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哮喘、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等病,人们大都认为到了中老年才会得。其实,病根的隐患早在儿时已埋下了。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保健,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可使许多中老年病在萌芽阶段夭折,让孩子从小到老享受一个健康人生。

■消除滋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土壤”

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病成为祸及中老年人生命的“头号杀手”。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内皮破损密切相关,而病根却出现在儿时。科学家通过大量病理观察,一个人从3岁左右开始,动脉血管内膜表面便会出现脂质条纹,这种扁平或轻微突出的富含脂质的淡黄色病变,虽说不会造成血管狭窄,却是日后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土壤”。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的人若忽视日常生活保健,易促使脂质条纹明显增厚,过量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管腔会变得狭窄,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防范措施:

1.母乳喂养,这是保护动脉血管,减少日后心脑血管病的良方。2.注重孩子的饮食,从孩子开始吃饭时起,宜荤素搭配、粗细结合,食物以糙米、面粉、豆类、瘦肉、鱼、蛋、牛奶、新鲜果蔬、食用菌等为好;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少吃肥肉、奶油、冰淇淋、各种含糖高的饮料及快餐食品,饭菜不宜咸。

3.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胖孩更要多运动,每天30分钟到1小时。4.从婴幼儿时起,就要养成有规律生活的好习惯,按时作息,保证睡眠。5.为孩子从小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环境,利于孩子情绪的愉悦、稳定。6.不要在室内吸烟,因孩子被动吸烟可使稚嫩的心血管遭到致命的伤害。7.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检,发现血压、血脂、血糖有异常苗头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将慢阻肺的萌芽扼杀在“摇篮”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发病与儿时双肺发育质量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肺泡仍在继续发育,娇嫩脆弱,免疫系统发育也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较差,稍有照护不周,就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得过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成年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高达12.2%,比双肺健康的小儿高6倍。如果孩子生活环境不良,从小受到烟雾的侵害,成年后患慢阻肺的危险性更高。

防范措施: 1.让孩子经受适度的耐热和耐寒锻炼,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2.孩子的卧室必须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切忌在室内和孩子面前吸烟;平时不要带孩子在马路和烟雾弥漫的地方玩耍。

3.要经常对宝宝进行抚摸,特别是胸部,妈妈双手放在宝宝两侧肋缘,先以右手向上滑向右肩,复原,然后左手向上滑向右肩。按摩胸部可使孩子呼吸顺畅,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道的抗病能力。4.孩子得了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要及时看医生,彻底治愈,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复发。

■及早防范哮喘侵害

目前全世界哮喘病人多达1.5亿,我国也超过一千万,其中35%为儿童。研究表明,在婴儿期间,肺脏正在快速发育之中,如周岁内接触蟑螂、杀虫剂、除草剂、木材、家庭中油烟以及污染环境等,都会增加患哮喘的危险。因为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如果儿时哮喘未能及早治愈,极易发展为成年人哮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防范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日常生活中的过敏原很多,如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皮毛、烟雾、蚊香、油漆及各种涂料气味等);摄入性过敏原(虾蟹、牛奶、鸡蛋、鱼类、竹笋、某些水果或药物等);接触性过敏原(口红和其他化妆品、某些外用药膏、碘酒、橡皮胶布、塑料玩具等);接触性过敏原(注射青霉素、预防接种疫苗、蚊虫叮咬等);冷过敏原(冷风、冷饮、冷空调等);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对种种能引发哮喘的过敏因素,家长要注意寻找看是何种东西易诱发孩子哮喘发作,尽量避免让过敏儿接触,以防患于未然。

2.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生活方式,安排好作息时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在饮食上,既要防止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又要让孩子吃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关注孩子的精神卫生,避免不良的刺激,保持情绪稳定愉悦。3.在冬春季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和呼吸道传染病,炎夏防中暑,秋天防燥,有利于防止诱发和加重哮喘。

4.孩子患哮喘后,必须坚持长期、持续、规范的抗炎治疗,这是惟一治愈哮喘的根本方法。需提醒的是,不少人认为抗炎就是抗感染,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哮喘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是过敏原引起的,而不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不能乱用抗生素类药物。

因为哮喘病情多变,易复发,需要长期局部吸入激素治疗。这就要求患儿和医生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真诚合作的伙伴关系,家长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患儿病情变化,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儿早日痊愈,像正常孩子一样自由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