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因其生理有周期耗血多的特点,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肢涩、发枯、头晕、眼花、乏力、气急等血虚症。严重贫血者,还极易过早发生皱纹、白发、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血足,皮肤才能红润,面色才有光泽,女性若要追求面容靓丽,身材窈窕,必须重视养血,养血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神养

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所以,应该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

睡养

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要学会科学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烟限酒,不在月经期或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同房等。

动养

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生育过的女性,更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半小时。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可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美白红润肌肤简易按摩法

食养

女性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血、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药养

贫血者应进补养血药膳。可用党参15克、红枣15枚,煎汤代茶饮;也可用麦芽糖60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煮熟食用;还可食用首乌20克,枸杞20克,粳米60克,红枣15枚,红糖适量煮成的仙人粥,有补血养血的功效;贫血严重者可加服硫酸亚铁片等。

此外,还应该根治出血病症。女性患有月经过多、月经失调以及肠寄生虫病、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痔疮或反复鼻出血等疾病时,均要及早就医,尽快根治。防止过多流产,可少消耗许多血液,也是妇女保证健美身体的一项重要条件。

(实习编辑:朱燕梅)

缓情绪、调面色、解疲劳,给女性的6个中医气血调理法!快收好


中医认为月经、怀孕、分娩、哺乳等过程耗伤阴血,容易使女性处于血不足、气有余的状态,可以通过调气血来恢复阴阳平衡,保持身心 健康 。

1. 缓情绪:枸杞子+玫瑰花

“面临同样的情形有人突然暴怒,有人保持平静,可能与身体状态有关。”刘弘表示,阴血虚弱时阳气相对旺盛,肝气在体内郁结化火需要发泄,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难以自控情绪,尤其在青春期、经期、孕期、更年期等气血失衡的阶段,可调理气血来稳定情绪。

方法: 日常可取适量枸杞子、玫瑰花煮水或代茶饮用,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侧重滋补;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止痛,侧重疏通,二者搭配调理气血,有助舒缓情绪。若郁闷心烦、胃痛不适,可加白梅花疏肝和胃;若急躁易怒、头胀口苦,可加些菊花清热平肝。月季花也有疏肝解郁、活血通经的功效,可代茶饮用改善情绪。

2. 调面色:足三里+血海

“从一个人的皮肤状态,也能看出气血水平。”刘弘表示,滋养皮肤是人体气血的作用之一,如果皮肤白嫩、面色红润,代表气血状态较好;如果面色淡白或萎黄,皮肤无光泽,提示气血不足,因此调气血是保养皮肤的一个重要方法,推荐两个常用穴位。

方法: 一是胃经上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具有生发胃气的功效;二是脾经上的血海穴(五指朝上自然张开盖住膝盖,大拇指下即是),能够补脾养血。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这两个穴位一个补气、一个养血,坚持按揉或酌情艾灸,有助调理面色。此外,平日可以做一些面部按摩,促进面部的经络气血循环,也有助保养容颜。

3. 护头发:黑芝麻+桑叶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与气血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刘弘表示,如果长期血虚,头发失养容易枯燥、脱落,或容易白发,因此中医常用养血生发的调治方法。此外,血热也可致头发变白,可在养血的同时兼顾凉血,建议由专业医生辨证指导治疗。

方法: 日常可以试试黑芝麻、桑叶的搭配,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桑叶滋阴清热凉血,二者合用可调血护发。刘弘强调,如果水煎服用黑芝麻、桑叶,获取到的有效成分不多,一般可服用丸剂,如桑麻丸。如果手头有这些材料,也可以将黑芝麻、桑叶擀碎,作为散剂服用,相比丸药不添加蜂蜜等辅料,更加简单 健康 ,但相比之下口感略差。

4. 助睡眠:龙眼肉+合欢花

“从气血角度来看,失眠也与气血耗伤不能荣养心神有关。”刘弘表示,女性敏感多思,情绪波动大,中医认为这些都是耗伤气血的过程,易致失眠。

方法: 日常可取适量龙眼肉、合欢花,热水焖泡或加水稍煮饮用,龙眼肉养血安神,重在补血;合欢花解郁安神,重在理气,二者搭配调理气血、荣养心神,有助舒缓情绪,促进睡眠。此外,建议在生活中避免思虑过多,减少情绪大起大落,以避免对气血的耗伤,安稳心神;日常保持适量有氧运动,本身就是舒畅气血的过程,可酌情选择八段锦、广播操等,不宜过量运动,反而耗伤气血,以活动后精神好、不疲劳为适度。

5. 解疲劳:黄芪+当归

“没精神,容易疲劳,也是气血虚弱的一种反映。”刘弘表示,长期劳累、压力过大、节食减肥或月经量多等因素可引发气血虚弱的状态,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心悸等症,可以通过补气血的方法来提高精神和体力状态。

方法: 中医常用黄芪、当归的组合,能够充盈气血,缓解疲劳。日常可取黄芪10克、当归10克水煎服用,或在炖鸡、煲汤时洗净加入,制作成药膳食用,黄芪益气固表,当归补血活血,二者搭配气血双补。这两味药可以有不同的搭配比例,作为日常保健使用相等剂量即可,或黄芪稍多、当归稍少,也可在医生辨证指导下选择不同比例来调治相应病症。

6. 止痛经:艾叶+红花+透骨草

“无论是出血类,还是闭止性的月经不调,都常需要调理气血。”刘弘表示,以痛经为例,中医认为气血好比河流,遇寒会冻结不畅,遇暖则融化流通,因此使用一些既能通气血,又能温经散寒的中药,注意起居避寒,对缓解痛经比较有利。

方法: 日常可选取艾叶10克、红花10克、透骨草10克放入药袋子,在大盆中加入足量清水煎煮(若没有药袋,可直接水煎再滤渣取汁),用药汤泡脚30分钟,可以起到调理气血、温经散寒的作用。如果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倒入热水焖一焖使用。除了外治方法,可以口服三七粉作为日常保健,一般每日3克,能够发挥养血、活血、止血等多重调节作用。



审稿:杨小明




女性养血有哪些方法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女生很容易贫血,因为每个月都会因为月经而流失很多血,不过贫血也并不是很麻烦,下面文章就分享一些养血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女性养血方法

  1、食养

  女性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血、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2、药养

  贫血者应进补养血药膳。可用党参15克,红枣15枚,煎汤代茶饮;也可用麦芽糖60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煮熟食用;还可食用何首乌20克,枸杞20克,粳米60克,红枣15枚,红糖适量煮成的仙人粥,有补血养血的功效;贫血严重者可加服硫酸亚铁片等。

  3、睡养

  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要学会科学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烟限酒,不在月经期或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同房等。

  4、动养

  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生育过的女性,更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半小时。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可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

  5、神养

  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所以,应该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