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表达能力欠佳,生病口难开,家长只要有足够细心,就能从孩子异常的精神状态中看出端倪。
大人如果有个头痛脑热的,懂得分轻重,难受时懂得上医院看病。而年幼的小孩语言能力还不强,不善于表达自己哪不舒服,新生儿和小婴儿更只懂得用哭声表达一切。时值冬季寒流大举入侵,儿童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小儿肠炎等都属于多发病、常见病,家长如何判断宝贝的身体状况呢?
孩子是否有活力,是否像往常一样吃得香睡得着,这些都是判断身体状况、是否需要上医院看病的标准,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判断。
信息一:动若脱兔变呆若木鸡
绝大多数小孩都是活泼好动的,即使安静的小孩,只要身体健康一定是精神饱满、活力十足的。如果你家孩子一反常态,精神状况变差,以前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现在神情呆滞动几下都不耐烦。以前能吃能睡,现在食欲明显下降睡眠烦躁不安等等。这些都是疾病的信号,值得重视。
有时孩子即使有点小不适,但如果跟往常一样,精神状态良好,说明身体机能状态还好,无需太过担心。
信号二:“变脸”了
脸色也直接反应身体指标,如果你家孩子平日脸蛋红扑扑地像红苹果,现在脸色灰灰青青的,一定不是好征兆。
信号三:哭得响亮才健康
新生儿还不会说话,哭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无论饿了、拉了、不舒服了、睡醒了都用哭声告诉父母。细心的家长也能从哭声中分辨出不同状况。有些孩子耍赖皮,虽然哭得面红耳赤、肝肠寸断,但一定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而生病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可能会无缘无故激烈恸哭,可能一反常态哭得有气无力,还可能由“爱哭鬼”变得异常安静……其他哭声哪怕再“伤心欲绝”让闻者动容,只要孩子脸色跟往常一样就代表没有严重疾病。
信号四:大小便改变
腹泻是小儿常见问题,有时,父母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注意饮食清淡,不用吃药孩子就能好转,但有些征兆代表疾病性质不同,值得重视要请医师处理。如果孩子呕吐、腹泻次数很多,或虽然次数不多,但是有水样或者血样的便便,或伴有明显少尿,则需看医师。
信号五:孩子的反应力
孩子反应快不快也是一个判断标准。如果孩子不似平常醒目机灵,懵懵懂懂甚至神志不清,或者语言变得不连贯,反应明显变慢是疾病的征兆。
孩子出现上述任意一个信号,都是肌体疾病状态的表现,甚至代表重大病症,别耽搁,建议立刻上医院儿科检查。上面这些征兆对医师也非常重要,不可忽视,如果一时不能确定疾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甚至留院观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些小病小痛,如果没有上述异常信号说明情况不会太严重,家长无需过度担心,或急于看病。
冬季气候变冷了,更加不能缩在家里,多带孩子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增加户外活动,这能帮孩子提高呼吸道粘膜抗病能力,才是预防疾病的好方法。
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生病
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由于自己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身体的不舒服,只能靠父母的细心观察,才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孩子是不是生病了。1、情绪改变
从情绪变化能看出宝宝是否可能生病,健康宝宝在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哭不闹,而且容易适应环境,但生病的孩子情绪往往异常。
宝宝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常是发热的征兆;而目光呆滞、两眼直视、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往往提示病情严重。除以上明显征兆外,宝宝还可能表现出萎靡不振、烦躁不安或爱发脾气。父母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对于宝宝因疾病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父母一定不要对他呵斥,一方面要予以理解,另一方面更要爱护他。因为疾病和情绪可以相互影响,宝宝疾病会使他情绪发生变化,而不良情绪又会加重病情。
2、饮食改变
健康的儿童能按时进食,食量也较稳定。如果发现食欲降低、食欲突增或者拒食的话,往往是宝宝患病的前兆。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结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缺锌、维生素A或D中毒也都可能引起食欲低下。
如果婴儿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现在突然拒奶或无力吸吮,或不肯进食或进食减少,则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
生病宝宝的食欲改变并不仅仅体现在食欲不佳上,有些疾病还会使食欲增加,最典型的就是儿童糖尿病,多饮多食,吃不饱,即使吃得多,体重也还是不升反降。
3、睡眠改变
正常的婴儿一般入睡较快,睡得安稳,睡姿自然,呼吸均匀,表情自如。
生病的宝宝通常夜间睡眠状况都不好,如: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稳等。各种疼痛,如牙痛、头痛和神经痛等都会使宝宝夜间睡眠不好,瘙痒、肠胃系统疾病或呼吸性疾病也会使宝宝从夜间睡眠中惊醒。
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可能是发热;若入睡前爱用手搔抓肛门,可能是患了蛲虫病;患佝偻病的宝宝也常会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时容易激怒;而睡觉前后不断咀嚼、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
4. 脸色。急性发热的宝宝一般面色发白或青紫,这常常预示着宝宝可能患有肺炎或者心脏病或者某些食物中毒等。贫血、失血的小孩可见面色苍白并伴有口唇、牙床苍白。
5. 呼吸。正常宝宝的呼吸平稳而有节律性,宝宝如果出现呼吸时快时慢,呼吸深浅不一,就应引起注意。患肺炎的宝宝常呼吸增快,伴有两鼻翼扇动,口鼻周围发青等表现;患气管炎的宝宝可在喉部听到“咕噜咕噜”的痰声;患哮喘的宝宝则有一种特别响亮的喘鸣声等。
6. 大便。如果不是吃了大量的西瓜或者西红柿等红色食品,红色便一般表明宝宝的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直肠或者肛门的某种疾病,但红色便最常见的还是肠 套叠引起的;绿色便常出现于出生三天之内的正常宝宝,但三天之后宝宝仍出现绿色便则多为消化不良引起的;白色便一般为肝炎或者胆管疾病所特有,且宝宝的皮 肤发黄。
父母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点点滴滴,如果出现上述这些情况,家长应该警惕,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家家母婴」20种宝宝哭声详解,判断宝宝吃喝拉撒、生病不同需求
新手爸妈总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宝宝大哭不止,而爸爸妈妈各种手忙脚乱。换尿布?不对。想喝奶?也不对。想要抱抱?还是不对……爸妈已崩溃,宝宝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解读小宝宝的20种哭声,让家长轻松辨别宝宝需求,更好的照顾宝宝。
1、 健康 性哭声
哭声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无眼泪流出,每次哭时较短。
这是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轻轻触摸他或朝他笑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就会停止啼哭。
2、撒娇、求抱抱
啼哭时,宝宝头部左右不停扭动,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有时候是似哭非哭,哼哼着,声音音调不高。
宝宝的双眼会盯着妈妈,很着急的样子,有哼哼的声音,小嘴唇翘起,这是让妈妈抱抱的意思。
一般妈妈来到宝宝跟前,啼哭就会停止。
3、肚子饿了
哭声带有乞求,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哭的时候头来回转动,小嘴一碰到东西就会有吮吸的动作,提醒妈妈该喂奶了呢。
4、吃撑了
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过饱性啼哭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但要注意溢奶。
5、口渴了
哭的时候表情不耐烦,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时,啼哭立即停止。
6、我尿了
啼哭强度较轻,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这说明宝宝小便或大便了。
当妈妈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纸尿裤时,宝宝就不哭了。
7、太热了
多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哭得满脸通红,头上身上都湿乎乎的。如果给他减少衣服或拉开被子,宝宝就不哭了。
8、太冷了
哭声低沉,声音较弱,有节奏,哭时肢体少动(蜷缩),小手发凉,嘴唇发紫。
当为宝宝加衣被,或把宝宝放到暖和地方时,他就安静了。
9、吸吮性哭声
多发生在喂水或喂奶3-5分钟后,哭声突然阵发,原因往往是因为水、奶过凉或过热,奶头孔太小,吸不出来奶水,或者奶头孔太大,呛奶。
总之,让宝宝感觉不爽了,就这种哭。
10、要便便了
也叫便前哭声,因为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蹬。
11、怎么没有光呢
宝宝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当打开灯光时,哭声就停止了,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
这多是白天睡得过多所致,应逐渐改变过来。
12、想睡了
哭声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这就是习惯上称的“闹觉”。
宝宝闹觉,可能因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空气污浊、过热。让宝宝在安静的房间躺下来,很快就会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13、好疼啊
哭声比较尖利,妈妈要及时检查宝宝的被褥、衣服中有无异物,皮肤有没有被蚊虫咬伤等。
14、害怕了
哭声突然发作,刺耳,伴有间断性嚎叫。
害怕性啼哭多出于恐惧黑暗、独处、或突如其来的声音等,此时要体贴照看宝宝,消除宝宝的恐惧心理。
15、心情不好了
哭声持续不断,有眼泪。
比如宝宝养成了洗澡、换衣服的习惯,当不洗澡、不换衣服、被褥不平整、尿布不柔软时,宝宝就会伤感地啼哭。
16、肚子不舒服
多发生于肚子胀气、肠绞痛,哭声会很突然,可能是爆发式大哭,看起来痛苦不堪,手脚乱蹬。
而且哭声分分钟都是高潮,没有起落,哭得马力十足。给宝宝按摩肚子、飞机抱时哭声可停止。
17、肠套叠
突然剧烈地哭闹,一阵一阵的,怎么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过一会儿就好了,可玩耍或安静入睡,但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烈哭闹。
宝宝可能患上肠套叠,应赶快带宝宝就医。
18、啼哭伴抓耳挠腮
哭声大而高,在夜间更甚,哭时总晃动着头,或抓耳挠腮。可能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尽快带宝宝就医。
19、啼哭伴流口水
宝宝开始流口水,并一给喂东西吃就哭闹不已,可能黏膜上有溃疡、疱疹。
20、生病了
哭声显得有气无力,突然大哭不止,越哄哭得越厉害,或者出类似悲鸣的哭声、全身扭动(尤其晚上),又或者大哭、喷射性呕吐、痉挛等。
提示宝宝可能生病了,要马上去医院。