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沈先生凌晨5点多钟起床小便时突然晕倒,几分钟后才慢慢醒过来。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排尿性晕厥。

专家介绍说,排尿性晕厥又称“小便猝倒”,多发生于16~45岁的男性。患者常在清晨、夜间或午睡后起床排尿时突然猝倒。对排尿性晕厥多数专家认为与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为此,中年男性要注意不要憋尿,夜间如厕起床缓慢站立,排尿时呼吸要平和,不要过度憋气。睡前少饮水,在小便时可用手抓住支撑物或背靠支撑物,小便完后站立一会儿。

患者出现晕厥后,应立即让其平卧,然后用手指压迫患者的人中、内关及足三里等穴位,以使其尽快苏醒。

晕厥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西医·晕厥 3.1晕厥的分类3.2诊断 3.2.1病史提问3.2.2体检发现3.2.3辅助检查 3.3治疗措施 3.3.1病因治疗3.3.2对症处理和预防发作4献血反应·晕厥5中医·晕厥 5.1晕厥的病因病机5.2晕厥的辨证分型5.3晕厥的治疗 5.3.1刺灸法5.3.2耳针法6参考资料附:1晕厥相关药物2古籍中的晕厥 1拼音

yūn jué

2英文参考

apopsychia

apsychia

eclipsis

exanimation

faint

fainting

leipothymia

lipothymia

lipsis animi

shock

swoon

syncope

3西医·晕厥

晕厥是又称昏厥。一种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以面色苍白、神志消失和突发性瘫倒为典型表现,多伴有头晕、眼花、恶心、软弱、出冷汗等先兆症状。实际上是一种脑贫血状态,主要因血压骤降、脑部缺血而引起氧气供应不足,或由于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如低血糖、堿中毒以及脑组织本身损伤所致。

3.1晕厥的分类

晕厥有如下类型:

①心原性晕厥。由心脏射血功能障碍引起,常见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动缓、心动过速)以及心跳骤停,为最严重的晕厥,可致猝死;

②血管减压性晕厥。此类最常见,由外周血管突然扩张而造成血压急剧下降所致,多见于年轻体弱女性,因情绪紧张、悲伤、惊恐、疼痛、饥饿、疲劳、闷热拥挤、站立过久、看见出血等而发生;

③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由蹲、卧位而直立时,因重力吸引而使大约300~800毫升血液滞留于下肢导致晕厥;

④颈动脉窦性晕厥。发生于颈动脉窦反射过敏者。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在急剧转颈、低头、刮脸及衣领过紧时因血压骤降而晕厥;

⑤排尿性晕厥。少数青壮年男性于睡眠中起床小便时,由于心率缓慢及 *** 骤变,突发意识丧失而跌倒。有的人在吞咽冷、硬、酸、苦、咸、辣食物或剧烈咳嗽、大笑、哭泣时亦可出现晕厥。

3.2诊断3.2.1病史提问

晕厥常突然意识丧失、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无抽搐及舌咬破和尿失禁,应询问晕厥前的情况、有无先兆、晕厥时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当时是否有面色苍白、脉搏缓慢、尿失禁及肢体抽动等;晕厥常有悲哀、恐惧、焦虑、晕针、见血、创伤、剧痛、闷热、疲劳等 *** 因素。排尿、排便、咳嗽、失血、脱水也可为诱因;应了解发作时的 *** 和头位,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多发生于头位突然转动时。

3.2.2体检发现

心源性晕厥常有心脏瓣膜病、心律紊乱、心肌缺血等原因,心脏听诊可有心脏杂音和心律失常等;由颈、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晕厥,常发现一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闻及异常血管杂音以及转颈、仰头试验时出现晕厥发作;脑干病变引起的晕厥常有交叉瘫、交叉或分离性感觉障碍等脑干体征;无脉症和锁骨下动脉盗血症,常有一侧上肢血压过低、颈部及锁骨上窝可闻及杂音;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测三个 *** (卧、坐、站)血压相差≥50mmHg。

3.2.3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适用于心源性晕厥。头颅CT、脑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颈椎X线摄片及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B超检查等适用于脑源性晕厥。脑电图多正常。

3.3治疗措施

晕厥的防治因类型而异。心原性晕厥属于危象,应按心跳骤停处置,尽早抢救。血管性晕厥易感者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出现先光症状时应立即平卧,以免发作。如已晕厥,则让病人平卧于通风处,抬高下肢,饮糖开水或注射葡萄糖溶液,即可恢复正常。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和颈动脉窦性晕厥重在免除各种诱因。排尿性晕厥患者的预防措施是取蹲位排尿姿势,并作平和呼吸。

3.3.1病因治疗

有明确诱因者应尽量避免;病因明确者应尽早病因治疗。

3.3.2对症处理和预防发作

对反复发作的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可服用利他林10mg或麻黄素12.5~25mg,2~3次/d;注意避免过快转换 *** ;对排尿性晕厥,嘱睡前少饮水和勿潴尿过多,避免站立排尿;对颈动脉窦反射性晕厥,嘱其衣领勿过紧过高;对屏气性晕厥者勿屏气过长。

4献血反应·晕厥

晕厥(faint)是指初起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进而失去知觉、脉搏减慢、呼吸表浅的献血反应[1]。

5中医·晕厥

晕厥是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属于中医“厥证”、“脱证”的范围。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常因精神 *** 、惊恐、 *** 变动而诱发。

针灸对情绪激动、外伤疼痛引起的晕厥效果良好,其他原因者可作为临时辅助治疗。

详细检查,明确原因,以便采用相应治疗措施。

5.1晕厥的病因病机

晕厥发病原因多由元气虚弱,病后气血未复,产后失血过多,每因操劳过度、骤然起立等致使经气一时紊乱,十二经脉气血不能上充于头,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而致;或因情志异常波动,或因外伤剧烈疼痛,以致经气逆乱,清窍受扰而突然昏倒。

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

5.2晕厥的辨证分型

始则自觉头晕乏力,眼前昏黑,泛泛欲吐,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短时尚能逐渐苏醒。

虚证: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昏仆,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眼花,汗出,舌淡,脉细缓无力。

实证: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5.3晕厥的治疗5.3.1刺灸法

治则

苏厥醒神

处方

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

方义

水沟居任督交接之处,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中冲刺之能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涌泉引气下行,最能醒神开窍,多用于昏厥之重证;足三里可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血之源。

随证配穴

虚证—气海、关元、百会,俱灸;实证配合谷、太冲。

操作

毫针刺,虚证补,实证泻;虚证可灸。

5.3.2耳针法

选穴

神门 肾上腺 心 皮质下

方法

别尿对身体有啥伤害~!

寒冷的冬天,尤其是夜晚,小便也成了一件难事。不少人因为怕冷,宁可憋着不去,不料这一憋却惹出了许多麻烦。它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1.憋尿会引起尿路感染。如果长期憋尿,
尿液无法将细菌冲走,大量细菌在尿路聚集,就可能引起尿路感染。有研究调查表明,尿流不通畅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不要小瞧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等,甚至导致肾衰竭,引起生命危险。临床上也曾出现过因尿路感染而引起肾衰竭直至死亡的病例。

2.憋尿会引起膀胱炎。憋尿时膀胱胀大,膀胱壁血管被压迫,膀胱黏膜缺血,抵抗力低时,细菌就会趁虚而入,造成急性膀胱炎。

3.憋尿可引起前列腺炎。有研究表明,男性前列腺炎的其中一个主要病因,就是泌尿系的细菌通过前列腺管逆行至前列腺,引起感染,导致前列腺炎。

4.憋尿可诱发排尿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多发生于20岁至30岁男性,偶见于老年人,主要是突然、用力性排尿引起胸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脑缺血所致。此外,天冷及憋尿使膀胱中的尿液太多,在迅速排空时,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也可诱发排尿性晕厥。

5.长期憋尿可能引起膀胱损伤。控制膀胱收缩的神经分布在膀胱壁的肌肉里,憋尿太久,会使神经缺血或过度胀扯而受损,造成以后小便疼痛、尿频或尿不干净等后遗症。如果神经受损严重,膀胱括约肌无力,甚至会造成尿不出小便的后果。

6.憋尿还可引起“心”病:憋尿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增高,冠心病人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这对于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经常晕倒是什么原因?

一个健康的人为什么会晕倒,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大脑处于一时性缺血而发生突然的、短暂的意识和知觉及行为能力的丧失,这就是医学上称做的“晕厥”。正常人在某种情况下发生晕厥,这是生理现象。只要我们去除原因,这种生理现象是可以防止的。但是要注意到如果一个人经常晕倒,伴有头痛、抽风、手足活动不便、心跳不规则、有贫血等症状,则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病理性晕厥,就必须到医院检查、治疗。
参考资料:/kpcl/kxmc_content.php?rec=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