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水样便是乳糖不耐受症吗

我的女儿48天了,从生下来吃奶开始就一直大便不好,总是拉稀,水样,金黄色,其中有颗粒状粪便,像是消化不良,有时粪便呈水样有泡沫。我是母乳喂养为主,一天喂八次,晚12时左右喂一餐配方奶粉。医生说有可能患有乳糖不耐受症,我让她吃了三天美赞臣无乳糖奶粉,小孩总是哭个不停,脸色也不好,请问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有何治疗方法?

宝宝哭闹得厉害、大便频繁而呈水样,妈妈们往往被告知这是“乳糖不耐受症”,但是改喂配方奶却又无济于事。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根据国际母乳会的资料,断奶年龄之前的婴幼儿不会有“乳糖不耐受症”。宝宝的小肠分泌乳糖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乳糖不耐受症分为三种情况:

(1)先天性缺乏消化乳糖的能力,症状是明显的脱水、生病和体重增长不足。

(2)当儿童长到断奶年龄之后,他体内天生带来的乳糖酶就会逐渐消失,因为断奶后,奶就不是人类食物的必需品了。全球大约70%的人口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丢失乳糖酶,直到不能耐受乳制品。这种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一般不会在四五岁之前出现,而是更多发生在青春期后期。即便母亲有乳糖不耐受症,她的宝宝也不会在断奶之前发生乳糖不耐受。

(3)因为生病(比如肠炎)、过敏或者乳糜泻而导致小肠壁膜遭到破坏。如果宝宝是纯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出现乳糖不耐受。但是,对牛奶制品的过敏却往往与乳糖不耐受症混为一谈。敏感的宝宝甚至会对母亲进食的乳制品产生过敏反应,更何况您的宝宝还在吃配方奶。建议您停止给宝宝喂奶粉,注意自己也不要吃任何乳制品,以免引起宝宝过敏反应,至少用这种方式排查宝宝是否对乳制品过敏。

另外,也有可能您把母乳宝宝正常的大便误认为是腹泻。因为母乳容易消化,母乳宝宝的大便的确呈金黄色,比较稀,并伴有颗粒状“奶瓣”。如果宝宝的大便水样而有泡沫,很可能是她吃到的前奶过多,后奶不足。前奶脂肪含量低,会匆忙通过宝宝的消化系统排泄出来,大便呈水样、有泡沫,甚至是绿色的。后奶脂肪含量高,消化起来需要更多时间。解决宝宝“拉稀”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吃空一边乳房之后再换到另一边,也就是说,等宝宝吃够了,自动撒嘴后再换边。研究表明,这个办法可以解决79%的宝宝“拉稀”症状。

如果使用了上述办法,宝宝还是“拉稀”,但体重增长正常,那么妈妈可以在间隔两三个小时的喂奶时只用同一边喂。如果另一边乳房胀得难受,就用手挤一些出来,直到不胀为止。

五个月宝宝拉稀水便怎么办

才只有5个月大的婴儿却有健康问题,出现腹泻的情况,大便就好像水一样,这可能会影响其身体的健康生长,家长应该要及时地让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下。那么,5个月婴儿拉稀便后拉水怎么办?

在不知道其原因之前,应该要让婴儿不再继续服用含有牛奶蛋白的奶粉,因为才只有5个月大的宝宝肠胃虚弱,应该选择更好吸收的氨基酸配方奶,以免拉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之后就更应该带婴儿到医院去看看了,先要找出病因来,如果确定是因为婴儿饮食不当而导致拉稀的话,要让其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同时还应该让婴儿服用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

如果五个大的婴儿还在喝母乳的话,妈妈在这个时候也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主动远离生冷食物和海鲜。妈妈的饮食也会影响婴儿的肠胃功能,妈妈在平时有必要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

才仅仅只有5个月大的宝宝即便是出现一些小问题,也应该要让家长重视起来,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差了,要是治疗不及时的话,有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肠胃疾病。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小宝宝主要的营养来源就是依靠母乳或者奶粉,但不少宝宝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比如腹泻,呕吐等症状有很大差异,下面分享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1

1、婴幼儿常见症状为腹泻,典型大便为黄色稀便。带泡沫及酸臭味。年长儿以腹部不适,腹胀为多见。去乳糖饮食后数天腹泻症状消失。

2、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引起腹泻,母乳或者奶粉为主食的儿童一旦腹泻,会较长时间也不好转,往往需要换用无乳糖奶粉后,腹泻才能慢慢好转。

3、乳糖酶缺乏还影响小肠组织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儿童缺钙或佝偻病。

小儿乳糖不耐受与小儿腹泻的相关性分为三种情况:

1、小儿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可引发小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引起乳糖酶分泌的减少或活性的降低,进而导致小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

2、在小儿腹泻期间,仍然持续饮用奶粉或鲜牛奶等奶制品,就会加重肠道的负担,进而也会导致小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

3、在小儿腹泻期间,大剂量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等,部分小儿就会发生乳糖不耐受。

坚持喝奶可以,但是要注意不要加重小孩子的肠道负担。可以试试奶里加一点乳糖酶

乳糖不耐受和过敏的区别

有的时候乳糖不耐受很容易被误认为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蛋白过敏。食物过敏的'常见症状有呕吐、腹泻、大便中带血或黏液、皮疹或肿胀等,这些与乳糖不耐受的表现很不同。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一般在食用奶制品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这些症状,但严重反应多在半小时内发生。部分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也对大豆蛋白敏感。

随着年龄增长,到4岁左右,80%的宝宝的过敏症状会有所改善。当怀疑宝宝牛奶蛋白过敏时,需及时就医。

医生如何诊断乳糖不耐受

医生一般通过呼氢试验、检测大便酸度和大便中葡萄糖以及食物排除法来帮助诊断乳糖不耐受。

呼氢试验测试宝宝呼气中的氢含量,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呼气中的氢含量较高。

对于不能做呼氢试验的宝宝,检测大便pH偏低,提示乳糖吸收欠佳,检测大便中存在葡萄糖提示乳糖消化欠佳。

食物排除法是将含有乳糖的食物从宝宝的食谱中去掉,观察宝宝的症状是否有改善。如果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宝宝的症状重新出现,说明乳糖不耐受是最可能的病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物排除法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小宝宝而言,实行起来有难度。对于一个母乳哺育家庭,用无乳糖的配方奶替换母乳来诊断乳糖不耐受是很难的。

大多数家庭以及医生可能会选择诊断性治疗的方式,比如使用乳糖酶。而使用乳糖酶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乳糖酶含有牛奶蛋白成分,对于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就非常难以鉴别宝宝到底是过敏反应还是乳糖不耐受。

所以碰到棘手的情况,医生也需要全面评估,有时还需肠道内镜检查来帮忙。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2

1、腹泻: 是乳糖不耐受常见且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每日排便次数增加,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的蛋花汤样便,粪便中可见泡沫、奶块等,还可伴有明显的酸臭味;

2、肠鸣音亢进: 多由于胃肠蠕动增强所致,可表现为腹部出现咕噜状响声,伴随排气增多现象;

3、腹胀: 不能消化的乳糖可能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产生气体,出现腹胀的症状;

4、腹痛: 多数疼痛程度较轻,少数宝宝可出现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上腹,但具体部位不固定,疼痛特点可为烧灼痛、酸痛或钝痛;

5、恶心呕吐: 相对少见一点,可能由于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乳糖经细菌发酵产生有害物质,导致宝宝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6、发育延迟: 若长期未经有效治疗,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可影响正常成长发育,导致发育延迟,甚至可能出现佝偻病、贫血等疾病。

宝宝乳糖不耐受症状有消化系统的症状。通常表现腹胀,肚子咕咕响,频繁排气,哭闹,恶心,腹泻、次数偏多,但最典型的特点是,大便的外观看上去有比较多的泡沫。有的新生儿会出现尿布疹,湿疹。

乳糖不耐受得不到治疗和改善,会影响生长发育。通常乳糖不耐受,经过食物的调整是可以缓解的。也可更换为无乳糖奶粉。

有乳糖不耐受等情况的宝宝,在喝奶的时候要注意,应该尽量的不喝牛奶、母乳等饮品。这类乳制品中的乳糖非常丰富,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而言是非常不适合的。

因此妈妈在选择乳制品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应该让宝宝慢慢的熟悉乳制品中的乳糖,这样才能慢慢的适应牛奶以及母乳。

此外,宝宝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通常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哭闹、不安等表现,严重的乳糖不耐受还可能出现过敏、头晕、发热等症状。较长时间腹泻还可能导致脱水,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表现,需要及时送医。

乳糖不耐受不能仅凭症状判断,需要通过大便常规、大便酸性测试等检查以及更换无乳糖奶制品后的表现来诊断。

治疗方面

1、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喂母乳,家长每次喂母乳前,先给孩子吃乳糖酶,最好在每次喂奶前15分钟给孩子吃,不能跟奶一起吃,以免来不及起效,“吃了白吃”。乳糖酶是活性酶,不能用太热的水冲,否则容易降低乳糖酶的活性。

一般建议不超过40℃。然后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如果大便次数颜色性状正常的话,家长就继续喂。

2、如果母乳喂养期间,吃乳糖酶后效果不好,宝宝的大便次数还是比较多,有腹胀,屁多的情况,那么建议直接换无乳糖奶粉,先暂停母乳,吃到宝宝大便颜色性状次数恢复正常后,无乳糖奶粉再攻固上2周,就可以停掉,再继续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宝宝拉屎稀水状

据您简单描述这个情况考虑宝宝腹泻。宝宝腹泻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会减弱,要注意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在此期间吃奶一定要稀释,多喝水,给宝宝小米汤、稀粥、烂面等易消化的食物,这样可以减轻肠道负担,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婴儿大便出现水样并不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我们吃母乳的宝宝大便都是呈现黄色或者金黄色是比较正常的,而很多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补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新生儿拉水样大便如何处理比较好?

孩子拉肚子次数不多,精神好,可以在家观察一下。并给予以下的处理。暂禁饮食一顿,让胃肠休息一下。补充水分:给予淡淡的茶水中少加一点盐和糖、频频喂服。饮食给予脱脂牛奶、粥及少量酱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需注意:不要自行给予抗菌素,以免影响病原体的检出。也不要随便给予止泻药,以阻止病原体及毒素的排出。多饮水,勿食生冷油腻食物。注意食品及饮水卫生,防止污染。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大便次数每日超过7~8次。大便为大量的稀水便或量少但含有脓血及粘液。伴有发热。有口渴、烦燥哭闹、唇舌干燥、囟门及眼窝凹陷、皮肤提起放下后缓慢展平等脱水现象。如有小孩精神萎糜不振、嗜睡,尽管大便次数不多也不伴有发热也需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爸爸妈妈们也需要注意及时的反思新生儿的饮食问题,以及注意婴儿在晚上夜间的时候有没有着凉,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在照顾新生儿时候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