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天气炎热,新生儿穿衣裳较少,易被毒虫咬伤。容易咬伤新生儿的毒虫很多,常见的有蚊子、虱、臭虫、蚤、蚂蚁、螨、还有蝎子、蜘蛛、蜈蚣、蜂等。

新生儿被毒虫咬伤后,皮肤会红肿,局部可有水肿,重者可影响活动功能,如嘴唇肿胀不会吸奶,眼肿不能睁眼,阴茎水肿排尿困难,咬伤局部可有刺立夏或疼痛,仔细检查可见虫咬痕迹。如局部皮肤破损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出现脓疱、淋巴管、淋巴结发炎,并可引起全身感染,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嗜睡、不吃奶,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气逼、呼吸困难,甚至抽搐昏迷,危及生命。被咬伤部位常见头面、手脚、臂部等暴露部位。

预防咬伤应注意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蚊虫多的地方应挂蚊帐,小儿不可在室外露宿。一旦被昆虫类咬伤后可用风油精、清凉油或炉甘石洗剂外涂,并用冷毛巾外敷止痛。

蜂螯后可用胶布粘除蜂刺,然后用肥皂水、硼酸溶液冲洗,再涂擦稀氨水。

蜈蚣咬伤后可涂雄鸡口水,或用雄黄、明砜研未、凉水调和外敷。有继发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者应送医院治疗。

手被毒虫咬后怎么办

夏季高温高湿,各种毒虫多,加之人的肌肤外露部位也多,人极
易遭毒虫袭击咬伤。人被毒虫咬伤后大多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万一发
生水肿,一般过2~3天就会自动消失。倘若遇上皮肤破损,细菌入侵,
则可能发生局部炎症。
  蚊虫叮咬可外擦六神花露水,或用10%氨水溶液、风油精、清凉
油等涂抹。
  蜂蜇伤,应先拔出蜂刺,再涂以75%酒精或用鲜马齿苋、野菊花
等捣烂后涂在患处。
  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再用雄黄、明矾研成粉末加适
量水,将患处浸泡10~20分钟。
  蝎子蜇伤,可用新鲜瓜蒌根捣烂后涂敷患处,每天1~2次。皮肤
有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治疗。
  下水稻田或水塘被蚂蟥咬后,可用手拍出或用旱烟袋水(烟头泡
水也行)冲出蚂蟥。
  人被毒虫咬伤,若伤情特别严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盛夏毒虫咬伤主要包括:蜈蚣咬伤、蝎子蜇伤、蚂蟥叮咬、毛虫蜇伤等。
  
  ■应该采取的措施:
  
  蜈蚣咬伤。其伤口是一对小孔,毒液流入伤口,局部红肿。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可立即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不用碘酒。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
  
  蝎子蜇伤。蝎子尾巴上有一个尖锐的钩,与一对毒腺相通。蝎子蜇人,毒液即由此流入伤口。蜇伤如在四肢,可在伤部上方缠止血带,拔出毒钩,将明矾研碎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伤口上。必要时请医生切开伤口,抽取毒汁。
  
  蚂蟥叮咬。被蚂蟥咬住后不要惊慌失措地使劲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蚂蟥很怕盐,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或者滴几滴盐水,它就会立刻全身收缩而跌下来。
  
  毛虫蜇伤。被毛虫蜇伤后可用橡皮膏粘出毒毛。
  
  ■应该注意的事项
  
  1.如被毒虫叮咬后,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发热、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
  
  2.被蜈蚣、毛虫叮咬后,常在被叮咬过的皮肤上形成风疹或水泡。对于风疹,可先用酒精将皮肤擦干,然后涂上1%的氨水;有水泡的,不可因痒而用手去抓,可用烧过的针将水泡刺破,将血挤出,然后涂上1%的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