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足部护理不当,易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严重者须截肢。为了减少糖尿病的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好好保护双脚,才能知“足”常乐。

糖尿病患者每日都需要洗脚,但洗脚前,一定要先用手或温度计试水温,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足部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可一边泡脚,一边加入温水,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时间别超过13分钟,洗完脚后要用软干的毛巾将脚擦干,并一定要擦干趾缝之间的水迹,必要时可用电吹风的小风吹干。

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涂抹凡士林。如果足部皮肤很干燥,可以用含油分多的婴儿油均匀涂搽在足部表面。冬季在使用热水袋、电热取暖器或直接烤火取暖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及控制好温度,以免足部被烫伤。

此外,糖尿病患者别赤脚走路,也别去踩保健按摩石,因为他们往往脚上踩到硬物弄出伤口而不自知,等到脚发烂发臭都搞不清楚原因。此外,为保护足部,糖尿病者要选择合适的软质鞋,袜子应选择宽松的棉质地和羊毛质地袜,既吸汗又透气。

如果患者的足部皮肤出现了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缺失、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痛热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出现了足部病变。必需尽早到医院就诊。


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护理

1.坚持每天温水泡脚
糖尿病足患者每天要洗脚,用39℃~40℃温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要注意的是,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有些病人喜欢用手或脚去试温度,但实际上手脚的感觉往往不正确,用温度计最好。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彻底擦干,因为如果毛巾质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都可能造成足部皮肤不易察觉的创伤。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2.定期请家人帮忙剪趾甲
由于趾甲过长会容易断裂,伤到趾甲周围的组织,糖尿病足患者要定期修剪趾甲。病人最好不要自己剪,因为他们足部末梢的感觉差,脚趾剪伤了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最好有家人代劳,趾甲应直剪,不要斜剪,以免伤及甲沟。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肤,一般剪到与趾尖同一个水平线就可以了。
3.鞋袜要透气性好
糖尿病足病人的鞋袜首选透气性好的,质地松软,大小合适。建议病人不要穿露出脚部皮肤的凉鞋或者拖鞋,因为皮肤裸露在外容易碰伤。也不要穿过紧的鞋或高跟鞋,以免给足部增加负担。建议使用专为糖尿病人而设计的减压的鞋子,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不要压迫脚。
4.患者切忌赤脚走路
患者切忌赤脚走路,即使在家中厨房或浴室也应穿上布拖鞋,因为他们往往脚上踩到硬物弄出伤口而不自知,等到脚发烂发臭都搞不清楚原因。另外,即使穿上舒适合宜的鞋子,也不应该长时间行走。理由是长时间走路脚容易长茧子,而足茧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
5.注意保持皮肤润滑
糖尿病患者由于植物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特别是足跟部容易出现皮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病人每天要涂抹羊脂油类润滑剂滋润双脚,并轻柔而充分按摩皮肤。病人如果是汗脚,出汗过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他们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6.每天做脚部检查
每天睡觉前,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要检查足部,看有没有弄伤。最好家人帮忙查找,看有没有伤口,细小的损伤也不可放过。如果病人为独居,就要准备一块镜子,每天照看,包括脚背脚底脚丫都要检查清楚。同时仔细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检查有没有水肿、皮损、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动、感觉、运动、反射情况等,这对及时掌握病情很重要。 一旦出现水疱、破损、感染等,必须到医院找内分泌专科处理。糖尿病足的伤口清洗要求很严格,糖尿病人抵抗力差,伤口愈合很慢,病人自己在家清洗很难达到彻底消毒的要求,拖的时间长了溃疡进一步加重,有可能由急性向慢性转变。因此病人不可小看一两个小伤口,一定要找专科医生。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护脚?

1.脚部的保护。除每日洗脚外,还要注意脚趾甲的清洁与修剪。修剪脚趾甲时要直剪,切勿弯剪,以免剪破甲床引发感染;也不要挖掘脚趾甲周围的软组织,以免感染。
2.鞋子的选择。应细心选择鞋子,使之穿着舒适、大小适合而脚趾不受挤压。以旅游鞋或布鞋较好。如果脚趾挤在一起,走路时互相磨擦,可以在脚趾间填塞些棉花或羊毛,以防擦伤;如果感到鞋子磨脚,应先检查脚部有无红肿、水疱或擦伤,然后检查鞋子的相应部位。
3.有汗脚的糖尿病患者,可撒些中性、无刺激性的粉剂或淀粉于脚趾之间,也可撒在鞋内或袜子内。并勤换鞋、袜也,最好每天中午换一次鞋子与袜子。
4.脚部有鸡眼或胼胝者,可以敷贴鸡眼膏,最好请专科医生处理,不要自己去撕扯,或用刀子切割、挖掘,也不要随便请非医务人员切、挖鸡眼与胼胝。在鞋内置一软的鞋垫,有利于防止鸡眼与胼胝。
5.患有甲癣或足癣,容易引起皮肤裂伤。甲癣与足癣应请专科医生治疗,自己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一些商业性药品对皮肤有较大的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