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永远都是无私的爱,很多人一辈子对孩子可以说是掏心掏肺,无私奉献,平时自己省吃俭用,但到了孩子身上却一点没有不舍得。
可父母终有老的那一天,很多人原本期望老了以后可以有个幸福的晚年,儿孙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可现实生活中却不遂人愿,甚至有的老人过的还有点悲惨。
为何会有这种现状存在呢?
为什么很多老人晚年不幸福?
其实,老人晚年过的不幸福,大多和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1、经济因素
这是最为直接的现实问题,很多老人对孩子都是无私奉献的态度,自己一辈子辛苦攒的积蓄都花在子女身上,也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自然也有义务赡养自己,可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失策了”。很多老人把积蓄都给孩子了,自己身无分,但最终自己连个看病吃药的钱都没有。
2、教育因素
“哎,我怎么这么倒霉,养了个白眼狼,平时都不愿意回家,这也就算了,过年都要百般推辞,我太惨了,遇上这么个不孝孩子!”张阿姨跟楼下一起跳舞的姐妹抱怨着。
但其它阿姨也只是劝了几句就没说话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平时这位张阿姨有点刻薄,在家对老人态度也不好,整天骂骂咧咧,经常闹矛盾,对孩子也是采用的是打压和打骂的政策,这样的教育方式自然也影响到了孩子。
3、自身问题
有的老人,脾气比较古怪,动不动就生气、甩脸,晚辈说的话也不当回事,总觉得“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而这样的人,往往也不会过的很好,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有过多的接触和来往,最终“孤独终老”。
4、子女问题
有的家庭孩子比较多,而在孩子小的时候,身为父母,却没有一碗水端平,比较偏向其中一个孩子,导致孩子产生心理不平衡。
这种想法一直埋在心里的话,等父母老了,“不受宠”的那个孩子就会觉得,既然你那么偏心,那么喜欢他,那就让他给你养老吧!
所以,很多时候晚年生活之所以过的不好,有些时候都是自己“作” 出来的,有时候老人自己也应该反省一下,然后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的晚年。
想要晚年幸福,这3件事上不妨“自私”一点
1、对孩子不要一味付出
前阵子放假回老家,遇到邻居李大爷,80多了每天过的悠闲且快活,不禁跟他请教了处世之道。
老人说,其实想要晚年过得好,和子女处好关系很重要,有时候可以稍微“自私”一点,不要一味付出,要学会给自己留条后路。
“虽然自己有很多儿女,但一直都鼓励孩子靠自己奋斗,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争取。对于小女儿的买车借钱请求,以及大儿子做生意投资借钱,我都回绝了。
因为我和老伴一辈子不容易,现在年纪大了,也没多少积蓄,如果把钱都给了孩子,可能只能够帮一个,那另一个又会怎么想?
而且钱都给出去了,之后的生活也没保障,倒不是说怕孩子不孝顺,就怕到时孩子自己生活压力也大,压根儿就顾不上我们,那到时晚年生活就可能毁了。
所以,还是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态度,虽然可能孩子开始会有点想法,但后面孩子也知道了我的态度也就没再说啥,我们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不能偏心,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一碗水端平。”
2、老了以后要多为自己考虑
如果想要有个幸福的晚年,在自己还有精力的时候要自己多考虑,安排一条后路,别一门心思都在儿女身上,不然你的晚年生活可能会很辛苦。
孙大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孙大伯只有一个儿子,所以平时是宠得不行,凡事有求必应,儿子结婚,置办婚礼、聘礼的钱全包;儿子要买车,又付了大头;儿子要买房,又去借钱给儿子买。
现在一把年纪了,还在打工还债,身体不舒服也不敢去医院看病,十分心酸。父母关心孩子没错,但要有个界限和底线,不要溺爱,留一些时间为自己而活,多爱自己一点,有时自私一点,反而能让你过得很好。
3、别总去掺和孩子的事情
子女长大,组建了自己独立的家庭后,身为父母要开始学会放手,不要过多的去操心,这时候还不如“自私”一点,管好自己,学会让自己身心愉悦,发展自己的圈子。
不然一味的去“掺和”子女的事情,不然有可能会和子女爆发矛盾冲突,而且还容易滋生子女啃老的恶习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最终带来“自讨苦吃果”。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想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在一些事情上,一定要拎得清,不要一头热的奉献,多孩子的家庭不要偏心,不要只依靠儿女也要自己攒钱,不要让儿女当“啃老族”,不然到最后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参考资料:
[1]《一位老人:要想晚年幸福,这四样缺一不可,很多人输在第二》.知乎.皿其王子.2020-08-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想要自己晚年更幸福,在年轻时该做好哪些铺垫?
当我的孩子长大后,我的生活会更好。现在又苦又累也没事了。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刚做父母的时候,我们充满了幸福和期待,想把身边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不管多辛苦多累,父母都愿意为孩子做。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长大,生活幸福,前途光明,家庭幸福。到时候我们也要退休了,不用工作就可以搬到孩子家里,帮着带孙子孙女,享受他们孩子的服务,过上悠闲的老年生活,为我们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50后的人都知道,要想晚年生活舒适,需要做好四个准备,幸福的家庭,孝顺的子女,可爱的孙子孙女,是我们对老年最大的期望。说实话,这个期望并不高,是我们努力了半辈子,为孩子付出了代价之后,最值得的结局。但是,很多人享受不到这种结局。也许你会发现,你身边有很多孤独的老人。当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他们没有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反而把父母当成累赘,无视他们的感受;也许你会发现,有一部分老人在捡垃圾,或者在养老身体,但是他们没有经济来源。
人都是现实的,利己的。在人性面前,亲情、爱情、友情往往是脆弱的。所以,你需要给自己的晚年留一条出路,永远不要到最后后悔。50年后,你知道你需要做四个准备,才能在晚年过得舒服。做好省钱的准备;前段时间我爸的同事李大爷来我家做客,喝多了酒,跟我们说了他的家庭情况。李叔叔今年62岁,比我父亲大五岁,仍然在工厂工作。当我爸问他为什么老得享受不了生活还这么累的时候,李大爷哭了。
“享受什么祝福?我养了一只白眼狼。我会享受什么好?我只有一个儿子,我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他了。我和他妈住地下室,在食堂吃饭,不肯买衣服,拼命攒钱娶他媳妇。最后他媳妇结婚了,我们攒的钱都花在彩礼和婚房上了。他们不喜欢我们这对老夫妇,拒绝让我们住在我们付了所有首付的房子里,并把我们锁在外面。他把我们赶出去了。他甚至没有支付赡养费。骂我们很多次也没用。我指望着养孩子防老不交社保。如果我不工作,我的丈夫和妻子就会饿死。”
黎叔给了同龄人一个建议:“人到50多岁才知道,不管孩子孝顺不孝顺,父母都要有一笔积蓄。如果你的孩子孝顺,你可以在失去自理能力之前把钱留给孝顺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孝,或者有什么难以照顾你的事,这钱就是你的救命稻草。”
人到晚年,想要生活安稳踏实,一定要拥有哪些东西?
人生一世,走一程,悟一程;过一生,悟一生。
岁月无声,一直流向迟暮,人人都会老,谁都有老了的那一天。
时光总是飞逝,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苦辣酸甜,各种杂陈的滋味一应俱全。
人到晚年,想要生活安稳踏实,无后顾之忧,就要学会天晴修水路的准备,手里握紧这两样东西,才能避免晚年生活的凄凉。
01
人老了,手里一定要存一些本钱。
人到晚年,有一笔自己的钱财十分重要。没有存款的老人,如果失去了财务的自由,生活就会频频受限,晚年一定会很凄凉。
人老了,有了自己的养老钱,在需要的时候,就不会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有心而力不足,担忧不安的窘迫。
有些人,年轻有能力的时候,觉着自己本事很大,厉害的无人所及,大把大把的挥霍钱财,把金钱浪费的糜烂的感情上,浪费在酒肉朋友上,花天酒地享受生活,日子过得不亦乐乎,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存一些本钱给自己养老。
当年老的时候,没有能力奋斗赚钱了,就只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叹息,悔不当初,却无可奈何。
有些老人,因为太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心甘情愿把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攒来的积蓄毫无顾忌的交给子女使用,为了孩子的婚姻生活幸福,甚至把自己的老窝都变卖了,全部用于补贴子女,一心只顾着爱孩子,却忘了给自己留退路。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你有你的一辈子,在儿女们初入社会的时候,父母可以扶马陪一程,但是切莫把全部的拥有都给了孩子,还要留一些给自己,这不是自私,是智慧。
手里有钱,是一个老人晚年安稳和幸福的资本,留点钱,衣食住行自己可以随意打点,手里有钱,年老的生活才会心安自在。
人会变老,迟早有这么一天,但是不要惧怕,也不必焦虑,顺其自然,给自己手里存点钱,安心踏实的过晚年的生活。
02
自古老人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人老了,住在谁家都不踏实,只有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才最心安。
人老了,有自己的房子,晚年生活才有退路;有自己的家,就有自己独立自由生活的空间,不会居无定所。
房子,是老人养老的根本,是安度晚年的归属,有些老人,年老了,没有自己的房子,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浮萍,飘摇不定,无家可归,无依无靠。
要知道,现实生活中,老人在儿女家暂住几日是可以的,要是长期居住的话,肯定会招人厌烦,不仅要看亲生儿女的脸色,自然还要遭到家里其他成员的嫌弃,会遇到很多鸡毛蒜皮的矛盾,在家做个洗衣烧饭的老保姆,还要忍气吞声的生活,日子过得很不开心。
人老了,要有自知之明,老了尽量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最大的福气。
有了自己的家,儿女们谁想你了,谁进你的家门来看望看望你,不愿意的来的人,也不勉强,子女们不想打扰你们,你们也不烦扰他们,主要是人老了,自己有房子住心里踏实,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生活自由,心情轻松。
老人晚年的悲哀,不是没儿没女,不是没有钱,而是失去自己的家
文/静月荷
导读:
都说,老人晚年要幸福,少不了三样东西:老伴、老窝和存款。
只是,现实中再恩爱的夫妻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老人晚年一个人生活是常态;至于存款,只要有退休工资、有医保,问题也不太大。唯独自己的老窝,那是你安身立命的场所,是你可以随心所欲支配的地方。失去家,就等于失去了根据地,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自尊。
现实中,总有一些老人,因种种原因,提前放弃了手中的房子,让自己的后半生,失去了自主权,任由儿女摆布。
按说,母亲手术拆线可以出院了,女儿却高兴不起来。母亲在医院住了十几天,眼看就能回家了,可母亲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向哪里?
因为她早没有了自己的家,多年来,虽说住在儿子家里,可那种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感觉,让母亲晚年过得并不开心。
如今,母亲要出院了,两个儿子却不愿接她回家。然而,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还得从当年母亲房子拆迁说起。
当林老师老伴离她而去的那一年,她才刚过 62 岁生日。
林老师和老伴,在过去几十年的生活里,尽管也会吵吵闹闹,可当对方真的离开了,才能体会到心里那种空落落的感觉。
林老师的两儿一女,都早已成家立业,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以前林老师老伴在世的时候,儿女根本不用操他俩的心。反倒是他们有困难了,父母还会主动去帮儿女。
林老师的女儿在父母身边生活,大儿子,本在国企上班,后来,企业改制,人员下岗分流。为了生存,儿子踏上了打工之路。
小儿子,虽说也在老人身边,但每月挣钱不多,单位福利待遇也不好,父母时不时还要贴补小儿子一些。
父亲走了以后,大儿子回家陪母亲待了一段时间。他也曾想回家不走了,只是他的技术专长,当地单位给的工资太低了。既然是打工,何不去挣钱更多的地方。
后来,当大儿子面前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儿媳妇也随丈夫外出打工了,两人也算是有个照应。
林老师老伴刚走的那段日子,女儿经常回去陪母亲。后来,母亲也慢慢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
再后来,林老师小儿子的孩子上中学了,学校离奶奶家近,孙子就每天回奶奶家吃饭。
这下,林老师为了给孙子安排好生活,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子也过得特别快。
转眼,孙子考上高中,开始住校了,林老师这才轻松了下来。
不久有消息传来:林老师居住的小区要拆迁改造。
以1:1.5面积置换政策,老人原本70多平的房子,可以换得100平左右的电梯房。
女儿劝母亲不要拆迁款,要房子。等将来房子修好了,母亲可以回迁住回去。
然而,林老师的二个儿子,却在算计:怎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为了母亲房子拆迁的事情,大儿子专程从广东赶回来,想听听母亲的想法。
那时,林老师已经是快70岁的老人了,她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要房子肯定是她的心愿。
当时,老大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不打算回老家。显然,留房子对他没有多大用处。
小儿子的孩子刚上大学,现在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他也不想留房子。
两个儿子的态度已经表明,不希望母亲要房子。能拿到近百万的拆迁款,比什么都实惠。
老人看透了两个儿子的心思,她问两个儿子:“不要房子,那我住哪里呀?”
大儿子首先表态:“住在我那里。您去了,我就让媳妇回来陪您。房子虽然小点,但肯定住得下。”
小儿子也忙说:“现在家里就剩下我和媳妇两人,您去了就住飞飞那间房子。”
老人还在犹豫,她不想就这么答应了。
两人见母亲迟迟不表态,大儿子开始帮母亲分析:您也是快70岁的人了,一个人生活总归不行。如果您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也方便我们照顾您。
小儿子也说:就是,就像您上次摔倒,多亏大姐赶回去了,要不多危险呀。
您要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个头痛脑热,我们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呀。
……
两个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各怀心思。都在想着母亲那笔拆迁款。
最后,老人同意了两个儿子的意见,先把拆迁款拿到手再说。
后来 ,母亲对女儿说起这件事情:房子总归将来要给他俩的。现在,两人都需要钱,那就先给了他们,省得以后再为房子打架。
可女儿总觉得哪儿不对,她问母亲:你愿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吗?
母亲沉默好久,喃喃自语道:不愿意。可年龄大了,最后还不是要指望他俩给我养老吗?这是早晚的事,你不用为我担心。
女儿心疼地看着母亲,希望两个弟弟如他们所说,能照顾好母亲的晚年生活。
80 多万的房子拆迁款很快就下来了,可老人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家。当时,她还没有意识到,对老人来说,失去自己的家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老人觉得,既然儿子答应要给她养老,她便给了两个儿子一人30万,自己留了20多万。
老人每月还有退休工资,想着以后再攒点钱,将来好留给女儿。
可转眼间,老人就没有了住处,她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
大儿子对小弟说:让母亲先住你那里吧。我那里长时间没住人,房子还需要打扫。等年底回来把房子收拾好了,让美娟留下来照顾母亲。
兄弟俩还商量,以后每人照顾母亲一年。让母亲在两家轮流住,以免时间长了,产生矛盾。
于是,老人彻底没有了自己的家。开始过起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
一开始,两个儿子因得了母亲那么大一笔拆迁款,对母亲照顾得还不错。
只是,当母亲刚适应了一个新环境,和周围邻居处得不错时,又到该换地方的时候了。
对此,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她总是想办法自己克服。
老人每月有不到四千元的退休工资,她拿出 2000元 钱作为生活费。而且,母亲手脚利落,无论到谁家,还能帮他们做饭,收拾房间。
事实上,母亲已经做得不错了,儿子和媳妇,应该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对老人来说,虽然不是很好,但总归还过得去。
这期间,大孙子也结了婚,眼看母亲就要当太奶奶了。此时,老人也已是快80岁的人了,手脚开始变得不利索,上下楼也有些吃力了。
后来,兄弟两觉得一年时间太长,干脆半年一换。对于母亲来说,时间长短的决定权在儿子,她只有接受的份。
于是,老人上半年在老大家,下半年就到小儿子家。
其实,老人也知道,现在她只能听儿子的安排,只要有人管她生活就行,别的就不要多想。
一年后,老大升辈了,母亲也当上太奶奶了。儿媳妇去带孙子,母亲在老大家里也有点待不住了。
后来,儿媳妇把一岁多的重孙子也领回来了。当初,房子虽然小,但还住得开。现在,突然添了个小人儿,又是童车、又是玩具的,家里一下子拥挤了许多。
都说,一个孩子,忙了一家人。看着儿子媳妇那么忙,母亲就想过去帮帮他们。可儿媳妇不是嫌婆婆手不干净,抱了孩子,就是说婆婆给孩子喂的水太热。
这让老人觉得自己不仅是个废人,还是个多余的人,她恨自己为什么要活这么久?
小儿子家里,也是一堆事。孩子大学毕业后,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结果连本都亏没了。
后来,孩子又说瞅准了一个项目,需要 20 万。小儿子家里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就想让母亲帮一下孙子。
这些年,母亲手里就剩下这20万了。虽说有退休工资,可架不住今天给老大贴一点,明天给小的补个窟窿。
倒是女儿,时常想着她这个母亲。这些年,母亲穿的、用的,几乎都让女儿给包了。
最后,母亲给了小儿 10 万。其实。另外 10 万早已在大儿子手里了。
一次,母亲在老大家里,小重孙子生病住院了。老人一个人在家里,她担心孩子的病,就想到医院去看看。
大儿子家住的是三楼,当时,老人有些心急,下楼梯脚下踏空了,从楼梯上摔了下来。
好心的邻居扶老人起来,发现摔得不轻,赶紧打120送老人去医院。
经过检查,发现老人髋关节摔坏了,需要手术治疗。
大儿子知道后,好一通埋怨。母亲默默地忍受着,什么也没有说。
孙子还在住院,大儿子给大姐打了个电话就走了。
女儿及时赶到后,为母亲缴费,办理住院手续。最后,还是女儿在母亲手术单上签的字。
母亲需要置换髋关节,手术那天,兄弟俩都赶到了医院。手术还算成功,只是母亲看上去很虚弱。
女儿在医院陪母亲了好多天了,希望兄弟俩能换换她。
两兄弟商量,由他俩晚上轮流陪母亲,白天就交给大姐了。
几天后,母亲该拆线了。可出院后,母亲该回谁家却成了问题。
大儿子说,他家里楼层高,孩子小,不利于母亲恢复。
小儿子说,还不到他照顾母亲的时候,家里没人,母亲去了谁照顾?
两人推来推去,谁也不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住。
的确,老人出院后需要慢慢恢复,更需要悉心护理。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康复治疗,都需要耐心和爱心。谁都知道,现在照顾老人,比以前难度大多了。
女儿实在看不下去,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几个月后,母亲恢复得可以自己走路了。只是,腿上的力量大不如从前了。
母亲觉得自己伤好了,还是应该回到儿子那里去住。毕竟,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儿子,女儿一分钱还没得到过呢。可是,儿子做好接母亲回家的准备了吗?
半年后,母亲在女儿家里恢复得不错,已经能自己走路了。可两个儿子,谁也不打算接母亲回去。
大儿子强调自己住的楼层高,母亲出行不方便。今非昔比,他那里已经不适合母亲居住了。
小儿子则觉得,既然当哥的都不作为,他这个当弟的也只好学样子了。
当姐姐提出给母亲租房子、请保姆照顾时。却因母亲的20万存款早被两儿子掏空了,大家又不想出钱而放弃了。
最后,姐姐提出:由她和小弟两人轮流照顾母亲,一家半年。大弟因住房原因暂不参与。但每月要拿出1000元,作为给照顾母亲那家人的补偿。
尽管不是什么好办法,但母亲总算有了着落。
小儿子也终于同意把母亲接到他那里了,母亲感激地看着女儿,她知道往后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诚然,人到了晚年,就变成了弱势群体。他们活得开不开心、幸不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女对老人的态度。
如果老人晚年能住在自己家里,能自理时,不指望儿女。当行动不便时,请个保姆照顾,可能比待在儿子家里的感觉要好。
只是,很多老人忘了这点,早早地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家,拱手让给了儿子。以为儿子将来一定会念及父母的好,善待他们。
结果却不是那样的,当老人花完了手里的积蓄,年龄也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时,儿子对老人的态度就会慢慢转变。他们开始嫌弃老人、觉得老人成了负担,甚至想要逃避做儿子的责任。
所以,当老人逐渐老去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家,把房子卖了,把钱给儿子分了。这样的做法,是最不明智的。
如果你手里还有存款,还有房子,对孩子们来说,就还有吸引力,大家自然不会疏远你。甚至还想要和你走近点,为的是多得点你手里的钱。
自私是人的本性,永远不要低估了人性的冷漠和无情。
#父母的养老房孩子有权卖掉吗#
# 情感 点评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