物包括:牡蛎、瘦肉、鱼类、蛋黄等,尤其以海产品含锌量丰富。
多吃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维生素D3是重要的降钙素,能够促进钙沉积到骨骼中,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包括: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等。也可以通过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3(晒太阳是将皮下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的哦~一定要多晒太阳哦~)
富含大豆异黄酮的食物: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女性患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效应,因此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注意多摄入富含大豆异黄酮的食物,比如:大豆、豆浆、豆腐、苜蓿、葛根等。
加拿大研究: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D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Natural:揭开NK杀手细胞新秘密,有助于免疫疗法战胜癌细胞“北京方案”开启中国免疫细胞疗法之路Cell:生酮饮食有益于增强肠道干细胞的再生能力以血养颜不是神话 医师:PLT技术找出血液的医疗用途维生素D 也常被称作维他命D,是近几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微量营养素之一,许多观念认为补充维生素D将有助于增加钙质吸收、帮助骨骼及牙齿的生长发育、促进释放骨钙、维持血钙平衡、帮助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针对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的民众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导致骨质密度(BMD)降低。
该研究始于2013年,研究了55至70岁的健康男性和女性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医生Stephen Boyd(博士)和David Hanley(医学博士)每天给第一组400 IU(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第二组给予4,000 IU,第三组则给予10,000 IU。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参与者进行了手臂骨和腿骨的高分辨率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HR-pQCT)。三维扫描用于测量这些骨骼中的骨质密度(BMD),发现维生素D摄取量与BMD降低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BMD数据是骨折或骨质疏松症风险增加的潜在指标。)
在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的假设是给予更高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时,BMD将会增加。但研究结果显示却完全相反。
“这结果不像是你的骨头正在融化,所以它不会产生立即性的影响,但尽管如此,如果你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D并且你服用它已经持续数十年了,这可能会成为重要的事情。”联合首席研究员Steven Boyd博士说。
要保持骨质密度,不应该超过每日建议量
根据国民健康署所公布的国人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取量(DRIs)表示,1岁以下的婴幼儿及50岁以上的年长者,每日建议摄取量是400IU,1-50岁者为200IU;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则为400IU。每日上限摄取量(UL)则建议1岁以下的婴幼儿为1000 IU;1岁以上族群、怀孕哺乳期妇女为2000 IU。若要补充维生素D,台湾卫福部在胶囊状、锭状补充品上,也都有标示每日食用 *** ,其维生素D总含量不得高于800 IU;其他一般食品及婴儿食品,在每日食用量或每300g食品中,其维生素D之总含量不得高于600 IU。只要是适当补充,都不会造成身体负担,反而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连结请点我
参考文章:Vitamin D: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话题:维他命D, 维生素D, 骨质密度,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